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伊波拉實驗藥 世衛開放使用 | 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聯合報 | 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病毒迄今已奪走逾千條人命,世界衛生組織(WHO)十一日緊急召開倫理委員會,翌日宣布為尚處實驗階段的抗疫藥物Zmapp背書,同意疫情國使用。 世衛官員在倫理委員會中辯論,討論是否該放寬使用Zmapp,最後達成共識。世衛十二日在聲明中指出:「在疫情爆發的特殊環境及特定條件下,儘管這項藥物的有效性與副作用仍屬未知,我們仍認為將它作為可能的治療預防用藥是合乎倫理的。」 但世衛強調,使用Zmapp必須遵守倫理規範,包括治療過程透明,取得病患同意,讓病患自主選擇,及病患身分保密。目前Zmapp僅對少數病患使用,以第一線醫療人員為主。 實驗中的Zmapp是由美國加州的Mapp製藥研發,該公司表示西非某國已向其請求取走全部的Zmapp,目前已無存貨。賴比瑞亞政府則宣布,總統瑟利夫已向美方提出要求。不願具名的消息來源透露,賴國可拿到三人分的藥物,將用於治療感染的醫護人員。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國王醫院十二日宣布,該院收治的伊波拉病患帕哈雷斯(Miguel Pajares)不幸去世。他是首名死於伊波拉的歐洲人,也是歐洲地區的首位往生者。 七十五歲的帕哈雷斯是名神父,在西班牙一個人道組織於賴比瑞亞開設的醫院幫忙時遭感染,上周專機送回國救治。西班牙政府向美方索取Zmapp欲救他一命,可惜藥石罔效。另外,感染伊波拉的兩名美國人布蘭特利和瑞特波已施用Zmapp,目前仍住院中。 中國大陸駐獅子山大使趙彥博說,七名在當地救治伊波拉病患的醫師與一名護士正接受隔離,但未說明八人是否感染病毒。 | | | | | 遭逼退伊拉克總理馬里基 美國兩總統的噩夢 | 編譯田思怡、華盛頓記者賴昭穎/綜/聯合報 | 伊拉克總理馬里基十一日被逼退,當天正在麻州瑪莎葡萄園度假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不到五分鐘的簡短聲明,恭賀伊拉克國會副議長阿巴迪獲提名出任新總理,並保證美國會支持伊國新政府。歐巴馬完全不提馬里基,記者追問是否有什麼話要對馬里基說,歐巴馬轉頭就走。 紐約時報指出,歐巴馬的動作,就是他要傳達的訊息,顯示美方對馬里基極度不滿。其實自馬里基二○○六年上任以來,就讓美國前任總統布希和歐巴馬很頭痛。在布希任內擔任副國家安全顧問,並在歐巴馬第一任內擔任駐巴格達大使的傑佛瑞說:「兩位總統常想,這場噩夢何時結束。」 二○○七年秋的某一天,布希與馬里基舉行視訊會議,簽署未來美伊關係的「原則宣言」。布希在文件上簽名,而遠在巴格達的馬里基拿著筆假裝簽名,但筆尖沒碰觸到文件。 布希不知道馬里基沒簽,但與馬里基同處一室的美國官員麥格克注意到了,等視訊會議結束,麥格克對馬里基的幕僚說:「別耍美國總統。」 馬里基最後一刻決定不簽,理由是他沒看到文件的最終版本,但他沒告訴布希,上演假簽戲碼。 這次假簽事件是過去七年美國兩位總統與馬里基交手的縮影。布希和歐巴馬發現他狡滑善變,不具建設性。 二○○六年布希急著找一位總理來取代缺乏決斷力的賈法利,當時的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鼓勵沒沒無聞的馬里基出來競選。美國人對他所知不多,一開始還喊錯他的名字。布希飛到巴格達見他,「感覺他內在堅強」,正是美國要找的人。 但美方逐漸覺得馬里基很難搞,他拒絕約束擁護他的什葉派民兵。為了「教育」馬里基,布希每周與他視訊會議。但假簽事件讓美方深感挫折,雖然馬里基後來簽了宣言,但白宮一些官員認為馬里基該下台,包括麥格克,他現在是歐巴馬政府的副助理國務卿。 布希不同意,但派國務卿賴斯當面對馬里基說:「你是個糟糕的總理,我們之間若沒有協定,你只能靠自己。」 歐巴馬上任後,停止與馬里基的每周視訊,派副總統拜登去搞定他。 拜登發覺馬里基不與其他黨派分享權力。歐巴馬與馬里基無法就美軍撤軍後留下一支部隊達成協議後,馬里基更專權,他逮捕遜尼派的副總統,採取更具有教派意識的政策。 「伊斯蘭國」民兵在伊拉克北方坐大後,馬里基被迫向美國求援,歐巴馬不情願的派出偵察機和美軍顧問,馬里基竟還是抗拒美方的戰略意見。歐巴馬終於決定攤牌,公開和伊拉克總統合作,強勢逼退馬里基。 | | | | | 潘基文:伊拉克部隊莫介入政爭 | 紐約聯合國總部1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今天警告,伊拉克安全部隊不得介入任命新總理引發的政治危機。 潘基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告訴記者:「安全部隊必須避免介入政治進程。」 潘基文以及美國和區域權力掮客伊朗都歡迎阿巴迪(Haider al-Abadi)獲任命為總理,並敦促他組成廣納各方的團結政府。 保位失敗的伊拉克總理馬里奇今天似乎態度軟化,下令軍警安全部隊,不要介入由誰出任總理組織下任政府的「政治危機」。 已擔任兩任總理的馬里奇(Nuri al-Maliki)爭取繼續執政已告失敗,他在網站發布聲明,呼籲軍方、警方和安全部隊,「不要捲入政治危機,繼續履行安全與軍事職責,捍衛國家」。 馬里奇先前曾在首都巴格達部署民兵和安全部隊,引發外界憂心安全部隊可能介入政局。 美國總統歐巴馬昨天表示,伊拉克朝對抗好戰團體邁出了重要步伐,那就是指派了新任總理。他並籲請伊拉克組成兼容並蓄的政府,以因應全體伊拉克人民的需求。 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昨天盛讚伊拉克提名新總理是「重要里程碑」,並表示,美國願意在回擊伊斯蘭好戰人士攻勢方面提供協助。 伊朗雖是已遭架空的馬里奇的重要盟友,但在阿巴迪獲提名出任總理後,也表示支持導致馬里奇遭撤換的法律程序,顯示馬里奇不再獲得德黑蘭同屬什葉派的領袖力挺。 法斯通訊社(Fars)和梅爾通訊社(Mehr)報導,伊朗駐各國使節在德黑蘭集會時,最高宗教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代表夏卡尼(Ali Shamkhani)在會中說:「伊拉克憲法規定,總理由國會占多數的政團選擇。」 伊朗國營拉伯語全球衛星電視台(al-Alam )的網站也報導,身為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Suprem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秘書的夏卡尼已向阿巴迪道賀。 伊拉克總統昨天提名阿巴迪為新總理,結束馬里奇的8年執政,但是馬里奇拒絕下台,而且先前還在首都巴格達街頭部署民兵與特種部隊,造成危險的政治對決局面。 | | | | | 砲打歐巴馬 希拉蕊鋪總統路 | 華府記者賴昭穎/聯合報 | 被認為有意問鼎二○一六年白宮寶座的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抨擊歐巴馬總統的外交政策,在外交事務上與歐巴馬劃清界線,也讓兩人外交理念的不合檯面化。希拉蕊此舉顯然是選舉考量,但曾任歐巴馬政府四年國務卿的經歷,恐怕很難一刀切,對選情是加分或減分仍難預料。 歐巴馬的民調支持度已是任內新低,他的外交政策更讓多數美國民眾不認同。相對於歐巴馬在外交事務上溫和的態度,希拉蕊的理念強硬許多,在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時,經常傳出白宮與國務院不合的消息,例如阿富汗撤軍、出兵利比亞、軍援敘利亞反對派等,如今希拉蕊選在國際間多事之秋砲打前老闆,顯然是在幫自己的白宮之路提前清理戰場。 希拉蕊至今對於參選總統與否仍未鬆口,但始終被視為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的不二人選,她的民意支持度甚至高過歐巴馬,讓她可以不用顧及民主黨初選這一關,極力突顯她在外交政策上與歐巴馬的不同,爭取包括共和黨選民在內的多數民眾認同。 美國總統選舉焦點大多鎖定內政議題,選民對外交議題興趣不大,對於當過第一夫人、聯邦參議員和國務卿的希拉蕊而言,國務卿經驗對她是資產也是包袱。國務卿的歷練讓她可以在推動外交事務上更有經驗,但她也得承擔任內留下的「共業」。 首當其衝的,就是造成包括美國駐利比亞大使等四人死亡的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攻擊事件,共和黨當時緊咬擔任國務卿的希拉蕊不放,希拉蕊一旦宣布參選,共和黨勢必大做文章,屆時又會是口水滿天飛。 希拉蕊在外交上與歐巴馬切割,希望給選民「我不一樣」的印象,但畢竟是險棋,能否因此得利有待檢驗。 | | | | | 埃及有計畫屠殺 人權團體籲查 | 開羅1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 人權觀察今天要求,針對埃及總統塞西和另外兩名官員,就鎮壓和有計畫屠殺800多名抗議民眾,展開「違反人道罪」調查。 埃及被趕下台總統穆希(Mohamed Morsi)的支持民眾2013年8月14日在首都開羅拉比亞清真寺(RabaaAl-Adawiya)和納達廣場(Nahda square)靜坐抗議。 安全部隊衝進這兩地,進行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所稱的「近代史上單日最大規模屠殺抗議民眾事件之一」。 人權觀察的報告指出,安全部隊的行動導致817人喪生,並與中國大陸1989年天安門事件相提並論。 人權觀察自行調查並訪問200多名目擊者的報告顯示,安全部隊在驅離靜坐抗議民眾時,蓄意「使用過度致命武力」。 報告指出,「屠殺不僅構成嚴重違反國際人權,也可能等同違反人道罪」。 選擇在屠殺事件一週年發表這份報告的人權觀察說,報告點名「應該接受調查者包括內政部長伊布拉欣(Mohamed Ibrahim)、當時國防部長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以及曼邵伊(Medhat Menshawy)」。曼邵伊指揮領鎮壓拉比亞清真寺行動。 | | | | | 日將在奄美大島 部署部隊導彈 | 東京1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 共同社報導,日本防衛副大臣武田良太今天前往鹿兒島縣奄美大島,分別與奄美市市長朝山毅、瀨戶內町町長房克臣舉行會談,正式要求在兩地部署共約550名陸上自衛隊警備部隊。 武田還表示,希望部署地對空和地對艦導彈。當地對兩項要求已基本表示同意。 報導說,防衛省希望透過在奄美大島部署部隊,強化南西諸島的防衛能力,牽制海上活動日益活躍的中國大陸。 日本政府去年年底在內閣會議上通過的「防衛大綱」及至2018年度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均載明將在南西諸島部署部隊。日本政府也在探討於沖繩縣宮古島、石垣島部署部隊事宜。 武田向記者表示:「必須填補陸上自衛隊的空白區域。我們將朝著防衛大綱等指明的方向開展工作。」 奄美市將部署約350名陸上自衛隊和中程地對空導彈。 瀨戶內町將部署約200名陸上自衛隊和地對艦導彈。此外,對於該町作為候選地提出的節子地區的所有地,則將用作訓練場和武器彈藥庫。土地收購費等將被計入2015年度政府預算的概算要求中。 在會談後記者會上,朝山對選擇奄美市作為部署地點表示感謝。房克臣則稱:「吸引自衛隊來此駐紮是多年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我由衷希望接受(部署要求)。」 不過,奄美市政府門前聚集了數十名反對派居民。他們高舉「不容許通往戰爭道路」橫幅進行抗議。會談期間,「不要將年輕人送去打仗」的口號聲還在樓內迴響。 | | | | | 當地天主教徒激增 教宗方濟各周四訪南韓 |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聯合報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預定十四日抵達南韓訪問五天,這是方濟各上任以來第三次出國訪問,就選擇天主教人口不多的南韓,令外界頗感意外。其實在歐洲天主教徒大幅減少的今天,南韓天主教徒反而快速成長,受到天主教會的重視。 這是南韓第三次有教宗來訪,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兩度到訪,最近一次是一九八九年。方濟各此行將為在十八和十九世紀殉教的一百廿四名韓國信徒舉行宣福儀式,他們為了信仰遭到處決。 教宗也會照顧到宗教受到國家嚴格控制的北韓,將為南北韓的和平與和解舉行彌撒。 初訪南韓首都首爾的人,不免對夜晚街道上閃爍的十字架霓虹燈留下深刻印象。按理說,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會使人們更世俗化,但南韓的現代化卻助長宗教蓬葧發展。根據二○○五年進行的上一次人口普查,近三成南韓人自稱為基督徒,佛教徒只有二成三。基督徒中以新教徒最多,約有八百五十萬,但近年因爆發挪用公款等醜聞,新教徒人數下滑。 反觀天主教因形象好,成長最快,自一九九○年以來成長一倍,達到五百四十萬人,占南韓總人口的一成,每年約有十萬人受洗。 而且南韓的天主教徒社經地位頗高,被視為菁英宗教。國會三百席中有六十席是天主教徒。六位民選總統中,有三位天主教徒,包括金大中,以及受過洗但未常上教會的盧武鉉和朴槿惠。 天主教會在一九七○和八○年代積極參與南韓民主運動,一些教會領袖是反抗軍事政權的人權人士。 這次教宗舉行南北韓和解彌撒的首爾明洞聖堂,就是當年民主運動的聖地,許多逃避逮捕的異議人士躲在這裡。 | | | | 全球最高速 日相機兆分之1秒連拍 | 綜合報導/Upaper | 世界最快相機來了,日本的新發明能夠在兆分之1秒的間隔連拍,還可拍下過去難以捕捉的等離子現象及化學反應。 共同社報導,東京和慶應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光子學」網路版發表這款相機,有別於普通高速相機用機械或電子快門讀取圖像,連拍間隔可達10億分之1秒,這台相機將每秒閃爍1兆次以上的頻閃光按波長進一步細分,依次照射被攝體後獲得連拍圖像。在「光只前進0.3毫米」的速度連拍。 研究人員曾用雷射照射金屬化合物的結晶,用這台相機成功拍下熱傳導現象,並確認熱的傳導速度達每秒5萬公里。 | 挖角、模仿、亂下單…叫車App惡鬥 出奧步 |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 美科技界目前上演最激烈的惡鬥不是蘋果卯上Google,而是兩個各有金主支持的叫車App業者,不僅要讓當地計程車業者生意難做,也要讓對方活不下去。 Lyft和Uber在舊金山的公司只有幾條街之遙,但他們之間的戰爭卻擴大到許多城市。Lyft 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0月以來,競爭對手Uber的員工在全美惡意向Lyft下單又取消超過5,000趟的乘車服務。 Lyft發言人辛普森(Erin Simson)對此「深表遺憾」,並指出下單後又取消共乘,「不僅浪費司機的時間,更影響等待同一個司機的下一位乘客的權益」。 如今這兩家公司不僅競相削價,挖角競爭對手的司機,更互相模仿對方的創新手法,導致Lyft與Uber之間的差異日漸模糊。 然而,這不僅僅是兩家科技公司你死我活的商業戰爭,還牽涉了他們在未來都市交通中的角色。現今有許多通勤族依賴Uber和Lyft出門,而不是計程車、巴士或火車,甚至不是自己的車子。 最大的反對聲浪,來自行政機關、計程車司機與地方性計程車委員會,地方性計程車委員會已提案禁止Uber與Lyft繼續營業。 | | | | | 東京物語/重建 有錢一定好辦事? | 東京記者雷光涵/聯合報 | 高雄氣爆意外後,市政府為十九億元重建經費與中央打口水戰,重大災難後財源確實會令地方政府頭痛。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強震引發的複合式災難重創日本,日本政府沒多久宣示五年內編列十九兆日圓預算用於重建,現追加至廿五兆日圓;然而預算執行率每年不到七成,去年度公共建設項目的未執行率更高達五成五,換句話說,災區重建正處於「有錢花不掉」的狀況。 廿五兆預算中,大興土木最花錢。政府專家會議決議,受海嘯肆虐的三百卅五個地區搬遷到內陸高地,可一勞永逸。三年下來完成率百分之八。工程阻力不在費用,而是建材缺乏、勞工不足。集體遷移計畫也始終有雜音,有漁民說搬到山上無法謀生,官員勸他們「住居、工作分離」,但漁民可不是上班族開車進城,他們的漁市、加工廠應該在最便利的沿岸。 也有像石卷市雄勝町,最繁榮的雄勝地區原有六百卅戶人家被海嘯夷成平地,居民全部同意遷移,最後申請回「新雄勝區」的不到一成。自救會發起人阿部晃成說,「九成居民離開家園的重建政策,叫重建嗎?」當初為什麼會同意?阿部說,官員說詞、媒體報導、輿論氛圍讓他們覺得這是不能改變的國家政策,「結果同意了與自己的需求不符的規畫。」集體遷村高地、建防波堤的兩項重建防災計畫,都是災後半年內即由政府專家提出,以免地方無所適從。但氣仙沼市防波堤研究會會長菅原昭彥說,「我們都簽了建防波堤的同意書,但不能理解,為什麼只有這個選項。」 氣仙沼的漁村海岸,最高要築起十四點一公尺的水泥高牆;贊成者說,這是「國家已決定的事」,或需要收購築堤用地的收入來過活,反對者覺得建逃難道路比建堤重要。不只氣仙沼,日本政府要在東北沿岸蓋起四百四十堵新防波堤,總經費一兆日圓,有人戲稱是「日本萬里長城」。 九州大學副教授清野聰子批評,地方為保住中央撥的預算,必須五年內用掉,所以「選擇執行最易、最花錢的築堤計畫。」日本政府打「高額預算」這張牌,迅速發揮穩定人心效果,但昔日窮鄉任憑給錢的中央政府擺布,忘掉該有的在地生活思考。有錢好辦事,可不一定能把事辦好。 | | | | | |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聯絡我們】。 | |
--
由 Blogger 於 8/13/2014 08:12: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