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歲的婆婆常說自己沒有學識,
無法和人分享環保大道理,
但她用行動,日日「做」給人們看。
在她心中,安坐家中不算享清福,
每天走出家門拾寶,
才是生命中最快樂、最有意義、最值得做的大事!
每天清晨,在距吉隆坡市區約半小時車程的斯嘉鎮巷道�,總會看到一位白髮蒼蒼、行動緩慢的老婆婆,推著手推車、手拿長鉗子在垃圾桶翻撥著。
附近鄰居走過婆婆身邊,總會親切招呼:「婆婆,今天收穫如何?撿了很多寶嗎?」婆婆總是瞇著眼,一貫地點點頭;然而,若遇到不認識的人用同情語氣問她:「婆婆,您是不是生活有困難,要撿垃圾去賣?」婆婆便馬上挺直彎駝的背,鄭重回答:「我是慈濟志工,我在做環保!」
認真的面容,令人肅然起敬,久而久之,鄰居一提起婆婆,都會豎起拇指,稱她為「環保婆婆」。
不畏人言,歡喜甘願救地球
七十六歲的環保婆婆周章蓮,一年多前才搬來斯嘉鎮與兒媳同住。婆婆並不喜歡串門子聊天,但住在附近的人,似乎個個都知道她。
原來,婆婆每走過一間屋子,總會問:「有沒有不要的報紙、塑膠瓶、鋁罐?」
剛開始,人們對她「撿垃圾」的動機感到好奇,但不擅言詞的婆婆只會說:「要救地球、幫助地球!」
「怎樣幫助地球?」只見婆婆雙手一攤,嘴�反覆念著:「人人做環保!」若遇到印裔、馬來裔同胞,婆婆更只會講一句:「Recycle!Recycle!」
來自孟加拉,在餐館工作的瑟拉祖(Md. Serazul)最欽佩婆婆了。當初聽婆婆說「Recycle」,他很好奇,不相信年紀這麼大的老人家還有精力做回收;但一年多來,他看到婆婆日復一日、到處撿拾,不畏辛苦地將資源搬回家分類,深受感動。
婆婆的家就在餐館對面,她每天推著滿載資源的手推車越過巷道,再爬上一道簡陋的階梯就可以過馬路回家。但婆婆沒有力氣將手推車搬上階梯,有時,好心的鄰居路過會幫她一把;但當左等右等都不見有人幫忙,婆婆也不氣餒,自己推著滿滿的推車,從巷道轉到大馬路,再繞一大圈回家。
這樣恆持不輟做環保的畫面感動了瑟拉祖,他開始回收餐館�的牛奶罐,其他人跟他要可是一個都不給,「這都是要給環保婆婆的!」
餐館後面巷道的早市,每天都有許多小販擺攤。婆婆天天來撿「寶」,小販們也十分歡迎。「以前,這些紙箱、塑膠繩都丟在一邊讓清道夫處理,現在有婆婆來撿拾,等於間接也讓我們做環保!」
婆婆雖然得到多數人讚歎,卻也難免遇人嘲笑:「年紀這麼老,走路都不穩,家�又不缺吃穿,何必這麼邋遢,到處撿拾垃圾?」
不論面對讚歎或指指點點,婆婆都不回應;她不停地撿拾,心中默念上人靜思語:「甘願做、歡喜受;甘願做、歡喜受……」
「我做得歡喜,環境變乾淨了,大家也開心,多好!」婆婆瞇著眼,滿布皺紋的臉龐漾著濃濃笑意。在她心中,做環保非但不是「邋遢」事,還是生命中最快樂、最有意義、最值得做的大事哩!
再生物命,打破「放生」迷思
在周婆婆上半輩子的人生字典�,從不曾出現過「快樂」兩字。年輕時丈夫車禍往生,她憑勞力養大八名子女;因為窮困,她很節儉,也因為沒錢,受盡白眼和委屈。
好不容易捱到孩子們都長大,原以為可以享清福,沒想到排行第七的兒子卻在十九歲時精神失常,讓婆婆傷心欲絕。
「那時,我們幾個姊弟一直陪在媽媽身邊,開解她、安慰她,媽媽才漸漸接受事實。」婆婆的二女兒潘秋茵提起往事,疼惜地拍拍媽媽的手。
兒子病情愈來愈嚴重,只好送進療養院。難過又惶惑的婆婆,聽人說放生能為子女積福德,便將兒女每月給的零用錢全拿去魚攤買魚放生。
「為了讓弟弟快點好起來,媽媽很捨得,每次買魚、買鳥都是三、四百元(約新臺幣三、四千元)。」秋茵說,不識字的婆婆還為兒子念經、抄經;儘管兒子最終還是往生,但婆婆依然持續為不幸的兒子放生。
已受證為委員的秋茵,透過證嚴上人開示,明白因緣果報之理。「每次看見買來的魚和鳥奄奄一息,在未放生前就已斷氣,心中不禁警惕:這樣做不是放生而是殺生啊!」於是,秋茵勸媽媽來參加慈濟活動、做環保。
剛開始,婆婆心�很抗拒,不明白做環保的意義;直到看見擔任清潔工的秋茵拿回廢紙、瓶罐忙碌地分類,她才知道這些物品可以回收再製,讓資源循環再利用。
「做環保,可以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變清流。有這麼多好處嗎?」三年前,婆婆帶著滿心疑問,跟隨秋茵一起做環保、參與慈濟活動、收看大愛臺。那一刻起,她就天天做分類;漸漸的,自己也會主動上街撿拾資源帶回家。
剛開始,孝順的兒女不忍她太辛苦,但見她愈做愈起勁、愈做愈歡喜,便不再阻止。同住的兒子在住家圍牆內釘了一間小木屋給婆婆放置回收物;之後,因為婆婆的「環保生意」愈來愈好,又釘了一間更大的環保屋。
彎腰勤做,點滴是寶
每天中午,婆婆將一早回收的資源帶回家後,就會打開大愛臺,邊做邊看;當播映「草根菩提」節目時,她更是精神奕奕,目不轉睛。
婆婆的環保行動深受「草根菩提」節目影響,並從中學習「清淨在源頭」的理念。她將回收瓶罐沖洗乾淨,整整齊齊裝進塑膠袋�,也將骯髒的塑膠袋、麵粉袋洗淨、晾乾,再送人使用,收到的人都以為是新的哩。
婆婆相當惜物,她笑瞇瞇地撈取小水桶�的碎紙,「這些小小的紙張,也可以曬乾當雜紙喔!」不論是小小的紙張或瓶罐,在她心中都是有價值的寶,點滴不能浪費。
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婆婆,曾在踩鋁罐時弄傷腳,仍拖著腳傷繼續做。有一回,婆婆撿來很多骯髒的牛奶罐,從中午洗刷至下午四點多,感覺頭暈眼花,這才發現忘了吃午飯。雖然飢餓難當,但她不敢告訴家人,「我怕他們以後不肯讓我做環保,所以只好打妄語。」婆婆說,要她別做環保,等於剝奪了她的快樂,這將會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婆婆說,能做才是福。多彎腰撿拾一張紙、一個鋁罐,大地就能更乾淨一些,這都是人人該做的好事。婆婆認為自己沒有學識,無法和人分享環保大道理,但她願意用行動,「做」給人們看,讓人人因為看到她的身影,而能一起響應保護地球。
●
每星期,孝順的秋茵都會帶媽媽上武吉加星猴子山走走。周婆婆看到山上有許多晨運或夜遊民眾遺留下紙張、瓶罐,馬上彎腰撿拾;又看到一群群猴子拖兒帶女出來覓食,於心不忍,從此開始向小販收取要丟棄的受損菜葉、水果及麵包皮,帶上山給猴子飽餐。
「我們要與眾生結好緣。這些食物原本要被丟棄,但猴子們卻當成寶。」茹素十多年的婆婆,每每看到猴子吃得津津有味,心中感到欣慰。
秋茵陪在媽媽的身邊,看她被太陽曬得皮膚黝黑,心疼地說著:「媽媽愈曬愈黑,背駝了,還拱起來……」婆婆望了女兒一眼,以認真口吻說:「要口說好話、心想好意哦!不要講不好聽的話。」
秋茵被逗笑了,覺得媽媽改變很多——以前媽媽的脾氣不好,總是不苟言笑,遇到一點事就嘮叨不停;現在不但常瞇眼笑,還會跟每個人說好話;更感恩的是,因為忙碌做環保,媽媽的精神愈來愈好哩。
當年秋茵培訓慈濟委員時,婆婆不但陪她一起上課聞法,還擔任香積志工護持。現在,每每在慈濟活動中,看見身穿「八正道」委員制服的女兒走在前面,自己仍走在後面的灰衣志工隊伍�,周婆婆深深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要穿著莊嚴的「八正道」,和女兒肩並肩、手攜手,一起做環保,一同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