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陽必須超越電火球 | 黑白集/聯合報 | 蘇貞昌說:「台獨黨綱在歷史進程中已經是過去式了。」為何此語不能見諸《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卻出現在幾天後他與廣播電台記者的對話中? 倘若台獨真的已經退出歷史進程,則柯建銘主張「凍獨」,謝長廷主張「憲法各表」,童振源主張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皆可在《對中政策》中作出交代。但是,為何見不到一個字? 蘇貞昌說:「怎麼三十歲了,還要發表廢除二十歲,這不是怪怪的嗎?」但是,如果一個人二十歲坐牢,三十歲出獄,雖不能「廢除」二十歲,卻也必須在三十歲為二十歲的行為反省思過。 何況,在民主法治之下,國民黨不能說一九四八年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已經「退出歷史進程」,而必須在一九九一年正式廢止;也不能說一九三五年的《刑法一百條》「已經成過去式」,而必須在一九九二年正式修正。如今難道連《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皆一字未提的台獨黨綱,只憑蘇貞昌在廣播電台的一句對答就「退出了歷史進程」? 蘇貞昌喜談「超越」,但他如今的修辭與邏輯,仍未能超越十餘年前「電火球」的階段,不像是「太陽」的語言。他說,台灣像海鷗,卻故意無視台灣不能插上翅膀的事實;這是「色厲」之言。他又說,希望能「中國加一」更有力量,但他不說「中國加台灣」更有力量;這是「內荏」之語。 《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剛發表,蘇貞昌就說可以舉行「對中政策大辯論」。這儼然已將「華山會議」視作「歷史進程的過去式」,豈非過於兒戲?蘇貞昌必須重新面對黨內及社會與對岸的質疑,不能只面對中央廣播電台的麥克風。 | | | 小公大私:看國會如何濫用立法權 | 社論/聯合報 | 立法院本會期已告收工,關係民眾飲食安全至鉅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竟未排上議程,錯失修正時機。與此同時,與王柯關說案息息相關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修法倒是一氣呵成,規定一張監聽票限適用一對象,無關者均需銷毀,完成了對犯罪及關說者的強力保障。 對照這兩項法案的待遇,即可知手握法案生殺大權的立委諸君,心中的立法天平是如何「小公」而「大私」。近兩年,食品安全事件接二連三,塑化劑、假澱粉、假油風波連續重擊民眾消費信心,也重創台灣食品形象,但行政部門卻苦於無法可管;原因就在,《食管法》太過落伍,規範不足,罰責也太輕。對於攸關兩千多萬民眾身體健康的《食管法》,立委態度輕忽,不以為意;直到最後一日,經輿論提醒,朝野仍在互推責任。這樣的民意代表,盡了什麼反映民意、推動法制的責任? 相形之下,《通訊保障法》的修正,表面上打著「保障人權」的幌子,實質上卻是在增加司法人員偵查犯罪的阻障,目的在保障政治人物關說乃至犯罪集團為非作歹的便利;更重要的,是為報特偵組揭發王金平為柯建銘關說的一箭之仇。通訊自由當然應該予以保障,司法監聽也不容流於濫權;但是,以近年通訊技術之日新月異,犯罪事件的偵查已日益困難,國會還刻意對檢警調加強限制,讓他們無法施展手腳。這樣的法律,到底是在保障好人,還是在保障壞人? 對於攸關全體國民健康與安全的法令,立法委員不以為意,拖拖拉拉,形同對不肖廠商的鼓勵和放水。對於維護少數特權、徇私苟且者的法案,立法委員則奉若天條,快馬加鞭通過,難道不怕助長及包庇作奸犯科?在這種「急私好利」的立委手中,要期待他們打造出有益國家社會健全發展的法制環境,毋寧是咄咄怪事。 再看,立法院通過的民國一○三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共刪除歲出二百四十五億元。其中最受矚目的項目,全集中在最高法院檢察署,包括檢察總長黃世銘的年終獎金四十三萬元,特偵組的七十五萬加班費,並凍結特偵組半數預算。可見,立委將全副心思放在對付黃世銘及特偵組。為了王柯關說案,立委眥睚必報到這種程度,還有什麼格局可言,又能彰顯什麼大是大非? 立法院這個會期的表現,值得特別加框紀念,封之為「王柯會期」。在這個會期,王柯兩位藍綠國會領導人不僅合力搞出了關說醜聞,也率領朝野立委把對特偵組的「反審問」變成了問政主軸,把「加倍奉還」變成了立法主軸。更值得記上一筆的是,王柯兩人的「你儂我儂」關係,領導朝野立委締造了「超越黨派」的格局,聯手向行政部門及司法官員發出檄文,以倒閣、杯葛總預算、杯葛法案等手段,逼得他們鴉雀無聲,不敢招架。 在這個「王柯會期」,立委爭相把他們的忠心獻給了王金平和柯建銘,幫他們抬轎力挺,使他們成為「九月政爭」的勝利者。也在這個「王柯會期」,藍綠立委跨越黨派攜手合作,完成了打擊檢警調效率和特偵組士氣的修法,以立法權幫王、柯報了一箭之仇。然而,立委們大修《通保法》使犯罪後門洞開,這留給司法人員辦案的重重難題,勢必嚴重衝擊社會治安。未來,如果許多案件無法偵破,民眾務必記得:這是「王柯會期」留給社會的枷鎖,朝野立委為了幫王柯矯飾關說司法的醜行,用了自己手中的立法權來剝削法律、打擊正義。 這個會期真的不同,因為人們幾乎看不到朝野鏖戰的場面,多數藍綠立委都團結在王柯的麾下。民進黨把柯建銘抬得高高的,更把王金平捧成英雄;從國民黨這邊看去,仍是個無意志的政黨,眼睜睜看著在野黨把自己的國會領導人迎去當偶像,而茫然不知所措。 立法院宣稱本會期完成了一百個法案的修正,但那一百個法案,人們多數叫不出名字。就不提兩岸服貿、核四公投、年金改革、或老農津貼等大案,連《食品衛生管理法》都排不上議程,這些立委到底還關心什麼事? | | | | | | | 從世代剝奪論財政改革 | 社論/經濟日報 | 台灣當前有四大「世代剝奪」現象,那就是政府債務累積、能源環境耗竭、社會年金保險財務惡化、房價飆漲。 政府債務是長期赤字累積的結果,我國政府規模雖然不大,各級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約為22%,但稅費捐等收入(含社會保險保費、公營事業收入等)合計約占GDP20%,代表每年有GDP2%的先天結構性赤字。尤其每逢天災事變或國際因素(如美國金融海嘯、歐洲債信危機等),赤字更是擴大,難怪自民國87年中央政府財政出現剩餘之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是連年赤字,累積債務屢創新高。 其次,能源環境不斷耗竭,則是過度追求經濟成長,刻意壓低油、水、電價格所致,造成台灣能源浪費,能源使用效率差,更汙染環境,後代子孫面臨環境惡化,能源耗竭的問題。 第三是社會年金保險持續惡化,主因是早期建置公、勞、農保等社會保險,未將人口及經濟長期趨勢納入考量,不重視財務獨立自足,甚至強制國庫補貼虧損,導致社會保險都是這一代繳得少、退得早、領得多;社會保險又摻雜社會救助,社會救助又因政治因素未能排富,造成社會福利支出不斷成長,目前已躍居中央政府支出首位,更是地方政府的重擔,成為潛藏債務,讓財政問題雪上加霜。 最後是房價飆漲,這是因為不動產的持有稅稅基偏低,稅基狹窄(減免的比繳稅的多),導致囤房囤地成本低廉;且漲價歸私,土地增值稅或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稅稅負低於各類所得,造成投資(投機)客短進短出房市,加上近年資金氾濫所致。 政府累積債務不斷增加,代表後代子孫必須繳納更多的稅負來解決寅吃卯糧的後遺症,且未來的納稅人數比現在製造債務的上一代人數要少,此種世代剝奪的問題已經在歐美日等國發生,台灣也將因人口快速老化以及少子化而步上後塵。能源環境不斷耗竭代表化石能源或天然資源已經被這一代剝奪殆盡,環境品質也遭到破壞難以復原,後代子孫將來可能沒有能源可以使用,生活品質也難以改進。 社會年金保險持續惡化,代表社會保險體系的永續性出了問題,而現在的工作世代以及數量越來越少的未來青幼年人口,為了將來能繼續享有社會保險的保障,勢必要比這一世代正在享受清福的退休世代,相對地繳得多、領得少、退得晚,更是明顯的世代剝奪。 房價飆漲代表青年世代必須辛苦累積更多年的所得,繳納更沉重的房貸,才能買得起安身立命的居所,使得年輕人更不敢結婚,更不敢生育子女,又造成人口結構的老化和負成長,使得上述的世代剝奪問題更加嚴重。 因此當務之急,政府應該針對四大世代剝奪現象,及早規劃財政改革。減少債務就要從提高財政自償率(稅、費、捐占GDP比率)著手。能源環境耗竭問題,就必須實施綠色稅制(環境稅和能源稅),反映外部及代際使用成本,並減少油水電的補貼。防制社會年金保險惡化,就必須建構財務的防火牆,強制要求個別的社會保險財務自給自足,取消國庫或一般稅收補貼。針對房價飆漲的問題,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合作調高非自住房地的持有稅負,對不動產交易落實實價課稅,一併解決世代剝奪和財政惡化等問題。 更重要的是,四大世代剝奪現象實非一朝一夕所致,是朝野政黨、行政和立法部門「泛政治化」的歷史共業,也是企業只求私利,罔顧社會責任的苦果。未來勢必要有一套全面規範朝野政黨和行政、立法部門的「財政紀律」法制,以及「企業社會責任」深入人心,才能有效促使財政改革落實執行,台灣才有永續發展的一線生機,相信這也是年輕世代的新年新希望。 | | | | | | | 遲來的道歉:論媒體自律自尊 | 社論/聯合晚報 | 不少媒體和網站今天轉載、報導了這條訊息:「壹週刊」針對四項不實報導進行澄清,並對報導對象的副總統吳敦義道歉。 刊載這條訊息,既不是幸災樂禍看「壹週刊」好戲,也並非凡吳敦義的新聞都值得報導,而是基於一個很基本的對等、平衡原則:老實說,當初「壹週刊」每一「爆料」,媒體就不得不跟進向吳敦義查證,形同讓這些不利消息繼續散播;現在事實澄清,媒體亦有責任協助傳播真相,回復當事人名譽。 從壞的一面看,光是「壹週刊」,光是針對吳敦義一人,半年時間內,竟然就有四次「不實報導」,從而推想,媒體涉及流傳的不實報導總數,因此所傷害的當事人名譽,顯然是恐怖的數量吧!數位資訊年代,任何真實或不實的訊息一發出,流傳迅速難以回收,而多數民眾又都是依賴媒體報導來形成對公眾人物與公共議題的看法,既定印象一旦造成,就「回不去了」。因此,新聞報導的品質,直接影響政治人物形象,間接影響了民主政治的效率與效能。身為媒體,我們不能迴避這樣的檢討與批判。 不過從好的一面看,這件事說明了:要改善報導品質,終究還是必須依賴媒體的專業自律與自尊。好些年來,遇有報導上出現歧異爭執,往往以司法訴訟來解決爭端,宣稱「由司法還以清白(例如「壹週刊」報導吳敦義主導「夢想家」事件,曾遭士林地院判陪150萬元)」。但事實證明,靠司法介入來處理新聞糾紛,不只是曠日廢時,更經常治絲益棼。 更重要的還是媒體內在檢驗機制,尤其不能沒有制衡的習慣和警覺。媒體記者具備了對消息來源真偽的掌握,應隨時站在專業立場上進行查核。在今日很多訊息不知從何洩漏而出的大環境中,選舉季節更隨時有謠言流傳,更需要正派媒體認真成立事實複查機制,即使在新聞流傳後,仍持續檢驗報導的真偽。尤其電子媒體如果只以簡單跟進轉述為工作內容,待錯誤訊息和傷害名譽形成後再來道歉,徒留「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的遺憾。「壹週刊」事件可為媒體前車之鑑。 | | | 全球飆疫情 疫苗靠進口? | 蕭樑基/國衛院感染與疫苗研究所研/聯合報 | 近日國內外疫情頻傳,大陸有許多H5N1與H7N9病例。年關將至,將有數以萬計台商回台,若疫情在大陸持續擴張,我們會有疫苗可以施打嗎? 面對新興感染性疾病疫情爆發,台灣準備好了嗎?前衛生署李明亮署長充分了解台灣唯有自製疫苗才能阻絕疫情擴散,不能光靠進口疫苗。所以國家衛生研究院於二○○三年起,延攬國外人才在台灣設立疫苗研發中心。一切從零開始,於二○○八年完成了第一個符合歐盟認證PIC/s規範之cGMP先導工廠。緊接著完成生產cGMP等級H5N1候選疫苗及EV71候選疫苗並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同時所生產之腦膜炎B型次單位候選疫苗也獲得食品藥物管理署許可,準備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 疫苗研發中心亦努力於各種疫苗先進技術之開發,包括新型疫苗劑型、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登革熱次單位疫苗與治療型子宮頸癌疫苗等;H7N9亦承接衛福部,生產細胞培養疫苗,說明疫苗研發中心有很好之創新與研發能力。 國際疫苗廠對利潤偏低的疫苗之研發及生產沒有多大興趣。以腸病毒疫苗研發為例,五大疫苗廠商就沒興趣,他們認為這病毒是地方性問題,沒有很大市場。亞洲新興各國需要自身的疫苗生產力,才不致影響國民健康。因此國衛院只能與本土生技公司做策略聯盟,共同開發疫苗。除國衛院疫苗研發中心,台灣有一座符合PIC/S GMP規範之細胞培養疫苗廠,同時也有國光的蛋胚疫苗生產線,台灣有能力自製防疫疫苗。 疫苗研發與疫苗廠立足台灣,自製疫苗才能阻絕疫情擴散,不能光靠進口,政府應協助爭取經費,單靠衛福部預算不足以研發本土或新興感染所需疫苗。 | | | | | 給人民看得見的立法正義 | 陳宏達/高檢署檢察官(台北市)/聯合報 | 立法院休會前,又上演「大清倉」濫戲碼,快馬加鞭修改通保法,對於檢警調加倍奉還,完全漠視公共利益與隱私權之均衡保護,有如讓警察「穿小鞋」追犯人,無怪乎警界大嘆「小案難破、大案難辦」;惡搞結果不僅「打擊錯誤」,最後反殃及無辜百姓。但對於各界高度關注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卻未排入院會議程,何時完成修法遙遙無期;已故毒物專家林杰樑夫人譚敦慈也質疑,食管法延宕修法形同護航黑心廠商。 當前行政部門要拚經濟,司法部門改革要向前行,國人要問:那立法院做什麼呢? 首先,質詢權的實際運作,顯現嚴重亂象。本會期犖犖大者如:強以莫須有罪名要求行政院長道歉,杯葛議事,使閣員枯坐終日,嚴重影響國家競爭力;法務部長遭立委批評「無能」、「笨蛋」部長,備感羞辱;部分立委問政心態偏差,公器私用,質詢過程荒腔走板,甚至連「你死定了」這種恐嚇語言也上了國會殿堂,坐實立院是民眾心中的「社會最大亂源」。質詢過程不見政策溝通與辯論,取而代之的是謾罵與羞辱大秀。 其次,如果看看立法院議事運作模式,人民更要傷腦筋了。立法院王院長年前澄清沒有密室協商,並定位國會遊戲規則採「共識決」,他也稱自己追求放空,不為個人。不過,立法院畢竟不是聯合國安理會,更不是佛堂。政治學理論中,從沒聽過不採「多數決」而採「共識決」者,否則任何政黨在選舉過程努力爭取席次過半數亦變得毫無意義。投票理論專家安東尼.麥肯恩認為,「過半數規則」實際上反而是保護少數者利益的最好規則。朝野協商取代了正常的法案審查程序,立法院成了各個利益團體角力的場域,而不是照顧全民利益的殿堂,弱勢團體淪為犧牲品,社會正義難以伸張。 最後,再看看立法品質,更是慘不忍睹。立法院上一會期最後一天「大清倉」,會計法的修正由少數人秘密協商,「黑箱作業」果然出現嚴重疏漏,還因條文一字之差,讓特別費「除罪化」幾乎變成「民代過關、教授被關」的結果。輿論強烈質疑各黨派的動機,立委卻說這是「歷史共業」,但民眾眼中看見的卻是「歷史共犯」。 誠如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珊卓拉.歐康諾所著《我在最高法院的日子》一書提到「在金魚缸能做到最好」「攝影機讓我們可以見證我們的法律制度常有的失敗,也見證其成功」。人民有知的權利,立法院別再搞密室協商,應儘速修改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讓所有的協商都攤在陽光下,協商過程及會議紀錄都應透明化。 立法正義不僅要努力實現,而且要以人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 | | | | 聯合筆記/民進黨,科科 | 鄭宏斌/聯合報 | 時下年輕人在網路上聊天時,偶爾會在句尾加上一句「科科」,代表一種不懷好意、別有居心的笑聲。民進黨內外最近也出現了很紅的「柯柯」:柯文哲與柯建銘,兩人讓黨外看笑話、黨內傷腦筋,卻又分別點出民進黨不同的缺失與盲點。 柯文哲快人快語、直言敢言的形象讓他人氣暴增,獲得不少中間選民支持,但他屢屢發言砲轟綠營,讓人看了替他捏把冷汗,雖然有些民眾大為稱快,卻也讓民進黨對他始終保持距離,雙方遲遲無法成功整合。 柯文哲經常自稱「拆穿國王新衣的小男孩」,而民進黨正如同披上新衣的國王,看不清自己人氣衰退、思想僵化、墨守黨規、世代無法交替等問題,又缺乏自省能力,連親綠的柯文哲都應付不了,年底要如何打贏國民黨? 另一方面,柯建銘日前拋出「凍結台獨黨綱」主張,直踩民進黨「神主牌」紅線,引發黨內攻訐,讓他成為箭靶,暫時不敢再提。 民進黨標榜民主進步、自由開放,但在檢討對中政策時,卻又劃地自限。倘如蘇貞昌所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為何柯建銘拋出此議題時,綠營群起跳腳、無法好好理性討論? 民進黨對中政策歷年來有多個決議文,「台獨黨綱」雖被後來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取代,但又藉「正常國家決議文」借屍還魂;未來是否產生新的決議文,尚待討論,但過去這幾個決議文,勢需整理一番,才能決定新方向。 柯文哲與柯建銘分別點出了民進黨「不願面對的真相」,若民進黨不願好好面對這些問題,恐怕只會讓民眾輕蔑地笑一聲:「民進黨,科科!」 | | | | | 多吃青菜 不留健康債 | 彭懷真/中華民國幸福家庭協會理事/聯合報 | 臘月過了十五,人人都在想過年。年夜飯是重頭戲,拿什麼端上桌?我最近常跑菜市場,有庶民的觀察;又閱讀全球化的資料,有國際比較的角度。招待了幾批學生,探望了服務的對象,約略體會弱勢者的苦;在高檔餐廳裡吃尾牙,又看到台灣頂端的生活。 高檔的大餐,通常有隻全雞,可是雞肉最近是天價,我買給女兒補身體的代價持續攀升。每個家的女兒都如公主,我家公主愛吃蝦,前天一問,一斤熟蝦三百五。白鯧她更愛,寫這篇文章的稿費也買不起一條大尾的,只好考慮黑鯧,也不便宜。小卷、透抽與九孔,我們都愛吃,卻對價格嘆氣。 什麼便宜?豬肉還合理,可是有肥肉,多數女生看了就怕。滷豬腳看不見肥肉,大家滿意,可是要多滷幾隻才夠味。牛肉烹調較複雜,我這中年男子沒把握。親家母養鵝,說要送我,我問生的熟的,生的我不會料理,熟的怎麼吃得完?她說:「改送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只是不好意思!」 其實,蔬菜最好。我沒買熟蝦的三百多,買了廿多把菜。有時與女兒用晚餐,兩個人三盤青菜,非常開心。台灣人普遍不愛吃青菜,農委會的糧食供需年報顯示:國人一年吃蔬菜剛過一百公斤,南韓吃超過兩百五十公斤,大陸將近三百公斤。日本、美國、德國等,都是吃穀類多於吃蔬菜,台灣人吃穀類一年不過九十幾斤,薯類廿一公斤。平均吃肉就吃了將近八十公斤,比日本加南韓的總數還高。幾年來變化不大,難怪,胖子特別多,每四個小朋友就一個超重,每三個男童就有一個過重。 過年期間,天冷大家不想動,又有各種美食,很容易就增肥。出外旅遊時,更想東吃西吃,加上心情輕鬆,不胖才怪!三年前,我與老婆去大陸自助,白天觀光,晚上搭軟臥,八天合計重了八公斤,自嘲「金錢貢獻故國山河,健康負債自己承受」。 台灣是水果王國(平均每人吃的量還比不上美國人或德國人),水果最近不便宜,我愛吃的香蕉、番石榴、木瓜,都不便宜。不過香蕉、番石榴再貴,比不上一杯珍珠奶茶或木瓜牛奶。好大一顆鳳梨與好小一個鳳梨酥價錢差不多。最近同事喜上加喜,送了鳳梨酥又送了葡萄,葡萄很快就享用,鳳梨酥擺了半個月都沒動。我覺得應該多送天然食物,而不是包裝精美的食品。 最近政府要員紛紛探望弱勢者,我們協會因與兩邊都熟有時作陪,我覺得應送天然食物(不要送寺廟已經送的米),而不是瓶瓶罐罐的食品或泡麵或微波食品,送比較高檔的蔬菜也不錯。如為與美國拉關係或顯示國際化,送牛排也很好,窮人吃牛排的機會不多。 食物再貴,也是那些比我辛苦的人耕耘、種植、飼養、捕獲又處理過的。我是基督徒,吃飯前謝飯禱告,想到豐衣足食,自己還有胃口,吃飽了還能多付出,心中無比感恩。 | | | | | | | •追星旅行到臺北 到剝皮寮歷史街區、西門町美國街,看《大尾鱸鰻》高潮迭起的漂蕩人生。將銀幕上虛構的電影場景,轉換成真實的一日旅行,誰說不是另一種追星的樂趣呢?
•吃豆腐的方法千百種 中國人好吃豆腐,白豆腐因為沒筋骨,所以一直被視為「水菜」;藉高溫炸油,將一塊塊軟豆腐由外而內地炸到長出層皮,更是種無中生有、返璞歸真的創意。 | | |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聯絡我們】。 | |
--
由 Blogger 於 1/16/2014 06:58: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