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聞電子報】以「藝文」會友!為你提供最新、值得推薦的藝文活動,及針對重要的藝文話題做深度報導。 【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12/08 第5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312號真情公路
證嚴上人專區 隨師行腳/決心
慈濟脈動 天涯共此情•大陸/回首一九九一 真情之路
焦點專欄 百川歸海/靈魂人物
312號真情公路
從一九九一年慈濟踏上大陸賑災,時間悠然走過二十年,
大愛臺製作團隊走上三一二號國道,
從上海、蘭州到最遠的烏魯木齊,
在一個個平凡小人物轉變的生命中,
看見連貫慈濟二十年來愛的足跡。

隨師行腳/決心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有福

十一月五、六兩日,第五十四期海外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在花蓮舉行。五日上午抵達靜思堂,還沒踏入講經堂,就已感染到那股快樂的氛圍。臺上的濟雨師兄妙語如珠、頻頻出招,臺下的學員神清氣爽、笑聲連連,怎麼看也不像是昨晚遇上火車拋錨,凌晨才得以休息。

歸納各方分享,加上我的個人想像,現場實況如下:

四日黃昏,一輛慈濟列車載著來自四個國家地區、五百多位企業領導、營隊工作人員由臺北出發,才到福隆火車站便停止行進,因為車廂故障,必須就地更換。一時之間,月臺上布滿了旅客,站務人員情緒緊繃,鄰近派出所的員警們也匆匆趕來坐鎮。

讓他們料想不到的是,現場竟然一片和樂!穿著藍天白雲的志工將學員分組帶開,這廂唱著歌、比著手語,那廂聊著天、講著故事。單調的小車站有了個不一樣的夜晚,連月亮、海風都好像比平日來得皎潔、清涼。

「好在全車都是慈濟人!」鬆了一口大氣的人民保母,臉上的線條也柔和起來:「有沒有人要上廁所?我帶你們去……」

火車延誤超過兩小時,為了表達歉意,鐵路公司將會全額退費,學員們一致同意將款項捐給慈濟賑災。針對這項意外,上人笑著表示,大家多有福啊,火車讓你們坐那麼久還免費!

「那是福隆哩,每次我搭火車經過都不由得往窗外看,浩瀚太平洋,景色多美啊,在那麼好的地方停了兩個鐘頭!善解就是福中之福,有善解心就會凡事圓融。大家沒有抱怨、和平相處,這不都是和氣生祥嗎?不計較,也許會有更多收穫。知心人彼此多認識,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緣哪!」

決心

十一月六日上午,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跟學員們分享做慈濟的心路歷程,剛開始還笑容燦爛,講到上人的堅苦卓絕、忍辱負重,以及弟子如何跟隨上人完成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包括刻骨銘心的蓋醫院、求人才,就忍不住掏出手帕,頻頻拭淚了。

擔任領隊的魏應充師兄則是以實業家的同理心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為何要將慈濟人文融入事業。身為味全食品董事長的他認為,大家都是從個體而延伸至家庭、實業、社會;實業家對社會、員工、環境均有責任。

「實業家是最有能力、義務承擔社會責任的。員工進入職場二、三十年,我們應該思考,要如何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方向。」

在味全食品公司,人文組織是常設編制,在臺灣與大陸,從高階主管到各部門負責人都是人文組的人文種子。魏師兄以圖表簡報他的使命、方向以及落實方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常設編制」、「人文種子」、「慈濟師兄姊」、「深入社區」的四大方塊中心是「實業家的決心」。

除了在自己的公司舉辦人文營,每梯次靜思生活營,魏師兄都讓二、三十位大陸幹部來臺參加,希望他們能被所見所聞感動,也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臺灣所有工廠及營運中心的員工則是與該地區的慈濟師兄、師姊結合,走入社會、淨化人心。值得注意的還有,將人文導入企業後,員工不但凝聚力增強,也有慈濟師兄、師姊的持續關懷與陪伴。

碧玉師姊做慈濟已超過三十年,應充師兄加入這個大家庭也有二十多年了。兩人為何依舊勇猛精進?關鍵在於決心。

回家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汲汲營營地追求訂單、利潤,這幾天的心靈課程讓我好幾次流淚,把我從頭到腳都洗滌了。」

「原來,將自己縮到最小,才能進入人人的心坎�。過去在公司我最大,總是全力去規範別人,跟慈濟用智慧與愛融入別人的心,真是有天壤之別。」

真情至性就是好文章;學員們的分享最是動人,其中有體悟、有反省,也有「吃素感覺很好,腸胃舒服、睡得好,整個人很有精神。」新加坡的林志偉還當著大家的面向妻子王慧嫻懺悔:「我在十年前開始創業,心想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一定要把事業做起來,時常出國、應酬,家�的一切都交給師姊打理。現在才明白,我是在犧牲家人、友誼及精神層面的狀況下從事我的工作。十年白白過去,真是太浪費人生了。從現在起,我要從『心』出發,努力做慈濟,力行菩薩道。」

山東皇明太陽能企業來了五位高階主管,對於在慈濟的所見所聞,他們除了表達感恩與感動,還直言有些事情在大陸是不可思議的。在那邊被認為體力動不了的事,在這邊的老太太卻發自內心地做個不停,帶給他們非常大的感動。

西安金穗國際汽車學院的何劍更發願要將慈濟教育引入他們的學校,讓大陸學生也關注社會、關心民生、關愛需要幫助的人:「慈濟讓我感到非常震撼,原來做慈善可以改變世界,使人回歸人性、回歸自然。在慈濟,我看到、體驗到了人的真善美本性,讓我覺得見到了久別的親人,有回家的感覺!」

缺與捨

六日圓緣,上人開示時娓娓道來,在他小時候,臺灣人的經濟雖然不是很好,大家卻也淡泊而平安地過日子,生活克勤克儉,心態卻很健康。整個大環境也是健康的,沒有這麼多令人恐懼的災難。

「現在這個時代,經濟猛飛,企業一個比一個大,人一個比一個富有,可是我聽起來卻覺得好可憐。大家比較又比較,卻是一個比一個不足,沒有的時候患得,有的時候患失,看到別人有就拚命追,想跟他一樣有。有了一,又覺得還缺九,不知要有多少才能滿足?可是,大家換一個態度,有十捨一,點滴匯聚,便能做許多大事。」

上人回顧歷史上的今天,慈濟為了蓋醫院,在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六日於臺北空軍俱樂部舉辦了第一次義賣會,社會大眾踴躍響應,有物資的捐物資,有錢的捐錢:「今天,醫院已成立二十五年多了,技術已可達到換肝、換心,過去雖然辛苦,卻不知成就了多少人、多少事。」

看到學員列隊往前行的這張照片,我不禁想到上人跟他們講的話:「慈濟今年四十六年了,各位跟慈濟的緣來得遲,可是不怕,只要發心立願,都來得及。」

從缺到捨,只是一個轉念,得失之間卻是大不相同。在若干年後回顧歷史上的今天,資料將會顯示,在二○一一年的十一月,慈濟於日本第八梯次見舞金發放已經圓滿;北朝鮮的糧食發放惠及了十四萬戶、四十四萬老百姓;在泰國也聚集了來自臺灣、菲律賓、印尼的慈濟人,提供他們在本國如何呼籲平安的人幫助受災的人,讓水患過後的環境早早恢復、經濟早早活絡。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出了一分力!

天涯共此情•大陸/回首一九九一 真情之路
撰文•王俊富(大愛電視臺節目部副理)

中國文學家魯迅曾說,
世間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路了。
就彷彿一九九一年開始,慈濟志工帶著願力進入中國大陸,所踏出的那條大愛之路。

今年,我們沿路回朔慈濟足跡,
從上海走到洪澇屢見的江淮平原,
南轉貴州、四川,又越過黃土高原、直抵新疆戈壁沙。
即使起步路難行,然,善門之顤在真情,已途經二十寒暑;
而在此行相遇的所有人眼中,我們也確定,這是一條未竟之路。

在新疆喀什的鄉間,隨手拍了一張照片;那是條看不到盡頭的土路、橫在遠方的則是一座高聳的大山。在這趟外景行程的最遙遠處,我彷彿看到慈濟想要開啟一座善門時的困境。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一九九一年,大陸華東華中大水,兩億人受災,觸發證嚴上人的悲憫心;寒冬將至,上人不加冬衣與受災民眾同在;他帶著勇氣登高一呼,卻在兩岸隔閡的年代引起震耳雜音,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未來不可知、艱辛險阻如大山,上人卻決定踏出那一步。

二○一一年,慈濟踏上大陸賑災滿二十年了。思索紀錄片的結構之際,我想起美國記者Rob Gifford觀察中國的遊記書《312號公路》,他選擇行腳體驗的,是全中國最長的公路;我找了大比例尺的地圖,細細研究沿線的城鎮。經緯線上,許多地名讓我驚訝不已,上海、昆山、蘇州、南京、全椒、固始、會寧、蘭州、直到最遠處的烏魯木齊。熟知慈濟大陸賑災史的,大概已看出巧合之處;這些地名,全部印刻著慈濟的足跡。

在西方類型電影中,有種形式叫做Road Movie,故事主角喜歡沿著公路進行自我與內心的思索與追尋;而失望與希望,也常以公路為場景開展延伸。

時間:二十寒暑;空間:海峽兩岸;人間:無數有緣眾生。經過討論後,製作團隊決定採用艱難的公路紀錄片形式,沿著三一二國道,探訪慈濟援助過的點、認識過的人、以及曾經留下的足印。

從沒想過有機會進入公路電影這樣的製作情境,但更意外的是,這趟旅程不僅僅是溯源之旅,更是一段真情之路的見證體驗。

啟程克難、力行慈悲

一九九一年,慈濟並沒有多少海外賑災經驗可以證明自己的援助能量;上人繫念災黎受苦之際,臺灣慈濟委員們透過國際間人脈,終於打通前往北京會商賑災事宜的管道。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率領六人小組登陸破冰。但兩岸冰封數十年,意識形態極度相異,六人小組備嘗堅持原則的艱辛與壓力;「善門難開」,是王副總那一刻最深切的感觸。

雖然一九九一年後,賑災工作陸續開展,但一九九四年千島湖事件,一九九五年臺海危機,甚或到一九九八年的兩岸低盪期,許多次的災後發放,都在緊張與變數中驚險度過。不過,險阻雖多,貴人也不少;帶著無私真情,終能感動人心。

同時,我們也看到這二十年間慈濟賑災思維的演進。第一個十年,大抵以急難救助與物資發放為主;這期間,也因應不同的天災類型,發展出因地制宜的援助策略。到了二○○○年,基金會開始在窮山惡水的貴州山區實驗扶困計畫,以多方位的扶貧、遷村、助學項目,尋求徹底改變貧困歷史的方案。

今年初正式啟用的甘肅靖遠縣劉川鄉來窰慈濟新村,援助項目則包含了遷村、水窖、農改、教育與職訓,也是個嶄新的多方位計畫,兩百一十戶旱原上的貧民也已開展新生活。

二○○八年汶川地震後,慈濟除了「安心、安生、安身、安學」的三年賑災規畫,還極力於災區推廣慈濟環保理念與科技。計畫力與執行力,在短短三年內充分展現,這種承諾與效率,其實來自先前十七年的累積。經驗,來自力行;信心,則源於大悲願力。

二○一一年,慈濟這個華人世界最大的NGO,帶著臺灣經驗、加上四十五年淬煉出來的實踐方法,正透過無數志工的行動,在無數苦難地複製慈濟賑災模式。而就在前一年、二○一○年,慈濟基金會獲得大陸中央首肯,以第一個境外法人的身分,在蘇州掛牌。這來自官民各界的信任,著實得來不易。

心靈工程、傳遞人文

二○○八年北京奧運與二○一○上海世博,對現代中國有著象徵性的意義。如果只看經濟硬實力的發展,大陸幾乎不是多數國家可以匹敵的。

從二○一一年回看二十年,幾乎契合了中國經濟起飛的黃金時代;一九九二年,當時已經退休的中共精神領袖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他說,「要用二十年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這個意志,推動了九零年代後沿海經濟面貌的改變。直到今日,中國的確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巨人。

但就在今年四月,現任總理溫家寶卻發表了另一段感言:「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力量,絕不可能成為真正強大、受人尊敬的國家。」有人因此預言,二○一二年,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一九四九年建立以來最大規模,但也最困難的轉型。

兩段重要談話前後對比,似乎宣示著人們從財富到心靈的永恆追求。亦或說,經濟狂飆後的社會,需要重新建構一條回歸人文本質的道路。

如果把慈濟大陸賑災史擺進這段風起雲湧的二十年間,會看到更多的驚訝。原來,在這二十年間,慈濟默默分享的,正是建設心靈工程的寶貴經驗。賑災援助是救急、也是過程,但在過程中傳遞出來的人文價值,或許才是慈濟大陸賑災史的精髓。

在三一二國道的起點上海,六十多歲的慈濟志工邱玉芬,每天要求自己爬高樓,為的是要鍛鍊深入窮鄉耕耘福田的體力。她,是臺商扶貧助學的典型。

繼續往西走到了三一二國道八十四公里處的昆山,另一位慈濟人黃媽易帶著眷屬、員工參與慈善做環保,這是另外一種回饋當地的典型。

在四川什邡市洛水鎮,汶川地震受災民眾、同時也是拾荒老人的楊繼廣,成為守護鄉土的環保志工。不論來自臺灣或是原生在地,這些人願意為社會奉獻,原因全來自對於慈濟精神的信任。

中國太大,人口太多,無法確定,到底慈濟的善在中國的影響力會有多大?或許一個數字,就可以量化慈濟二十年來的所有付出。但除了錢,倒不如看看發放物資、援建醫院、大愛村與學校以外,慈濟還分享了哪些人間哲學。

上海志工王淑慧在《天下雜誌》專訪中曾提過「八分滿」概念。我們的詮釋是——如果八分愛可以激發兩分的生命省思,讓受過慈濟幫助的大陸朋友有所啟發,這其實才是最有意義的心靈布施。

認真檢視慈濟大陸二十年,不論是哪一類的援助案,其實都蘊含著「感恩、尊重、愛」的哲學。這種以高度精神價值為導向的非政府組織,即便在全球,都屬罕見。而五千年中華文化的道德精髓,亦透過慈濟哲學,如水一般,無聲灑布在神州大地上。

慈濟的根來自「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而以這六字贈予證嚴上人的印順導師,就來自江蘇。淵源、種族、文化、語言的鄰近性,讓慈濟美善價值的傳承,在大陸顯得更有可為。而慈濟宗教的生活化、說法的科學化、理論的實踐化,更拉近了眾生與人間佛教的距離。

在四川洛水,我們與環保志工相處了幾天。親眼看著他們力行環保、合十祈禱。很難想像,浸潤慈濟世界短短三年多,這些世俗所謂的凡夫俗子,竟能化身柔和慈祥的人間菩薩,這或許正是心靈工程的最佳體現了。

大愛無疆、未竟之路

離開四川、北返三一二國道,我們進入長年乾旱的黃土高原。經過二○八八公里處的甘肅省會蘭州,轉進縣道,很快就抵達靖遠縣的來窰慈濟新村。選擇在甘肅停留的原因是,這�是慈濟大陸賑災方案中,與氣候變遷及全球性乾旱最直接相關的項目。

從一九九八年開始,慈濟在甘肅先後援建了抗旱水窖與希望小學;近年來天不下雨,百姓空有水窖、用處不大。因旱而貧的宿命,依舊無奈糾纏著山坳農民;於是,慈濟決定再以全方位遷村計畫,打造生態移民示範村。

離開黃土高原,逐漸進入大西部的中心。中國這麼大,慈濟足跡,到底走了多遠?離開甘肅,我們即將進入三一二最後一段路,前往新疆的烏魯木齊。

二○○四年,新疆烏魯木齊南方的喀什地區發生強震,巴楚、伽師縣受創嚴重,慈濟志工從北京急赴現場勘災,並在稍後援建了克其克江巴孜小學及提木小學。

嚴格來說,與其他援助案相比,這次挹注的善款並不算多;但我們總覺得,新疆兩所希望小學的象徵意義其實無比重大。隸屬維吾爾族自治區的喀什,是中國最西邊的邊境城市。玄奘法師印度取經東返大唐的門戶,也正是喀什。望著通往中亞的公路遠方,我們在內心自問——真情之路,會有盡頭嗎?

上人是個實踐主義者。慈濟是個強調「行」的慈善團體。行,行在篳路藍縷、也行在山窮水盡處。或許就如魯迅筆下所言:「世間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路了。」帶著願力,總能踏出一條大愛之路,而在此行相遇的所有人眼中,我也確定,這是一條未竟之路。

《慈濟》英文版作者Mark O'Neill說,證嚴上人看的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兩岸的五十年、一百年。一九九一年,上人說:「一粒米中藏日月。」我們也深信,二十年的成果,其實會是另個五十年的起點。

別忘了,二十年前上人不穿冬衣體會受災民眾凍寒的畫面;別忘了,曾經在兩岸緊張的氛圍下,慈濟志工們在寒冬惡夜中忍辱發放的情景;而這段歷史中,無私奉獻的所有人,都不能被遺忘。

走在真情之路上,我們看到平凡人的力量、同文同種的力量、不需言語的人性力量、一股因為愛而加乘的向善力量。當路走直了,四方力量就會泉湧而出。讓任何需要關愛的角落,都能綻放出希望之光。

百川歸海/靈魂人物
撰文•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研究所教授插畫•李讚成

靈魂人物是團體中所有正向精神的象徵;
雖未必是領導者,卻能激發參與者的熱情,成就大家共同的願望。

任何一個團體或是工作單位,都會有一位「靈魂人物」,他是大家的橋梁,是眾人敬重與依賴的對象,也是強化單位、促進團體精神的主要人物。

「靈魂人物」雖未必是團體的領導人,卻是使整個團體能夠順利運轉,激發大家熱情的關鍵;這樣的人物,自然充滿著生命能量,能激發出每位參與共事者的熱情,成就大家共同的願望。

為什麼稱為「靈魂人物」?因為靈魂是掌管人的身與心之總舵主,換言之,身心靈是一體的,作為總舵主的靈魂,時時保持光明正向的信念,身心自然也跟著健康又活潑。

同樣的,靈魂就像是人類的身心,也會生病、受創、衰老,甚至枯萎乾涸;靈魂和身心的差異之處,在於靈魂是每個人生命中最為深層的一股神祕力量,它使人能夠與社會,甚至宇宙萬物,形成一個連結的通道。

以大學的環境而言,系所的祕書或行政助理,常常有機會扮演系所的「靈魂人物」,他們需要協助師生,作為教學單位與行政部門之間的橋梁,亦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潤滑劑,更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學校的行政支援是否積極、充足的指標;他們的服務態度如果親切、積極又主動,常常會帶給系所師生諸多便利,無形之中,也塑造出系所給予外界的形象,帶動每個人的向心力與認同感,以及參與系所活動的熱情。

因此,系所的祕書或助理,雖然不是系所的領導人,卻是攸關系所進步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何其有幸,我常在慈濟大學看到這樣的靈魂人物,並且領受到他們的貼心服務與精神感召。

當然,不只大學的系所,任何團體以及單位都可能擁有這樣一位靈魂人物,若由靈魂的角度來思考靈魂人物,可以說靈魂人物是團體中所有正向精神的象徵。

如此重要的靈魂人物,是天生如此,還是後天養成?又或者兩者都有可能呢?這是值得各方宗教人士思考的問題。宗教人士重視靈性的覺醒與成長,所以應該有更大的潛力,在各個場域扮演好自身的「靈魂人物」角色。

靈性清明者,靈覺的能力便強,方能自度度人,成就眾生的慧命。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40期

流感病毒的傳染
流感病毒是經空氣傳播,因此它傳播速度最快和最廣,比起前幾種病毒防範只要不接近病毒帶原者要困難些,再加上它變異性帶來致死率高,較易造成民眾恐慌。

秋冬保濕的正確觀念
如何在末梢循環容易不良、肌膚代謝遲緩的秋冬季節當中,讓保養發揮功效、滋潤到肌膚底層,除了保養品的選購,正確的觀念也絕對不可缺少!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12/07/2011 10:11: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