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新鮮日本電子報】以經濟、文化、旅遊為主軸,提供讀者全方位的新聞資訊、原汁原味的「大和風情」。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2/16 第6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跳脫無明,得大智慧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甘願就美滿
慈濟脈動 特別報導/瓦西颱風後 山林之慟
書訊天地 書訊/彩虹上的鑽石 南非
跳脫無明,得大智慧
對何種形象、境地,都能去除貪念我執,
以歡喜心認真看待,才是「菩薩遊戲人間」的境界。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甘願就美滿
◎撰文•釋德凡 整理•編輯部
12•16∼17《農十一月•二十二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認真付出、甘願做,無論遭遇任何考驗都歡喜接受,結果自然美滿。

認真做,勤遊戲

「兩千多年前,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以佛法治國,打造出印度的黃金時代。

阿育王敬仰三寶,見出家人皆頂禮以示尊敬,是佛教的大護法。有一回,他看到一位相貌清淨可愛的小沙彌,油然生起恭敬心而欲頂禮,卻礙於多名大臣在身邊,放不下身段,便將小沙彌帶到無人之處才行禮膜拜。

阿育王叮嚀小沙彌,莫與他人談說此事。小沙彌聞言,瞥見地上有一個瓶罐,轉身便身鑽入罐中,化成小丁點的身軀在�頭逍遙自在;隨後一轉身又站在阿育王面前。

眼前景象令阿育王驚愣,詢問小沙彌如何有此本領。小沙彌說:『大王,我的本領只讓你看到,請你不要告訴別人,這是我們的祕密。』阿育王聞言有所悟,慚愧自己不該輕視小沙彌,也懺悔學佛聽法,竟未能打破我相。」

晨語時分,上人引此故事教育大眾:「人世間,不論面對何種形象與境界,都要認真以待;能跳脫無明、分別心,用歡喜心做對的事,就是『認真』,也就是『菩薩遊戲人間』的境界。」

上人開示,「遊戲」並非紙醉金迷,而是心無罣礙、不受世間諸欲牽引,無所束縛,逍遙自在的境界。「菩薩將妙法聽入心,了解、受持,認真付出。即使別人看起來很辛苦,但因為甘願做,無論遭遇任何考驗都歡喜接受,自然結果很美滿。這種『遊戲』的心境,是很美的境界。」

上人敦示,身處此大時代,需明大是非;欲明大是非,就要跳脫無明,才能得到智慧。

一碗麵,一分法

彰化慈濟志工楊文得原在銀行工作,中年轉業賣紅豆餅,把小攤位視為道場,向顧客介紹慈濟、推廣大愛臺,即使賺的是五元、十元銅板,也如大富翁般滿足。

家住臺中的黃翠玉師姊,在市場賣素麵已有十三年之久,熟知每位顧客的口味,常常一邊煮麵一邊說慈濟,久而久之,顧客變會員,會員變志工,志工變幕後,市場攤販多半是她的會員,或跟著她一起投入環保志工行列,至今已帶出二十九人受證成為慈誠、委員。

早會時分,上人讚歎文得師兄和翠玉師姊踏實付出,指引人走好路,逍遙而自在,堪為「路邊董事長」。「一碗麵傳遞一分法,讓人吃得飽,又能聞法增長慧命;只要發心立願,處處皆道場,路邊也能為善、與人結好緣。」

上人表示,人人心中本具微妙法,為善的心念都是平等的,「做好事並非要有錢人,而是需要有心人;有錢又有心,就是富中之富。期待人間菩薩招生,處處皆有遊戲人間的菩薩,無處不道場。」

世間相,見真理

與幾位負責英譯的常住師父、清修士及文發處同仁談話,上人教眾,佛法道理之深,無法度量;之細,也無法用眼睛看到,須藉由淺顯易懂的故事,闡釋「甚深微妙法」,令人理解佛法深意。

環顧室內所擺設的桌椅,上人指出,桌子只是一個形象,這個形象乃假相,其真相是看不到的。「一顆種子因緣會合而萌芽,從小樹苗長成小樹,小樹長成大樹,無論是芽、苗、樹,在過程中都有不同的名稱。就像人的一生從嬰孩、兒童、少年、青年、中年,在不斷變化的過程,而有不同的名稱,謂之『相』,實則相並不存在,故說諸相是空。」

上人表示,「理」是甚深微妙,法就是「行得通的道理」。「行得通的路才是道,行不通就不是路了,再高論也沒有用。要用合乎現代人的方法,牽引人人行往正確的方向。」

說好話,搭心橋

馬來西亞蕭麗娟師姊從小獨立堅強,婚後面對性格剛強的婆婆,婆媳間時常吵架或冷戰,讓家中氣氛益發低迷。

一日,婆婆趁麗娟準備午餐時,收拾行李返回老家,先生陳順福難過地吃不下、睡不著。麗娟不忍因自己造成家庭不樂,硬著頭皮要求先生帶她回老家向婆婆請罪。

二○○八年,麗娟和順福因參加捐血活動接觸慈濟。順福期望太太和母親能透過收看大愛電視節目,改善婆媳間的關係,遂在家中安裝大愛臺。

婆媳同看大愛劇場「愛.有你來作伴」,見劇中人做慈濟後調和聲色、解開婆媳心結,兩人邊看邊掉淚,相處逐漸親密。麗娟師姊深深感恩大愛臺讓她轉變心念,家中充滿幸福笑聲。

十七日早會,上人以此教勉,每個人都有愛心,卻也各有習氣,說話語氣不佳,好話也成了壞話。「一言能使人心合或心離。『好話好好說』並非綺語,而是在彼此心地搭起拱橋;莫理直氣壯,當理直氣和,讓彼此心靈可以暢通。」

特別報導/瓦西颱風後 山林之慟
◎撰文•邱淑絹 攝影•林炎煌
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位處颱風帶之外,
卻在十二月意外迎來了輕度颱風瓦西。
北部濱海城鎮五萬多戶房舍毀損,超過一千四百人罹難及失蹤,
被標誌為二○一一年全球傷亡最慘重的風災。
居民企盼的新年假期,卻成為重建家園的起點……

「這�有四百四十五個家庭,兩千兩百二十五人。」菲律賓伊里甘市的社會福利發展署(Department of Social Welfare and Development,DSWD)社工約瑟琳(Jocelyn Perez Magumpara),打開手上的檔案本,迅速流利地說了這個數字。

這是收容於該市布路阿村(Barangay Buala)一所學校的受災家庭與人數,我們是在人群中輾轉詢問後,才找到她來確認得知。

體育館內人影鑽動,衣服四處披掛,椅子散放;不論是觀眾席的高處階梯,或是平坦的地面,男女老少或站、或躺、或臥,一切明明朗朗,談不上隱私,更不用說時而自音響傳出的高分貝廣播,讓人難以安眠。

五十四歲的維琴莉塔(Virginita Jaraba),房子被水淹到屋頂,不過她慶幸全家七人平安,災後隔天即住進這收容所。十天過去了,每個難以成眠的夜,讓他們更想趕快回家清理復原。

熱帶風暴「瓦西」初在太平洋形成時,被宣布為「輕度」颱風。當它款款走向這有如拼圖似的菲律賓國土時,大馬尼拉地區下了不到一天的雨,沒有人對它在意;更不用說遠在南部重要農業區的民答那峨(Mindanao)島,距離大馬尼拉七百九十五公里遠、地處熱帶氣候區的伊里甘市(Iligan)與卡加延德奧羅市(Cagayan de Oro)了。

伊里甘市與卡加延德奧羅市,位處於颱風帶之外(being outside the typhoon belt),加上四周群山環繞,歷史上極少遭受惡劣氣候干擾。這樣良好的紀錄,在十二月十六日那天半夜,被突然造訪的瓦西給打破。

瓦西挾帶的豪雨以洪水之勢,伴隨著滾滾的土石泥流,沿著伊里甘市的曼德洛河(Mandulog River)及卡加延德奧羅河(Cagayan de Oro River)兩岸氾濫。許多睡夢中的人或是被浸醒,或是被無情的大水與林木沖走;醒來的,彷彿做了場不可置信的夢;而罹難的,用自身性命與家產,參與了這史上破紀錄的一刻。

當地報紙每天以頭條新聞報導災況與搜救進展;夜以繼日搜救下,不斷增加的,是罹難者數字;一直無法確認的,是失蹤者人數。有新聞報導指出,許多尋獲的遺體無人指認,研判可能全家都已慘遭滅頂橫禍。

那橫禍,不是颱風瓦西所獨闖。伊里甘市北方有廣大的森林帶,栽植價值不凡的檀木、紅木、櫸木等,嚴重的濫墾濫伐等違法行跡層出不窮,數十年來已成為當地睜眼而不見的事實。

卡加延德奧羅市盜伐的情形,亦不在話下。而這些歷歷在目的事實,阻塞河道,阻擋了河流的去路,大水還來不及歸流大海,就將坐落於河岸邊的房舍、土地及樹木,摧折個措手不及。

災區電力中斷、橋梁毀損,阻礙救災行動,加上供水系統被摧毀、物資短缺,菲律賓總統宣布國家南部進入災難狀態。

山林土石夜半突襲

災後十天,伊里甘市曼德洛河岸旁泥濘遍布,街上滿是翻覆車輛與倒塌樹木,新舊兩座曼德洛橋平行橫置於河的兩岸,其中的舊橋(Mandulog Bridge I)被硬生生地攔腰截斷。

華人蔡永安用帶著福建腔調的華語,敘述風災當天的情況:「河的兩岸淹到兩層樓高,我家積水到脖子的高度;很多人呼喊救命!我也差一點被淹,實在無法再去救人。」

五十九歲的他在此地住了三十幾年,沒看過如此的大水,「這�從來沒有颱風,政府也沒有警覺,才會這麼嚴重。」

另一位來自金門,只通曉福建話的蕭民立也說,這十幾年來連水淹到小腿處的事情都沒發生過,更別說颱風過境了,「以前颱風都是在馬尼拉或是宿霧,伊里甘是頭一次。」

蕭民立說,當天雨沒有很大,但水來得很急,淹到他家二樓,他跑到三樓才倖免於難。四十三歲的他從事椰乾生意,大水和土泥不只淹沒置貨的棧板,還包括大型車輛、辦公室設備。

他認為若只是漲水,不會死傷慘重,那些被大水沖刷下來的盜伐樹木,才是摧毀房屋及人命最重要的因素,「有的人躲到屋頂,連屋帶人被大樹撞倒。」

天災人禍,選在子夜張牙舞爪,蕭民立說:「很多人還在睡夢中,忽然間停電,大水又來,看不清楚很危險。」

這天下著雨,只見屋�、路旁,零零散散地幾個人,或是將污黑的土泥從屋�鏟到屋外,或是挖掘著堆埋在屋前的土石、殘瓦與木片;整頓行動極度緩慢,人人心中充滿無力與無奈。

離河岸不遠的小路上,三十八歲的奧立弗•珈瑪(Oliver Garma)和家人在臨時搭建的簡陋木板屋前,零星地整理從泥濘中撿拾回來的物品。

木板屋的廊簷下,垂下兩個衣架子,掛著的不是等待曬乾的衣服,而是六張孩童照片。奧立弗從右而左,一一指說哪幾位是他的孩子、哪幾位是他的外甥和外甥女。照片中的童顏天真活潑,照片下方的牆板上書寫著「Victims of Sendong(仙東下的犧牲者)」字樣。

奧立弗說淹水那天,巨大的木頭撞到他們的家,原本暫避於屋頂的三十八人,有二十八人被撞落水中,其中這六個孩子,三位已經找到遺體,另外三位依然下落不明。

從小生長於此,從事冷氣裝修的奧立弗沒見過這樣的災難,雖感哀傷但心情平靜地說:「還是要接受這個事實。」

災難空前不知所措

伊里甘市有五千五百多棟房屋損毀,兩千八百多個家庭、約一萬五千三百多人,分散在十六個收容中心。受災民眾手忙腳亂,政府人員也不知所措,僅能先針對受災戶發放每戶三公斤的米、三包泡麵及兩個沙丁魚罐頭。伊里甘市副市長李亨利(Hery C. Dy)也不諱言地說:「沒發生過這種事,只好四處叫車來幫忙搶救。」

另一個重災區卡加延德奧羅市,有七千三百多棟房子損毀,高達九千三百個家庭、約四萬一千兩百多人分散在十七個收容中心。

馬卡山地里(Barangay Macasandig)的迪巴薩克村(Tibasak)沿著河岸而建,大水挾帶泥石與樹木直接沖過彎曲的河道,將岸邊的整個村摧毀殆盡,徒留殘瓦斷壁和不少頹倒在地的巨大樹幹。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的美景不再,一處被沖得只剩房屋地基的地上,放置著一盆鮮花,彷彿紀念著心中那美麗的曾經。

河流,孕育著人類文明,也摧毀文明所造的一切。居民受災於寄生的河流,亦得靠著這曾經發怒的河水,洗滌搶救回來、少得可憐的幾許物品。

知曉民答那峨島北部嚴重受災的處境,馬尼拉、三寶顏、宿霧等三地慈濟志工緊急組成勘災團,分別搭機或搭船,於十二月二十日趕抵兩市進行勘災。二十二日先行發放隨團運抵的毛毯、衣服及鍋具等物資給八百一十一戶。大馬尼拉地區慈濟志工則同步展開街頭募款,以備後續援助。

臺灣慈濟基金會緊急空運兩萬條環保毛毯至馬尼拉;馬尼拉慈濟志工則提領裝運由臺灣農委會捐贈的白米,加上當地人捐贈的鞋子與臨時採購的蓆子、鍋子、餐具、肥皂與礦泉水等物資,透過菲律賓航空、菲龍航空、海岸警衛隊、菲律賓海軍軍艦以及蘇皮希歐(Sulpicio Lines)海運公司等,運往卡加延德奧羅市及伊里甘市。

發放氣氛刻骨銘心

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慈濟發放每戶二十公斤白米;今年元月六日到七日,再度前往致贈毛毯等民生物資。三梯次共嘉惠一萬餘戶家庭。

志工招呼災戶入座,年過六十的長輩在第一及第二排,孕婦在第三排,帶著孩子的媽媽在第四排;發放時就可讓老弱婦孺優先領取。

卡加延德奧羅市的發放於光華中學(Kong Hua High School)進行。活動正式開始前,志工帶動現場氣氛,坐在前排認真學著手語的媽媽瑟西莉亞(Cecilia Marba)與十歲的兒子吉畢西(Jypsy Clyrynz Marba)臉上綻放著燦爛笑容;殊不知她十天前的心情,和現在正正相反。

瑟西莉亞與丈夫離異,獨自扶養兒子,因此前往馬尼拉幫傭賺錢,而將吉畢西託給父母。她們的家傍溪背海,十七日早上淹水時,吉畢西幫助年逾八十的外公外婆搶救家當並逃到高處,不一會兒屋後的廚房被大水沖刷而去。當天下午才從馬尼拉返鄉的瑟西莉亞,心急著與家人聯絡不上,直到兒子傳來簡訊報平安,她才放下心來。

發放現場,慈濟志工說明賑災物資來自十方捐贈,並分享慈濟「竹筒歲月」精神;民眾紛紛掏出零錢,投進志工手中的竹筒。貝蓮(Belen Alvarez)捐出二十披索(約新臺幣十四元),眼淚也隨即奪眶而出,她指著自己說:「這是發自內心的。」洪水淹進貝蓮的家,家具、衣服被泥巴淹沒,但她期待能幫助其他人,希望天下再也不會有災難。

八十歲的阿嬤瑪莉亞(Maria Go)也毫不猶豫掏出一百披索(約新臺幣六十八元)投進竹筒。阿嬤表示,她被慈濟人的大愛深深感動,特別是證嚴上人對他們的關心,因此也效法付出愛。

從馬尼拉領隊前來的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李偉嵩表示,分享慈濟「竹筒歲月」故事,不只是讓受災民眾了解慈濟成立的緣由,也期望啟發愛心,給予種福田的機會。

李偉嵩說:「發放時,大家都只給物資,沒有給心靈的資糧;慈濟如此帶動,可以讓發放現場祥和,而受災民眾捐輸點滴善款,讓慈濟今後所做的援助,都有他們一分愛心在其中。」

臺灣白米熱騰美味

十二月份慈濟在災區發放二十公斤的白米超過上萬包;三十四歲的貨車司機傑斯(Jess r Tuble)受災,但感恩上帝給予全家人平安,知道發放現場缺人手,特地加入搬運行列。雖然必須等到別人領完物資後才輪到他,但他認為能夠助人很歡喜。

而三十三歲搬運工尼爾(Jeggrt Ner)也是受災戶,在鄰居邀約下成為發放志工,他說:「今年我們度過不快樂的耶誕節,有了慈濟幫忙我們很快樂;所以我也要幫助別人,讓別人也沾染這分快樂的氣息。」

伊里甘市的發放於馬利安諾貝德拉運動中心(Mariano Badelles Sports Center)展開。來自重災區蘭花村(Orchids)的克里斯(Christohpen Acbon Pagongoh)老媽媽,從袋子拿出慈濟物資領取卡,說來自臺灣的白米足以讓全家吃上兩個月。

蘭花村腹地廣大,戶戶紅頂黃牆的造型錯落有致,儼然是高級別墅社區。規畫近三百戶,有一百七十五戶才蓋好,入住不久就遇上大水將整村滅去,此刻猶如廢墟。

逃過一劫的克里斯說,大水來時,上有木頭下有石頭,捲走他的住家,三十四位親人僅剩三人活了下來,左鄰右舍不知去向。

七歲的哈比與舅舅克里斯一同住在收容所,他的爸爸、媽媽跟哥哥被大水帶走,他迄今仍一臉驚慌,身上還有被樹枝勾到的傷口。但領到慈濟發放的白米及關愛,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增添一分希望,小小的哈比說:「真的很感恩你們幫助我們。」

三十五歲的單親母親卡玫拉(Carmela Dante)說,大水來臨時,「我立刻一一點名,看六個孩子是不是都在,趕緊帶他們到安全的地方。」家當幾乎全被洪水沖走,但她說,人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卡玫拉從事廚師工作,災後無法工作賺錢,領取二十公斤的白米,對一家大小而言意義重大。她回到家趕緊煮飯,一將米袋打開後忍不住驚歎:「好漂亮的米啊!一定很好吃。」

她一邊煮飯,一邊將慈濟毛毯拿給患有關節炎、與她同住的八十歲老父。不一會兒,飯煮熟了,卡玫拉盛了兩盤熱騰騰的白米飯,老父親顧不得白飯還冒著煙,一口接一口,並豎起大姆指稱讚:「來自臺灣的白米飯,就算沒有配菜也很美味。」

 

二○○九年凱莎娜風災重創菲律賓大馬尼拉區的馬利僅那市(Marikina City),慈濟以高於當地薪資方式啟動「以工代賑」賑災模式,兼顧受災民眾家計又能加速災區復原,深受好評也獲得菲國政府信任。

伊里甘市市長勞倫斯•克魯茲(Lawrence LL. Cruz)表示,這也是社會福利署希望學習的做法,於是捐輸了一千一百八十萬披索在災區啟動「以工代賑」,每人每天兩百一十五披索,為期十個工作天。

勞倫斯對慈濟遠途而來援助表達感恩:「人民被無情的大水襲擊,這是一個悲慘與不幸的時刻;但您們在新年時節前來幫忙,我們打從內心深處感恩。」

災難無情,但人心有愛。無論膚色,世居地球村的人們在遭遇天災的剎那,瞬間傾注於內心的,唯有如何去援助與捐輸愛心;這樣溫馨的行為,在瓦西颱風肆虐的卡加延德奧羅市與伊里甘市災區,已如實地被展現。

書訊/彩虹上的鑽石 南非
【推薦序】

◎徐梅玉(南非約堡慈濟志工)

我的第二故鄉

舉世聞名已成人類歷史絕響的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始於一九四八年,結束於一九九四年,前後長達四十六年。政策廢止至今,即將邁入第十八年,代表新生的南非逐漸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步。

南非,以美國的眼光看,落後糟糕;以南部非洲甚至整個非洲看,卻是最耀眼的一顆明珠;以過去和現在比較,是正向的、是向上的、是正在崛起的大國。

她有著世界上最完善的憲法,遺憾的是,執法人未克盡其職;有著沒有赤字的財稅收入,遺憾的是,需要繳稅人口與不需要繳稅人口比例懸殊;有著最具公信力的會計制度;年度教育預算大於中華民國國防預算,加上黑人消費能力的提升,促使她成為潛力十足的經濟大國。某些在南非的臺商,屢次遭遇搶匪還是不退縮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南非是個賺錢的好地方!

當然,與其他新興國家一樣,南非也有著貧富懸殊的事實;南非政府面臨與其他崛起國家都會有的嚴峻問題:如何處理如排山倒海而來的鄰近國家非法移民。他們以打零工維生、居無定所,或是藏身鐵皮屋�,或是流浪街頭成為遊民,造成社會治安的隱憂。

於是,慈濟人有機會走入貧民窟,為可以免費接受基礎教育卻必須空腹上下學的孩子們,張羅點吃的用的;為突遭變故無力生活的貧民們,送上簡單衣食暫度難關;為躺在床上形同枯木的愛滋末期病患,洗澡換尿布,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南非慈濟人十九年來珍惜機緣,照顧著正在轉型的南非政府所無暇管理的區塊,也就是證嚴上人口中的「好大一塊福田」。只可惜,福田雖大,慈濟卻人手不足。當然,這塊福田上的農夫,還包括許多其他宗教團體與社會善心人士。

想想:長達四十六年的種族隔離政策,取消至今才僅僅十七年。若期待以十七年時光一筆勾銷四十六年的傷痛,不可能!然而,政府兢兢業業地一直朝著這個目標邁進,卻也是有目共睹,身為南非居民的我們,要為他們拍手鼓勵。

我常常與身邊朋友分享:應該以更寬鬆、包容與感恩的眼光,去審視並肯定南非政府以及全國五千萬人民,過去十七年不分膚色種族,放下對立所共同努力的成果,而不要只是盯著杯子的缺口不放。否則,南非也可能是一個黑白政權轉移時期引發種族大屠殺的國家呢!

事實上,新一代南非黑人進入大學殿堂的比例年年升高,在不同領域出類拔萃的黑人精英也時有所聞,更別提幾乎清一色是黑人的足球隊。

這群黑人新貴進退之間彬彬有禮,說著流利又幾乎沒有口音的英文,過起與自己世代祖先完全不一樣的生活——開好車、住豪宅、手持黑莓機、出國度假……往往一個家族生活整體提升,就是因為其中一個孩子受完大學教育找到一份好工作。他們人數不多,但是,終究是一個好的開始!

多年來,《慈濟月刊》記者陸續實地採訪過南非幾次,隨著日新月異的南非,記者筆下的觸角起伏跌宕,記錄著以慈濟人行菩薩道精神所延展出來不同於一般報導文學的內容,引領廣大讀者閱讀舊南非一頁頁的歷史滄桑,以及新南非邁開大步向前行的團結力量。

這回《慈濟月刊》記者凃心怡於二○一一年三月份抵達南非採訪,停留一個月。她回臺不久後,開始陸陸續續寄些寫好的文稿,讓我們這些在南非的志工們先睹為快。

初始,我不以為意,心想,大概又重複過去報導南非的窠臼形式,不外乎南非是個悲情淒苦,彷若人間煉獄的國家,人民生活苦難……這類缺乏國際觀的狹隘主觀報導,我常常擱置一旁,不想翻看。

慢慢的,我發現心怡這位年輕女孩筆下的南非,呈現與過往完全不同風貌。她觀察入微,文筆細膩流暢,幽默風趣,情感豐富,令我十分驚喜。除了介紹自然人文與歷史演進,心怡並且公平公正地描述南非現階段的正負兩面,又巧妙地帶進慈濟人在當地所作所為,非常不容易,讓我佩服!

由此種種,引起我極大閱讀興趣,逐字逐句地優游其間而不覺已是午夜,當下立即回覆心怡一封信,述說自己移民南非十六年來的心路歷程,以及針對外界對南非某些誤解提出辯解,洋洋灑灑竟也一千多字;這也就是心怡此刻邀我寫序的緣起。

除了感謝心怡的用心與邀稿,更期待這本書能引領讀者認識南非的現況;看著慈濟人關懷鐵皮屋�的貧民時,也不要忘了抬頭看看進步中的南非!

就像書中所描述的:有一位極為落魄潦倒的鐵皮屋�黑人,偶然到一位白人家�當園丁,獲得白人資助到學校學習電匠技巧,學成後以此維生,進而有能力搬離鐵皮屋區。像這樣鼓勵有心向上的黑人同胞的白人,非但跨越膚色,更彰顯身而為「人」的愛心,在南非並不罕見。

既然南非愛心題材如此豐沛,我衷心期待能經由心怡的筆,再出版南非續集;也同時祝福我的第二故鄉南非,能夠更加欣欣向榮!

慈濟道侶叢書 生命系列

《彩虹上的鑽石——南非》

撰文•凃心怡 攝影•林炎煌

一九九二年慈濟善的種子在南非落地,但貧富差距嚴重、種族隔離遺留的仇恨,慈濟志工冒著被盜、被搶,甚至瀕臨生命威脅,仍然堅持著一念信願行,希望用愛與關懷消弭隔閡,引領重現彩虹和諧之美……

◆ 歡迎隨喜助印索閱本書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請註明「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

每月一百元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最新出版叢書

洽詢專線:02-28989000分機1168

詳細內容請見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42期

人一輩子該有的壯遊與神遊
不管是壯遊或神遊,如果你不給自己機會跳出既有的窠臼,你有可能會繼續重複早已極端無聊、乏味的生活。這樣過一生,真的不值得!

洪蘭:孩子做得多,學得愈多
烤蛋糕不費事,且自己烤,不必擔心黑心食材或塑化劑。透過實作,教孩子雙手萬能,自己懂得做,就不必求人。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2/15/2012 10:38: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