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大尋寶家 捍衛藝術 | 文/朱錦華 | 喬治克隆尼自導自演的新作《大尋寶家》(The Monuments Men)是一部題材很有意思的電影,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二戰時期7名博物館長、藝術家、建築師、藝術史家等不同身分的人親上戰場搶救落入納粹手中的藝術品。 歷史上的「如果」是一個引人無限想像的題目。如果明末不是政府的郵政/驛站大裁員(Lay Off),讓李自成失業,他就不會去當流寇,明、清歷史勢必改寫。希特勒早年是個不得志的畫家,痛恨畢卡索等人的現代派藝術。他站上權力頂峰後,到處掠奪這些他視之為「墮落」(Decadent)的藝術品,造成文物浩劫。想想看,如果當年他變成一個「下港有名聲」的畫家,對全世界來說,會是多大的幸運。 看最新流行力,請看最新好讀 | | | | | | 敘利亞哀歌 內戰不停 孩童沒了教育沒了家 | 文/戴定國 | | 在敘利亞北部城市的難民營,流離失所的敘利亞人接受土耳其非政府組織提供的食物。(圖/歐新社) | | 敘利亞內戰三年了,兒童成為「失落的一代」。內戰前,幾乎所有兒童上學,現在不到一半;在逃往鄰國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中,只有12%上小學。 2011年敘利亞民眾響應「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發動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要求總統阿塞德下台,阿塞德拒絕讓步,血腥鎮壓,和平運動變成武裝抗爭,進而蔓延為內戰。 西方國家指責阿塞德鎮壓,導致民主運動變質,但情形未必如此單純。伊斯蘭教分為什葉派與遜尼派,彼此對立,抗爭常是宗派奪權戰。伊斯蘭國家的反政府活動,多未導致民主到來,反而是無休止抗爭。埃及大學生屢屢發動罷課,宗派性質居多,民主反而其次。 2013年,土耳其環保人士抗議徵收公園,改造購物中心。警察使用催淚彈、高壓水龍驅散,引發更大規模的抗議運動,蔓延上百個城市,數百萬民眾遊行。 鎮暴導致和平運動變質,最近的烏克蘭也是例子。抗爭初期,婦女送食物給員警,強調和平。但示威拖了幾個月,政府與民眾都失去耐心,示威者佔領基輔市政府,並試圖攻擊總統府,警察鎮暴,變成血腥衝突。 泰國反政府運動同樣拖延幾個月,當反政府與親政府民眾的對立到了不可調和地步,抗爭者闖進多個政府機構。警方強調不允許這種行為,但沒有強勢驅離,在總理府、國會大廈部署近萬警力,最後和平收場。 阿拉伯的春風也吹到西方國家,同樣在2011年,美國掀起著名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抗議貧富不均,正當性十足,全球響應。活動持續了兩個多月,最後紐約警方強制驅離,爆發衝突,多人被捕。 佔領華爾街之後,佔領成為多國抗議主流,以此表明自己的訴求。但持續抗議,造成社會動盪,干擾民眾生活,影響經濟,政府有不得不驅散的壓力。而佔領街頭與佔領政府機關的意義不同,更考驗政府的底線。 抗議運動變質,也常與外部勢力介入有關。土耳其總理厄爾多推動伊斯蘭化,引來世俗派反對,加入示威,使環保議題複雜化。泰國的民主運動,政黨鬥爭性質更多。公民運動、民主運動摻雜了其他因素後,如何看待它,要更多元思考。 | | | | | | 你怎能不愛上辯論 | 文/好讀編輯室輯 | | 去年台大英辯社首次舉辦英文辯論工作坊,邀請外籍講師來台,從課程到實辯,豐富多元。( 圖/台大英辯社提供) | | 賴亦恩,一個熱愛辯論高中女孩,卻因為一場車禍告別人世。她的母林照真,決定擅用自己的新聞所學,替親愛的亦恩寫下一本書,讓寶貝女兒的生命,用另一種形式延續……。 「辯論像是一種藝術,也像是一種美學。」辯論,這個讓人似懂非懂的名詞,一般的粗淺印象是兩派人馬根據不同的立場爭論。但辯論真是如此嗎?英文辯論又有什麼不同?致力推廣台灣英文辯論的台大英辯社,將在7月7日至12日舉辦第二屆英文辯論工作坊,同時也將主辦今年的東北亞英文公開辯論賽,《好讀》特別專訪了台大英辯社工作坊總召陳昕婕,讓同學們對辯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辯論快問快答 1. 在台灣的學校,有辯論性的社團嗎? 辯論在台灣不那麼為人熟稔,英文辯論更是如此;但在國外,同屬亞洲的日、韓、泰、馬等地,卻是非常風行的社團活動。在台灣,目前僅高雄文藻外語學院、中興大學及台灣大學等大專院校有辯論社團。 2. 英文辯論,只是換個語言來說嗎?中、英文的辯論模式很不相同,在台灣,中文辯論會事先公佈辯題,讓「辯士」能夠蒐集資料,多半以政策性的議題進行辯論,強調資料的正確性及對手言詞的漏洞。 | | | | | | 街拍鼻祖 比爾•坎寧安 記錄50年紐約時尚史 | 文/戴定國 | | 比爾•坎寧安在《紐約時報》周末版,有個「on the street」專欄。(圖/翻攝自紐約時報) | | 新聞故事:「我們為比爾而盛裝!」1812年完工的紐約市政廳前,女孩穿著19世紀蕾絲白長裙,羞澀地低頭;一系列黑白照片,彷彿攝於兩世紀前。「街拍鼻祖」比爾•坎寧安的攝影展「外牆(Facades),呈現古建築、古衣著和時尚紐約的強烈反差。 85歲的比爾(BillCunningham)總是一身藍衣,騎著單車,隨手抓拍偶遇的時尚人士。2011年3月上映的紀錄片《街拍鼻祖》(又譯《我們都為比爾而盛裝》),就是回顧他50多年來用相機捕捉紐約街頭的時尚風潮。 70年代紐約經濟蕭條,犯罪頻仍,街頭髒亂。比爾熱愛紐約,決定用藝術懷想這座城市的黃金年代。他到二手店和拍賣行淘寶,找到500多套各年份的流行服飾;1968到1976年間,在1800多個地點創作。老建築前,模特兒穿上完工年份的當代時裝,讓比爾以黑白相片定格。 中央車站1913年啟用,比爾的模特兒是傳奇攝影師愛蒂塔•雪曼(EdittaSherman,去年以101歲高齡去世),她一身20世紀初貴婦裝扮,頭戴華麗帽子,驀然回首好像剛剛與人道別。 比爾1948年從哈佛大學退學,換過幾個行業後,開始為紐約時報寫時尚文章,同時拍照。街頭時尚出現於1960年代中期,正是他拿起相機時,他是記錄「普通人不同尋常穿著」的第一人,被稱為時尚歷史的活詞典。 美國著名時裝設計師德拉倫塔說:「在這座城市,只有他記錄了近40年乃至50年的完整視覺歷史,全面反映紐約生活時尚。」Facades外牆展,是從1800多幅創作中選出的88幅,在紐約歷史博物館展至6月15日。比爾•坎寧安在《紐約時報》周末版,有個「on the street」專欄。 愛蒂塔•雪曼本身就是傳奇攝影師,她穿著1910年的古裝,攝於1842年落成的聯邦大樓。 | | | | | | •台灣電影突圍戰 《KANO》試圖在本土題材中尋找世界各地都能理解與共鳴的情感,同時也在製作上力求跳脫台灣電影傳統的手工業思維,企圖向先進國家的電影工業看齊。
•打通血路,救治癌症 腫瘤裡的細胞和強韌的間質會壓迫血管,妨礙抗癌藥物輸送至惡性細胞。如今研究人員就快找到讓血管擴張的方法,恢復藥物的療效。 | | | | 聯合報系教育事業部 |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 │ 電話:02-86925588 │ 傳真:02-86433968│ | | | | |
--
由 Blogger 於 4/01/2014 05:04:00 下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