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跟我學日語—基礎報】提供寒暄問候、感謝、致歉、願望等日文情境對話,讓你在各種場合下做出適當的應對。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1/19 第5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體會苦諦,見苦知福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心靈忘憂草
慈濟脈動 天涯共此情•賴索托/轉身看見天堂
焦點專欄 寰宇慈濟/日本
體會苦諦,見苦知福
走進受災者的心靈世界,需以慈悲投入,
予以智慧輔導,為人人撫平憂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心靈忘憂草
撰文•釋德凡 整理•編輯部
11•16《農十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以慈悲付出、用智慧引導,讓苦難人即時「忘憂」。

轉分別智,啟平等慧

窗外天色灰濛、薄霧縹緲,晨語時間,上人引《無量義經》:「善滅思想心意識,象馬調御無著聖」開示,芸芸眾生的「心腦意識」,是分別世間是或非的「分別智」;唯具無量無邊無所執的大愛,才能開啟「平等慧」,悲智雙運行菩薩道。

「凡夫的心念、思想、意識,被無明染著,受外境影響而生貪、瞋、癡、慢、疑,使煩惱不斷。須以虔誠敬重之心信佛所教法,在莊嚴的道場�收攝自心,將分別智轉為平等慧。」

上人指出,萬物皆含藏道理,物有物理、人有生理與心理;法即道理、無形、無相,但能於事中顯現,這就是佛陀給予我們的教法,「如來大慈,為說如是微妙法義」。

「如一朵花隨著時間而綻放、凋零,凡夫需要經過時間推移,才能看到色相的變化;而佛陀早已教導眾生『世間無常』,一切都是眾緣和合而幻化。」

上人強調,心靈清淨達至「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境界,不執著內心幻相以及外境所見,即能通達萬理。

體會苦諦,精進拔苦

泰國水患持續數月,曼谷地區災情也告急,約有三、四百間臺商經營的工廠受災,許多人一生心血都泡在水�,心情抑鬱。同樣受災的洪燈雄師兄,與其他臺商分享如何脫離憂鬱情緒;有人問:「慈濟有沒有忘憂草,讓人們食用後可以忘卻傷痛,不再擔憂?」

「忘憂草就種在各位的心坎�。」與泰國分會進行視訊會議,上人肯定師兄師姊們以慈悲投入、用智慧輔導。「走進受災者的心靈世界,感同身受他們的苦,以慈悲和智慧投入助人的工作,則人人心靈大地都會長出取之不盡的忘憂草,為人撫平憂傷。」

佛陀說世間是苦,上人勉泰國慈濟人在助人的同時,體會苦諦、見苦知福,彼此砥礪、時時精進。「現在正是需要大家付出力量的時刻,同住一片土地上,土地有福,人人才有福,要合心招福,儘速讓受創大地恢復生機。」

捨除私愛,開擴大愛

泰國總理盈拉指派特使團,包括其姊夫宋猜博士、前內政部副部長索拉優先生伉儷、泰國皇家海軍醫院醫學研究主任皮優洛醫師,以及臺商總會會長張峰豪先生等一行人,到靜思精舍拜會上人。

上人關切泰國水患,與訪客分享慈濟在菲律賓凱莎娜風災賑濟的經驗,期許能號召民眾奮起互助;平安的人要協助受災的人,受災的人也要自立自強。

「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慈悲大愛,卻因凡夫習性,慢慢將這分無私的愛縮小,縮到只關心自己、不關心他人,變成自私的愛;自私的愛就有貪、瞋、癡,從而引致爭奪與對立。」

人心無盡的欲念毀傷大地,造成人間種種災禍。上人表示,慈濟人視「天下事如我事」,故不分國界、種族、宗教,哪�有災難就往哪�去。「佛教徒不是求佛陀保佑自己,而是要學習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只因不忍眾生受苦難,慈濟人不畏辛勞,甘願克服萬難去付出,不只不求回報,且無怨無尤。」

上人期勉僑居泰國的臺商,取之當地、用之當地,更要回饋給當地;居住地社會平安,則家庭、事業才能平安。「無論受災與否,此時都要合心,彼此共生息。人心平靜,就能順利度過難關;民心平和,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天涯共此情•賴索托/轉身看見天堂
撰文•凃心怡 攝影•林炎煌

海拔一千六百公尺的高山國度——賴索托,
近四分之三土地是高地,水資源集中山上湖泊;
境內河流湍急、缺乏引水工程,平地集水不易,農民看天吃飯,連年乾旱缺糧,聯合國屢屢發出紅色警戒。
賴索托坐擁傲人的天然美景、自詡「最靠近天堂」的國度,
貧困飢餓的人們 ,如何能轉身看見心中的天堂?

賴索托王國(Kingdom of Lesotho)
人口:約190萬,99%以上為索托族。
語言:英語、索托語。
面積:30,355平方公里

賴索托位於非洲南部,首都馬賽魯(Maseru),1966年10月4日從英國託管獨立,國土完全被南非環繞,是世界最大的國中之國。由於自然資源匱乏,經濟落後,被聯合國列為最低度發展國家之一。

翻開世界地圖,指腹游移其上,幾個宛如彈丸之地的「國中之國」,在國際上享負盛名,如法國境內的摩納哥、義大利境內的梵諦岡;然而談起世上最大的國中之國,卻鮮為人知,她就是位於南非共和國境內的賴索托王國。

賴索托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不高,但總理帕卡帝塔•莫西西里(Pakalitha Mosisili)曾在十月四日獨立國慶典禮上說過一段雋永話語:「賴索托,是世界上最靠近天堂的國家。」

座落在群山之中的賴索托,平均高度約海拔一千六百公尺,有「天空中的王國」美稱,全國九成人口信仰基督教。最靠近天堂,無疑是最大的祝福與榮耀,然而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就深受上帝的眷顧嗎?

賴索托擁有豐富的天然美景,群山圍繞、空氣清新,抬起頭永遠是藍天和白雲;偶爾烏雲帶來一陣雨,雨盡了,天空也被洗淨為清澄的藍。夜�,孩子仰望星空,難以小手屈指細數的星子,宛如銀河。

然而,在這�看得見夢想,卻見不到現實。

賴索托的國家格言是「和平、降水與繁榮」,可嘆無一具足——糧荒問題、連年暴動讓外商紛紛撤離;國內人均產值僅四百美金,被歸為﹁最低度發展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

諸神或許給了賴索托豐富的樂活環境,卻忘了要給予這兒的人存活的條件。

一位在賴索托經商的臺灣人這樣形容:「賴索托,毫無具備一個國家該有的條件,尤其是經濟。」

開車繞國境一圈,當地臺商手指著一項又一項公共建設,告訴我們這些建設的由來——自南非進入賴索托的關卡建築是多國聯合的高地水源計畫署出資;國家圖書館、新國會大廈以及議會大樓由中國援建;科威特接手鋪下關卡至城�的柏油路;走上快速道路,筆直平穩的路面是加拿大出錢出力,路邊一所設備完好的學校,還是來自於日本人的愛心。

貧困的政府得仰賴他國協助建設,人民生活可想而知。

賴索托的國土面積為三萬多平方公里,與臺灣相近,但由於近四分之三土地都是高地,可耕地面積只有兩成五;即使卯足全力開發農業與畜牧業,也養不起全國一百九十多萬人口,超過半數糧食得仰賴進口。

由於欠缺工業與商業,每年約有五萬名賴索托人在南非礦坑下工作,緊密依附的臍帶關係,讓南非幣斐鍰(Rand)成為賴索托羅提(Loti)之外,當地主要流通的貨幣之一。

一九八○年代末期,南非礦業逐漸縮減,一群亞洲商人帶來開拓工作機會的契機。

「二十多年前,臺灣傳統加工產業沒落,大批臺商出走至工資低廉之處開闢產業第二春,尤其是紡織業;一批人前往東南亞、中國,另一批人則來到非洲拓荒。」賴索托前臺商會會長陳美娟,就是在那個年代來到這個山城小國,她的成衣工廠當年只有三百坪左右,舉凡倉庫、裁床、整燙至包裝,通通精縮在內。

身為啟動賴索托工業齒輪的第一手,臺商們並不輕鬆,他們得牽起工人的手,一個個慢慢教會。

陳美娟笑說,從穿線教起,一直到工人可以到線上車縫生產,平均一人要密集訓練兩個月。他們站在機器前,領著工人的雙手往前推移裁片;有時衣服裁片破了個洞,工人會到裁房去申請另一片回來補……

除了技術面,賴索托人民的觀念也需要教導,曾經有員工對陳美娟說:「老闆,你既然有錢,直接給我們就好,為什麼還要我們工作才給錢?」

臺商,啟動工業齒輪

二○○○年五月十八日,美國通過「非洲成長暨機會法案」(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簡稱AGOA),提供受惠國數千種產品,尤其是紡織品,以免關稅、免配額之優惠拓銷美國市場,而賴索托即是其一,這大大的激勵外資進入此地設廠。在賴索托設廠的臺商也由七家增到三十多家。

對比中國、東南亞的勞工,賴索托工人的產能顯然不及,但以陳美娟為例,她的廠房拓展迅速,是以前的十倍。

「臺商來此設廠,不僅增進本身利益,也助益賴索托日益增多的失業人口。高峰時期,臺商提供約五萬五千多個工作機會。」陳美娟邊估算著當年的數據,另一旁的臺商林道生則補充著這些工作機會所帶來的生機,「想想,這些人口是靠政府提供救助金存活實在,還是受企業聘雇投入勞力工作實際?」問題的答案,在每個人心�都是一樣的。

來到賴索托最大的臺商年興紡織廠,下班時間,寬大的四線道馬路上全是密密麻麻從廠房湧出的人群。年興紡織廠協理林見安說明:「賴索托的經濟收入來源,臺商占了八成以上,每月至少提供超過三百五十萬美元薪資的工作機會,所帶來的經濟效應並非一朝一夕,而是持續性的。」

即使一九九○年代賴索托歷經兩次嚴重暴動,逼得外商紛紛出走,但是這些年來留在當地的臺商提高工人素質、扭轉觀念,讓人們積極地工作,社會得以維持持平風貌。

然而,就在賴索托看似要順上軌道之際,考驗似乎不打算放過他。

走進年興紡織廠的倉庫,這是非洲最大的棉倉,滿倉時可容納六萬包棉花,看著貨車將一批批品質良好的棉花送進來,林見安不得不大呼吃不消,「我做紡織四十幾年,今年的棉花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全球主要產棉地區,如巴基斯坦遭逢水患、中國新疆冬季提前來臨以及各地風不調雨不順等,讓棉花價格翻漲近五倍。

「棉花跟大豆一樣是農產品,我們常說,若要判斷棉花的價錢就要去看大豆的期貨市場。」林見安話鋒一轉,談起農業,「看看棉花逐年漲價,就可以知道糧食短缺的問題有多嚴重了。」

然而受到氣候變遷及糧食分配不均影響,今年初開始,非洲東部地區面臨六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糧荒與饑荒的觸角逐漸延伸至南部非洲。南非有「非洲麵包籃」之稱,但境內的賴索托卻被聯合國列入「大範圍缺糧國家」之一,彼此國界畫分的不只是政治領土,還將糧食分配精準地切割開來。

望天,祖祖輩輩宿命

賴索托境內河流眾多卻湍急,豐沛的水資源皆聚集在高山上,政府與人民都沒有經濟條件將水引流至平地農田。水利工程缺乏再加上雨水不甚豐沛,農民靠天吃飯,僅能耕作耐旱的高梁、玉米等作物。滴水珍貴,一般人沐浴盥洗僅一盆水擦拭,洗菜洗衣水還得留下餵牲畜。

農民瑪恩波•恩撒宜(Mampho Ntsoai)向我們介紹當地的主食,她吃力地提出一袋粉末,「我們在春天栽下玉米,隔年三、四月就熟成了,但我們會留到五、六月才收成。這時的玉米穗相當乾枯,玉米粒經過剝粒、風乾,就能拿去磨成粉。」

瑪恩波熟練地將玉米粉倒在鍋�,再加水攪拌,直到粉末吸水膨脹成泥,當地人稱此為「粑粑」(Babaa),配上一點青菜泥,捏成一小口送入嘴巴,就是賴索托人的主食。

「我們吃不起米,種不出來也沒錢吃,也不吃新鮮玉米,那太奢侈了。」瑪恩波嘆口氣,「我們只吃玉米粉,它吸水可以膨脹很多倍,才能吃飽。」

祖祖輩輩都是務農人,瑪恩波也繼承農作的命運,天氣的異動是她每日都必須關注的功課,「近年來天氣太詭譎了,兩年乾燥、兩年下冰雹,或者是來了太多雨!」

瑪恩波才五十二歲,看起來卻像是個六十多歲的老奶奶。「這幾年愈來愈難借糧,因為糧荒已經席捲了整個賴索托,二○○七年那次大旱,更是徹底擊垮我們。」

要擊倒一個堅毅又刻苦耐勞的農民並不容易,而「絕收」兩字,是他們要命的痛點。

大旱,糧荒紅色危機

瑪恩波擁有兩公頃田地,即使因缺水而廣種薄收,每年尚有約五百五十公斤的收成,除了自足、儲存來年種子,還能販賣,「但大旱前幾年,產量已減至一半不到。」

瑪恩波居住在距離首都一個小時車程外的馬都崁(Matukeng)地區,當地緊鄰邊界喀里頓河(Caledon River),是賴索托主要的糧食生產區,地位如同臺灣的嘉南平原。然而,就連這�也面臨農作短收的命運。

二○○七年,瑪恩波一如往常在八月種下第一批種子,「春季是我們的雨季,但一直到九月都不降雨,充足的陽光很快就將幼苗曬乾。」於是瑪恩波趕緊再種下第二批,幾個星期後又重新播種一次,但直到夏季來臨、種子用罄,都是徒勞無功。

「這意味我們來年都沒得吃了。」對話中,瑪恩波總在氣息交換時,以嘆氣斷句。

糧產短缺直接反映在價格上,不只農民難以度日,勞動人口更深受影響。在陳美娟成衣廠工作的帕絲凱琳娜•賽華蕾(Pascalina Sekhoari)說:「以前一包十二點五公斤的玉米粉大約五十斐鍰,可以讓兩個人吃上一個月;糧荒時期一包玉米粉漲到八十斐鍰,雪上加霜的是,自家種的蔬菜也長不出來……」

賴索托家庭人口數多為六口以上,像帕絲凱琳娜這樣的工人,每月平均薪資約一千斐鍰,糧荒時期幾乎只能應付肚皮溫飽,而無力擔負其他。

農民與勞工叫苦連天,近年來因為愛滋病肆虐而造成的大批孤兒,更是難以為繼。

十六歲的荷塔卓•查貝(Khothatso Hlepe)在父母雙亡後,利用課餘時間打工,獨力照顧一雙弟妹。隨著糧價飛漲,他不得不輟學工作,卻仍難以撐持,鄰居也無法長期善心分食。

「有時我會想,再努力工作賺些錢,然後買一瓶毒藥,帶著弟妹離開人世,才是真正的解脫……」荷塔卓還是個孩子,但是他在作文本上寫不下未來的夢想,只有滿格的絕望。

二○○七年,聯合國針對賴索托的饑荒情形發布紅色訊號,並向各國以及慈善組織大力募集糧食;賴索托政府也將全國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提供認養。多數臺商則以「社團」之名,行善當地,年興紡織廠就曾在工廠舉辦幾次大型糧食發放。

陳美娟原本就是慈濟功德會的志工,這年她換下鐵灰色的套裝,走出辦公室,偕同幾位慈濟志工向聯合國認養馬都崁地區,並連續提供六個月的糧食發放。

播種,跟天賭一場雨

根據聯合國規章,一公斤鹽巴、一公斤豆子、七百五十毫升的油以及二十五公斤的玉米粉,即使東西價格不高,卻能滿足一個人一個月的生命能量。每個月,陳美娟與當地慈濟志工總得想盡辦法四處採購大批食糧,提供給馬都崁地區,符合糧食援助條件的貧困戶約八百人口。

燃眉之急解決了,但是居民仍然悶悶不樂。

「大家常常打架吵架,也會偷東西,治安非常糟糕。」瑪恩波說,過往的和諧互助已不復存在,村�的笑聲與招呼聲愈來愈少聽聞,「伸手的感覺很差,還要隨時擔憂援助何時停止;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人,哪�有尊嚴?」

居民的苦惱,志工感受到了,「我們也自問,糧食發放只是一時,是否有辦法讓他們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陳美娟苦惱地說。

藉由每月發放,志工與居民從不相識到頻繁互動,最終變成朋友;彷彿生命共同體,他們一次次討論解決方案,最終形成共識——發放玉米種子。「二○○七年大旱讓他們沒了種子,我們送種子也給予祝福,祈禱天降甘霖。」陳美娟說。

慈濟志工向南非邊境雷迪布蘭市(Ladybrand)商家購買品質良好的玉米種子,並依照農地大小分配,三公頃以下給予一袋十公斤的種子,三公頃以上則給兩袋,總計七萬多斐鍰、八千公斤的種子,在十一月春耕結束前分發到五百二十戶農民手�。

對慈濟臺商志工來說,七萬多斐鍰的價格或許不算多,但是他們內心的那股衝勁猶如職場上的奮勇,陳美娟笑說當初根本就是孤注一擲,「其實那一年雨水仍然不豐沛,我們根本就是在跟上天打賭,賭一場雨!」

瑪恩波回憶從志工手�領到種子時,臉上的歡愉終於取代了嘆息,「頭一個月沒有雨,但第二個月雨水就來了,而且那一年雨水不多不少剛剛好。虔誠祈求,上帝終會聽見!」

「慈濟發放的種子,乍看之下跟以往的差不多,但當苗芽長出來立即分曉。」一直坐著談話的瑪恩波站起身來比畫著高度,「那玉米的根非常粗又長,結出來的穗碩大飽滿,每一株都結有三到四穗,跟以前瘦小的一兩穗比起來,簡直是一條壯牛!」

二○一○年收成月,馬都崁天天都能聽到農人邊唱讚美詩邊採收玉米。陳美娟笑說,身上慣常披著毯子的賴索托農人,還會解下毯子將玉米穗包束在腰間,「『腰纏萬貫』的畫面,就在我眼前真實呈現。」

貧農,在分享中富足

二○一○年五、六月收成時,慈濟志工時常接到村民來電,「你們怎麼還不快點兒來?」

馬都崁聚落有一個廣場,舉凡婚喪喜慶、聚落會議都在此執行,當志工八月來到這兒時,村民們早已分區列好隊伍,人人身邊都攬著一袋袋剝好的玉米粒,這是他們當年收成的一小部分,要進行善的回饋,讓愛心回流。

「當初他們在同一個地點,列隊等待玉米種子發放時,臉上充滿企盼;但此刻,他們將種子回饋給我們,臉上卻是自足的驕傲。」

那一天,整整回收近六千公斤的玉米種子,卡車緩慢駛出馬都崁時,還有農民從四面八方奮力挑來豐收的玉米粒,「甚至還有人從山頭大聲吶喊要我們等一下。」陳美娟說:「那天慈濟志工帶走的不只是滿載的玉米,還有分量更重的感動。」

就在豐收曲吟唱告一段落,愛心傳到另一個山頭。距離馬都崁一個鐘頭車程的山地部落塔巴拿莫瑞那(Thabana Morena),有三個小部落四月遭遇風災,受災五個月後,還有三十幾戶急需援助。

這一次,不僅是賴索托臺商志工,連遠在南非德本、雷地史密斯的慈濟人也投入支援,馬都崁那一群重新站起的賴索托農民,更出了一分力。「我們將馬都崁回流的這些愛心種子拿去磨粉,並邀約當地農民們一起去關懷發放。」

馬都崁農民接受當地電視臺專訪表示:「以往我們條件差,幫助別人的機會永遠沒有我們的份,如今我們做到了!」他們一邊發放著自家栽種的玉米粉,一邊鼓勵著巴拿莫瑞那的受災鄉親:「即使你們今日受災,未來還是能再站起來;當你們再度挺立時,別忘了將這分愛再傳給需要的人。」

二○○七年的大旱災,讓人們敬畏自然,了解天地力量無法抗衡;另一方面,也抹去賴索托人對臺商的刻板印象。

十餘年前,有兩家臺商公司向當地銀行貸了鉅額款項,名為投資,卻很快就歇業離開,加上有些成衣廠為了縮減成本、擴大勞動,每一條生產線設計得連旋身的空間都有限,下班時間也總見臺商吃喝賭博;這些負面形象很快就讓賴索托人為臺灣商人貼上剝削、只圖利益的標籤。

在成衣廠工作的瑪玫蘿•莫凱磊(Mamello Mokhele)不諱言地說:「以前我們喜歡黃種人的沒幾個,所以在糧荒時看到那麼多臺灣商人站出來幫忙我們,令人驚訝!」

糧荒時期,瑪玫蘿剛好進到陳美娟的工廠工作,因此見證到臺灣商人有別於以往的魅力,「我們的老闆雖然工作時很嚴謹,但是她會幫助窮困工人的孩子繳學費。」

之後,她隨陳美娟出外發放、慰訪貧戶,看見更多臺灣商人和她的老闆一樣,不僅照顧員工,也照顧當地居民,「我以我的老闆為傲,其他臺商的員工也時常會跟著他們的老闆出去做善事,他們也有相同的心情,臺灣商人在改變。」

由於國際勞力競爭、非洲成長暨機會法案到期以及原料不斷翻漲,目前賴索托臺商僅剩下十餘家,以陳美娟工廠為例,生產線已從最具規模的十八條縮至十二條,但她不願妥協,「我一直在想辦法克服,以技術轉移、提供舒適環境來提高生產力。如果我不做,這些人該怎麼辦?」

這群臺商撐持著工作機會,維持社會經濟的平衡,另一方面,他們也不被大環境擊垮,反而相互提醒,走出工廠援助當地人民,「現在我們在國際的名聲已經有所改善了。」

臺商們在賴索托的付出並非為了個人形象,而是踏踏實實地愛上這塊土地。他們把臺灣的夕陽工業移轉至此,而賴索托並沒有讓他們失望,如今心存感恩的他們也想拉賴索托一把。

在這個距離天堂最近的國家,人民揮別以往個性,自立自強,期盼有一天當他們挺立抬頭望向諸神,能帶著滿足神情,迎接璀璨曙光。

寰宇慈濟/日本
海嘯後九萬戶發放完成
淚眼相對尋思生命意義

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震災,海嘯捲走一萬九千三百多條生命,其中三千四百人被註明為失蹤狀態;被掏空的家園社區,甚至沒留下一張親人的照片足供回憶。失去財產與親友的東北鄉親,在組合屋中不只要面對無常示現,也懷疑「留下來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從六月九日到十二月四日,慈濟在東北沿海岩手縣、宮城縣及福島縣等災區完成十梯次「住宅被害見舞金」發放,每梯次都有愈來愈多的東北志工加入,以幫助他人踏出「復傷」的第一步。已參與三次賑災的奧田正行,更決心以做志工來回饋「撿回來的生命」。

住在宮城縣東松島的奧田正行,在聽到海嘯警報、看到塞車的車陣,立刻棄車逃難。當他發現遠處水淹過松樹頂,還有船隻漂來,知道不可能再跑了,立即衝進一旁的民宅;還沒站穩海水已經湧進,他和這戶人家的太太與兒子一起跑上樓,可是男主人卻被沖走。這件事使他非常內疚,迄今回想起來依舊哽咽,而這也是他想回饋別人的原因,「我是活下來的人,所以我一定要做一些事。」

他邀請慈濟志工在第八梯次發放結束後,來到他所在的組合屋集會所舉辦茶會;事前,他手寫通知單一一邀約鄉親:「在東松島市發放見舞金的臺灣佛教基金會,希望與大家共度溫馨片刻,敬請參加」。

四十八位鄉親讓小小的集會所熱鬧起來,還有四位東北災區志工遠道趕來參加並上臺分享;千葉先生說,以前領年終獎金時,金額再多也沒有感覺,「但當我想到這分見舞金要幾萬個銅板才能匯集時,就忍不住從內心深處流下淚。」

慈濟十梯次的見舞金發放,共有九萬六千四百多戶領取,期間並致贈三百一十七戶核災受災戶,補助釜石市營養午餐及校車巴士交通費用。

一位宮城縣仙台市亘理町的民眾表示,來自三十九個國家地區愛的力量與捐款,以及四十五年前竹筒歲月的慈濟傳奇,讓他們很好奇,「很感恩慈濟志工親自來到災區關懷,而不只是透過電視和圖片來揣測我們的悲傷。」

宮城縣的齋藤優子說,她聽聞其他地方領取要排三小時,所以她清晨五點就來了;她不曾領取區公所發放的物資,也不是因為急需金錢,但她很珍惜這樣的緣分所以前來,「心中雖然還有傷口,但是震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強了,好像多了新的家人一樣,這是讓我最開心的地方。」

也有鄉親說,他們在臺灣出生,度過童年,對臺灣有很深的感情;如果在天上的父母親知道,來自臺灣的愛心正疼惜著他們的子女,一定會安慰的笑著。

慈濟在東北的發放已畫下休止符,儘管鄉親的悲傷依舊,拭不去的惡夢依然擾人,但感受到跨越山海送來的溫情,還給了他們傾瀉淚水的空間,許多的因緣將會延續,正如十一月開始參加慈濟的長谷川光代說:「傳統上,日本人受人之恩,必以禮相回;而慈濟所帶來的思惟是受人之恩,可以感謝相回,也可以再把愛傳遞給其他的人,讓這個世界愛的循環不息。」

(撰文•陳靜慧、張秀民、許麗香 攝影•林俊宏)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41期

年終大掃除,天然清潔你的家
加水調和成的小蘇打水可用來刷洗附著在瓦斯爐台、抽油煙機、紗窗、電風扇等特別難清理的油污,也可拿來清潔廚房流理台、浴室牆面霉斑等,天然無毒,是便宜又好用的去污劑。

帶小小孩長途旅行的妙招
新年即將到來,你是不是開始計畫年假時,帶著寶寶走訪親朋好友呢?本次要提供爸媽們帶小小孩長途旅行的妙招,還有年節期間小寶寶的飲食照護!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1/18/2012 10:30: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