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美東時間十月二十九日,
桑迪颶風登陸新澤西州,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
紐約百年地鐵淹水、世界金融中心停擺、全美超過八百萬戶停電……
繁華城市、舒適生活,如夢幻泡影般,瞬間回歸原始。
一杯熱湯、一張現值卡、一條毛毯……
慈濟人在寒冬中為受災民眾重燃希望。
歷經前所未有的災難,前所未有的愛開始湧現!
巨浪退去
在加勒比海造成七十六人死亡的颶風「桑迪」(Sandy),十月二十九日晚間於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海岸登陸,行經人口稠密的東岸華盛頓特區、巴爾的摩、費城、紐約等地;全美有二十州、八百多萬戶受停電影響。位於哈德遜河口的世界金融重鎮紐約,證券交易所百年來首度因天候休市兩天。大水侵襲市區、百年地鐵癱瘓,長島與紐約港多處小島成為重災區;平日遊人如織的遠洛克威海灘,遊艇被大潮沖上街道,住宅滿目瘡痍。
史坦頓島幾如海嘯席捲,許多房屋破損嚴重無法居住,居民將心痛寫在牆上:「大水可以摧毀我們的家,但帶不走我們堅強勇敢的心。」
十月三十一號,紐約曼哈頓下城(Lower Manhattan)籠罩在桑迪颶風肆虐後的頹廢中,熙來攘往的人車消失,建築物一片漆黑……但紐約華埠慈濟會所卻亮起微弱的燈光,慈濟志工摸黑為受災民眾準備熱食。
沒有電,志工以手電筒、礦工頭燈作為照明。一想到民眾失去家園正在挨餓,黑暗中,一雙雙手不停地切菜、滷茶葉蛋、煮飯……
準備好五百份熱食,立即驅車穿越無交通號誌、混亂受阻的市區,將熱騰騰的飯菜運送到下東城史都華公園高中(Steward Park High School)。這�收容了近千民眾,許多人在颶風過境時倉皇撤離,兩天沒吃到熱食;昏暗中,接過志工遞上飯菜的那一刻,終於露出笑容。
桑迪過後,美國東北受災地區復原長路漫漫。雖然受災民眾歷經前所未有的災難,此刻,卻也有一場前所未見愛的動員,正在災區湧現……
大水退去,繁華成寂靜
在重災區新澤西州,馬路成了水鄉澤國,大樹壓倒電線桿、強風吹斷電線引致全面大停電,交通號誌失靈,州長發布緊急疏散通知,呼籲民眾儘速撤離家園。
紐約市因變電所爆炸,超過百萬戶停電,世界金融中心因此停擺。市區三大機場全數關閉,大水快速灌入曼哈頓下城、淹入地鐵站。紐約大都會運輸署主席表示:「紐約市地下鐵路已有一百零八年歷史,此次桑迪颶風帶來的嚴重災害前所未有。」
紐約史坦頓島(Staten Island)災情嚴重,宛如孤島;慈濟勘災志工來到中央街,映入眼簾是傾倒全毀的房舍、泡水的車子和倒塌的大樹,更有房屋被海水推移至少二十公尺,受災民眾餘悸猶存:「宛如經歷日本大海嘯。」
長島居民德懷爾(Wudrey Dwyer)說:「我們在颶風來臨前努力把東西盡量墊高,以為已經做好萬全準備;如今家毀了,所有衣物都沒有了,身上僅有避難所發放的衣服,情況比九一一更糟。」
長島林登赫斯特鎮(Lindenhurst)過去也曾淹水,但這次洪災卻是百年未見,將沿岸房子捲入海灣,有些則被電線走火引發的大火夷為平地……民眾提到風災當晚,驚魂未定。
「那天晚上應該要撤離的,但是我們沒有;水很快淹進屋�,開始上升……我沒辦法再說下去了……」居民瑪莉亞•哈金絲(Moria Huggins)想到當晚的情景,忍不住嗚咽。
此次風災造成全美一百二十一人死亡,估計經濟損失超過五百億美金,是美國史上僅次於卡崔娜颶風、經濟損失第二大的風災。
災後,緊接著一波冬季風暴來襲,在無電、無瓦斯的情況下,受災民眾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好冷的天,好暖的湯
寒風刺骨。災後第二天,慈濟志工開始在紐約市區提供熱食。經過分頭勘災探訪,發現愈靠近海邊,受災情況愈是嚴重,因此將救災方向鎖定在「提供溫暖」──以發放毛毯、熱湯、熱飲為重點。並決定十一月四日在靠近海口的紐約皇后區遠洛克威(Far Rockaway)大通道鎮(Broad Channel)設熱食發放站。
這�的居民多為中低收入的非裔、西裔族群,海灘邊堆置來自各界捐贈的物資,吸引許多民眾前來擇其所需。暮色中,慈善組織人員逐漸離去,慈濟志工努力架起燈具,靠發電機供電,克難地為居民提供溫暖。
志工帶來熱騰騰的玉米濃湯,並掛出看板說明:「每天下午四點到六點,慈濟在此處為大家提供熱湯、熱咖啡和熱茶。」讓家園毀損的民眾清理累了、冷得發抖時,可以來休息片刻。舀湯的手沒停過,冬夜�的熱湯,就像冬陽一樣珍貴。
「這是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湯。」社區民眾感恩慈濟的愛,「現在我最需要的就是一碗熱湯,願主保佑你們。」
一位年輕媽媽對著孩子說:「有這些好人的幫忙,我們可以才喝到熱湯,我們應該說甚麼?」於是孩子對志工連聲說:「謝謝!謝謝!」
災後一週,新澤西州與紐約州仍有超過一百二十萬戶停電,災區居民苦候著電力與汽油恢復供應。「昨晚非常冷。我試著煮熱水取暖,但睡前熱水一關掉,真的很冷。」
慈濟志工致贈熱湯時,遇見從密蘇里州開了二十四小時車來的大衛。「我有一輛卡車停在第十一街,上面裝滿物資,如果有人需要,可以直接過來拿任何東西。」風災後,他特地回到生長的地方,盡自己的力量幫忙鄉親。「我會留下來直到重建,不會離開!」
十一月五日,慈濟人前往遠洛克威三個宗教組織和老人中心發放毛毯,許多民眾告訴志工:「一切都還好,只是很冷。」他們很喜歡毛毯,不斷詢問:「你們還會再來嗎?」
美東初雪,籠罩創傷大地
桑迪過後,紐約客的生活回到最原始狀況──沒有電,手機、電腦無法使用,彷彿和外界斷了聯繫;地鐵運輸系統僅部分恢復行駛,加油站採單日、雙日配給單、雙號汽車加油制,要加油甚至得排隊數小時。
十一月七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熱烈出爐,東岸氣溫卻持續下探。在冬季風暴侵襲下,紐約下起第一場雪,不到兩個小時即成為一片銀白世界。
曼哈頓南邊的史坦頓島上仍是滿目瘡痍,居民自己形容像是鬼城一般,很多人都離開了。慈濟志工拜訪一處收容所,當地志工傑夫(Jeff)告訴大家:「居民們所有東西都被水沖走了,如果有錢能支付一個月的房租,對他們來說就是很大的幫助……」
經過連日勘災,慈濟人決定十一月十至十一日在六處重災區──紐約長島林登赫斯特,遠洛克威漢米頓海灘(Hamilton Beach)、遠洛克威大通道鎮,以及新澤西州南湯姆斯河市(South Toms River)、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肯斯堡市(Keansburg),舉行第一梯次大型發放。
發放前夕,五十三呎大貨櫃載著來自達拉斯分會的愛心毛毯抵達新澤西分會。搬運六百箱共六千八百多條毛毯,對年長的師兄、師姊來說,確實吃力。但大家「做就對了」,接力搬運,一雙手扛不動就兩雙手一起抬。
在少了暖氣的屋內,志工們圍著圍巾進行物資打包,有的更攜家帶眷來幫忙。即使是災情最嚴重的大西洋城,也有五位志工冒著大雪開了五個小時車前來。老少志工表示,能夠付出是很有福報的事。
志工兩人一組排開,摺疊、拉緊、捲綑,將毛毯快又整齊的放入藍色慈濟背袋。五位初中大孩子,因學校還未復電不能上課,在家長帶領下前來幫忙。經歷寒冷天氣,想到許多人還是停電狀況,陳際圓同學說:「受災的人好可憐,我很想幫助他們!」
來自美國洛杉磯總會、全美各慈濟分會與臺灣的物資陸續抵達新澤西分會,發放物資包括:環保毛毯、圍巾、香積飯、生活包及六百美金現值卡。
恢復營運的甘迺迪國際機場,因冬季風暴再度取消大部分航班。在低溫停電、缺少通訊設備的情況下,有更多慈濟志工從各州前來,克服萬難深入災區探訪,希望及時帶給受災戶應急所需。
及時援助,苦難人真的需要
災後兩週,新澤西、紐約和康乃狄克州約有三十七萬人註冊需要聯邦緊急救助。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已發放約四億五千五百萬美元救濟災區。但因受災範圍廣大,仍有多處地區資源闕如,如長島林登赫斯特鎮,災後十三天還沒有救援進入、無保險公司願意理賠。就在生活陷入困難時,慈濟志工帶來居民急需的第一場大型發放。
「很多人一開始都沒有意願來,因為不相信有人會給他們現金幫助,」鎮上員警馬克(Mark Sberry)說:「當早一點來的人回去告訴家人、鄰居,愈來愈多人來這�──大家發現真的有一群好人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
林登赫斯特鎮一所廢棄小學人聲鼎沸,聆聽證嚴法師給受災戶的慰問信時,許多人紅了眼眶。志工彎腰送上物資與現值卡,緊緊的擁抱,是無助民眾好不容易盼來的依靠。慈濟志工蘇煜升紅著眼眶:「之前還在想,居民到底需不需要我們幫忙?從兩百塊、五百塊,現在增加到六百塊;苦難人真的需要……」
「我是一號,我凌晨一點十五分就到了。」「我是二號,一點十五分就在這�等了。」……從黑夜到天明,氣溫從冰點緩慢爬升到攝氏五度,有四十七萬人口的史坦頓島,此次受災家庭估計超過六千戶,許多居民甘願忍受刺骨的寒冷,在發放點聖查理斯教堂外等候著。他們說,慈濟所給予的這六百美元現值卡,此時此刻,如及時雨。
最先抵達發放現場的受災居民凱西(Cassie Arizmendy),身上裹著棉被,訴說自己的處境:「我沒有禦寒衣物,只剩這條棉被。我的公寓水淹到天花板,家已經不在了,這串鑰匙是我僅存的東西,我沒有地方可以去……」
仔細聽著志工分享慈濟緣起的故事,一直表現得開朗樂觀的凱西,在拿到現值卡的那一刻,淚水潰堤,「我真的不敢相信。我們彼此不認識,但你們毫不吝嗇,願意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我認為你們不只是一個慈善團體,更像是守護天使。」
志工協助居民填寫表格,了解他們家中受損的情況,緊接將六百元現值卡、環保毛毯以及生活包,親手交到居民手中。
「這個現值卡,我會拿來買工具修房子,我還要去幫忙其他人,幫助社區重新站起來!」漢米頓居民羅伯特(Robert Fantel)感恩志工。
華裔居民瑪琳娜(Marian Zai),六個月前才裝修公寓,不料遇上這等大災難,「我從小在華人家庭長大,不輕易接受幫助,但人生無常,這時候什麼都沒有,原有的驕傲也都放下了。」
認識慈濟已十年的紐約市政府主計長劉醇逸,來到布魯克林區格瑞森海灘(Gerritsen Beach)發放現場,向居民表示:「慈濟付出不求回報,他們免除繁雜手續,只需要出示證明確認是這個受災社區的居民,就能領取現值卡,用來購買災後需要的物資。」
看著藍天白雲志工每天出入災區,還有一整輛遊覽車的慈濟志工從加拿大連夜趕來,一位男士好奇詢問:「你們難道都不用工作嗎?」
謝濟介師兄告訴他:「我們當然都有工作,也要上班,但是為了要來幫忙發放,向公司請假;像我不僅請假,還從芝加哥自費搭機來紐約,晚上也是自己出錢住飯店。」
深受感動的民眾脫口而出:「今晚你不要再去住飯店,來住我家不用錢。」才一說完,這位先生與濟介兩人抱在一起,都紅了眼眶……
一位受災民眾全身發抖、手腳僵硬,志工趕緊請他先進入室內,給他一杯熱騰騰的咖啡,暖和身體並向他道歉:「不好意思,為了讓你們領這六百元的現值卡及物資,要排這樣久的隊,還需忍受嚴寒……」對方感恩回說:「此刻這六百元對我而言,就是全世界!」
新澤西肯斯堡市,主要道路旁就是天水一線的海灘美景,卻因海水倒灌沖毀沿岸房屋,斷水斷電、居民生活停擺。二○○九年來此淨灘而結緣的慈濟志工,得知災情後及時帶來援助。
淚水不斷的潔西卡(Jessica)女士,家被水淹至二樓,一家三口只能暫居在黑暗的小閣樓。車子被大水淹沒,但每月還是要付車貸;禍不單行的她,因停電使用蠟燭不慎導致失火,幸好未造成傷亡。一連串的不如意中,這天領到慈濟的愛心物資與現值卡,希望能暫緩困境。
志工恭敬地奉上物資、並說明善款與環保毛毯的來源。受災戶金•菲力普(Kim Phillips)擦乾眼淚,笑著對志工說,要將這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團體介紹給所有親友。「回家後,我要馬上教殘障的孫女慈濟『愛與關懷』手語歌,讓愛在人群中繼續蔓延,也祈望天下人都能遠離苦難!」
志工背心,此生最大驕傲
新澤西州南湯姆斯河市約瑟夫(Joseph Makhandal Champagne)市長與柏克萊市市長,在發放現場都填了慈濟志工表,也分別帶著兒女來幫忙。中午,見到約瑟夫市長帶著兩個女兒好像要離開,新澤西分會負責人陳慮瑢師姊上前感恩市長今日的參與,並告知若要離開需歸還志工背心。
「現在身上這件志工背心,是我最重要的東西,穿上它就覺得很有榮譽感,我不想脫下來!」約瑟夫市長說,他想利用中午接太太過來一同幫忙。
慮瑢師姊告訴市長,未來可參與慈濟培訓課程,如此就可穿上灰色志工服,成為慈濟長期的志工。市長一聽十分開心,表示一定會這樣做。
「你們師父是我這一生最敬愛的人,我希望明年能帶全家到臺灣向他表達心中的感恩!期待慈濟人能把上人的法帶來南湯姆斯河市,造福更多人!」
●
自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感恩節前夕為止,美國慈濟志工在紐約、新澤西發放逾一萬兩千戶現值卡、提供八千餘份熱食;志工動員超過兩千三百人次,關懷逾二十個災區。對受災居民來說,這不只是物質上的幫助,也讓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被遺忘。
志工用溫暖擁抱每顆驚惶受怕的心,受災民眾帶著眼淚與微笑釋放悲傷:「明天又會是陽光燦爛的一天,我愛你們大家!」
轉身離去的這一刻,將面對漫長的重建之路,但長路上不再孤單,全球慈濟人將用愛一路相伴。
(資料提供/范婷、蘇曉韻、李之心、劉家添、張煥均、康尼爾、許慈秧、黃慈俛、林宛儀、林郁翠、王偉齡、劉翰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