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假弱勢和假正義 | 黑白集/聯合報 | 度過二○一三的「假」年後,進入二○一四才幾天,我們又見識了台灣不同面貌的「假」。醫師娘和大老闆化身為「假老農」,混在農民隊伍中分食老農津貼大餅;有錢人則冒充「假身障」,掛著殘障免稅車牌,享受政府提供給弱勢者的特別優惠。 根據監委調查,國內掛身障免稅牌照的車輛越來越多,其中三千西西以上的進口名車高達兩萬六千多輛,光賓士車就八千多輛。這裡便產生三個疑問:一,富有的身障者既開得起名車,有必要給予免稅待遇嗎?二,若這些身障車牌是「借殼上市」,冒用殘障身分的富人算不算違法?該不該重罰?三,明知事態異常,卻照樣閉著眼睛發車牌的交通部門,有沒有瀆職之嫌? 在大統的假油事件中,商人在貨品造假摻偽無所不用其極的伎倆,讓人咋舌;而從「假老農」和「假身障」事件看,台灣人連「身分」都能偽充假冒,更讓人大開眼界。談到老農,大家心裡浮起的是面目黧黑、雙手粗糙的農民形象;但若養尊處優的醫師娘、從不曾下田的大老闆也一起擠在那裡領老農津貼,你覺得合理嗎?政府提供免稅是為鼓勵身障者積極參與社會,而有錢人卻想方設法去借人頭鑽漏洞逃稅,不覺得可恥嗎? 除了假貨品、假身分的「假」,還有一種我們常見卻未必識其真貌的「假」,那就是「假正義」。「假農民」一年要吃掉二、三百億元的老農津貼,農委會試圖修法堵住「投保半年即可領取」的缺口,卻遭民進黨立委全力阻擋,不讓法案送出委員會,還譴責馬政府「片面撕毀」與農民的信賴保護原則。 滿口大話,假裝慈悲,目的只在揩國家的油包庇假農民;這不是假正義是什麼? | |  | 民進黨不可在台獨議題上耍盤子 | 社論/聯合報 | 馬戲團裡數隻竹枝耍起幾個盤子的功夫,那是叔叔有練過。現在,民進黨在台獨議題上也玩起耍盤子的戲法,卻是險象環生,危機四伏;原定昨日發布的《兩岸政策總結報告》,降格為《兩岸政策檢討紀要》,正是一隻盤子乒乓落地。 這場台獨戲法有三隻盤子,第一隻是凍獨。林濁水推測,柯建銘在提出凍獨方案前,已與北京和黨內要角套過招。證諸國台辦以「有識之士的積極信號」盛譽柯建銘,及蘇貞昌的「沒有凍不凍的問題」,與蔡英文的「尚不清楚其脈絡」,皆露出套招的痕跡。柯建銘從來不是民進黨內意識形態的旗手,而是主持政治交易的實務派;如今,他以「凍獨」喊出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破盤價」,此後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價碼已不可能高過這個標準,「凍獨」已是最新的公告牌價。價錢只會再跌,無可能回漲。 第二隻盤子是昨天發表的《兩岸政策檢討紀要》。「對中政策」的原來稿本主張,「以憲政共識為民進黨與共產黨對話基礎」;但是,國台辦已有言在先:「憲政共識是模糊的台獨主張,不可能接受。」也就是說,這樣的「對中政策」,儼然是明明頂著「中國不能接受」的「憲政共識」,擺明了偏偏就是要「推車撞壁」,這種宣戰檄文難道真的就是民進黨的「對中政策」嗎?這種「對中政策」不但價碼較柯建銘的凍獨案沒有競爭力,賣相也不如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因此,「憲政共識」四字遂從《檢討紀要》中消失,留待「下一階段討論」。 第三隻盤子是《服貿協議》。在兩岸政策上,必須政治與經濟協調。直白而言,若主張台獨,就應反對或杯葛服貿協議;若是「不再回頭搞台獨」,就沒有理由反對現在這個版本的服貿協議。但是,如今柯建銘一面在立法院內封殺服貿協議,另一方面卻又在立法院外倡議凍獨;柯建銘在兩岸政策上的矛盾,正是反映了整個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矛盾。 此時此刻的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擎著北京明指其為「模糊台獨」的「對中政策」大旗,內部則演出「凍獨」的跳樓大拍賣,卻又惡劣抵制促成兩岸經貿雙贏的服貿協議。叔叔沒練過,這個耍盤子戲法,勢必要演成滿地撿破盤子的狼狽下場。 柯建銘已喊出破「盤」價,民進黨要加入兩岸弈局,基本消費額就是「凍獨」。民進黨不能說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取代」了一九九一的《台獨黨綱》,因為,若依此說,二○○七的《正常國家決議文》也已「取代」了一九九九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何況二○○○至二○○八扁政府的台獨操作已經完全撕毀了《台灣前途決議文》。尤其,《台灣前途決議文》明文主張「揚棄一中原則」(今日語彙稱「一中架構」),早為北京所拒絕,已然宣告此路不通。至於「憲政共識」,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只是徒然益加彰顯了民進黨是在迴避「憲法各表」與「憲法一中」。再者,《檢討紀要》主張地方政府交流及智庫交流,其實陳菊、蘇治芬、賴清德皆已訪陸或訪港,可見此一主張已遠遠落在政治現實之後;而一方面謂將營造對於陸配、陸生、陸客的「友善環境」,另一方面卻又在《服貿協議》死纏惡鬥,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在在可見,這一本《檢討紀要》,其實是滿地的碎盤子,端不上檯面。 前文已論,柯建銘喊出「凍獨」,這是民進黨在兩岸餐桌上的基本消費額。林濁水已看出底細,警告柯建銘,「凍獨」的「下一步」就是「一中架構」。林濁水沒錯,因為,民進黨不可能一方面不敢主張台獨(無論說是被取代或凍結),另一方面卻又不願回到「一中架構」。如今若是主張「台獨被取代」或「台獨被凍結」,即須回到「一中憲法下的一中架構」;亦即,不可否定「一中憲法」,但應堅持中華民國在「一中架構」中的尊嚴與利益。 民進黨在台獨議題上不可耍盤子,終究必須回到「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架構」之下。這必然是民進黨的「下一步」,捨此無路可走。 |  |  | | | |  | 正視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的挑戰 | 社論/經濟日報 | 近日中國大陸傳出官方將推出積體電路產業扶持政策,每年提供人民幣千億,預計以十年兆元的規模推動包括半導體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核心機器設備及材料等關鍵次產業的發展。就在此時,大陸工信部發布公告,為落實大陸《國家新興戰略產業發展規劃》,將成立總規模300億元的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針對北京及全國積體電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重大專案和創新實體或平台進行投資,支持重點企業的兼併重組及進行海外收購,栽培具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業者。 對於大陸以國家資本支持本土產業發展的企圖心以及其對整體產業所造成的影響,相信業界都印象深刻。不管是從早期的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到近期的LED、太陽能、面板等產業,由於獲得大陸政府各種政策措施及相關資金的奧援,使得全球產銷結構大幅改變,也讓在原有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台灣廠商進退維谷。 事實上,半導體業也曾是大陸政府重點培育的領域之一,尤其從本土產業鏈的建立、上下游整合以及轉型升級的角度,半導體都是重中之重的領域。但在各種產業環境及技術水準的限制下,大陸發展得並不是很成功。如今其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以較過去更大幅度的投資及輔導力道投入,加上其下游終端產業已非昔日吳下阿蒙,許多資通訊產品全球市占率已高居全球前列,在上下游緊密配合下,將更有利於其上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將逐漸形成威脅,並將更進一步衝擊到下游產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說台灣半導體產業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優勢,但領先幅度逐年縮小,再加上大陸政府在稅負、資金及本土內需市場上的各種支持,相信很快地將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造成壓力。事實上,近年來在大陸官方支持下,其部分半導體業者,如IC設計領域,已有部分陸商對台灣業者產生威脅。 可以預見的是,在大陸政府資金挹注下,中國大陸本土IC設計業者恐將持續對我國IC設計相關業者造成競爭壓力。若大陸本土IC設計業因政策扶植而崛起,將間接帶動中國大陸半導體製造與封測代工服務之市場,將可能提升台灣業者布局中國大陸市場之需求,對政府的產業政策也將形成一定程度的考驗。 面對即將而來的挑戰,除了正視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的威脅外,也應速謀對策,避免重蹈太陽能及面板產業的覆轍。以下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政府及業界應聚焦支持發展高階晶片產品,擴大對大陸業者的領先差距。隨著行動裝置市場競爭漸趨劇烈,品牌業者透過各種功能應用來達到產品差異化的效果,使得市場對於高階晶片產品如應用處理器的效能需求持續增加,我國現已協助國內業者開發高階應用處理器晶片,相關政策應持續推動。 再者,選擇及轉進利基應用市場,協助產業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過去國內晶片業者客戶多集中於傳統3C領域,但隨著市場趨於飽和,其他新興智慧電子產品,包括綠能、醫療、車用電子等領域,對於類比、感測器等晶片出現高度需求,同時也是目前台灣業者較少跨足的應用領域,應協助業者朝多元領域發展。 最後,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全球第一,除了龍頭台積電,其他包括聯電、世界先進、力晶、旺宏、新唐等業者,均擁有高階製程產能,具備優異的製程能力。政府可鼓勵晶圓代工業者協助晶片設計業開發如感測器、類比、MEMS等相關製程,提升產品的良率與規格,以此作為優先獎勵研發投資抵減項目,藉此減低未來我國製造業者對中國大陸客戶的依賴程度。 |  |  | | | |  | 占便宜的豈只雙B身障車牌 | 社論/聯合晚報 | 監委調查,免牌照稅的身障車牌中不乏高排氣量的大車,又以賓士排名第一,Lexus、 BMW亦名列前茅。不能說身障者不該使用大車,但如果雙B高到不符比例,不免令人起疑,難怪監委要財政部、衛福部、交通部研議改善。很多民眾感嘆,買得起雙B名車的應是有錢人,何必要百般設法請領身障車牌,占那麼一點牌照稅的小便宜? 這樣的質疑及義憤當然是合理的,但換從另個角度看,在充滿「假」字氣氛的此刻台灣,「有錢人心態」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不只是雙B,幾乎所有的昂貴名車,在台灣都有極高比例屬於公司名下。為什麼那麼多公司買名車?只因為董事長愛雙B嗎?最真實的理由其實是:要想辦法「節稅」。公司賺了錢,經營者就想盡辦法把帳面上的盈餘消掉,包括買高級車當成費用扣抵,如此便減少了應該要交給政府的稅款。 台灣有那麼多雙B是「公司車」,甚至是「身障車」,源自於根深柢固的私人利益意識,且不願付出於公共貢獻。每一塊賺到的錢都要進到自己口袋裡,理所當然地節稅、逃稅。所以在台灣,連在超市買個菜,精品店買衣飾,店員都養成習慣問客人:「要打統一編號嗎?」買菜、買精品這些明顯的私人消費,有多少比例會是公費報帳用的?但由統一發票項目上轉成公司成本,這些行為,很多人卻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越是有錢人,越有門道可以走這些所謂「節稅」的路。 說是合法節稅,但這明明就是在占公共服務、占人民大眾的便宜。受薪階級每一筆收入都要依法課稅,財富很難累積到能夠買雙B轎車;相對地,設有公司行號、甚至虛設公司行號的人,可以直接把賺來的錢換成雙B轎車,如此就規避掉了應繳的稅。在這樣的結構下,開雙B名車的人去占身障車牌的便宜,真令人意外嗎? 這是台灣根本的問題,也是長期阻礙台灣進步的嚴重因素。缺乏一種「公平」的自覺,缺乏公共責任感,眼中只看如何保住私人的利益,卻從來不願將小我的利益分享投注為公共利益。被占便宜的豈只是身障車牌! | |  | eTag比照水電 事後收費 | 李克聰/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聯合報 | 高速公路ETC正式計程收費,卻發生不少狀況,使社會大眾對ETC產生不信任感,也對政府信用度大打折扣。 這些問題的發生,主要是實施過於倉促,當初由紅外線系統改成微波之RFID系統,造成建置延宕,計程收費時程一波三折。 除了壓縮系統準備查核驗證時間外,台灣亦是首個從計次轉成計程收費國家,又有每天廿公里免費的複雜費率,加上國道用路人還有卅萬輛車未裝ETC等等變數。導致正式上路時,遠通電收原應進行的自主查核驗證,與高公局查核驗證作業不足(依先進國家經驗,這些至少要半年時間)。 改善補救策略必須全盤改變思維,以更人性化之需求導向方式進行。首先就是收費方式,因裝設eTag每輛車均有車籍及車主資料,可如同電話費、水電及瓦斯費一樣,每個月寄相關收費明細之帳單事後收費。 當初遠通電收由OBU加儲值卡方式,改採單向唯讀傳輸之eTag,就應該由事前收費改為事後收費,未裝設eTag車輛亦以車牌辨識後,寄帳單在期限內繳費,增加民眾便利。 政府擔心收不到費用情形,可以依照目前車輛違規欠稅,在車輛定檢及變更換照時補繳,並加上罰款及利息,遇有欠繳通行費之車輛大戶可結合警政單位與感應門架偵測或車牌辨識系統,即時啟動警網攔查。 採用事後收費,至少可以解決收費利息歸屬、收費錯誤之查核認定,及各種收費方式之手續費不當收取等問題。其最大好處是,以公開透明方式,形成政府、民眾及遠通電收三者間良性互動循環,不但可以精進ETC計程收費相關作業及技術,恢復民眾信任,並對未來較為複雜之差別費率實施,會有正面助益。 至於eTag的偵測扣款錯誤及車牌辨識系統準確率不佳問題,高公局應檢討,當初查核驗證的相關作業是否完備,及開始實施偵測扣款準確率考核機制,同時應督促遠通電收詳細比對找出問題所在。 ETC是智慧型運輸系統的重要一環,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採用科技化之電子收費,必須先從使用者之人性化著手才是。 |  |  | | | 聯合筆記/老農津貼要「暫行」到何時? | 林河名/聯合報 | 立法院初審行政院版老農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雖然朝野仍有歧見,至少已正視「短期從農」領取老農津貼的不公問題。不過,這只是爭議的一環,從長遠看,建置「農民老年給付制度」才是釜底抽薪之計。 此次修法,主要是回應監察院的糾正案。但糾正文有兩大重點:一是「短期從農」請領老農津貼的不合理,二是「假農民」氾濫。政院版修正草案,將加入農保滿半年即可請領,拉高為農保滿十五年才可領取,就算完成修正,也只解決「短期從農」可領津貼問題。 其他如申領津貼時未查證有無實際從農、農保資格過於寬鬆等,農委會都責無旁貸,必須嚴加把關,否則「假農民」熬過十五年,還是可能請領老農津貼、啃噬農業預算。 防弊固然重要,但依糾正文,更大的問題在於,政府長期怠於規劃及建立「老年農民年金保險制度」。早在馬總統二○○八年上任前,政府已準備藉開辦國民年金納入農保,只因農民及農民團體反對,急踩煞車。但這一政策轉彎,不僅讓老農津貼繼續「暫行」,馬政府去年大張旗鼓推動「年金改革方案」,也獨漏老年農民年金改革。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在立院備詢時表示,提高老農津貼請領門檻「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與國民年金接軌。顯然,政府也知道此次修法只能治標,終結暫行津貼、改為穩定年金,才是治本之道。 改革最忌口說無憑,尤其老農津貼的「選舉加碼」、「政治喊價」前科累累。老農津貼「暫行」十九年,何時與年金制度接軌?政府須提出時間表,才不會一再陷於選票考量,永無止境地「暫行」下去。 |  |  | | | 對中政策炸彈 蘇貞昌暫拆引信 |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聯合報 | 經過半年九場的「華山會議」,民進黨日昨彙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的「總結報告」,送到中國事務委員會議決。經過兩個半小時的討論,只獲得「政策檢討紀要」,也就是有匯集、卻沒有整合,除了對於善待陸配陸生,以及智庫交流有共識,先前傳出的「憲政共識」並未闖關成功,黨主席蘇貞昌暫時先拆除中國政策炸彈的引信。 照說,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屬於地方性質,涉外事務不會是重點,因此,以謝長廷為首的派系亟欲調整民進黨中國政策,一年多來一再向蘇貞昌逼宮,頗不尋常。 表面上,挑戰者說是希望為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儘早定調,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應可理解為五月黨主席改選的前哨戰。如果蘇貞昌讓步了,謝可以主導政策的改弦更張,挖掉蘇在本土派的牆角;如果蘇能挺住,一再出招也可以讓蘇疲於奔命。 一開頭,蘇貞昌向謝長廷釋出善意,也就是同意讓謝來分擔黨內中國政策的整合工作。然而,謝顯然不是會錯意、就是得寸進尺,除了恢復事務性質的中國事務部,要新設相關的決策機構,還堅持要接受他的「憲法共識」才要接任,甚至於急著要使用這個身分登陸。這一系列的要求,未免強人所難,最後,幕僚單位及黨內對話平台都設置了,只不過後者的名稱,是一般性的用字「中國」、而非「大陸」。 接著,蘇貞昌禮聘所有派系大老擔任委員,有福同享、有難同擔,大家分攤風險。 此外,異於過去畢其功於一役的期待,蘇貞昌在兩個機構中間插入擴大會議,然後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進行會議,即使大鳴大放,也不至擦槍走火。 如以整合黨內共識為出發點看,議題設定包山包海,由專家學者穿插政治人物撰文引言,有點像是「認識中國」的專題討論。每回的主持人由委員輪流擔綱,大致上是派系平衡,盍各言爾志;如果主持人暗藏玄機,多少可以由邀請的對象看出端倪。當然,主持人也可以在綜合看法時,偷渡自己看法,再透過會後的記者會宣傳。由於會議廣邀各路英雄豪傑共襄盛舉,讓黨外社會力量參與討論,避免透過媒體取得二手訊息,算是比較開放的作法。 大體而言,蘇貞昌的立場是與美日建立民主同盟,雖然不必與中國為敵,那麼,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提決議文」已經夠了,眼前看不出有改變基調的必要。相對的一方,則主張二○一二年的大選功敗垂成,主要是輸在中國政策,因此必須想出一個東西來跟國民黨「九二共識」別苗頭,特別是謝長廷沾沾自喜的「憲法各表」。介於兩者之中的,則是各種虛與委蛇的建議,積極的是希望能找出讓中國滿意的詞兒,消極的是拿人權跟和平來當前提。 一度,謝長廷主持會議時,稍微修正為「憲政共識」,再由黨團總召漫天要價「廢除台獨黨綱」,甚至由外圍號召成立和平委員會作為「民共平台」,看能否就地還價為重新檢討歷來的決議文。 不過,謝長廷大動作並未獲得黨內的支持。坦誠而言,如果台灣內部對於現有中華民國憲政體系都有意見,又如何拿來當對外的擋箭牌? 不管是把中國政策的戰略,當作大選的戰術,或是黨內選舉的工具,謝長廷年餘來的騷擾戰徒勞無功。向蘇貞昌背後射出的第二支箭能否奏效,將看下周的中執會見分曉。 |  |  | | | 酷經濟/2014 萬馬奔騰「酷」經濟 | 林建甫/聯合報 | 二○一四年的經濟成長會是比較好的一年。過去三年,我們都一再面臨「開高走低」的狀況,而且景氣愈來愈差,造成難受的「悶經濟」。但今年這個大悶鍋有望解開。 最近一向看壞經濟的「末日博士」,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魯比尼,發表題為《緩慢增長和短尾風險》的專欄文章,指出低概率但衝擊力很強的風險,例如歐元區內部崩裂、美國再次出現政府關閉或債務上限爭議、中國經濟硬著陸,或以色列、伊朗因核擴散爆發戰爭的威脅已明顯減弱,而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的經濟表現將雙雙「溫和上揚」,因此他樂觀地看好今年的經濟展望。 的確,我們看到國際景氣有明顯的復甦。有好幾家機構預測今年全球會有三點三%的成長率,美國甚至會破二點五%。這當然是因為美國就業情勢改善,失業率已經降到七%以下,企業信心增強,投資增加,已經穩穩地支撐經濟復甦。而先進國家的另一板塊,歐盟則整體經濟情勢已漸穩定。一般預測今年將有一%正成長。歐盟在經過歐債危機,結構改革的陣痛,後市其實更令人看好。 中國大陸在習李體制下進行打貪腐及政府改革,將減緩經濟成長速度,但全球復甦將拉動大陸出口,人均所得持續增加造成消費的增加,及城鎮化建設與主動性投資去加快戰略性產業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三大力量仍讓大陸的經濟增長領跑全球。 其實國際的預測機構,普遍認為台灣今年的成長率會超過三%。世銀甚至預估今年經濟成長四%。但主計總處開年的預測,只有二點五九%,是近幾年相對低的。我想這是主計總處,已經連續兩年偏高的預測,經過前年的九連降,去年的三連降後,今年進行保守的預測,免得再次失準,又被挨罵。 今年國內的狀況為什麼會比較好?除了出口增加,另外第二階段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特別條例在去年年底行政院已經完成審查,現正待院會及立院的通過。上路後就有招商引資、台商回流等實際的運作。而今年的投資:電信業者逐步投入4G系統建置與半導體業者高階製程的投資,加上兩岸服貿通過,觀光人次一再創新高,整體的內需當然會更好。 最後,今年是選舉年,此次是地方公職人員合併舉行的七合一選舉,要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整個台灣及外島總共要選出一萬一千人。雖然合併選舉,政黨可以減少選務經費,也降低社會成本。但大量的人力動員,南來北往,選舉的嘉年華會效果,產生乘數效應,不但可以拉抬景氣,也對所得分配有幫助。 今年經濟前景確實令人充滿期待,希望朝野各界能攜手合作,掌握馬年經濟發展契機,帶來時髦快樂的「酷日子」。 |  |  | | | |  | | |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聯絡我們】。 | |

--
由 Blogger 於 1/10/2014 07:14: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