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語言是欺騙 溝通是妄想 我們用冰冷的鍵盤 敲出網路上迷路綿羊的足跡…【e世代文學報】網路文學創作的新入口!!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3/15 第6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廣結福緣,平安順暢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時時歡喜,日日好日
慈濟脈動 特別報導/繁華香江 溫柔月光
焦點專欄 聞思修/過關
廣結福緣,平安順暢
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自然日日歡喜。
時時善解、廣結福緣,身心自然平安順暢。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時時歡喜,日日好日
◎撰文•釋德凡 整理•編輯部
1•10∼11《農十二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時時善解、心想好意,自然口說好話;加上身行好事,自然日日歡喜,福就會多一點。

福,多一點

巴西嚴重水患已持續一個多月,祕魯大火延燒、四百戶住宅付之一炬,熱浪侵襲阿根廷……早會時間,上人感嘆天下苦難多,期許人人成為「運載群生」的大船師,人人都是「普度慈航」的舵手,在各地啟動法船,引領大眾反省懺悔,調和身心,進而調和氣候。

「人有『脾氣』,天有『天氣』;氣要順,就要先調和。人心調和,社會才能平安,氣候才能調順。」上人期勉人人提高警覺,清淨身、口、意,化解惡緣、廣結善緣,用心用愛付出。

日前上人於臺中慈濟醫院大廳,見醫師、書法家在寫春聯,心臟內科林浩德醫師寫著「心想好意得自在,口說好話祝吉祥」,當大家喝采時,「說」字的一點因墨多流動,拉長成一條線;見眾人驚呼惋惜,上人藉以教導「好話要說長一點」。

「時時善解、『心想好意』,就會『口說好話』;好話說長一點,加上『身行好事』,自然日日歡喜,福就會多一點。廣結福緣,好人、好話、好事共聚,身心自然平安順暢。」

愛,長一點

二○一○年夏季,大陸閩北地區連續降雨釀災,六月十八日順昌縣突發土石流,十五萬六千人受災。慈濟人多次勘災評估,於當年十月十九日援建「上鳳慈濟大愛村」,今年一月三日落成啟用,讓近四百戶、一千四百多人安居。

整齊亮麗的大愛村,是原本生活清苦的鄉親做夢都不敢想的住房,能在農曆年前歡喜入住,全村喜氣洋洋;慈濟人更準備豐富的入住禮,還有《靜思語》等精神食糧,祝福鄉親身心安住,日日累積愛的資糧。

上人欣言,不僅接受者感恩,付出者亦感安心歡喜。「福人居福地!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就有愛的力量,能創造出美好的環境、展現愛的心境。」

回顧一九九一年,為賑濟大陸華東、華中水災,上人以「一粒米中藏日月」,呼籲各界在受災民眾最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救助。「雖然起步艱辛、步步為營,二十一年來,感恩各界協助,慈濟人亦持續以愛耕耘——用大愛搭拱橋,用大慈鋪道路,用大智牽引正向,用大慧穩定精進。」

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匯集心力,共同鋪大道、搭拱橋;亦期勉加緊淨化人心、啟發善念,讓人人皆具有清淨大愛,如此天下才能平安無災。

「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只要每個人捐出十五粒米,一百人就能匯集一碗飯,讓飢餓的人飽足一餐。人人付出一點愛,點滴匯聚,就有愛的大力量,讓天下人安居且衣食無憂!」

特別報導/繁華香江 溫柔月光
百餘年的英國殖民,
讓香港擁有中西文化兼具、
福利良好的特色;
經濟開放、市井繁榮的背後,
隱藏著弱勢新移民日增、
貧富差距日深的現象。

在暗角,有人在等待著那藍色身影的到來——
勤快的步伐、傾聽的神情,
彷彿月光溫柔地撫觸著,
那渴望愛的心靈……

走入這棟有五十年屋齡的政府公屋,典型的香港印象印入眼簾——一條幽暗而長的陳舊走道,十幾戶人家鐵門緊閉,其中一道門後便是周玉蓮的家。

隨著這位香港慈濟志業開路先鋒進入屋內,她找出舊相本,指了照片中亮麗的身影,那是二十年前,她剛認識慈濟時,三十多歲的模樣;而今頭髮花白、衣著樸實,但唯一不變的,是那顆熱切的心。

因為一本介紹慈濟的書籍,讓她跟著一群朋友專程飛往臺灣花蓮,走進靜思精舍;當年只聽得懂幾句普通話的她們,在此找到內心深處的答案,並且發願將慈濟的種子帶回香港播下。

一九九四年,她承擔了志工招募組長任務,但之前她連一次志工都沒做過;然而沙田醫院接納了他們,從病患關懷開啟悲心,十八年來持之以恆,院方將每年十月的最後一個週日訂為「慈濟日」。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慈濟,他們走入國際盛事香港書展,從寄居其他出版社的一張桌子,到如今二十張桌臺的陣容展示慈濟出版品。當年跟著周玉蓮推展慈濟人文的李燕珊說,她們就像清兵在胸口掛了一個「勇」字,大家只有一個心念——多一個人看上人的書,就會多一個人心靈淨化。

她們拉著一箱箱的書籍,走入學校、機構推廣清流。有次到青蓮臺的漢華中學,拖著兩個裝滿書的箱子,爬上兩百多級石階;還有次到贊育醫院擺書攤,位置就在洗衣房門口,忍受燠熱,但幾小時只賣出一本書。

那分勇往直前、使命必達的精神,可以從周玉蓮放下如日中天的保險事業、投入志業的決心可見一斑。

過去二十年,她與一對兒女居住在這大約十八坪的家中,曾經有機會換購更大的公屋,兒女也十分期待有自己的房間,但就在她提領現金要去下訂的當天,聽聞慈濟正為尼泊爾水患募款建房;她想:「房子有得住就好,比起沒家的受災戶而言,我已經很幸福。」於是她把買房的款項全數捐出。

「回到家,女兒問我新家是什麼樣子?我說幫我們三個人各買了一棟不一樣的屋子。」周玉蓮笑說,兒女當時年紀小,還埋怨了她好久;直到年歲增長才明白母親當初的決定,是因為對人懷抱濃厚的愛。

周玉蓮在兒女成家搬出去後,打通臥房與客廳作為工作空間,而另一間臥室則存放了大量的慈濟書籍、光碟。這小小斗室,守護著周玉蓮大大的願力,走出慈善、人文、醫療等慈濟志業發展。

嬋姊生命最後的半個月

周玉蓮拿出一張泛黃的紙本紀錄,有著她的手寫字跡,那是第一個關懷個案嬋姊的故事。

嬋姊是位保母,照顧過很多孩子,一生未婚的她,九十多歲住進位於馬鞍山的沙田醫院,因久病厭世,她不吃不喝、不說話,希望能夠早一日離開敗壞的身體。醫護人員苦勸無法得到回應,於是商請慈濟幫忙。

幾位住在附近的志工,開始每天輪流熬粥帶進醫院,陪嬋姊說話、幫她按摩、餵她喝粥,周玉蓮說:「她也是不理我們,過了好些天後,開始願意與我們說話,細數她從前帶過的孩子,並且喝我們帶去的粥。」關懷了半個月,一天嬋姊醒來,便要求護士幫她梳洗,之後吃了飯,輕聲地說:「我累了,想睡一下。」那天,嬋姊就在睡夢中安詳往生。

「嬋姊生命最後,因為有慈濟人陪伴而不孤單,也給我們上了一課。」周玉蓮說。

公立沙田醫院有二十一年歷史,成立之初照養近百名老人家;醫療費用由政府負責,但卻少有親人來訪,也沒有團體關懷,讓前去探訪的周玉蓮與陳恩妮感觸很深:「為什麼孤兒有人認養,老人家就沒有呢?」她們獲得院方同意,擬定每週訪視企畫。

周玉蓮笑說:「已經答應院方了,才開始想人力從哪�來!」一九九四年,香港慈濟聯絡處剛成立一年,有志工擔心:「我們不過十多人,怎麼有辦法關懷九十九位老人家!」周玉蓮詢問住在馬鞍山社區的凌佩文:「和你一樣早晨不用趕著上班,參加太極社團的人多嗎?」凌佩文說:「很多,我們運動完就會相約茶樓飲茶。」

周玉蓮於是去茶樓「開講」,從上人的故事講到慈濟世界,再講到花蓮慈濟醫院首任院長杜詩綿的奉獻,感動了這群太太,願意參與沙田醫院的服務。

招募志工的同時,周玉蓮也頻繁往沙田醫院跑,逐一記錄老人家的身體狀況與需求,手寫整理成一本本檔案夾,希望讓大家更貼近老人家的心;而當時的院長劉浩,替這群新手志工安排培訓課程,邀請專業人員從推輪椅、與院友對話教起,最後通過測試、領得證件才能上線服務。

這二十多位家庭婦女組成的志工團,就在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五日,浩浩蕩蕩走進沙田醫院關懷院友。

SARS襲港的危機年代

最初幾次醫院探訪,志工們面對病弱或者失智的老人家深感無力又挫折。

「那位公公只是一直流著口水,我和他交談好像和空氣說話。」「婆婆對我的問候都沒有反應,這樣的關懷真的有用嗎?」……

周玉蓮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一次到院與社工討論事情,恰好一位婆婆的尿布用完了,護理人員打了數通電話通知,婆婆的女兒姍姍來遲,將尿布往婆婆身上丟去,咆哮著:「現在是世界大戰了嗎?為什麼這樣催我!」婆婆瞬間滑下眼淚……

「我知道,婆婆的內心深處一定很悲傷,只是她說不出來!我們的陪伴,公公、婆婆們一定感受得到!」於是志工彼此分享經驗,相互提醒「付出無所求」。老人護理科病房的張少瑛護理長說:「當初,聽到不少醫護人員抱怨志工穿梭病房、陪老人家聊天,只是在阻礙工作。但是時間一久,大家都發現,老人家的情緒變好了,才理解志工的陪伴是有益的。」

有志一同到院服務的人愈來愈多,每當假日或特殊節日,志工還會帶上兒女,歌唱舞蹈與病患同樂;長年關懷受到信任,志工也不時接到醫院同仁打來的求助電話。

當年坐在那幫飲茶婦女之間,馮少蘭與馮少群姊妹聽著周玉蓮所說的慈濟故事,不假思索報名參與,「她的表情很真誠,直覺她不會騙我們。」她們不僅自己投入,十幾年來也號召家族成員當志工。

「沙田醫院的探訪,教會我們很多事情。」馮少群說,表面上陪伴院友,付出過程中得到更多;多年後,父親因病臥床,她們與妹妹馮少蓮純熟而貼心地照顧,直到爸爸往生都不見身上有褥瘡。馮少蓮說:「如果沒有做醫院探訪,我們不曉得怎麼面對生病的老人家。」

在周玉蓮的記憶�,十八年的沙田醫院關懷,只暫停過一年,那是二○○三年,在廣東、香港和越南爆發的SARS疫情,蔓延二十餘個國家地區,香港頓時成為全球新聞焦點。

周玉蓮說:「SARS看起來是疾病,但我卻覺得是心靈病毒。」人與人之間相互防範、疏離,醫護人員更面臨極大身心壓力;於是志工主動與照顧醫護人員的醫院管理局「心靈綠洲」機構接洽,透過他們將慈濟愛灑人間的音樂光碟、隨身聽以及手寫的祝福小卡送給前線醫護同仁。

疫情舒緩後,站在前線的醫管局主管卻面對輿論壓力而辭職下臺;志工送上卡片和上人著作,鼓舞切莫失去信心,收到這分禮物的高永文醫師,因此認識慈濟,更感動於上人對醫療人文的重視;爾後透過他的建議,慈濟開始在被喻為「悲情城市」的天水圍展開關懷,踏出香港慈濟醫療志業的第一步。

悲情城市的陽光使者

香港西北方新界區、緊鄰深圳的天水圍社區,矗立著政府大量興建的公營房屋,「由於屋價便宜,許多年紀較大或社會競爭力較差的香港男子,到大陸娶了妻子後,便居住在此;老夫少妻之間常有隔閡。」志工吳賢林說,許多低收入的家庭倚靠著政府綜合援助金,雖得省吃儉用,但不至無法過活,卻經常發生家庭暴力事件或是跳樓輕生的社會案件。

二○○八年,慈濟志工首次走進天水圍舉辦健康檢查,慈濟人醫會醫師初步問診,評估是否寫轉介書讓居民得以到醫院詳細檢查;志工也接受政府「家暴會」、「婦女組」等單位轉來的個案,進行長期關懷。

慈濟人醫會聯繫人馮少蓮,戴著口罩與耳機,來回奔走在天水圍義檢會場,關照著所有醫護人員的情況;「雖然每三個月一次義檢,但幾乎每天都花心思在籌備規畫中。」從場地申請、聯絡人力,到義檢前一天打電話提醒居民隔天的活動,她笑說:「有次忙到深夜,還在和施頌鈴通電話討論,她一邊在洗碗,我則一邊在幫先生剪頭髮。」

如此投入,是因為她面對這群身居異鄉、與自己年齡相仿卻走不出心靈牢籠的婦女,深覺有人陪伴很重要:「有時我們只是扮演傾聽角色,便可以讓她們感覺到有人關心。」

女人們來港築夢,卻因語言隔閡、年齡差距等因素而夢碎;志工實際接觸,發現她們的需要其實很簡單,「她們也想融入香港社會,最想知道的就是香港人如何生活?香港料理怎麼做?我們就是聽她們講,透過家常對談,讓她們抒發情感,心底話講出來才有辦法協助解決難題。」馮少蓮說。

來自廣東的鍾彩紅,十二年前與香港丈夫結婚,在家鄉生下雙胞胎兒子,直到孩子就學年齡才移民來港,一家團圓。但夫妻經常口角,八十高齡的先生更是暴力相向,孩子住進庇護中心,而沒想到她在工作時,竟遭人縱火燒傷。

因傷失業的她,依靠著傷殘金和孩子的綜合援助金度日,心懷憎恨以淚洗面;直到志工在二○一○年發現她,先是給予二手家具改善起居品質,並到庇護中心照看兩個孩子的學習狀況,也關心她回診就醫情況,並補助醫療費用。

在志工的關懷下,鍾彩虹生活逐漸穩定,也接回孩子同住。她說,在香港沒有朋友,受傷後更是不敢面對人群,封閉自己,就像是被關在牢�,每當志工來訪,她彷彿被痛苦釋放,看見一點陽光。這兩年多來,她偶爾仍會陷入情緒泥淖,但已經能夠走出家門打工,「我很謝謝師姊來陪伴我,聽我訴苦。」

新移民家庭舉目有親

三年來慈濟在天水圍的醫療服務獲得肯定,今年獲准進駐政府籌辦的社區服務中心,將以更多元的方式深入關懷。

而曾經服務沙田醫院的社工,轉任到深水?地區,向志工通報了該區的貧苦交迫:「年輕人失業、學童失學、老人家失依。」

老區深水?的居住人口,大部分是新移民,不僅收入低,很多人也不符合綜合援助金資格,還有青少年面臨失學危機,於是志工將義檢帶進深水?,並且於二○○九年開辦安心就學計畫,由學校提出需要協助的學生名單,再由志工家訪後決定補助金額;目前服務範圍擴展到全港十八區,三年來總計資助約三百五十四人次。

跟著梁雪渟的腳步,我們遠離熱鬧的旺角購物商圈,來到一棟老舊的公寓,循著狹窄的樓梯而上,一層樓有兩個單位的住房,然而左邊這個單位卻被隔成三個更小的房間。

梁雪渟打開有著綠色門簾的那間小套房,�面擺放著上下鋪、一張書桌,勉強再區隔出一個極小的廚房及衛浴,不到三坪的空間,我們一行四人加上梁雪渟就填滿了。這是她與媽媽棲身之所,一個月三千元港幣(約新臺幣一萬兩千元)的房租,幾乎等於她在便利商店上大夜班的月薪。

從廣東移民來港未滿七年,梁雪渟和媽媽尚未符合申請公營房屋的資格,工資所得也不足以支付昂貴的房租,只得犧牲生活品質,屈身在這樣的房中房;而和她們一樣的人並不在少數,不難看出香港地狹人稠與貧富差距。

梁雪渟就讀初中時,父親罹患肝癌末期,家中頓失經濟支柱繳不出學費,她也險些休學,後來老師提報與慈濟志工相識,解除燃眉之急。

「剛剛過完年,父親便在醫院往生了。」梁雪渟想起當時的驚慌失措,眼眶紅了;她與母親在香港舉目無親,唯一想到的就是慈濟志工。「我們打電話到慈濟分會去,志工們馬上就來醫院。」志工不僅協助處理後事,並且持續關懷母女倆,不時到家中探望;曾經梁太太因病無法工作,慈濟也提供應急金。

現在,梁太太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梁雪渟這學期則選修了幼兒教育,「希望能夠成為幼教老師,所以現在要開始存大學費用。」

趁著開學前,慈濟志工顏彩雲趕著替梁雪渟送來助學金,讓她繳出高中學費。「和他們就像家人一樣。」梁雪渟擦去淚水,挽著顏彩雲,親暱如母女。志工則叮嚀她雖然為了賺錢犧牲睡眠,但還是要注意身體健康,「安心讀書,有什麼困難都可以跟我們說。」

翻閱十九年前的相片,一群婦女排排站在上人身邊;一個個辨識,依然是今日奔走在香港大街小巷的面容;而個頭嬌小、已經當祖母的馮少蘭,還有個「監護人」的工作。

在沙田醫院關懷時所結識的雪芳婆婆,出院後沒有家人照料,獨居的她外出經常會迷路。多年前,醫院社工向馮少蘭提起,可不可以將馮少蘭列為她的監護人,代為照顧、代領生活津貼;馮少蘭欣然應允。

每當雪芳婆婆走丟了,就會有人按照她身上帶著的電話號碼,打電話給馮少蘭,「不論我人在哪�,都會去把她接回家。」年近九十歲的雪芳婆婆,身體狀況不斷,但是馮少蘭不怕麻煩,有時候馮家姊妹還會帶上全家人到婆婆家中熱鬧熱鬧。馮少蘭說,早就把婆婆當作自家人,「只要婆婆認得我們,我就很高興了!」

走在香港街頭,身旁人群一張張臉讀不出任何感情;地鐵人潮洶湧,車上空間擁擠,人與人之間毫無距離,卻仍是有辦法各看各的報紙、分秒必爭……但每每跟志工接觸,他們對陌生人的熱情和耐心總令人驚訝;雖然香港社會福利健全,慈善組織密度高,但他們以慈悲的觸角察覺苦難,以生命走入苦難者的生命,走出一條慈悲之路。

「香港人有很多生活娛樂,喝茶、逛街、看電影……但你可以選擇物質享受,也可以選擇心靈富裕。」周玉蓮說,那些享受會過去,但志工路走來的風光卻歷歷在目;現在她對生活沒有其他要求,只求天天做慈濟,因此兒子經常笑說:「媽媽除了沒把床搬去慈濟,什麼都是慈濟的了。」

周玉蓮說:「好像付出了很多,其實是收穫了很多;如果沒有慈濟,我們怎麼能有這麼多的心靈資糧?」

(資料提供╱陳悅徵)

聞思修/過關
◎撰文•張麗雲
時間過了,事情圓滿了,慧命資糧更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
這不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嗎?

每月一次的志工組會中,大家恭讀上人法語,這次開會所讀的開示,感受特別深刻——「『劫』,就是時間及所面臨的挑戰。對的事,只要能克服困難,穩步前行,劫劫難關,劫劫過。『過了一劫』,表示自我又往前超越了一步。」

我想起小時候生病,經常在一覺醒來發覺,「退燒了!病好了!」好像時間一過,困難總會解決,因此心中產生「時間過了,事情自然就會辦好」的信念。

那種「好」,是全力以赴後,順利的好、讓人滿意的好;事情完成後,曾經有過的害怕和擔心,也會完完全全遺忘。因此,每當遇到困難,我一定用這個方法鼓勵自己,接著便丟卻煩惱,盡己所能完成目標。

就如「寫作」這檔事,我雖心生嚮往,可就搆不到功夫。大學四年,我修讀西班牙語文,外籍教授注重的是「a、e、i、o、u」的母音發音,每天跟著西班牙籍修女咬字、捲舌,舌頭都打結了,還是發不出她們要求的「正確」音,更別說培養文學氣息了。怎知,加入慈濟後,原是寫作門外漢的我,因為擔任人文真善美志工,竟然要拿起筆來寫稿。

每次參加大型營隊活動,接到分派任務,我總是很緊張,不知該如何下筆;緊張的當下,我會安慰自己:「到了晚上,那份稿子就會完成;時間過了事情就會做好,沒關係!」果真,總是如期圓滿交辦任務,而且一晃已進入第十個年頭。

前陣子,和一些年輕媽媽分享做志工的心得,我告訴她們:「當初我進慈濟,最小的孩子六歲、其他兩位才在念小學,工作也很忙,經常要出國出差;但我不會把『孩子還小』當作藉口,就是去『做』。如今,孩子念大學,我做慈濟也近十年了!」

回顧一路走來,時間過了,事情圓滿了,慧命資糧更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這不就是上人所說的:「關關難過,關關過;劫劫難關,劫劫過」嗎?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43期

一窺平板新趨勢
2012年各家平板新機群聚舞爭鋒,還帶來款款別出心裁軟硬體「創新」面貌。想知道今年平板玩啥新趨勢?想瞭解各家新機有無新亮點?快來一窺究竟。

影視娛樂資訊通 訂電子報抽好禮
愛追星、哈韓、哈日、或是愛看電影的你有福了,3/31前訂閱電子報,不但可成為影視娛樂資訊通,還可抽好禮。還等什麼,快來訂報!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3/14/2012 11:12: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