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語言是欺騙 溝通是妄想 我們用冰冷的鍵盤 敲出網路上迷路綿羊的足跡…【e世代文學報】網路文學創作的新入口!! 【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1/05 第5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回歸現實
證嚴上人專區 隨師行腳/步步生蓮
慈濟脈動 特別報導/慢海嘯退去 微笑重返泰國
焦點專欄 百川歸海/大愛共同體
回歸現實
幾個月的惡水已退,但災難仍留下警示,
在每一幢建築的牆面、每一根電線桿的腰身,
畫下一道道漆黑的水痕,為泰國重新畫出的水平線,
無論人們如何沖刷清洗,依然清晰顯明;
彷彿提醒著人們,災難過後能否覺醒?
這將是泰國人民最大的課題。

隨師行腳/步步生蓮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添丁

靈山法會不散,從臺灣到海外,每艘開入社區的法船都度出了更多眾生。想像密密麻麻的慈濟船隊在茫茫苦海中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教人不激動也難!

十一月十八至二十日,上人於蘆洲聯絡處、板橋志業園區及三重志業園區為總計一千五百多位海外弟子授證,一一為每個人別上「佛心師志」的胸花。「我的手上滴到好多眼淚……」老人家不只一次提到。

場地大,階梯既長又陡,上人縱使腿疼,也堅持要一階一階地從每一排弟子的身邊經過。隨師弟子不捨,勸上人走平地就好,他老人家卻答以輕輕的一句:「他們那麼遠回來,希望親近師父。」

每一場圓緣都是那樣動人,志工們雖分別來自二十一個國家地區,虔敬恭謹的威儀卻沒有兩樣。光從他們的唱誦就可感受到那股龐然的道氣,尤其是馬來西亞的法親,整場從頭唱到尾,無論是「禮讚」、「法譬如水」或「立體琉璃同心圓」、「立願文」都表達得既清晰又洪亮,「想師豆」更是夾雜著吸鼻子的哽咽聲。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慈濟大家庭添丁,上人殷殷叮嚀:「我們不只是念佛,求佛加被,為我們消災。真正的消災,是要讓天下無災難;真正的消災,是要在人間造福。苦難人這麼多,需要人人付出一分愛,同時輔導人心正向。少造惡業,自然就會四大調和,天下災難消弭。」

真正的消災,是要消天下之災——這是何等的氣魄啊!關鍵在於,這不是口號,而是上人領著全球弟子一直在做的事。得此明師,吾等夫復何求?

菩薩遊戲人間

「願天下衣食均豐饒,無匱無乏無寒饑;願世間處處無刀劫,社會祥和樂正業;願佛法興顯弘大乘,不令邪法惑眾生;願菩提道心能相續,菩薩廣行無量義。」不在海外歲末祝福的現場,不能體會來自五湖四海,不分種族、膚色、國籍的人齊聲祝禱,上達諸佛聽的震撼。

趁著場次空檔,上人與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南非、賴索托、緬甸、辛巴威等國的弟子分批晤談,慈藹的面容散發著喜悅。看著、聽著,腦海�便會浮出靈山法會的畫面,猜想百年、千年後的人們,在看到「慈濟大藏經」時,會如何憶念上人與「八萬四千」慈濟菩薩的功德。

比如說,十一月二十日上午在三重志業園區會客室,席地而坐的菩薩中,前排有將《靜思語》翻譯成緬文,並發願在緬甸召集五百人大法船的蘇金國老師;僅是看到大愛電視節目,便自許為慈濟人,在辛巴威領著八十位本土志工發放、為學童滅除癬疾,如今已剃過一萬多顆頭的朱金財。中排有雖不懂中文,卻能背誦《靜思語》,在慈濟剛開始在緬甸義診時,獨力照顧柯瑪雅娜寺廟兩百多名小沙彌尼的緬甸女醫師丁瑪特(Dr. Tin MarHtet)。

站在最後一排的,則是趕來向上人銷假的徐文龍、柳宗元、崔美仙、張素禎、陳濟任等菩薩。才從朝鮮發放回來的他們活力十足,張口便是Pan Ga Su Mi Da(韓文「見到你好高興」),那分法喜,在場者無不心領神會。

眾菩薩的笑容純真,赤子之心展現無遺。這使我想起上人開示:「所謂菩薩遊戲人間,就是說,菩薩在人間,專心救度眾生。」

步步生蓮

十一月二十日下午,前往朝鮮發放的部分團員心得分享,言及整個過程相當艱辛,光是奶粉、食用油以及一萬三千多噸、八十八萬餘包的蒸穀米,就得歷經輪船、火車、卡車、拖拉機的運輸,再加上各階段的小心呵護,才能完好抵達四個郡的二十七個發放點。然而,一切都是值得的;每位師兄、師姊都有說不完的感動:「當地官員說,過去也接受過其他國外單位所提供的物資,但從來沒有一個民間團體像慈濟這樣普遍救濟,而且費了這麼多的心力將物資親自送來,還跟百姓們溫馨互動、自行打理一切吃住,絲毫不取用災區物資。」

「宣讀上人的慰問信,很多民眾都哭了。一位老人家把信帶回家,叫兒子一遍又一遍地念給他聽……」

「領到物資,村民迫不及待地煮來吃。全家人坐在一起,你一口、我一口,說好像過年啊,說蒸穀米煮出來的飯好好吃,而且比平常煮出的分量多好多,吃飽了還有剩……」

「受災民眾說,我們是帶來幸運的一群人;連小孩都說:『臺灣地方很小,愛心很大!』」

慈濟人走過的地方都能得福;聽到這兒,我忽然明白,這就是「步步生蓮」!

十一月二十二日早晨,上人在關渡志業園區的會客室窗邊佇立,望向他的創意:水陸兩棲、裝有淨水、煮水設備的兩條小船,能於淹水地區就地抽取髒水淨化、煮沸,沖泡香積飯或麵供受災民眾食用。

淨水船為什麼會停在這兒呢?因為上人要自己先試吃。那天中午,每個人都嚐了飯桌上那一道特別的香積飯。

看過大愛臺旁的景觀水塘嗎?水就是從那�來的。

永恆的祝福

第一梯次的歲末祝福於十二月三日結束,回顧這幾天的「靜思晨語」以及隨師所聞,印象深刻的上人開示真是太多了!

「心寬才能明。心地狹窄,看事不清楚。若有人我分別,就無法透徹人人本具的佛性。」

「看佛經有時會有看沒有懂,但在無量無數人的身上取得法門,便會很自然的智慧開啟,通達諸法。佛陀說『苦集滅道』,人間真的很苦,這些法都在人群中,在世間環境就可看到一切。」

「菩薩是覺悟的有情人,覺悟人世間無常,心靈回歸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用最乾淨的心走入人群,做了,又回歸最乾淨的那一念心。」

「天下災難偏多,我們要菩薩大招生。散沙的合,累會加倍;真正的合,累會減半。以疼惜苦難人的心疼惜彼此,力量才能連結,才有足夠力量付出。」

「修行也是開路。前人鋪路給我們走,我們繼續向前走,是為了鋪路給後人走。要讓人知道,不只是說給人聽,還要做給人看;自覺、覺他,就能覺行圓滿。每進一步就能得一法,雖是小分小法,繼續走,就能大知大覺。展現智德模範,就是成果。」

記得在臺南,一群慈青來到上人座前,齊聲發願:「我們要幫您提菜籃!」上人卻笑著激勵他們:「哪能只提菜籃,要擔米籮!」

年年歲末,上人都會專程繞全臺一周,面對面地祝福所有弟子。其實,豈僅是在歲末,他老人家每時每刻所說的每句話,都像是永恆的祝福,天長地久地啟發著我們,期望人人成為心境開闊、胸懷大志、身體力行之人。

特別報導/慢海嘯退去 微笑重返泰國
◎撰文•凃心怡 攝影•林炎
水患長達四個多月,擊潰泰國農業、工業和千萬人的日常生活;
政府積極對抗積水、垃圾和蚊蟲,
宣示在新年來臨時,讓所有居民都能回到自己的家;
回家之後的重建,依舊考驗著微笑國度的子民,
但祕訣就在於你幫我、我幫你,復原力量大於一加一!

二○一一年七月,數個颱風接連過境泰國北方,遇上雨季暴雨終月不斷,再加上長年來垃圾堵塞河道,及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道路取代水路,大水無處可走;結合種種因素,讓泰國承受三百年來最大的洪水侵襲,三分之二國土淪陷,首都曼谷(Bangkok)在保護政策下依舊潰守。

這場﹁慢海嘯﹂,拖拖延延,六十五府、一千三百多萬人受到深遠的影響。泰國人形容洪水猶如一場慢性自殺,帶走六百九十八條人命,一千三百萬隻牲畜受難,淹沒一千一百萬萊(約一百七十四萬公頃)良田,沖垮二十三萬萊養殖業,也讓一萬三千條道路、七百二十四座橋梁失去作用。出口大國的工業幾乎停擺,影響遠及國際。

根據泰國國家災難警報中心(National Disaster Warning Center)統計,截至十二月中旬,有九府尚未脫離惡水,一百六十五萬戶人家仍與之搏鬥。而終於擺脫水患危機的人們,大批大批從收容所返家;原本被大水占據、幾乎人去樓空的街道與市區也恢復熱絡景象。

長柄硬刷的刷地聲以及潑水清洗聲四處響起,垃圾車來回轟隆聲更是終日不絕;人民不再思索沙包一袋多少錢、居家該如何抗洪,取而代之的是積極地恢復正常的生活面貌。

水中生活的熱食補給站

查卡朋•西替坦(Jakapong Sitthitham)十一月底返回曼谷西邊的佛統府(Nakhon Pathom),家鄉普魯克薩村(Pruksa)水深尚有八十公分,對比他離家避難時那兩公尺高的惡水,已經好過多了;但是出入不便仍影響著基本民生,所以全村僅兩成人口回歸,負責守護治安與家當。

「船商哄抬價碼,出去一趟就要三百到五百泰銖(約新臺幣兩百九十元至四百八十五元),我們沒有能力支付。」查卡朋表示,受災前,工人平均一天的基本工資不過兩百多元,更何況大家都尚未回到工作崗位,暫時失業中,只能仰賴慈善團體送來的米糧、罐頭跟泡麵,三、五戶人家共同炊煮分食,偶爾從污水�撈幾條魚當配菜。

「水退去之後,出入正常了,但是工廠大多尚未復工,大家仍舊沒有收入;隨著回來的人愈來愈多,物資相對短缺,有一餐沒一餐的。」

泡水一個多月,多數大型家具泡爛毀損,漂流垃圾眾多,髒臭污水滋生細菌與傳染疾病;光是清洗、消毒及清除大型家具,就耗損不少體力,也非一時半刻可完成。就在困頓的此刻,他們聽到一聲聲的廣播。

「那是來自臺灣的慈濟基金會,志工開著車,載來乾淨的飲水以及便當,沿路廣播詢問有沒有人需要。」查卡朋說,車子走進巷巷弄弄,很多人循著廣播聲跑出來領便當與飲水。

「還記得第一天分到一半就沒有便當了,慈濟志工一直道歉,並保證隔天會再過來。」查卡朋談及這段回憶時,笑容很光彩,「隔天他們果真來了,而且還準備很多便當,讓村�人人都有飯吃。」

食用完畢後,他們將便當盒清洗乾淨,翌日歸還,以響應環保。「拿著空便當盒等著慈濟志工來,成為我們每日中午最期待的事情。因為熱飯菜不僅補給清理家園所耗費的體力,對於大多失業的我們來說,這樣一頓飯意義相當重大。」

自水災開始之初,慈濟志工由北至南設立熱食站,趕製出十多萬份便當給無力炊煮的居民;隨著水勢逐漸退去,人們的工作從抗洪轉為重建,慈濟志工也從收容中心的關懷,轉為重建路上最緊實的後盾。直到十二月中旬,不僅在九個地區供應熱食,也分送到各個工業區,讓復工打掃工廠的工人飽足體力,早日恢復生產線。

「這場大水平均水位超過一公尺,可想而知所有東西都泡壞了;即使重建,短時間內也無法恢復正常的炊煮,所以我們要堅持下去。」來自泰北的慈濟志工陳世忠,八月帶著鍋鏟南下,已經停留災區四個多月,笑說一輩子不曾出家門那麼久,卻也認為這是最值得的一趟遠門。問他何時才結束任務,他說:「直到受災的鄉親說不需要我們為止。」

以工代賑利人利己

泰國水患淹沒工業區,連帶將工業污水、油漬帶入水中,家當被這樣的惡水浸泡一、兩個月後,大多惡臭腐蝕,木頭家具也崩解,許多居民外出避難時將家電及重要物品放在木櫃、木桌上,結果都是枉然。

慈濟志工邱淑芬走訪街坊,發現居民實際的困境:「有一戶人家清理完畢後,整間屋子唯一剩下的是一張生鏽的鐵床,還有布滿牆上的黑霉菌;工廠還沒復工,他們也沒錢添購家用品。」

於是,慈濟志工發起以工代賑計畫,聘請受災民眾打掃家園,結合眾人的力量,親幫親、鄰幫鄰加速災區復甦,每日發予工資四百元。梧泰•莫波(Uthai Muangpbo)大呼不敢置信,「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不過兩百多元,據說明年會調漲,但上限是三百。」

梧泰雖然是曼谷居民,但是她所住的賽他吉村(Settakij)卻沒有都市應有的光鮮風采。在普遍貧困的村落�,村民大多擺攤做生意或是打工,災前她賣烤香蕉維生,生意最好時,一天也只能賺兩百多元。

當梧泰離開收容中心,回家開門那一刻,「我想,是不是回收容中心日子會好過一點?」收容中心雖然沒有隱私,但是物資樣樣不缺,甚至有免費剪髮、醫療服務;而今家具全毀,連碗筷這種小東西也漂流不知去向,她的烤香蕉攤完全沒入水中,所有家當只剩一桶瓦斯。

雖然政府補助災戶五千元,但必須等到審核通過才能領取。「這幾日我被逼得走投無路,也沒有土地向銀行貸款,差點就要去借高利貸了。」梧泰說,高利貸一天要繳交百分之二十的利息,若是烤香蕉攤能夠恢復以往的營生,每日還完借款利息,剩下的錢只夠三餐吃喝,根本無力再添置家當。

「當我聽到廣播說以工代賑一日四百元,還是打掃自己的家園,簡直不敢相信,衝過積水跑去村長那�登記報名。」她向村長確定工資,上工第一天又確認一次,直到下工時,扎扎實實領到現金才終於相信一切不是夢。

才三天,賽他吉村恢復原本的風貌,梧泰的以工代賑告一段落,總計領取一千兩百元,她呵呵笑說:「我的小攤復工成本是一千元,還有兩百元可以買其他東西呢。」

學生復課的附加價值

慈濟志工推動以工代賑,目前已經走入曼谷挽奇區(Bang Khae)賽他吉村、農鑒區(Nong Khaem)涵灑村,及佛統府普魯克薩村。前兩個社區,原本估計兩週清理完畢,在慈濟志工以及社區居民的力量凝聚之下,短短三天及五天就完成,恢復生機。

一開始起重機與怪手供應吃緊,慈濟只能租用到大型卡車運載垃圾,邱淑芬說,在涵灑村打掃時,志工及鄉親只能自己充當人體起重機;吸飽水分的海綿床墊,動輒百來公斤,八個人還扛不上大卡車,有時候力氣與角度不對,甚至還掉下來,只差毫米就會被砸傷。

將垃圾袋丟上卡車時,如果不慎勾破,�頭的污水、蠕蟲向下撒出,「臉上、身上都是蟲,太可怕了。」即使如此,但邱淑芬未曾放棄,「看到這些以工代賑的鄉親,很不捨,他們什麼都沒有了,還要處理滿坑滿谷的廢棄物。快點幫他們清乾淨,好讓生活重新上軌道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志工也前進校園協助恢復整潔,以利盡早開學;曼谷的瓦拉巴考(Watladpbakao)小學校長普利達婉•依塔薇莫絲麗(Predawan Intavimolsri)對此印象深刻,「那天是十二月五日,也是泰國國王的生日;二十多位慈濟志工一來,馬上走去垃圾最多、枯枝最繁雜的地區清理。在老師跟志工一起努力之下,一週後就開學了。」

普利達婉說,原本開學日是十一月一日,也是她到校任職的第一天,她穿著正式的卡其色教師制服,別上代表位階的徽章,還穿了一雙低跟的鞋子,沒想到車子一開到學校,積水深深,副校長手�拿著雨鞋涉水出來迎接她,「我就在校門口脫下鞋子、絲襪,光著腳踏出進入這間學校的第一步。」

隨著大水不退,開學日整整延宕一個半月,「現在全校每天多上一節課,週六上整天課,如此一來就能在明年三月結業式之前完成進度。」普利達婉說。

十二月十一日開學日,全校九百五十名學生全數到齊,即使家中積水未退仍然返校;普利達婉說:「學校免費供應營養午餐,家長很開心開學了。」對於復工日遙遙無期、頓失經濟來源的家長們來說,孩子的一餐飯吃得不多,但能省下這一口飯,不無小補。

已有八十年歷史的瓦拉巴考小學原本是一所寺院學校,學生普遍家貧,寺方經濟緊縮,聘請的師資只能勉強達到標準。二十年前,曼谷政府為了改善市內教育品質,將這些寺院學校納入管理,提高師資及設備,更免除學費與午餐費。

即便不必為學費憂愁,但部分因為水災而一無所有的家長,仍無法讓孩子在第一天上學時表現得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孩子穿著睡衣跟拖鞋,雙手空空走進校門,因為他的衣服和書本都被水流走了。」普利達婉說,像這樣的孩子有六十一位。

沒有制服尚且能找出舊制服給他們,書本則可以複印度過這學期,「我們很幸運,有市政府補助。」普利達婉為著其他沒有補助的學校與家長而憂心。

工業區復工腳步躊躇

惡水之後,全民啟動重建齒輪,生活看似將步入正軌,然而無論從生計、教育、民生現況來看,重建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因為大多數工廠都難以復工。

泰國工業部指出,全國七個受災的工業區積水全部抽乾,卻僅有一百一十五家恢復生產,多數工廠因為機器尚未修復、來不及進口以及零件不足等問題,估計至少要到二○一二年第二季才能恢復生產。

來到巴吞他尼府(Pathum Thani)、泰國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的廠房,三百位工人在十一月底全數復工,然而開工半個月,廠內的產值卻是零;「所有機器泡水,每一臺都要拆解,將大小零件取下來擦洗跟送修。送修不僅要面臨原物料不足、國外進口問題,還有漫長的等待,因為送修的人太多了。」雖然自大陸、臺灣調來技術人員支援,副廠長廖重淵估計到十二月底才能恢復部分生產,但產值僅有百分之二,「恢復正常大概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了。」

不算訂單損失,太平洋電纜僅是設備以及原物料損失、土木工程,就要花去五億泰銖,若非公司過往盈餘,根本撐不過去,「像我們對面那間木材工廠,到現在還沒有作為,已經放棄了。」

曼谷、大城府(Phra Nakhon Si Ayutthaya)、巴吞他尼府,這三個泰國最主要的工業區金三角,粗略估計有七千多家工廠關門,其中多數是中小型企業。

經營成衣工程的劉木坤,雇請九十名員工,這些年來面臨訂單減少、工資調漲等問題,要維持以往榮景已是困難,這一回的水患打擊,更讓他一度有放棄的念頭。

指著廠房左邊兩棵二十年前親手栽下的芒果樹與波羅蜜樹,巍峨聳立,然而大水過後,波羅蜜樹卻已枯黃死去。劉木坤嘆氣說:「我很喜歡那棵樹,它的果實還讓大家度過淹水的艱困時期。」

二十年的精心栽培,幾個月的惡水就讓它失去生命,反觀跟波羅蜜樹同齡的工廠,又該何去何從?「光是重建就要再投資三、四百萬,這還不算水患時無法出貨的損失,要不是考慮到員工生計,早就關門了。」

與員工的感情牽絆著劉木坤,讓關廠的猶豫暫時緩下,但他對未來仍充滿不安,「如果明年水再來,我真的不確定是不是可以撐得過去。」

十二月中旬,走訪街道市井,小販忙碌煮食、上下班時間塞車依然,難以想像一個月前水深一、兩公尺高,還要以船隻接駁才得以通行。

然而災難仍然留下警示,在街道上每一棟建築的牆面、每一根電線桿的腰身,畫下一道道漆黑的水痕,這一道水痕,彷彿是為泰國重新畫出的水平線,即使人們如何沖刷清洗,依然如此清晰;只能攪拌漆料,讓厚實的顏料覆蓋其上。

但將近半年的大水侵襲所留下的心理傷痕,不會那麼快退去,雪上加霜的是,地勢低窪的泰國仍有可能再面臨惡水的造訪;重建並非一時,首當考慮的是如何減緩水勢衝擊。政府目前規畫投入兩百五十億的重建資金,除了恢復人民生活、公部門與工業的正常營運,也積極整頓水利,鞏固昭拍耶河(Chao Phraga River)大小支流的堤防,然而這樣還不夠。

泰國國家災難警報中心部長宋灑•卡素宛(Somsak Kaosuwan)表示,針對這一次水患,四月份災難警報中心就透過廣播、電視甚至是郵件以及簡訊提出警告,「但是大家不當一回事,沒有做好防護措施,讓大災成為大禍。」

「慶幸的是國內外善心團體很多,不論是受災的當下,或是水退之後的重建都給予很多支持,讓泰國人民得以在最快的時間站起來。」宋灑滿懷感謝之餘,仍然認為應該要回歸現實,「災難過後能否覺醒,這將是泰國人民最大的課題。」

【涵灑社區留言版】

居民批拉蓬——

十一月逃到外府,十二月八日回到家中,發現慈濟在我的村莊協助清潔家園。我獲得援助,也一起去打掃公共區域。居民們人人齊心為社會付出,這是最令我感動的畫面!

居民那隆——

淹水時,一艘接著一艘的船還有軍用卡車,載著一批又一批的居民離開,我七十歲了,不曾看過這種像災難片一樣的逃亡景象。我沒有離開,有空就划著小船四處巡邏,避免宵小趁機打劫。很少慈善機構會來幫忙清掃,當慈濟在我家門前設立協調中心,我擔心會很吵,卻沒想到因為慈濟的幫忙,社區的垃圾竟能如此快速消失!

居民妮打雅——

回想五十二年來,我為社會付出了不少;但這一生最自豪的就是今天,因為能夠幫助同社區受災鄉親。

慈濟志工溫英——

十一月二日起,我家淹水長達四十四天,但算是幸運的,還有人家災情更嚴重。積水期間無法清理,我就先去別人家幫忙打掃;我也很感謝師兄師姊來協助清理,如果我自己做,七天七夜掃不完。法親的關懷讓我感覺不孤單,我相信其他居民的感觸會更深,因為慈濟志工與他們不相識,卻無所求來付出。

慈濟志工晉榮鋼——

當我們著手清理市場的隔天,就有攤販出來做生意了,商機的恢復是最讓我高興的。最初進到居民的家中,感受到他們的悲傷和無助,更不知道從何下手清除報廢的家具和家電;但我們的陪伴讓他們提起信心,只要人平安,需要的東西還可以再添購。看到居民的笑容,很感恩他們讓我們有付出的機會。

(桑瑞蓮、林嘉甄、蔡秋玲記錄)

百川歸海/大愛共同體
◎撰文•盧蕙馨(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插畫•李讚成

小情小愛必然有得失計較,
唯有轉化為大愛才能提升生命。

歲末時分,海外慈濟人回來受證是感人的光景。許多人含淚走到上人面前,那表情在在訴說孺慕與思念,有的嚶嚶啜泣如稚子,就連高大或兩鬢飛霜的師兄也不例外。

上人也提起,許多人的淚珠滴到他的手上。這淡淡的描述,讓人感受到上人感召力的連綿無際,以及慈濟長情的廣闊無涯。

記得十多年前,海外慈濟人猶是少數,看他們每回來去,裝滿隨師見聞的法喜和依依不捨。幾年前,上人在授證圓緣後,駐足講經堂的大門外,看海外弟子準備離去,那眾多遠方遊子流淚合十、放慢腳步的欲去還留,已成為某種永恆不朽的情景。

這分「難得見師一面」的憶念,是在異鄉做慈濟的精神支柱。上人提供人間菩薩的精神典範,教人在無數的人事流變中知所依止。這分師徒之情來自關懷與感恩的點滴累積,也和行菩薩道的共感情懷緊密相連。

此情自然不是世俗情感,而立基在「覺有情」的體悟。帶著凡夫情入慈濟門,終得了解小情小量必然有得失計較,唯有轉化為大愛才能提升生命。「拉長情」是人人的潛力,在慈濟交會為濟苦救難的豐沛力量。

因此,慈濟可被解讀為一種情感社群,其中充滿了人情化大愛的動力;在高效率動員的背後,總伴隨著淚光閃閃的情感流動。無論是出於悲憫、悔過、感動或感恩的觸動,或其中的揉合,都在師徒間,或個人與群體間相互激盪,催化更大的行動力量,此有無數的生命篇章可作見證。

已有學者研究指出,這樣的情感社群是一種宗教共同體,它對治一味追求理性和效率的現代社會,使許多在精神上漂泊的現代人找到歸屬感。它不同於其他利益群體的功利性連結,而是提供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生存意義和價值觀,所以才能打動人心。

宗教共同體不以和日常生活有距離的經典言辭為號召,對人們往往動之以情,呼應人的情感狀態和需求,也引導人在行動體驗中療治情感問題,開發情感的正面能量。其訴求是個人返回自身尋求成長,這點也符合新時代宗教的發展趨勢。

這也可以說明,何以慈濟成為跨宗教、種族、國界的「大愛共同體」。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41期

日本天皇有意設「女性宮家」?
日本宮內廳長官請求首相討論創立女性宮家的制度,而其發言即代表天皇本人的想法。這表示日本可能會迎接「姬宮時代」,意味著年輕女性皇室成員將開始處理公務。

麵包,不只是「麵包」
麵包不但是美味的食物,更是許多藝術家創作靈感的來源!它有時變身為動漫的主角,如充滿愛與正義感、由紅豆麵包所變身的「麵包超人」,還有哪些有趣的例子呢?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1/05/2012 12:56: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