講於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
打開心門、聞法會道,
滌心垢、明自性;
進而用愛鋪菩提大道、開覺有情路,
讓正法如水、如湧泉,
淨化全球人心。
五月十九、二十兩日,「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在花蓮靜思堂首演,也是八月全臺演繹的起步。
「入經藏菩薩」把甚深的微妙義在舞臺上演繹出來,從鐘聲開始,悠揚透徹大千世界,弘揚佛法在人間;接下來鼓聲陣陣如雷,希望喚起沈淪魘寐、夢魘中的人們及時醒悟。
舞臺上,人人法入心、法入行,雙手、千手、萬萬手,身與手都共一念心,一舉手、一投足都在妙法中。這不只是表演,而是真正「入經藏」;不只展現形象之美,是真正在修「行」——彼此合和互協,忘私我、合大眾。
我當下體悟,為什麼《法華經》�「常不輕菩薩」看到每一個人,都視如菩薩般恭敬禮拜;我看到臺上每一位都是一尊尊菩薩,對大家生起無限敬愛與感恩,無以形容、無以言報,當下彷彿就是人間淨土。
因為有他、有你,才有這樣美的畫面。我真的非常感動、感恩,非常震撼!
●
慈濟成立邁入第四十六年,假如當初只有理想、沒有行動,慈濟沒有今天;假如只有我的理想、沒有人響應,也無法有今天。今天的慈濟,是他、是你「做」出來的;因為有他、有你,人人合群,才能編織出這麼美的世界;所以即使力量微如滴水,也不要輕視自己。
四十五年來,我分秒無不都在感恩中,感恩人人用心、用生命為慈濟付出。師父無以為報,唯一回報大家的,就是增長人人慧命;所以啟動這項入經藏的「心靈工程」。
人禍天災,無不都是人心顯現出來的,因為人心不調、層層累積心垢,讓大地受毀傷。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要引導人人心歸於法。
「法」是天經地義、永恆不變的,沒有古今差別;佛陀兩千多年前說的法,還是適用於現在。但是弘揚佛法,要應現在眾生的根機,觀機逗教。
佛法要普遍在人間,不能只靠口說。宣講佛法,道理說得太深,人們聽不懂,有的人聽著聽著就打瞌睡;而且話聽久了沒有興趣,這邊聽、那邊漏,以致常常「一知半解」。
慈濟透過經藏手語劇的弘法方式,把甚深微妙的法,化成簡短易懂的詞,譜成曲,再加上手語、身段等表達出來,讓人睜大眼睛看,而且用耳朵聽入心,做好「心靈環保」。
為了推動慈濟四十五周年「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全臺灣慈濟人都動了起來,近幾個月來各社區持續舉辦《法譬如水》讀書會;人人持齋戒、滌心垢、明自性、去習氣。心,不斷滌除無明;身,不斷演練肢體動作,身心專注「入經藏」,期能在臺灣開闢「大懺悔」道場,進而推動到全球。
忘私我、合大眾——
你調我,我調你,
手身隨心成妙法。
五月十六日起,五百多位「入經藏菩薩」就來到花蓮展開五天集訓;他們都是社區的種子,在社區帶動大家「入經藏」幾個月了,各自已經非常熟悉,來到花蓮靜思堂再整合起來。儘管有的人剛開完刀、有的人肢體不便、有的人長年病痛纏身、有的人年紀老邁……仍堅持入經藏,一站就是好幾個鐘頭;人人排除萬難,用心入法,就如同在叢林�修「苦行」。
修行,不只是為自己修,更要修得和別人能合;調整好自己後,還要配合別人。去除私我、放棄執著,彼此才能合和互協,成就整體之美。
無論幕前幕後,「入經藏菩薩」人人忘私我、合大眾,努力調心——不僅專注於個人的肢體語言,還要作「不請之師」,你調我、我調你,用心調分寸,互為引航師,身心與法相應,內外清淨虔誠,彼此感恩、合和互協,真正展現出真、善、美的妙法真諦。
人人身、口、意在法中,不論是一搖、一擺,或是一站、一蹲,「手身隨心成妙法」;且人人懺悔、齋戒、去除無明雜念,「懺心清淨入妙法」,真正是大修行。
在讀書會中,從聞、思、修來會道;在演繹中,不斷唱誦歌詞,自己聽進去、別人也聽到了,法就可以入心;能洗滌自己的心,也可以啟發別人。大家共同一心,把佛陀的正法傳遍全世界,真正功德無量。
運悲智,修福慧——
在人間推動真理,
為眾生作導航師。
人類長久以來,共業不斷累積,人禍、天災皆來自人心不調;要回歸祥和,唯有調適人人心地,並且釋放出人人本性之愛;人人心靈調和了,天地四大才能調和。
人心欲門一開,欲望一發不可收拾,身、口、意就會造作十惡業——身行「殺、盜、淫」,口說「妄言、兩舌、綺語、惡口」,心想「貪、瞋、癡」,造成人間禍亂。
修行實在不簡單,要耐得住世間的欲念,斷除欲念,心才不會被誘惑。要借重道場、借重人群,讓人人相互成就,斷除惡習、引法入心。時時懺悔且自我警惕,去除心地雜草,行在人生正軌,並且耕耘芸芸眾生的心地,引導人群往菩提大道前進。
修行不只是在叢林、道場,更要在人與人之間,人間無處不是道場。
佛陀將「悲」與「智」譬喻為「兩足尊」;慈悲、智慧具足,就如健全的雙腳能平衡跨步、自由行動。所以我們要具足慈悲,更少不了智慧;慈悲在前,智慧要緊接跟上來,才能安住大地眾生心;眾生心能安住,四大才能調和,宇宙才能穩定。
要達到「悲智雙運」,需要「福慧雙修」——有智慧、有福德,福德智慧合起來,才能入人群為眾生作導航師,將真理推動在人間。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透過經藏演繹,人人打開心門,聞法會道後,還要更進一步用愛鋪菩提大道、開覺有情路。
不只在臺灣,但願透過大愛電視,將慈航開向全球,把菩提大道、覺有情路一段段連接起來,讓人心都能受到震撼、受到撫平、受到淨化,帶動人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聞、思、修——
虔誠聞法、靜心思考,
更要腳踏實地修行。
佛法可以調和人心,撫平人心的仇與怨,讓社會祥和無爭。學佛,「心中」一定要「有佛」、「行中」一定要「有法」。
法從哪�來?要聽法,也就是「聞」;聞法要入心,入心就是「思」,聞、思、修中,最重要的是「思」,要好好思考一生中如何受教奉行?要讓法永恆,就要時時刻刻「修」。學佛,心不離聞、思、修——要虔誠地聞法、好好地思考,更要腳踏實地修行。
引法入心,能聞、而思、有修,就能夠讓自心受用不盡。四十八年前我皈依的時候,師父給我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短短幾秒鐘的叮嚀,我把握當下、恆持剎那,終身奉行,將慈濟不斷向前推動。我相信只要人人恆持剎那,就「有法度」。
修行不是一天、兩天,或一年、五年,一輩子都要修行。「修」是修心養性,「行」是端正行為。聞法入心,還要在生活中堅定「戒、定、慧」——離開了戒,無行可修;有戒,心才不會亂,心定,才能產生智慧。人人「聞、思、修」且「戒、定、慧」,身體力行薩道,才是真正福慧雙修。
期待人人法入心、滌心垢,更期待人人能「明自性」——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清淨覺性,這「一性圓明」的覺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故說「一性圓明無增減」;即使輪迴六道中,始終都沒有離開這分如來真性,所以「如來本性是始終」。
然而一念無明,污染了心地、迷茫了自己,所以墮落於凡夫。要趕快醒悟,將心念的污染貪著層層去除,將過去所造的業或今生所犯的錯擦清而明,如此才能回歸清淨的本性,以正信、正念、正思惟,輕安自在行正道、正法。
真正齋戒懺悔,要能夠反省己過,還要身體力行,堅持未來不再犯。能懺悔過去的錯,讓心靈清淨、不再受污染,才是真正「改往修來」。
顧好身、口、意——
心正,法盛,
護法就在身邊。
佛典�有一段故事——
一位居士來到客棧歇腳,有位出家人在客棧�等待用餐,看到他立刻起身,雙手恭敬合十。居士覺得奇怪,應該是他向出家師父頂禮,怎麼反而是師父如此恭敬對待他?於是他坐下來請問這位出家人。出家人說:「你嚴守戒律,修行很好,身邊有五位護法神;我自嘆不如。」
居士聽了,心起傲慢,當飯菜送上來,就不客氣的先拿到自己面前,準備開動。出家人看著他,搖搖頭。
居士問:「師父,為什麼你現在的態度跟剛才不一樣?」出家人說:「居士,你已經把護法神趕走了!因為你的傲慢,使正氣散失,護法神就離開了。」
日常生活,心若正、法若盛,護法神就在身邊,能阻擋魑魅魍魎靠近。修行,難在顧好一念心。被人讚歎、起一念傲慢心,護法神就離開了;所以要時時自我警惕。心正,法盛,護法就在身邊;心邪,正氣散失,鬼就在身邊。
●
佛陀聲聲呼喚人人走入菩薩道,然而成佛之道遙遠,於是佛陀造了一座又一座化城,鼓勵大家對準目標,多加把勁就能到達。
「化城」就是目標,也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就如四十多年前,慈濟慈善志業穩定後,我鼓勵大家繼續往前,目標是蓋醫院;醫院蓋好了,又再往前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環保、骨髓捐贈、社區志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相繼啟動,期能搶救生命、啟發慧命。
一路走來,因為有無數的「你」與「他」會合,目標一個個完成。如今,天地告急災難起,慈濟人還要再挑起使命——「靜思法脈勤行道」不能停歇,還要不斷以「慈濟宗門人間路」的精神,引導人人走入「大懺悔」道場,體會如來真實義。
期待人人正法入心,日日修心養性、時時端正行為,讓正法在人間,如水、如湧泉,淨化天地人間。人人心中有正法,用心、用愛行菩提大道,把握甚深微妙法,應用在生活中;是我的最大的期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