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要不出國就能提昇英語競爭力?想自己自修英語?訂閱【學生郵報電子報】,讓你增強英語溝通能力,掌握世界脈動! 躲進哆啦A夢的口袋,尋找一個神秘快樂的天堂。【聯合動漫週記】帶領你在動漫世界�飛翔,歡迎體驗圖像視覺!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11/03 第4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朝顏柔情
證嚴上人專區 無盡藏/人間菩薩緊密鋪
慈濟脈動 特別報導•關懷東日本大震災/日本分會娘子軍朝顏柔情
焦點專欄 社論/道德重整的中流砥柱
朝顏柔情
東日本大地震至今已逾半年,日本分會的臺籍女性志工,
以柔軟的心及溫言軟語,膚慰災戶的創傷;
如同在朝陽初升時綻露美麗的「朝顏花」,
願人人能在旭日的沐浴之下,展露重生的曙光。

無盡藏/人間菩薩緊密鋪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一年十月十日至二十一日

過去,慈濟人自許「是諸眾生,不請之師」,
哪�有災難就往哪�去,聞聲救苦,即時解難。
如今,要更密集「人間菩薩大招生」,
眾志成城,就能築出最穩固的人心提防,
才是防範災難的良方。

農曆九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出家日,但願「日日觀世音,人人菩薩心」——假如人人心中時時都有觀世音、時時聞法能覺悟、時時發心以出世心服務人群,則人人都可以成為觀世音菩薩,日日都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出家日與成道日。

觀世音菩薩過去無量數劫已經成佛,為「正法明如來」,如慈母般的親切能接近眾生,為了幫助釋迦牟尼佛在婆娑世界廣行度化,故不斷倒駕慈航來人間,以大慈大悲普度眾生。

佛教中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其實人人都可以成為觀世音菩薩的雙眼,人人都可以伸出雙手、協助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所以「人間菩薩」少不了你,只要五百人合起來,就是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

人間菩薩隨處應現,出現在每一個需要的地方。

印尼西爪哇的班達格芒垃圾山,是首都雅加達的「垃圾終點站」,每天承載六千公噸的垃圾量;附近聚居了許多人在垃圾堆討生活,每當垃圾車來傾倒,無論大人小孩都擁上來翻找食物、撿拾資源變賣。

垃圾山的居民生活艱難,能讓孩子讀書已經很不容易,實在沒有餘力關心孩子課業。於是慈濟人適時補位,除了關懷垃圾山周圍貧困民眾的生活、健康外,去年十月開始,每星期二、四、六,進入附近的迪納祕卡小學跟孩子們互動,教新生寫字、講故事給他們聽、以靜思語作為品格教育,勉勵人人認真讀書。

有一天,慈濟人發現有些孩子缺席,一問之下才知道,兩天前他們居住的貧民區大火,燒毀十幾戶,孩子們的書本文具無一倖存,制服也被燒掉了。慈濟人馬上前往關懷、及時發放,鼓舞家長們振作起來,讓孩子回到學校繼續課業。

垃圾山附近非常髒亂,黑壓壓的蒼蠅到處飛舞,衛生環境很不好;印尼慈濟人甘願走入這樣的環境,去關懷、去帶動,並且鼓勵孩子堅持向學;希望在貧困的垃圾山中,藉由教育點燃孩子們未來的希望。

慈濟人無論身在哪�,只要聽聞苦難呼聲,立即現身為其拔苦,這分「千處祈求千處現」的精神,正是「人間菩薩」的真實寫照!

「佛入心、法入行」,
就能體會菩薩心地,
發心立願,凝聚力量做好事。

在非洲,慈濟人也帶動出一群在地菩薩。近十幾年南非政權轉移後,外商紛紛出走,有一部分臺商慈濟人選擇留下,他們不是為了事業,而是因為「不忍心」——不忍心帶動出來的本土志工菩提芽焦掉、菩提根斷掉,要繼續協助他們播撒愛的種子,讓慈濟的道根伸得更遠、菩提樹更壯碩,成為菩提林。

緊鄰南非的賴索托,國土面積小又常遇乾旱等天災,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比南非更窮、更苦。慈濟委員陳美娟的公司在賴索托,天天往來南非、賴索托,長久下來帶動出三位賴索托本土慈濟委員,這幾位委員也帶出了將近三十位本土志工。

在那樣窮困、整個村莊沒有幾個人能裝得起電視的地方,慈濟人集資在五位本土志工及酋長家安裝電視及衛星天線,可以接收大愛臺訊號;每天定時打開大愛頻道,讓村莊�的人一起來看天下人、天下事,從中了解「人人都可以當好人、人人都可以做好事」。

其中一位本土慈濟委員慈琦雖然是穆斯林,接觸慈濟後非常精進,慈濟人在她經營的幼稚園安裝電視,每天上午八點半及九點四十五分,園內老師、小朋友及附近居民,會準時來收看「靜思晨語」、「人間菩提」;看完了由懂英文字幕的慈琦解說給大家聽。小小的電視發揮很大的功能,讓他們看到普天之下災難偏多,全球慈濟人以真、以誠的種種付出;由此漸漸了解、見證慈濟精神。

另一位慈濟委員也是穆斯林,每天上午開放家�讓村人來看大愛電視,除了「靜思晨語」、「人間菩提」外,他們還看「大愛劇場」;她家的客廳就是道場。許多人因此了解,「能幫助人的人」是最有福的,因而加入志工行列,親身感受到付出的快樂;一位志工有感而發表示,認識慈濟,體會到過去所做都是「為自己」,現在懂得感恩,要「為別人」付出。

南非、賴索托本土志工雖然離臺灣遙遠,種族、膚色跟我們完全不同,生活環境和我們天差地別,卻能刻苦耐勞、克服種種困難,不只自力更生,還可以投入人間菩薩行列,用心、用愛幫助比自己更需要的人。如此「化不可能為可能」,實在很精進,讓我很感動,而且歎為不可思議;真正是「人間菩薩」!

天災能平,
人心災難難平;
人心災難來自心理殘障。

自古以來,華人社會很強調「克勤、克儉、克難」的價值觀,不論落腳到哪一個國家,總是胼手胝足打拚,所以華人在世界各地大多能有很好的成就。

然而現今西風東漸,強調消費、享受的生活型態,逐漸取代「勤儉致富」的觀念;許多人奢侈的生活,其實是建立在危脆的基礎上,以致飄搖難安。

媒體報導,全美有近一千五百萬民眾失業,九月中旬起,大批失業群眾走上街頭,發起「占領華爾街」活動;這個效應透過網路、媒體向全球蔓延。

社會祥和,才能致富;假如人心總是埋怨、不滿足,與人對立、起爭端,將造成紛擾與恐慌;社會失了祥和,人心無法安定,如何能致富?

全球天災人禍頻傳,令人憂心;若人心也起災難,貧富之間仇恨、對立,造成的痛苦將更難平復。

在臺灣雲林有一對弱智的母子,兒子阿義非常勤奮,每天騎腳踏車來回奔波二十公里,到身心障礙者「希望工廠」搬運紙箱;媽媽也向老闆毛遂自薦要來做粗工,老闆擔心她年紀太大,她說:「我兒子搬得動,我也扛得動。」

母子倆用單純清淨心,彌補先天的缺陷,靠勞力自食其力生活;不只不再接受親友接濟,更省吃儉用每月捐款給慈濟助人;實在令人讚歎且感動。

在大陸則有一位獨臂的父親,二十一年來父兼母職獨立撫養兩個兒子。他原本是煤礦工人,在災變中失去一隻手臂,後來到華山當挑夫,一天兩趟,每次負重超過七十公斤,花兩個多小時爬上一千一百公尺的階梯,運送生活物資上山。

其他挑夫可以一手拉著鐵鍊、一手撐拐杖,戰戰兢兢往上爬;但他只有一隻手,只好用兩根手指頭拿拐杖、三根手指頭扣住鐵索,一路駝負重物上山。如此辛勤工作,每天收入約只新臺幣三百多元。

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回來,陪著爸爸走一趟,好幾次哭著要代替爸爸挑;但他不讓孩子體驗這樣的苦,告訴兒子:「只要你有志氣,做人做得正,這分辛苦就有價值。」

無論外在環境如何,只要人人提升自我心靈境界,守好本分、守好一念善,懂得克服困難、不被困難克服,社會才能平安;人人合心、協力,就能共創祥和而富有的社會。

反觀現代社會,許多人不願吃苦,或是吃了一點點苦,就好像天底下人都對不起他;人的「心理殘障」,會造成社會的「心理災難」。

期待社會人心能多一點「純善」——人人向立志的人生看齊;從克勤克儉中,克服貪念與懶散,提起積極的心態,把握分秒為社會付出。

人心不調,天地難安。
人間菩薩大招生,
才是防範災難的良方。

最近兩個月,隨著泰國洪水災情不斷往南擴散,我心靈的擔憂,也跟著寸寸絲絲擴張。

大水持續兩個多月未退,民眾只能隨身攜帶木板保護自己,以防蛇或鱷魚攻擊;新聞畫面中,一對父女在水淹及胸的環境下吃飯,四周都是垃圾漂流物,連分寸乾燥、清淨的空間都沒有,實在苦不堪言。泰國公共衛生局長擔憂,隨之而來的疫情即將爆發。

泰國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國家之一,此次水患,就連古城廟宇內的大佛也無法倖免,水淹至佛像頸部,令人感慨。民眾眼見湄南河水不斷上漲,憂心忡忡,搶購民生物資、堆疊沙包防堵洪水。但,災難真的防得住嗎?

學佛,必須了解因、緣、果、報——造什麼因、得什麼果。大地病態與危機,都是從人心開始;人類心靈災難,轉化為大地災難。

人心不調,天地難安。最好的防災之道就是人人戒慎虔誠——虔誠,不是求佛保佑;而是深心發願,要明是非、養悲心、徹底懺悔改過,調整心態、改善環境與生態;且更密集地「人間菩薩大招生」——就像堆疊沙包一樣,要密、要實;人間菩薩愈密集,經年累月、合和互協付出,眾力成城,就能築出最穩固的人心堤防,才是防範災難的良方。

天地災難頻傳,讓窮困者更悽苦無助,身心無所依止。菩薩是眾生的「救處、護處、大依止處」;「人間菩薩」愈多,天下眾生就能愈平安。

過去,慈濟人自許「是諸眾生,不請之師」,哪�有災難、哪�有需要,就往哪�去。當苦難人餓了,及時供應、給他飽足;若遇災難,則去關懷、膚慰,讓他心能安定;有病痛就施醫藥,讓他們身心安頓……

如今,全球天災人禍愈來愈頻繁,更要啟發人人心中愛,匯聚更多人間菩薩——讓人在心靈惶恐時,有所依止;有災有難時,能安身、安心。人間菩薩遍滿各處,則到處都是眾生的「安穩樂處」。

天蓋之下、地載之上,同一個時空�,有人能在平安中汲法付出,有人卻得面對苦難試煉,天天生活在擔心受怕中。

身在臺灣很有福,家家戶戶生活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多能有平安幸福的日子過,應該要很滿足;更要感恩臺灣有許許多多善心人,懷抱充分大愛,可以相互勉勵做好事。

凝聚力量做好事,其實並不困難。人人「佛入心、法入行」,就能體會菩薩心地,進一步發心立願做人間菩薩。有能力做好事要很感恩,且要知福;人人知福,才能把握當下真精進。

《法句譬喻經•篤信品》云:「信能渡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世間多苦難、人生多煩惱,信仰是引導人生航向的舵手;若人人持一善念,知足感恩、種因植福,就能如行駛於生命運河上的大船師,以毅力及勇氣自度度人,到達智慧的彼岸。

特別報導•關懷東日本大震災/日本分會娘子軍朝顏柔情
撰文•凃心怡 攝影•蕭耀華

二十年來,這群來自臺灣、經濟平凡的女性,
探訪日本福利制度完善的暗角,
發揮善於整理的女性天賦,
東挪西移地騰出時間行善奉獻。
即使東日本大震災範圍廣大,
她們以大丈夫的姿態,扛起萬噸物資發放;
以柔軟的女人心,協助壓抑的心靈釋放悲傷,綻放朝顏!

「人家說九條好漢在一班,我們連一班都湊不出來。」慈濟日本分會督導陳金發,一語道盡此地男性志工人數短缺的現象。

一九九一年,慈濟日本分會由慈濟委員謝富美領軍成立,屆滿二十周年的今日,一眼望去仍清一色是女性成員,男性志工不過才十四位,扣除或因調職、或因移民等因素離去的,就像陳金發所說,連一班都湊不齊。

今年三月十一日,芮氏規模九點零強震撼動東日本,在大海嘯襲擊下,引發核電廠核能洩漏危機;此複合式災情是今年至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災難,迄今慈濟賑災腳步未曾間斷,女人當家,把壓力與責任甩上肩頭,扛著。

即使是粗重的活,也難不倒她們。「比如辦活動時要掛橫幅,一層樓的高度,她們樓梯搬來,二話不說就爬上去;賑災物資十公斤、二十公斤,也是一箱接一箱的扛。」陳金發愈說愈不捨,「有些事情超過她們力量所及,在其他地方肯定是由男眾來做,但她們還是擔起來。」

這群女人常戲稱自己是「娘子軍」,不但不以為苦,反而還有一絲苦中作樂的痛快,「從艱苦中拚出一條道路來,對娘子軍來說不算什麼,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是苦過來的,吃苦是家常便飯,面對任何困難,不曾畏懼。」從臺灣遠到日本,歷經三十年風霜,娘子軍團成員之一的劉桂英說這番話時,自信地挺起胸膛。

災後一週,蓄勢待發

三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強震後,遠在東北重災區八小時車程外的首都東京停電,地鐵停擺,人們徒步返家,甚至走到深夜還距離住家甚遠。

在新宿慈濟會所值班的志工沒有回家,趕忙打開大門,迎接既倦又累、滿心驚恐的人們入內休息、喝杯水後繼續趕路,直到凌晨一點仍有人陸續進來。那夜,慈濟志工遞上五、六百杯熱茶,以及不只五、六百句的關懷與問候。而當日趕不及前往支援的人,則在翌日一早抵達車站等候地鐵復駛。

「等了兩小時終於等到第一班啟動的列車;餘震不斷,電力中斷頻繁,電車走走停停,原本三十分鐘的路程,足足坐了三個鐘頭才抵達分會。」慈濟志工張好投入救災工作,隨著她一起抵達的,還有隨身那袋足以過上好幾夜的行李,「地震災情這麼大,我早有心理準備,救災工作並非一時半刻就可以結束。」

無法前來會所的志工,就在自家蒐集災情資訊,隨時以電話回傳訊息,直到手機電池用盡,在斷電無法充電的情況下,也不讓自己閒下來,合起雙掌虔誠祈禱。

日本全民防災演練執行得相當扎實,學校以及企業常備保暖物品、食物及飲水,災難發生後,各地成立救災指揮中心,統籌一切已經蓄勢待發的人力與物資。

不到百位的娘子軍團,也想赴災區幫忙,但遇到與以往災難發生時相同的狀況——二○○四年十月,新潟縣中越地方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八強震,造成六十八人死亡、八萬多人緊急避難,慈濟志工致電救災指揮中心表達援助之意,但是對方客氣的回一句「不需要」,就把電話掛斷了。

「日本的救援以及物資配發系統完整,慈濟志工即使有心,卻無發揮功能的空間。」陳金發說,三一一地震發生後,志工們冷靜地蒐集訊息,同時思考著:「受災居民最需要的是什麼?」

「即使物資無缺,但多是飯糰、泡麵以及麵包等冷食,一碗熱騰騰的食物,不只果腹飽足,還有安定心靈的作用。」機會來了,志工聯繫上關東地區的茨城縣大洗町,對方表示:「我們這�沒電沒瓦斯,甚至也不知道路通了沒有,你們來得了嗎?」艱困情況的表白,並沒有擊退這群急於行善的娘子軍,「沒問題,只要你們願意讓我們去!」

三月十五日勘災、十六日清晨即備妥食材、飲水、瓦斯,甚至鍋碗瓢盆,並設法以人力接龍方式,購足限制配給的汽油,一路往避難所挺進,兩天共烹煮了一千八百份熱食。

嚴森春寒,挺進東北

災後第十一天,新幹線尚未復駛,中斷的東北交通卻出現契機,第一班對外通行的夜行巴士,將一位岩手縣議員帶到東京慈濟分會來,「我們需要幫助。」

當時,福島核電廠事故危機上升,多國派出專機撤僑;而從東京往東北的路途,勢必通過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福島縣。「我們沒想太多,一聽到可以進去災區救援,大家馬上動起來,忙著將十噸的物資搬上大貨車。」慈濟志工黃素梅說,前往災區的十幾位志工中有四位男性,其餘都是年紀超過五十歲的歐巴桑。

抵達東北後,每一條衛星導航所指點的道路都被倒塌的樓房阻擋去路,而每一道通往避難所的柏油路無不扭曲變形,大貨車進不去,他們下車將十噸物資以接龍方式,一箱箱分裝在另外三部小卡車上。黃素梅笑說:「彷彿都像是年輕小伙子,全然不服老,又上又下的,平均每個人手上至少都接過四十噸的物資!」

三月下旬攝氏零度以下的寒夜,他們暫宿建築尚且完好的陸前高田市松原苑老人院,「老人都被遷至避難所了,我們睡在他們洗腎的病床,水龍頭打開,比冰箱的冰水還凍人……」

翌日,首站抵達大船渡市的小學避難所,陳金發入內協調,娘子軍們忘卻筋骨痠疼,振奮著精神打開小貨車兩旁的活動車板,準備卸下物資。但沒多久,陳金發卻帶回一個令人喪氣的回覆,「他們說,他們不需要。」

接受第一個閉門羹後,慈濟賑災行動得以延展下去,除了陳金發豐富的國際賑災經驗,娘子軍團的力量無疑是關鍵推手。

柔情似水已不足以形容這群娘子軍,不如說像水一樣地隨圓就方,「我常說,這群女人真的是很有兩把刷子。」陳金發佩服她們的能力,「一把刷子是過人的氣力跟毅力,粗重的工作樣樣難不倒;而另一把刷子就是溫柔,以真誠攻破心防,並提供肩膀給鄉親滴淚,讓他們傾訴心底的驚恐。」

於是,第二間避難所接納志工進入玄關,第三間避難所讓志工輕輕將毛毯圍繞在肩上……

溫言軟語,膚慰創傷

玄關,是進入室內的第一個仲介空間,還得經過主人家的同意,脫去鞋子、並抬腳踏上一階才得以入內。這一個空間設計源自於日本建築,也顯現出日本人對於陌生人的防備。

大船渡市赤崎漁村中心,災後供漁家避難,也是慈濟志工首次進入東北災區的第二站;他們就站在玄關,穿著鞋,抬著頭,望著八位居民代表,期盼能將物資贈送給他們。

居民代表皆是七、八十歲的長者,靠著大海討生活,卻也讓大海吞噬辛勞一生建立的家園;站在慈濟志工面前的長者在發抖,在那個身心受創、嚴寒下雪的三月天。

站在陳金發後頭的娘子軍不忍,顧不得日本國民禮儀,從物資中取出一條又一條的披肩,脫下鞋,站上玄關,用溫暖厚實的毯料裹著爺爺奶奶微微顫抖的肩。原本神情冷淡、防備甚高的老人家們驚訝,然後感動,接著禁不住地老淚縱橫……

來到第三站蛸之浦漁村中心,獲准進入,娘子軍團拿出更多的披肩、毛毯,裹住一個個身心俱疲的受災鄉親,伴在他們身邊,輕言軟語地與之交談。許多人再也忍不住地靠在他們肩上,流下災後的第一滴淚。

打破建前,釋放悲傷

黃素梅曾在岩手縣的陸前高田市發放時遇見一名男子,在千葉縣工作的他,趁著三月的假期帶著太太跟未滿足歲的女兒返鄉陪伴父母;海嘯來襲時他外出辦事,等他再回到家,妻女、父母早已隨著海水消失無蹤。

「他跟我講這件事情的時候還在忍。」五十多歲的黃素梅握著他的手,說:「我的兒子也三十幾歲了,我就像你媽媽一樣,沒關係,如果你想哭你可以哭的。」聽到這句話,這個男人才禁不住潰堤。

一位女士在發放現場靠在劉桂英肩上,「對不起,我再也忍不住了。」流了好久的淚,她向劉桂英道歉;劉桂英則告訴她:「不要忍,哭出來,你才會再產生力量!」

「日本人有一種個性相當特殊,日文稱之為『建前』與『本音』。」移居日本三十年,劉桂英認為,外界形容日本國民性格為內斂並不夠貼切,「日本人習慣展露最好的一面,負面的情緒以及壓力則隱藏在人後、自己的內心當中,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自殺率會那麼高。」

有人形容:「日本人的心,就像他們的產品包裝,多層又繁複。」災難過後尤其如此,許多人把悲傷藏起來,因為他們認為眼淚只會帶來更多的悲傷,而悲傷只會耗去重建之路所需的元氣。

但是,這群臺灣女人以女性細膩多情的慈悲,釋放一顆顆因受災而不安的心,並走進心中,以慈母的一針一線密密縫補受創的傷口。

慈濟志工陳雅琴在發放現場遇見一名老奶奶,邊掉淚邊從錢包中拿出一張照片,那是她得到繪畫比賽獎項的得意之作,甚至曾在東京美術館展覽過,「地震之後,我失去了所有東西。」老人家口中的遺憾,不只是失去這一幅畫。

陳雅琴幫奶奶擦乾淚,溫柔地告訴她:「您再畫一次,一定會畫得比之前更好!」誰說,年過七十就不能再精彩地活出新人生呢?流著淚來到發放現場的老奶奶,是帶著笑意以及挺直的腰桿離開的。

娘子軍團,自助助人

三月下旬初次從東京帶去東北的十噸物資,透過軟實力,順利地發放溫暖給十三處避難所的居民;之後,他們數度前進災區致贈住宅被害見舞金,依舊發揮著如此的柔情慈悲暖意。

日本分會的女性臺籍志工以經濟狀況來看,大約粗分三種類型,少數是經濟無虞的異國婚姻配偶,或因歷史背景前來日本就業的醫師家庭,最多的就是單親婦女。經歷過短暫的婚姻,獨留日本為生活拚搏的背景,讓這群身世淒涼、經濟平凡的女人聚集在一起。

三十年前,戰後的日本復甦,臺灣經濟起步,地緣之便、歷史牽扯,不少人前來工作打拚,或因異國婚姻結合而定居;即使膚色相近,文化價值觀仍是大不同。當劉桂英結束那一段與日籍先生的婚姻之後,她帶著兩個年幼稚子站在東京街頭,無語問蒼天。

「剛開始,分會�十個有一半以上都是單親的。」劉桂英說:「我們離鄉背井來到日本,適應不同的文化,能接觸到慈濟這個由臺灣人所創辦的團體,覺得很開心,這是一種精神的依靠。」

當時慈濟會所是個二十坪的小公寓,三間房間都僅六個榻榻米大,兩張辦公桌、一臺列表機放下去,幾乎沒有旋身之處,但是這群女人喜歡來這�,「可以聽到臺灣話、吃臺灣的食物,甚至一些生活細節都是臺灣式的,大家相互慰藉,對我們來說,這�就是娘家。」

二十年前,她們拖著殘破的心走進日本分會大門尋求慰藉,至今她們撐著逐漸老弱的身軀行走在坑疤的災難大地,給予慰藉。或許心靈上或是現實生活中的大小災難沒有真正遠離,但慈濟永遠都是她們最強而堅實的心靈港灣。

「四十五年前,慈濟功德會若不是因為那三十位家庭主婦,或許不會成立。」劉桂英反思日本分會早年成軍的陣容,通透出一個想法,「二十年前,日本分會若不是有這一群媽媽,也不會成立吧。」

左支右絀,堅持不退

「日本的稅金項目多而且徵額高,大部分都投注在社會福利項目上。」現任日本分會執行長張秀民解釋,失業、單親、殘疾,可以按月領取十多萬元日幣補助,「一般人要投入機構關懷,更是難為。要到老人院關懷,舉凡推輪椅、餵食,甚至是碰觸老人家的手,都必須要有看護執照才行。」

在健全的福利制度下,這群娘子軍們只好將滿腔熱血傾撒在旅外的急難救助關懷個案上,「我們常說,在日本做慈善,是在石頭縫�找出口。」

「日本泡沫經濟後,失業人口增高,雖然政府也關照到這一個區塊,但是街友人數實在太多,還是有部分沒有照顧到,也讓我們有了機會,可以每個月為街友煮食。」

雖然任務不多,但是單憑這群娘子軍也常常不夠支撐——單親媽媽要為生活打拚,時間總是卡在工作上,僅有的是夜間以及難得的排休;而有家庭的,則是要受制於家人觀感,「有的志工在先生孩子出門後才可以來,然後下午五點又得趕在先生孩子返家前先到家。」

二十年來,日本分會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人少卻想做事,事情來了,大家這邊抽一點時間、那邊抽一點空,一起承擔。比如每月致贈街友的飯糰,前置作業就是一大工程,數十位志工下班之後聚集在分會洗米,一千兩百份飯糰的米量,要洗到深夜十一、二點甚至凌晨才能結束工作,隔天更是起早煮飯、捏製。

「在慈濟有一句話,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超人用。但是在日本,這些女性是直接跳級當超人了!」陳金發的讚歎不是沒來由,「尤其在這一次三一一大災難之後,更能見證她們的精神與能力。」

自六月到十月下旬,七梯次慈濟賑災團前往東北重災區發放數萬份的住宅被害見舞金,一戶家庭按人數可以領取三萬、五萬或七萬元日幣;對於物價消費高昂的日本生活,論幣值、論廣大的受災人數,這份慰問金顯得杯水車薪,但是娘子軍團所帶來的愛,或許能影響造就一世情。

鄉親們前往避難所、入住組合屋,甚至到外地租屋,耐心等候重建復甦。在這些臨時居住地的小小庭院中,許多人灑下俗稱「朝顏花」的種子,一位居民說,此花慣在朝陽初升時綻露美麗,因得美名,災後人人栽下它,願如它一般,能在旭日的沐浴下,展露重生的曙光。

而東北地區的居民也以朝顏花形容娘子軍團。一名鄉親說:「這群臺灣女人,給我們的感受就像是朝顏花,燦爛得彷彿生命永遠充滿希望。」

朝顏花,在臺灣被稱作牽牛花,生性強健且四季開花,生命力旺盛。這群從臺灣飄洋過海的娘子軍團,正像那色彩繽紛的喇叭花——是日本燦爛的朝顏,也是臺灣堅毅的牽牛。

社論/道德重整的中流砥柱
本月證嚴上人獲得兩項榮譽,一是菲律賓東方大學的「人文榮譽博士」學位,二是美國羅斯福基金會的「傑出公共服務獎」;羅斯福基金會的董事長專程來臺,頒贈獎座給證嚴上人,這也是該基金會首次褒揚美國境外人士。兩份榮耀同時肯定慈濟長年在國際間的人道關懷與援助。

值此同時,西方多國「占領華爾街」運動不斷蔓延,群眾抗議企業界少數人壟斷財富,為貧富不均的社會問題走上街頭。

掌聲與怒吼,兩者看似不相關,卻反映了世人的期望與不滿;如果「贏者圈」的富人都能承擔起社會責任,並學習人道主義者多關照他人的需求利益,就不會演變到今日局面。

要謀得廣大民眾的幸福,徒有「烏托邦」藍圖也無法奏效,需要實際行動的關懷努力。對此,證嚴上人與慈濟的因應之道,是以「濟貧」解除匱乏之苦,讓貧病無助者感受世間的溫暖,有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另一方面也「教富」,對物質富有但精神苦悶的人,引導他們無所求付出,「見苦知福」啟發悲心善念。

在八○、九○年代,許多臺灣人移民到國外經營事業,證嚴上人教導海外志工:「頭頂別人的天,腳踩別人的地,取之當地,就要回饋當地。」海外慈濟人因而一步一腳印,在地深耕,在國際間得到愈來愈多的矚目和讚揚。

如是「濟貧教富」的哲學,根源於「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平等觀。因為體會到人與人之間雖有經濟條件之別,但都具有同等的生命尊嚴和價值,因此,慈濟志工以感恩謙和之心對待接受幫助的人,也不忘鼓勵引導他們自立後也加入志工行列。

例如,南非慈濟人原是和本地居民有所隔閡的臺商,他們放下種族和社經地位的優越感,走入貧苦的黑人部落,以職訓所為起點,提供當地婦女學習謀生技藝,更進而引領本土志工從事愛滋防治宣導、照顧愛滋患者及其遺孤的服務工作;如今祖魯族志工已逾五千人,不僅改善其生計,也減少社會問題的滋生。

慈濟四十五年的濟世經驗,已證明「濟貧教富」能啟發源源不斷的愛心善流,不僅可以讓弱勢者免於匱乏恐懼,亦能使原本對立的貧富階級相互尊重感恩,化憤怒為祥和。今日非營利組織的人道關懷和行動彌足珍貴,堪稱重整道德及世界秩序的中流砥柱;如何以宗教與人道精神改善當前「富者不安貧者怒」現象,值得人們深刻省思,並且付諸行動。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39期

韓劇發燒症候群
電視台買韓劇、播韓劇,逐漸喪失了戲劇人才;民眾看韓劇、學韓語、遊韓國,有人甚至已到廢寢忘食、不可自拔的地步。究竟韓劇有什麼過人之處?

初秋行腳/溼地賞夕陽 漁港嘗海鮮
秋天緩緩登場了。趁著秋涼到海邊走走,去高美溼地吹海風、賞夕陽,到梧棲逛老街、觀光魚市吃海鮮,體驗一趟浪漫而充實的秋之旅。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11/02/2011 11:05: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