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於二○一一年六月一日至二十日
人人啟發真誠之愛,點亮生命燭光,
就能為黑暗帶來光明;
鍥而不捨付出,終能掘出人心寶礦,
使愛如泉湧,滋潤大地人間。
南半球已經進入冬天,南非慈濟人五月下旬開始,陸續在境內及鄰國賴索托展開冬令發放,包括白米、毛毯、衣物、鞋子等十項物資,讓近兩萬戶溫暖過冬。
南非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有金礦、寶石礦,還出產世界上品質最好的鑽石;然而,人心貪婪起爭奪,造成這塊土地上長期黑白衝突的血淚史,大部分人民過著貧窮的生活。
當地慈濟志業始於一九九二年,耕耘至今將近二十年,志工鍥而不捨地深入貧困部落發放、用愛輔導,希望把這片大地上,人心「愛的寶礦」挖掘出來。
●
一九九四年南非政權轉移,種族隔離制度走入歷史;然而人心浮動,暴力衝突不斷,包括臺商在內,很多外商陸續撤離。我告訴在當地經商的慈濟人,取當地的物資、用當地的人力,就要回饋當地;先愛人才能被人愛,讓窮困的人得到溫飽,社會才能安定。
政權轉移後,南非多數窮人貧困情況並未改善,加上許多白人一夕之間失去工作,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所以當時無論膚色是黑還是白,慈濟人都平等救助。
還記得一九九四年六月,慈濟從臺灣募集兩個貨櫃、六萬多件衣物運抵南非。那一年南非冬天特別冷,慈濟人在約翰尼斯堡、開普敦、雷地史密斯、德本四地展開大規模發放,也是第一次進入原住民部落發放,一萬多人穿到了臺灣來的愛心衣物。
隔年三月,臺灣再送去十五貨櫃的衣物,其中還包括企業捐贈的全新布料;南非慈濟人於是買裁縫車開設職訓班,教導祖魯族婦女一技之長。至今已訓練出數萬婦女發揮裁縫專長謀生,幾萬個家庭因此改善生活。
慈濟連續兩年發放衣物,嘉惠十萬人。一九九五年七月,約翰尼斯堡索桑谷維地區的人民,決定學習慈濟「普天三無」精神,舉行「和平燭光晚會」宣布停止種族、政黨衝突,團結一心創造希望。當時精舍趕製了許多蠟燭送過去,晚會中,人人都點亮了手中的蠟燭。
當人人把生命的蠟燭點亮起來,就能為黑暗帶來光明。南非慈濟人不只濟貧、教導受助者努力打拚,也同時走入他們的心靈世界「教富」,引導他們發揮潛能去幫助別人。
祖魯族人很純真,感受到慈濟人真誠的愛,生起回報之心,甘願跟著慈濟人去付出。在志工服務中,體會到助人的快樂,也啟發了自心的愛,進而自動自發去照顧部落�需要幫助的人。如今,祖魯族慈濟志工每個月照顧的愛滋病患與愛滋孤兒,已達到五千多人。
開闊心胸,悲智雙運,
讓愛如春陽,
化解世間寒凍。
南非治安不佳,不少慈濟志工都曾遭遇搶劫。有一次,一位志工回臺灣告訴我他被搶劫的經過,他說:「感恩啊!師父,幸好我的命沒有被他搶走。」
我說:「你會灰心嗎?」他說:「不會,是我們做得還不夠,要更普遍落實教育。」
他沒有說:「我一直在救當地窮苦人,為何他們還搶劫我?」而是提醒自己:「我做得還不夠,要更認真做。」這就是寬闊的心胸!南非慈濟人以這分心耕耘近二十年,與當地人建立起穩定的感情,如今,還有當地人自告奮勇保護慈濟人。
付出,不是發給東西就好,要「悲智雙運」。
曾經,有個人為了賺錢,把慈濟發放的東西拿去賣,還常欺負人;後來慈濟人看他又在發放名單中,問負責評估的祖魯族志工,還要發給他嗎?志工說:「因為他也是窮人,只靠種菜維生。雖然是惡人,肚子也會餓。」
「雖然是惡人,肚子也會餓」——祖魯族菩薩多麼善解、多麼有智慧啊!於是慈濟人向他買菜煮給孤兒吃,希望能慢慢感化他。
他看到祖魯族志工來鄰居家修補房屋,不慎受傷而坐輪椅,仍參與今年慈濟白米發放;所以當他領到物資後,主動留下來幫忙,且學習慈濟人恭敬、尊重的將物資致贈給族人。發放結束,他說以後還想來當志工,且之後主動捐食物給孤兒吃。
這就是愛的力量!如春陽可以化解寒冬;也見證了用心血與汗水走過的艱辛,終能看到亮麗成果,成就溫馨有愛的歷史。
內心不修,身行難齊,
修心齊行,感動人心;
美中有你,美中有我。
五月二十九日,澳洲聯邦佛教協會在雪梨市政廳舉行一場盛大的佛誕節活動,邀請國際佛教界人士參與;慈濟也受邀與會,並負責十五分鐘節目。澳洲慈濟人決定以「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展現宗教人文之美。
當地慈濟人很少,短短三星期內,要募集人員、經藏共修、手語練習、節目編導、音控配合、翻譯剪接等……許多人第一個反應都是:「不可能!」
然而,四十位入經藏菩薩迅速到位,有老有少,有越南、印尼、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等多種族,不懂中文的也不在少數;他們分別承擔手語和妙音,不但要熟記經文、動作,還要配合舞臺走位。
擁有舞蹈專業的江美如師姊負責舞臺編導,原本認為音樂與動作都「太簡單」,直到大家會合起來排練,她才發現,要讓人人動作平齊,實在不容易!於是她收起貢高我慢心,在深入經藏中起懺悔——領悟到這並非表演,而是洗滌自心污垢,同時傳法。
七十八歲的林福全居士是越南華僑,看不懂中文加上視力退化,跟不上進度。但他不願放棄機會,很勤,也很堅持——堅持信念加倍努力練習,就連睡夢中也在練,好幾次把太太嚇醒;兩位菩薩道侶彼此相協相助,共同圓滿舞臺呈現。看到當天爆滿的人潮,林居士感動地說,這不是表演,是在說法!
天下事,有心就不困難。感恩每一位菩薩,把入經藏當成最重要的事,用心投入,緊鑼密鼓練習;人人守在各自位置上,你調一分、我調一寸,一分一寸,慢慢磨合;最後也把大家的心調在一起了。
內心不修,身行無法整齊。在入經藏的同時,人人「修心齊行」——懺悔、齋戒、茹素;希望藉由徹底「洗心」,去習氣、滌心垢,達到身行平齊,如此才能「美中有你、美中有我」。
雖然練習時間很短,但大家身、口、意平齊,人人口唱「妙音」,經典字字分明入心;身行「妙法」,以手語動作將兩千多年前佛陀所說的法演繹出來;讓不同宗教、語言的人士,了解佛教人文之美,更被這分至真、至誠、至美的清淨虔誠心感動。
教育不只授業,
更要傳倫理道德之教,
讓學子有禮、有規則。
六月中旬開始,慈濟教育志業體陸續舉辦畢業典禮,老師、校長給畢業生「叮嚀」,慈誠懿德爸媽則給孩子「答案」。
其實,叮嚀不只這一天,而是他們在學時每一天的教育——師長日日為他們解惑、傳教;慈誠懿德爸媽時時刻刻用心,引導如何生活、如何行走人生方向,讓他們不致囤積煩惱,使心迷茫。
所謂「傳教」,不是要他信仰什麼宗教,而是教導倫理道德,使他們能傳承。家庭如果沒有傳承倫理道德、社會沒有禮義廉恥來維持,就會亂掉。所以,教育除了要「授業」,使他們學有專長,還要傳道德、倫理之教,為學子指引出一條道路,使人生方向正確;否則一念偏差,全盤都會錯掉。
在莊嚴的畢業典禮上,看到慈濟的畢業生如禮、如律——有禮、有規律;就如一粒粒種子,經過農夫用心播撒、耕耘,漸漸在土地上萌芽、長成小樹,根很扎實且枝葉繁茂,讓人看到未來美好的希望。
感恩慈濟人不只在慈濟學校用心教育,更長年累月為天下育英才,分分力量都投注在苦難人身上,用心、用愛為天下付出。
殷切求法、把握妙法,
對準方向,勇往前行,
創造踏實而無憾的人生。
慈濟志工王麗玉,三歲時父母就往生而成為養女;婚後沒多久先生就有了外遇,上半輩子不只生活辛苦,面對「情關」更是苦。兒女在美國成家後,她也赴美幫忙帶孩子,還經營洗衣店。雖然不識字、不懂英文,堅強的她仍闖出一片天,累積不少財富;然而卻沒有因此得到快樂。
從大愛臺認識慈濟後,她很用心吸收法,且認真布施;但礙於不識字而感到自卑,不敢走進慈濟。直到有一天照鏡子,驚覺六十多歲的容顏變老也變醜了,無常的真切感,讓她決心結束生意,專心做慈濟。
此後,不論是環保、訪視,或是分會值班,她無所不做;告別了坎坷的過去,這一段人生走得很歡喜、很踏實。她認為,留「錢」給兒女,不如留「德」給子孫,只要大愛臺繼續運轉,師父的法就能持續淨化全球人心;於是發願往生後所有存款護持大愛臺,還要捐出器官或大體。
今年六月五日,麗玉以七十歲的年紀往生,捐出了眼角膜。摘取眼角膜那一刻,幾十位法親為她誦《無量義經》,經文「能捨一切諸難捨,財寶妻子及國城,於法內外無所吝,頭目髓腦悉施人」,正是她後半輩子生命的寫照。
凡夫貪圖享受,菩薩追求真理。麗玉以清淨、無私、無染的虔誠心殷切求法,且把握妙法,對準人生方向勇往前行,分寸無偏差,創造了踏實且無憾的人生。
●
沒有燈塔,船隻難以安全靠岸;清淨本性受習氣覆蓋,心靈缺乏明燈指引,也會迷失於茫茫大海,到不了覺悟的彼岸。
沈溺欲海,就如飛蛾撲火,不顧環境艱險,以致「縱情昧理心意亂」——心中的無明蒙蔽了真理;當心意紛亂,共業就不斷。
法,就是引導人行往正確方向的燈塔。期待人人深信、立願,把握機會精進入法、懺悔、齋戒,相互護法、相互成就。人人誠懇、虔誠地走入經典,使清流如湧泉,就能隨時隨處淨化人心,啟發人人大慈悲心,帶動愛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