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08/11 第3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貧富之間
證嚴上人專區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均富
慈濟脈動 醫療環保/廢棄物減量 醫院好健康
焦點專欄 百川歸海/做個好人
貧富之間
當M型社會的形容,已成貧富差距的真相,
慈濟仍致力於「慈悲等觀」的實踐,
讓富者和貧者都能歡喜助人,
使人人心靈均富,愛心也均富。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均富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往前走,往後看

臺中慈濟醫院二期院區即將啟用,二○一一年七月二日,上人專程前來感恩,其他五院院長及慈濟四大志業體主管也齊聚一堂,提供建言與協助。

「問我慈濟的醫療志業起於何時;我說,起於四十五年前。一念動三千,那一灘血讓我起心動念。」上人語重心長:「第一期四年多了,像《法華經》中的化城;在地大德已經很肯定我們,未來要照顧的病患會更多。我們的理想與使命就是作醫療典範,不只是設備好,還要做到醫病、醫人更醫心。」

臺中慈院雖年輕,卻已榮獲九十九年度新制醫院評鑑的「特優醫院」,還以滿分奪得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第一名。陳子勇院長強調,大家要思考的是能為整個大地區做什麼,如何從慈濟的觀點來看世界:「一路走來,很多的辛酸苦辣,但最多的是甜美。我們準備好了,蓄勢待發!」

聽陳院長表示要輕輕踏上、穩穩站好,上人頷首微笑:「往前走,步步踏實;往後看,事事感恩。走路要輕,怕地會痛;人人都要時時以輕柔的心態來面對我們的人生。」

目前病房全滿,許多病患雖願等候,大家卻不忍他們的病痛因而拖長。這邊不能停,那邊得盡早就緒;同仁們宣示全力以赴,分梯次搬遷,一切以安全為前提。至於啟用典禮的日期,則是大家一致贊同,由上人拍板定案。

全臺至少十九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將於八月初從高雄啟動,再從臺北來到臺中、彰化。成千上萬的入經藏菩薩們與全球歸來的慈濟人,都會在那溫馨與祥瑞的八月二十一日,為臺中慈院寄予最虔誠的祝福。

均富

上人七月一日出門,十日回花蓮;隨他老人家全臺繞一圈,赫然發現每個地區的師兄、師姊不但智慧增長,而且還三級跳。人人都變得更柔軟、更善解,潛力明顯獲得進一步開發。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在入經藏!

儘管排練密集而勞累,人人卻是無論如何都要入經藏。除了各行各業、各階層的男女老少,就連肢障、重聽、弱視、不識字或不懂中文的菩薩也不顧一切障礙,虔敬奮勇地參與這場大法會。

「美啊!大家的虔誠、精進,我看到了!」上人每到各地都會去瞧瞧排練情形,殷殷讚歎每個人都是身、口、意入經藏;舉手投足、開口動舌都是法。心貼法、法貼心,心與法會合:「這樣的整齊、這樣的美,美在三輪體空,美在人人都能與別人配合。」

上人開示,這一波最重要的就是「慈悲等觀」。我們不只是教富濟貧,也濟貧教富,讓人人均富,心富、愛富;富裕的人和貧窮的人都可以幫助人。這一次,我們不是表演,是藉著大懺悔的道場為普天下祈福。法水點滴入心,不只滋潤自己的心地,也滋潤大地所有的生命。

「要把內心理解的法大聲唱出來,上達諸佛聽。一念動三千,看我們大家的心念能不能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走筆至此,上人欣慰的神情又浮現眼前。此趟從中到南再到北,足足聽到他老人家說了三次:「一路看見,田�的稻穗都垂下來了,粒粒飽滿!」

一性圓明自然

往來各處慈濟聯絡點,彷如身在佛國。從三月到現在,全臺各地每天都有人在唱誦經文、大懺悔,社區道場天天挑燈夜戰,大家日日浸浴在佛法之中。這種情景,光是用想的,就足夠讓人覺得臺灣是個因緣殊勝的福地了。

慈濟四十五周年,上人送給大家的珍貴禮物正是入經藏:「大家給我那麼多,我拿什麼給大家?只有『心與法會合』。師父年紀大了,不忍心人人都有我知我見的煩惱,擔心把大家帶到一半;所以要藉由這樣的大動作讓大家精進,師父就會安心。」

上人說,無論天災或人禍,起因都是人心無明。瞋怒之火一起,少數人的心念偏差,就可讓遍地蒼生受苦難。要救世唯有從心,把心靈的無明瞋火息滅,人間才能祥和。「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覺性,佛陀能覺悟,我們也能。雖不能期望自己這麼快就能成佛,但起碼要喚起圓明本性。我們的圓明本性就像一顆寶珠,落到泥土上,骯髒了;乘這回入經藏,把它好好洗乾淨,就能照徹乾坤。」

七月八日、九日在臺北關渡,除了靜思書軒小志工們的「諸佛聲聲呼喚」,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郭展辰小菩薩。七歲的他是陳麗絲師姊的孫子,自己對著電腦教學影片看啊看的,竟然把手勢、身段、眼神都學得絲絲入扣。

小小的他如此莊嚴,在臺上演繹佛法時的純真、篤定、沈靜,簡直就是渾然天成,感人至極。何謂「一性圓明自然」?那一刻,我相信我看到了!

創造湧泉

這一次全臺兩、三萬人入經藏,每個人都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調教,種子團隊個個都瘦了一大圈,辛苦不言可喻。擔任總策畫的慈悅師姊更是風塵僕僕地在全臺各地講解、培訓、驗收;使命必達的毅力與拚勁兒令人動容。

在整理圖檔時發現慈悅這張照片,讓我為之驚豔。說實在的,自從認識這位鐵娘子以來,還不曾見過她如此甜美可愛,整個人顯得非常放鬆,十分溫柔。難怪上人誇獎她,這次是真正入法了。

七月九日上午,在經藏演繹中擔任擊鼓的人文志業中心同仁特地演練一番,請上人在會客室的窗前觀賞。每個人都打得好極了;上人讚歎他們,雖來自不同單位,卻是非常合心,所以才能有這樣心、鼓合一的效果。

鼓聲如雷,記記都彷彿震出內心的湧泉。記得上人曾說,時間不斷飛逝,無常跟追在後。我們學佛,若光是聽,內心沒有接觸、感覺,就好像一條水管,水從這一頭流到另一頭,水管本身卻沒有留下任何水。

此次在臺南,上人也講了一段非常精彩、有關在內心創造湧泉的話。遺憾的是,我因臨時走開,未能逐字錄下。然而,僅是後來聽聞一位師兄轉述,便讓我覺得法喜充滿,一定要與大家分享了。

上人所說的大意是,光聽法而不入心,便如同等天上下雨,一時之間或許能得到滋潤,但水乾之後就什麼都沒了;若是法入心、能攝受,便如同在心中掘井,法水自然源源不絕如湧泉啊!

醫療環保/廢棄物減量 醫院好健康
撰文•邱如蓮、黃秀花 攝影•林炎煌
廢棄的透析液袋,燃燒會產生戴奧辛;
清洗後充氣做成減壓枕,
置於背部、上肢、腿部、腳踝,
減少壓迫,降低褥瘡產生,
還能提升舒適感。

醫護同仁將廢棄醫療用品設計為輔具,
讓醫院不只促進人們的健康,
更是呵護地球健康的好幫手!

剛結束巡房的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護理長程裕藍,仔細整理臺車上的瓶罐;將用過的棉球棉棒等感染性廢棄物,丟入專屬的紅色垃圾袋,並刻意避免讓醫療用品的外包裝沾染感染性物質,以利回收。

而為減輕垃圾重量,程裕藍也特別注意醫療污水的處理:「沖洗病患傷口時,若讓液體流入感染性垃圾袋,會增加重量,因此我們另外使用彎盆來盛接污水。徹底執行後,平均每人每日垃圾量減少了零點一公斤。」污水倒入污水槽處理,而感染性廢棄物減少了水分,焚化時也不會因水氣影響溫度,可延長焚化爐的壽命。

這些步驟就像內化在心中的習慣,但最初調整作業方式,著實費了一番力氣。「剛開始,同仁不免抱怨工作增加、步驟麻煩。我以身作則,時間久了,大家就習慣了。」

步調緊湊的開刀房,也力行「乾溼分離」,平均每臺刀少了零點五公斤廢棄物。醫護同仁將手術帽由紙帽換成布帽,消毒重複使用。護理長詹馥綾說:「先測試幾間開刀房,成效很好;雖然需要改變工作手續,但大家欣然接受。」

全臺六家慈濟醫院推動環保,近九成護理人員將之落實在臨床工作;小小步驟,日積月累對地球有大大助益。不只前線同仁注意回收細節,後勤的總務或行政人員,甚至每位到院民眾的支持,都是這回收環節重要的一員。

創造氛圍,帶動人人做

開刀房,電子時鐘一閃一閃,醫護團隊把握分秒搶救生命,順手棄置在垃圾桶的大量紗布、棉球,混雜著血液、藥劑。病房區,護士推著換藥臺車,巡邏各房病患,更換點滴瓶、敷藥,一趟下來,隨車累積不少垃圾。

洗腎室,護士正替病患收針,輸液導管、人工腎臟,每套器具使用一次後就需丟棄。

這些醫療行為所產生的感染性廢棄物,多委由專業廠商處理,秤重計價,是龐大的醫療成本。

根據衛生署統計,全臺醫療院所每年產生的醫療廢棄物中,需經特殊處理的僅有四分之一,其餘多為生活垃圾、醫療用品包裝容器等,並不具危險性,其中也包括可回收的資源。

慈濟醫院推廣環保,安排講座,讓同仁學習分類知識,從生活垃圾到醫療廢棄物,皆設法減量,進而分類回收。過程首重安全,沒有感染疑慮的物品,小至玻璃藥瓶的鋁製扣環、醫療器具的紙盒、塑膠盒外包裝等皆回收。

醫療院所部門繁雜,工作步調緊湊,病患與訪客繁多,要做到細緻且全面的分類回收,並不容易。慈院營造便利的環保「環境」——

大林慈濟醫院全院有八十二個回收區,各樓層也放置各種回收物專屬收集桶,讓同仁和病患、家屬便於分類;負責回收的清潔人員,每天定時前往回收區秤重登記,以利控管,達到減量標準。

花蓮慈濟醫院用心設計資源回收桶,清楚標示出可回收物資,更將各項資源回收桶的投入孔作形狀區別——例如紙類投入口猶如郵筒、鐵鋁罐與寶特瓶的投入口以大小圓區隔,便於投入也提醒使用者注意。

各樓層設置有回收箱,清潔人員收集之後再進行第二次分類,將資源細分為十三類,存放到地下室的「福田小站」。

獲環保署評選為「模範環保專責人員」的花蓮慈院庶務組組長彭德明,提及院內於二○○六年推動玻璃藥瓶回收,回收商考量花蓮路途遙遠,發車一趟成本太高,回收意願不足;他於是結合花蓮各醫療院所,累積足夠回收量,終於打動廠商收取。四年來回收近一百公噸,可再製為玻璃砂、連鎖磚等原料。

臺北慈濟醫院啟業以來力行環保,節水省電,院長趙有誠表示,每年至少減少將近兩千七百五十噸的碳排放量;僅這一年回收的呼吸器蛇型管、點滴輸液管等塑膠類廢棄物,就超過三萬公斤,可再製成鞋底、塑膠地板等。

廢物利用,創意輔具

為使診療順暢並兼顧環保,醫護同仁也激發創意、設計醫療用品。

例如,臺中慈濟醫院同仁為分秒必爭救人的急診室,構思了一臺「傷口沖洗車」,利用網架將固體垃圾例如棉花紗布留在上層,污水流至下方收集;材質為不繡鋼,而且有輪子便於推動。

護理人員也將廢棄醫療物品開發出新功能,例如腹膜透析使用後的透析液袋,清潔後充氣變成減壓枕,讓長期臥床的病人減少褥瘡;舉手之勞,卻能提高病患舒適度。

臺北慈院門診部護理長李孟蓉,過去曾服務於骨科病房,她將用過的點滴袋加工改製成冰敷袋。「關節開刀的病人,術後傷口腫脹,除了給予止痛藥,傷處還要冰敷。」她看到病患使用塑膠材質的冰敷袋,難以固定在關節處,於是收集用過的點滴袋,�面有生理食鹽水成分,冰點較高,置入冷凍庫會形成軟狀而不會結成硬塊;為了與其他藥區分,還特別注入藍墨水辨識。

李孟蓉所設計的環保冰敷袋,分粗、中、細三種尺寸,適用不同傷口面積的患者;後來又從環保站回收布料,經志工車縫成為外包裝,足以裝入三個冰袋,可環繞包覆傷肢,並以魔鬼氈固定,服貼度高。

「曾做過問卷調查,滿意度很高。」李孟蓉說,膝關節、手肘或手臂處動刀,冰敷約二十分鐘,就能達到很好的消腫減痛效果。

大林慈院耳鼻喉科護理人員的創新作法,則是將點滴袋做成體積較小的「冰寶」,多次調製原料,終於試出一百西西水、十五克食鹽、兩匙聚丙烯的最佳比例,冰度維持二十分鐘,符合醫囑要求的效果。而包裹的外布取自布服室,是變薄淘汰的舊被單所裁製。

「鼻子局部開刀,冰敷範圍小,但傳統的冰囊體積大,我常看到病患一直扶著,手很痠,十分不忍。」耳鼻喉科病房護理長李玉珍表示,病患一翻動或下床,冰囊就會滑落;而新製的冰寶可適應不同部位需要,做成四方、三角、手握、妙鼻貼、打洞掛於耳朵等樣式,輕便又服貼,甚至可嘉惠牙科病患。

護理人員的創意產品每年源源不絕,如防跌布單、保暖踏墊襪、維持傷口乾爽的防護布等,原始材料均取自環保回收物。即使臨床工作繁複且負荷重,這群白衣天使仍願意多花時間和精力研發,只求減少病患痛苦、增加尊嚴和舒適,恢復更快。

花蓮慈院早在二○○○年即獲得環保署「辦公室做環保」績優單位,去年獲環保署評選為「廢棄資源物管理績優機構」,是醫學中心類組唯一獲獎醫院;大林慈院也曾連續三年獲得企業環保獎;而積極推動全院茹素,同仁自備環保餐具、隨身攜帶手帕的臺北慈院,也獲得「事業廢棄物與再生資源清理及資源減量回收再利用」績效優良獎。

從回收到再利用,醫護同仁出於守護生命、守護大地的一念心,不僅減少垃圾處理的成本,開發醫療輔具舒緩患者病苦,也減輕了地球的負擔。

【貼心發明•約束帶背心】

結合廚房圍裙和嬰兒吊帶褲的概念,以舊衣縫製的約束帶背心,可幫助癱軟無力的患者固定穩坐在輪椅上而不致滑落。這是大林慈院前老人醫學科護理長劉英美和護佐游昭敏的構想,廣獲各病房好評,後來院方襄助統一製作。住在老人醫學科病房的八十八歲劉阿公說,他年輕時種稻、種水果,力氣大得很,再重的作物也背得動;但現在年老又中風,若無此約束帶背心固定,根本不能坐輪椅,只能整天躺在病床上。

【貼心發明•小兒呼吸管路固定帶】

出現呼吸窘迫的新生兒,必須從鼻孔輸送氧氣助其呼吸,輸送氧氣的管路會置於鼻兩側、繞過耳上,再將呼吸器管路延伸至頭頂,並以透明膠帶黏貼固定。幼兒頭部容易晃動,常使管路移位,得更換多次膠帶,不但不環保,且屬自費項目,增加家屬負擔。

大林慈院小兒加護病房護理團隊,剪下嬰兒紙尿布的長條黏貼處,作為管路的固定帶,被裁去黏貼處的尿布,仍可提供新生兒使用。「嬰兒紙尿布材質很柔軟,適合幼兒肌膚,拿來作頭部的圍繞及黏貼固定管路很適合。」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楊束玲說。

【貼心發明•氧氣面罩吊帶】

長期臥床者,背部的尾骶骨壓瘡易於察覺,但若需佩戴氧氣面罩,面罩加上導管或蛇型管的重量,僅繫於一條細細的鬆緊帶上,壓迫耳後肌膚,若是病患失語無法表達不適,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壓瘡。

大林慈院呼吸照護中心護理長李珮琳,嘗試用不同方法改善,最後發現點滴袋外面用來收放管路的「綠色夾帶」,長短適中、寬度剛好,又有鬆緊度,可將面罩吊掛頭上,也不至於在肌膚壓出勒痕。「老人們或許無法用言語表達他們不舒服,但我看到會很心疼,希望花一些心思尋求解決之道。讓病患皮膚不要破損,是這項貼心發明的願望。」

百川歸海/做個好人
撰文•林建德
畫作/李讚成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當好人遇不到善報、壞人得不到惡報,
會讓我們遲疑,是否真要成為一位好人?
若以正見看待「善」和「愛」的循環,
讓自己成為良善的人,終將得遇好因緣!

年輕男女臨到適婚年齡,內心都會投射理想伴侶的形象,也希望自己有好因緣,覓得如意郎君或窈窕淑女。然而,若自己無法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理想伴侶,又怎能期待能找到理想伴侶?

佛家謂一切乃因緣和合,一切都是「因此故彼」的因緣相關。如果自己不是好先生,就難以找得到好太太;不是好老師,難以遇到好學生;不是好爸媽,便不會有好兒女;反之亦然。一般所說的物以類聚、同類相應,意即在此。

一般說感情之事「剪不斷、理還亂」,因感情問題往往不只是單方面的,而是存在於雙方。與其「訴之以理」計較對方的是非對錯,倒不如多「動之以情」來包容彼此的差異。倘若凡事苛責而不知自我檢討,只會使關係更加惡化。相對的,只要俯仰無愧,即使不能改變對方,那就照顧好自己的心,而不需耿耿於懷或忿忿不平,以他人的過失來嚴懲自己,證嚴上人的《靜思語》即傳達此般智慧。

因此,當吾人希求一段良好的人際關係、一位貼心的工作伙伴、幸福的婚姻、溫暖的家庭等,必先得反求諸己,先成為別人的好同伴、好家人、好長輩、好小孩——即讓自己成為一位好人;「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也是這樣說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如果只是我變好,對方真的會變好嗎?亦或只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倫理學中常追問「為何我需要道德?」——尤其在好人遇不到善報、壞人得不到惡報時,我們會遲疑是否真要成為一位好人?

佛教「八正道」之首乃是「正見」,即正確認識佛教的「因果業報說」,深信人生的一切有因有果,且如是因得如是果。以此說來,好人終將與好人相應、終究有好報,只不過報的形式、報的時間、報的地點等差異而已。

所謂「功不唐捐」,也是佛經中一個常出現的詞彙,其中傳達的也是因果的概念;而中國古代聖者也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等觀點。

「善」和「愛」的共振與循環是慈濟常強調的,當中即傳達佛教的業報思想;而因緣業力不可思議,乃是宇宙間的自然法則,法爾如是!因此,做一個好人、讓自己成為良善的人,我們終將在想像不到的時間與空間,遇到好人、好因緣!

最優雅的雜貨店
優雅的小小雜貨店低調地位在公路旁,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清新氣息。雜貨店中有種說不出的緩慢情調,還有老房子與舊家具自然鋪陳出靜靜的生活感。

讓孩子學習正確的消費行為
當孩子還小、自我約束力還不是很好的時候,爸媽可以先試著給孩子少許的零用錢(從錢少、但次數多的方式開始),來練習正確的消費行為。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8/10/2011 10:32: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