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最新的發燒新車,國際車壇動向、新車試駕與知名賽事消息,【udn發燒車訊】每週五帶來最新的報導! 【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1/22 第10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不只「為自身」,而為「天下眾生」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覺醒之路
慈濟脈動 天涯共此情•重返東日本災區/忘卻悲傷 記住愛
焦點專欄 天涯共此情• 重返泰北/難民成義民 安居到樂業
不只「為自身」,而為「天下眾生」
有堅定的信仰,就會有堅定為善之心;
真正有信仰的人,不為自身,而是為天下眾生。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覺醒之路
◎撰文/釋德凡 編輯部整理
9•29∼30《農八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有堅定的信仰,必有堅定為善之心,不為自身,而為天下眾生。

信仰的真諦

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總編輯譚崇翰(Zoher Abdoolcarim)伉儷來精舍拜會上人。二○一一年上人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人物,當時譚先生為文指出,佛教鼓勵人做好事種好因,下一世將會更好;「來世固未可知,然上人於此生已是一位聖者。」

「用宗教精神走入人群,是孤獨而孤單的。」上人坦言,一般人普遍認為佛教是以念佛、打坐為重,接觸人群似無關乎修行。譚先生接言,淨化自心固然很有價值,若同時對其他人做出不期回報的貢獻,則價值更大,也是更難能可貴的修行目標。

「一切唯心造。有堅定的信仰,必然會有堅定為善之心,以穩當的步伐走入人群。換言之,真正有信仰的人,不為自身,而是為天下眾生。」上人指出,若信仰徹底,就會不分人我,共同為人類付出。

「信仰不是為自己,也不是執著在佛教;做好事是人類應盡的本分。也因此慈濟人不分宗教,以虔誠心念付出,將四大八印推動於國際間。」

譚先生肯定上人不執著且能容納各種不同宗教,這條路走來實不孤單。「您愛人利他的精神,已融入全球的社群�,正是世界所需。」譚夫人推崇上人的大愛擴及萬物,不只是人類,包括環境、自然,且與時俱進、以遠見領導潮流。

「面對現今複雜多元的天下人、天下事,確實很需要心靈的引導。宗教憂天下之憂,不求自身安樂,但願天下平安。這並非個人之力能為,必須啟發人人本具的愛心。」

三天前,印尼棉蘭六大宗教領袖到訪精舍,肯定慈濟所做,且表示願會合眾力一起付出。上人舉此為例欣言:「宗教之間相互融合,人人有共同的善念、彼此善待,世界就會祥和弭災。」

譚先生言,慈濟人曾與他分享:「真誠為別人付出,就是通往覺醒的道路。」

上人表示,對慈濟人而言,「經」就是「路」;路要走,走過才能真正體會沿途的風光。

緬懷人醫典範

「臺灣常在中秋節前後受颱風威脅,影響人醫年會活動,近年來有人建議將時間改為春季或冬季,但我還是很堅持——因為呂秀泉醫師在一九九六年中秋回到精舍過節,我邀他年年都回來共度中秋,他歡喜答應。但今年中秋節前他已因病往生,再也無法返臺共聚了……」

三十日早會,上人感恩氣候成就,今年全球人醫成員安然返臺共度中秋;也懷念呂秀泉醫師開朗、燦爛的笑顏,以及屢次帶領醫師們到菲國偏鄉、離島義診。

「雖然他是天主教徒,但與慈濟很有緣,長年帶領菲律賓人醫會,幫助無數貧病人脫離病苦。雖然今年中秋他永遠缺席了,可是精神將永遠存在。期待大家學習人醫典範,提起使命、發揮良能,分秒不空過。」

從付出中感受

現代科技帶來便利,只要透過網路,就能將訊息即刻傳播到全球;然而,一旦人心動盪,也可能隱藏著危機,造成國家社會擾動不安。

「國際間常可見到人潮聚集抗爭的事件,人們無法和平理性地溝通,社會難以祥和。期待人與人之間相互勉勵,帶動互愛、互助的人文,讓世間祥和美好。」

傍晚時分,李憶慧師姊、林弘展師兄等人,陪同前來採訪國際人醫會年會活動的媒體記者到精舍參訪。上人鼓勵大家多投入、了解慈濟。

「做慈濟的心情,不同於職場的工作,雖然付出中身體難免會累,但慈濟人認為:換一個心情就是休閒,甘願投入。」

上人舉述,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為新進同仁舉辦人文營,除了了解慈濟愛的價值觀,也帶領同仁前往貧病窮苦者家中居家關懷、清掃環境;許多人做得滿心歡喜。

「這就是『見苦知福』,親見苦難人所受的苦而知福,進而投入再造福。親身投入付出,把環境打掃乾淨了,自己心�也會很舒服。」

上人欣慰這群年輕同仁不怕苦、充滿助人的熱情。「期待大家從付出中去感受——服務他人就是最令人尊敬、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天涯共此情•重返東日本災區/忘卻悲傷 記住愛
重返東北海嘯災區,
遇上了日本人最重視的盂蘭盆節,

在追憶逝者與活在當下之間,
這條路走來並不容易,無助感時而拉扯著心緒。
該怎麼走下去?
或許就如這十八個月來,他們緊緊地手牽著手;在某個瞬間,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堅強……

在暗黑惡水以鋪天蓋地之姿,摧毀幸福與希望的十八個月後,我再度來到日本東北。宮城縣的田野一片金黃,是秋收季節了,天際一片烏雲移動著,雨落了下來。極目四望,不見人影,颯颯的風聲在稻穗間呢喃著不堪的回憶……隔日,我奔往北上川──那條蜿蜒嗚咽之川。

天氣出奇地好,天空藍得清澈,北上川在陽光的照射下,靜靜躺在松林的懷抱�,閃著點點銀光,寬闊的河灘地是一片迷濛的蘆葦隨風搖曳,那曾是一戶戶充滿著生氣的人家。

北上川,全長兩百四十九公里,流經岩手縣和宮城縣,是東北地方最長的河流,也是日本境內第四大河流。她美麗得像月曆上的風景,只是光亮如鏡的河面上,突兀地伸出幾支扭曲的鏽蝕鋼條,倔強地告訴世人,它原本是橫跨在河川上的大橋,此刻卻像是伸向天空的爪子,還來不及喊出求救聲,就被淹沒了。

北上川像一條銀蛇,從內陸流向海洋,出海口幾乎是河道的兩倍寬,去年三月十一日,就像是銀蛇在海口微側了身,突然張開血盆大口……海嘯就是從蛇口湧入,席捲了沿岸村莊,吞沒了距離北上川河口約四公里的大川小學校,硬生生擊碎了張君的心,那條蛇帶走了她正在大川小學校上課的九歲女兒。

海嘯的高度將近校舍二樓天花板,大川小學校一百零八位學童有五十六人因此死亡、十八人行蹤不明,十三位教職員有十位死亡或失蹤。

自中國大陸大連嫁來日本的張君,去年領取慈濟「住宅被害見舞金」時,在現場聽到熟悉的華語,哭倒在慈濟志工懷�,志工拉起她的手膚慰。張君成為慈濟在日本東北的一顆種子,開始安慰有著同樣遭遇的母親,聽一回,哭一回;說一回,哭一回,用無止盡的淚水浸潤就要枯萎的心。

陪著我們再走一趟北上川及大川小學校,張君的眼落在空蕩蕩只剩殘牆的教室,她的心跌在平靜無波的河底。身上揹著錄影機及相機的我們遠遠跟在她後方,我們知道她在哭,於是把鏡頭遠調,只留背影,無意也不忍拍攝她的眼淚;無助的感覺充塞胸臆。

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後,這種無助的感覺一直拉扯著所有日本慈濟志工的心,他們必須緊緊地手牽著手,才能挺過這十八個月的波折煎熬……我放棄了採訪張君,任由一片風景伴隨巨大的哀傷。

一聲聲烏鴉的叫聲,由遠而近,在我們上空盤旋幾圈,漸漸飛遠……
記憶,該不該被遺忘?

在追波川的組合屋、北上組合屋、塩竈組合屋,戶戶相連的組合屋是一逕的安靜,時光彷彿在這�凝結,連門前盆栽�的小花都只是靜靜地仰望天空;不知從哪移植來的小株松樹,挺著半身的枯黃努力地直立著。兩、三位駝著背的老婦緩緩地走著,我有些卻步,怔怔地想著:「傷痛沒有遠離,它只是暗藏發酵,這一池酸楚如何稀釋?」耳畔傳來日本慈濟志工走在組合屋前碎石路的沙沙腳步聲,我必須鼓起勇氣,就像這群娘子軍志工一樣。

憶起這些組合屋及住在這�的老人們,我的腦海中就會同時響起「阿波舞」的輕快旋律;慈濟志工李月鳳在老人面前跳起「阿波舞」,長得圓滾滾的她靈活地輕輕扭動身體,同手同腳跳著這獨具日本民族特色的舞蹈,逗得原本拘謹的日本人開懷大笑。有一位老奶奶起身跟著舞了起來,表情、神韻、動作都完美極了,我想:「她應該本來就很會跳『阿波舞』,也應該很久沒跳了吧?」

轉過頭我看到日本慈濟志工圍在一旁,也忍不住跟著笑了,只是笑容�有著一絲絲擔心,或許他們在擔憂是不是太「開放」了?我很想大聲地告訴志工們:「就該活活潑潑的,你們做得好!」

「阿波舞」已有四百年歷史,盛行於古稱「阿波國」的日本德島縣,每年盂蘭盆節盛大起舞。盂蘭盆節是日本僅次於新年的大節日,各地民眾祭祀祖先、為逝者祈求冥福,晚間家人相聚,搭配傳統樂器舞動,表達為親人能脫離地獄之苦的欣喜。

據說盂蘭盆節的習俗是在日本飛鳥時代由中國傳入的,「盂蘭盆」是古印度語的音譯,「盂蘭」為「倒懸」之意,表示在地獄受「倒懸」之苦,「盆」即「救器」,解救受苦靈魂脫離地獄之苦的法器……「這不就是慈濟的『七月吉祥月』嗎?」我遙想著臺灣的慈濟,深深地覺得因緣竟是牽繫得如此緊密而不可思議。

有著蘋果臉的小女孩在車窗前,揮著手問:「你們要走了嗎?會再來嗎?」
記憶,不應該被遺忘!

宮城縣中部的塩竈市組合屋前,一群老人正在等公車,劉桂梅讚美一位拄著雨傘當枴杖的老奶奶,摸著她的臉說:「您的皮膚好嫩啊!」老奶奶不知說了什麼,讓劉桂梅笑彎了腰,其他人也樂不可支;即使老奶奶摀著嘴,我們仍可聽見她爽朗的大笑,不由自主地跟著傻笑。我拉著劉桂梅直問:「奶奶說什麼?」「她說……她說我只有這張臉是緊的,身上其他的地方都鬆垮垮的……」劉桂梅仍是止不住笑!

此刻,寧靜得讓人覺得寂寥的組合屋區,老奶奶像尊彌勒佛一樣,她的笑聲是上天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回臺灣後的日日夜夜,老奶奶的瞇眼笑容,將是我最深刻的記憶!

瀧口清在狹窄的廚房兼客廳�忙進忙出,開心地準備了好多東西請志工享用。平常只在電視節目看到的日本食品,真真實實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嚐了鹹甜的南瓜、胖碩的栗子、清脆的醃漬紫茄綠瓜,那味道不是我熟悉的,卻是親切的。瀧口清說什麼都一定要我們把東西吃光光,還讓每人都塞了幾顆栗子帶回去給其他志工吃。我像個領到紅包的小孩子,開心得不得了。

「您在這�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嗎?」就在我塞了滿嘴的南瓜時,聽到志工們問著瀧口清,經過翻譯,我才知道海嘯後失去一切的瀧口清,有個小小的願望,只希望能有一條項鍊及一對耳環,能好好打扮自己;好好愛自己。

志工們在筆記本上記下:「塩竈,瀧口清,一條用中國結編的玉珮項鍊。」我知道,這些劫後餘生的人們,日本的慈濟志工會重寫他們的記憶。

多賀城市文化中心舞臺上,志工們向東北鄉親展演《圓夢》這首曲子;張君站在正中央以手語演繹著,燈光溫暖,她安詳微笑。「她的臉在發亮!」我看得入神,我知道錄影機及照相機在她身旁不斷捕捉她的鏡頭,「鏡頭補足了,我也該去後臺等著採訪她……」但我還是不想採訪她,我輕輕地跟著唱著:「皎月知我願,傳燈去他鄉,波折不能阻,心淨灑馨香。」此刻我什麼都不想、哪�也不想去,只想和所有的志工守著這一晚的感動。

觀眾席上,八十三歲的伊藤泰子聽著臺詞,頻頻點頭;她的弟弟全家六人往生,去年她與慈濟人在見舞金發放現場成為朋友,老人家珍惜著這分安慰,流著淚說:「災難後,我的感謝沒有辦法用語言說出,這麼多國家給我們的愛,我收在胸口;今天我的心是很溫暖的,謝謝你們,我真的覺得,活著真好!」

您是否會聽到桑田佳佑正以深情的嗓音唱著「津波」:「……當與你目光凝視,卻又無法說出心�的話,像海嘯襲來般的驚慌、衝擊、無助……夢醒時,在一片深寂黑暗�,黎明乍現,我真的比想像中的還要堅強……」

天涯共此情• 重返泰北/難民成義民 安居到樂業
◎撰文 •凃心怡 攝影•林�/span>
荔枝豐收季節,泰北昌龍村迴盪著熱鬧人聲,從初落腳時與世隔絕、艱苦生活,
歷經數十年辛勤墾荒闢土、外界相援,他們在地生根深耕,
昔日「難民村」,已逐漸蛻變成經濟自立的農村樣貌。

離開熱水塘傷殘老兵安養中心後,我們沿著北邊的泰、緬、寮邊境,探訪叢山峻嶺間的村村寨寨。即使此地隸屬泰國境內,但經過十多個村落,聽的是雲南話、吃的是雲南菜,就連街道上放眼所及,也都是熟悉的中國字。

如此情景範圍甚廣,自泰國東北的清萊府到正北的清邁府(Chiang Mai)、密豐頌府(Mae Hong Son),一直延伸到西北方的達府(Tak),東西綿延超過一千五百公里,華人村莊近百,人口達七萬多人。

錯落在瘴癘叢林間的近百個華人村,面積約為七萬平方公里,是臺灣的兩倍大;除了清邁地區的熱水塘、萬養、賀肥以及達省的三民新村之外,大多位處貧瘠陡坡、水資源不足地區,對外交通不便,居民謀生百般困難。

擇地而居的道理並非不懂,然而這群人仍舊是住下來了。「如果當年有得選擇,我們這是何苦呢?」今年六十二歲的湯紹義領著我們介紹他所居住的村落——昌龍村;他家就在入村不遠處,得費力爬上陡坡,而昌龍村已經是比較靠近平地的村子了。

「部隊一路撤退,深山地區擁有最佳的戰略地理,防守容易又隱蔽,因此我們就在這�落戶。」一九八一年後,孤軍終於取得合法居留權,但「又是殘兵又是婦孺,幾萬人要遷到哪?只有就地維生了。」

這群人,這些村落,及其艱苦生活方式與政治背景,外人給了一個統稱──泰北難民村。

踩地造村,荷鋤不荷槍

八○年代考科考牙戰役之後,部隊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解散;反抗軍不時零星侵擾,又過六年才終於完全平定。

泰國政府雖然同意這群孤軍合法居留,卻憚於其強大的武力威脅,明文規定部隊須繳械。一九八四年,湯紹義所屬部隊的最高將領,將槍砲彈藥全數繳交給泰國軍方,也在那一刻終能脫下軍服、回歸平民生活。

湯紹義是幸運的,當時他還是一個剛滿三十四歲的壯年郎。「其實還在打仗時,我就先娶妻生子了。」身材魁梧的他領著我們一路爬上村子頂,大氣不喘,身體仍很硬朗,「我知道很多士兵打仗時不敢娶妻,就怕一去不回,妻小該何去何從?也怕一場仗打完,缺條胳臂少條腿的,讓家人白白受苦。」

他雙手插腰,結實手臂浮現肌肉,「但我的想法是,如果早點有孩子,又沒戰死,年紀未老時就可以享福了!」幸運的是,上天為他的樂觀蓋下核可,他沒死,也沒殘,現在五個孩子全都長大成人並到城市工作,個個薪資都有兩萬泰銖(約新臺幣一萬九千元)以上,一家人的生活相當安穩。

像湯紹義這樣幸運又有膽識的人並不少,結婚生子、生活安定之後,再將戰亂時留在緬甸或是雲南的家人接來,加上隨著軍隊一起逃難的平民百姓,落腳人數愈來愈多,原本部隊駐紮的村落土地漸漸不敷使用,「好的地都被人分走了,我們只得出走另覓安家的地方。」

湯紹義當時和其他四個家庭一起離開部隊駐紮的邊龍村,沿著邊境尋找另一方樂土,「泰北山區住著許多少數民族,都是三三兩兩,較少群居;我們專找有人住的地方,代表那個地方適合生存。」

最後,他們找到離芳縣(Amphoe Fang)十八公里處,目前所居住的山坡。

「我跟拉祜族買了一塊二十萊(約三點二公頃)的地,總價兩百五十泰銖。」兩百五十泰銖如今聽來或許只是一個套餐的費用,但對剛從部隊退伍,幾乎身無分文的湯紹義來說,卻是一筆可觀費用。

「沒學識,只有一身力氣,所以去當勞力工,一天能賺三十泰銖就很不錯了。」因為沒有工具,只能靠雙手挖土整地蓋房子,砍幾枝細小的枝幹權充梁柱,再用泥土混合草稈糊出四堵牆,就是一個家。「撐兩年就會塌,雨季還要盛接屋頂漏水呢。」

伐林墾地,讓湯紹義成為昌龍村的五戶創村者之一。按雲南老家人的說法,如此開疆闢土、規畫建村,稱之為「踩地」,如今泰北近百個難民村中,半數以上都是這群士兵以荷鋤代替荷槍踩出來的。

荒山野村,謀生百般難

山區多是惡地,不適合種植作物,這群退役軍人僅能靠著勞力做苦工,再者就是仰賴長年征戰留下來的膽識,擔任往來泰緬商路上的馬幫護衛隊。在盜匪劫掠頻繁的山間,這群稍有武力又有膽識的退役軍人,負責保護騾馬商隊運輸的安全。

但護衛生意不是天天有,湯紹義也不甘再冒危險;他將腦筋動到滿山遍谷的森林,「我們去林子砍木頭回來燒,做成火炭,一袋可以賣三十五泰銖!」

周邊樹木很快就砍伐殆盡,為了生存,他開始偷砍泰國森林軍的保護地。「有一回被森林軍發現,我放下斧頭奔跑,後面還傳來幾響槍聲!」

那次,朋友被森林軍抓住了,押送到村長處,「村長用泰語向對方求情,說他因為生活很苦才會冒險,請饒他一次。」沒花太多的力氣與口舌,軍方很快便放人。

湯紹義當兵時一路從中國轉戰緬甸再撤到泰國,見識過許多人情世故,對於泰國人,他真誠地喜愛,「泰國人比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好,對我們相當寬容。」

人們稱泰國為「微笑國度」,他們最美的不是人人臉上上揚的嘴角,而是發自內心那分真誠的樸實與善良。

扶困助援,窮厄地自立

話說從頭,辛酸血淚不少,直到荒山野村出現了意外訪客。

一九八二年,中華救助總會成立「泰北難民村工作團」,由雲南籍的龔承業擔任團長,連續數年深入泰北難民村訪視。一次從清萊府出發前往幾個規模較大的難民村,途經昌龍村,發現這兒的房舍不像記憶中少數民族的建築樣式,好奇停車一探,聽到湯紹義講華語。「你們會講華語?是哪兒的人?」湯紹義回:「我們是華人,是部隊的兵!」

從那時起,救總就將昌龍村正式列入救助的難民村名單中,不僅拉電引水,還給每戶兩頭小豬豢養。

一九九四年,救總因經費遭立法院刪減,不得不縮減對泰北難民村的照顧。當時的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章孝嚴先生,一月二十九日專程到花蓮拜訪證嚴法師,請求慈濟給予泰北支援。

那年四月十八日,慈濟評估小組由王端正副總執行長領隊,包括德融、德旻法師與志工,第一次踏上泰北,七天走訪清邁、清萊府多個難民村,了解難胞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困境。十一月二度勘察後,不捨難胞長年艱困求生,遂擬定「泰北三年扶困計畫」,展開慈善濟助、住房改建、農業輔導等重點援助。

二○一二年六月,十八年前帶領慈濟評估小組首次踏上泰北的王副總,帶領我們走遍當年慈濟扶困計畫所援助過的村莊,昌龍即是其一。

王副總表示,當年人生地不熟,救總人員領著慈濟人走訪幾處難民村,皆是受援較多、生活已改善的村莊,「第二天我告訴他們,我們想要看的是最需要幫助的人。」

此後慈濟人的步伐才由美斯樂、滿星疊等繁榮的難民村,逐漸探向道路崎嶇難行、風沙滾滾、缺乏水源電力的村莊。

當時所見,難民村�茅草屋破敗,除了幾條硬木板凳、簡單炊具,幾乎一無所有;幼兒肩上背著出生不久的嬰兒,問他們:「爸媽在哪兒?」孩子睜著無辜大眼回答:「在地�。」

一九九五年元月一日,慈濟基金會接續中華救助總會的工作進駐關懷,第一項重大建設,是選定四個最為貧困的村落──回賀、滿嘎拉、昌龍、密撒拉,將茅草屋改建成堅固的水泥磚房。

湯紹義永遠都記得,一九九六年第一天搬進慈濟所援建的磚房,即使家徒四壁,僅在地上鋪著破被睡覺,內心的暖意卻能抵擋山區整夜的寒風。「以前我們只管眼前的一餐在哪�,從沒想過生活可以如此『進階』。」

在中華救助總會援助,以及柏楊撰寫《異域》一書所引起「送炭到泰北」、慈濟扶困的效應下,外援點點滴滴湧進大大小小難民村。這群流亡海外的華人子弟,終於能在黑暗的苦難中摸索到活下去的支柱,難民村的生活開始改變,脫貧腳步終能蹣跚而漸次穩立。

茶園果樹,山居無虞

臺灣各界投注愛心,讓難民村的人們擁有自立自強的機會。

農業專家們從臺灣前往泰北考察,分析山區的地理與氣候,發現此處雖不利耕種糧食,卻是荔枝、芒果與桃李、茶葉的生長溫床!

於是,中華救助總會與慈濟基金會開始針對各村進行農業輔導,甚至培植果樹苗分送。「當年我們家就拿到二十株荔枝苗,專家還教我們培育、修剪、施肥跟除蟲、接枝等方法,定期開辦課程讓我們去上課。」

六月,正是荔枝收成期,湯紹義領著我們往山坡走去,來到一塊荔枝園。三萊的土地上,放眼望去盡是結實纍纍的紅,湯紹義拿起褲頭上的剪子豪邁地剪下一把豔紅果實遞給我。剝開輕薄的荔枝皮,尚未就口,汁液早已沾得滿手,溫潤的口感以及香甜盈鼻的味道,令人驚歎。

「你吃的這個大概是一號、二號的等級。」湯紹義解釋,一號與二號品質最好,外觀是三號荔枝的兩倍大,價錢不斐,「目前市價約一公斤三、四十泰銖,前些年價格曾高達八十多泰銖呢。」

走回村子,隨處可見住戶門前堆滿新鮮荔枝,男女老少圍坐仔細挑撿分裝。來到湯紹義家,門庭也坐滿了人,湯紹義逐一介紹:「這是我太太,那是她的妹妹,這邊這個是媳婦跟女兒……」十多個人介紹下來,早已記不得誰是誰了,但肯定的是,幾乎全家族都出動來幫忙。

湯紹義的太太一邊將多餘的枝葉剪去,一邊俐落地以眼力評估大小,「這一堆大概有八百公斤吧,昨天我們從早上八點,採到下午五點呢。」採摘下來的荔枝不能久放,頂多過一晚就得修枝裝箱,商人固定會在中午十一點前來收貨。

望著又多又重的荔枝,緊張的挑撿程序肯定辛勞,湯紹義抹去汗珠笑說:「這還只是一部分,我有近四十萊的地,恐怕這一個月都要過這種生活了。」

聞言大夥兒笑出聲來,這笑聲是輕鬆的,有收成也代表一整年的生活不必擔憂。

湯紹義是泰北難民村村民的縮影。多數人家即使孩子到外地工作,家家戶戶多仍保留一塊耕地,種些荔枝、芒果,再做個小本生意,生活比起一二十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華裔泰籍,鄉愁猶存

近午陽光炙熱,一家人加快動作將每二十公斤重的荔枝裝箱,封箱前不忘蓋上厚厚一層荔枝葉避免水分蒸發。等一會兒,這些荔枝就要運往八、九個小時車程外的曼谷。

商人一走,大夥兒終於喘口氣,撿起地上留下的小顆荔枝,藉由甜分補充些許體力。湯紹義走進屋�,拿出一支粗如大腿的藍色管子,就著小板凳,倒些水進水管,再點一支緬甸產的草菸,放在管上的小支架深深一吸,仰起頭,吐出大口煙霧。

我好奇問:「是水菸嗎?」

放鬆的湯紹義瞇起雙眼,「這叫水菸筒,雲南四處都有的。」

幾十年過去了,他們從異鄉人到逐漸能說上簡單的日常泰語、到和泰國人做生意,甚至了解泰國國情與政策規範,最終領了一紙泰國身分證,成了道道地地的泰國人。

然而,他們的生活仍擺脫不了雲南老家的習俗。雖然也過潑水節,但農曆新年卻辦得更熱鬧;雖然也吃青木瓜涼拌,卻更常熬煮淺黃彈牙的豌豆粉。

「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成為泰國人。」湯紹義看著家人在前方話家常,你一言我一語,可都是道道地地的雲南方言,「現在去大陸或臺灣,人家都不要我們了,也申請不到身分證件。」

當年,湯紹義跟隨的軍隊是充滿激情的,他們在泰緬邊境遊走,為的就是要等到攻回故土的那天。然而,國際情勢的巨大變化,逼得他們終究成為戰爭陰影下的國際難民。

當湯紹義第三次埋進菸筒,再抬起頭來時,我終於開口問了一直都想問的話,問題透過煙霧傳進到他的耳�,「對於國家,你怨過嗎?」

湯紹義將水菸筒輕輕移至一旁,說:「曾經。」

他挺起胸膛,接著重重往下一沈,一口氣嘆得肺�的菸又冒了出來。「可是,後來我們也從臺灣得到許多,政府跟民間一直幫我們,一、二十年來到現在都還有人送愛進來。要不是有臺灣的支持,恐怕我們現在還是住茅草房、喝芭蕉汁液吧!」

「接收那麼多還怨的話,就不配身為一個人了,你說是不是?」他笑了笑,拉來水菸筒,繼續他的放鬆時刻。

猶記前往果園途中,經過幾戶拉祜族的住屋,他們就蹲坐在門外,搓揉著衣服,看見湯紹義,紛紛以華語寒暄問候。

「我們村�的少數民族,只要會說點華語的,對外都聲稱自己是華人。」離開他們幾步距離後,湯紹義面帶驕傲地說:「無論是經濟還是生活都遠勝從前,現在我們強一點了!」

隨著時代變遷,經濟逐漸好轉,他們的生活雖不繁華,卻是滿足而愜意。

現在,難民村的人們不說自己是難民,也希望外界改以「義民」稱之──難民,是對過往國際難民身分的憐憫;而義民,則代表著對往昔那群忠貞愛國戰士們的尊重。

在熱水塘傷殘老兵安養中心,我始終認為孤軍的故事是大時代悲劇;但穿越群山村落,看見村民生活的發展與進步,腦海�縈繞不去的悲歌,音調似乎不再那麼哀沈了。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51期

「茶餐廳」賣的不只是茶
香港茶餐廳裡賣的,不只是茶,卻是各種方便快速易食的簡易套餐。主要的備料有牛雜、豬排肉、臘味、麵湯與飲料吧;主食則為粥、麵、粉、飯與上述混搭而成的百餘種選擇。

這就是我要的! 訂【就是創意電子報】抽朱學�新書
年輕人,你保有夢想未來的勇氣嗎?【就是創意電子報】提供年輕世代更多觀看世界的方式及人文想像,現在訂報有機會獲得朱學�最新夢想力作《我的夢想干你屁事》!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11/21/2012 11:16: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