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透過【談美電子報】,以輕鬆的短篇,分享美的訊息,讓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生命,連綴起美麗的每一天。 【e人籟電子報】針對當前社會與文化的重要議題,提供行動面的報導與故事與多元媒介所延伸的精彩內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08/25 第3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大懺悔、持齋戒
證嚴上人專區 無盡藏/法船續開 法緣不散
慈濟脈動 主題報導/心與法會合——法譬如水經藏演繹
焦點專欄 真情映像/工廠即道場
大懺悔、持齋戒
慈濟「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
經藏演繹在全台北中南進行中,
螞蟻雄兵攀爬須彌山的感動,如漣漪一圈圈擴大;
願清淨法水洗淨人人心中無明,
大懺悔、持齋戒,持之以恆。

無盡藏/法船續開 法緣不散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一年八月五日至二十日

全臺二十四場「法譬如水」經藏演繹,
如同佛陀時代靈山法會,
十方諸佛匯聚,朵朵祥雲靠近,法香心香瀰漫。
心與法相會,曲終法未散,
慈濟法船恆精進,生生世世結法緣。

八月份慈濟在高雄、臺北、臺中、彰化演出二十四場「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

每一場次都是萬人弘法、萬眾一心,人人心和法會合,就如同佛陀時代靈山法會,法席開展,菩薩雲集,人人從豐盛的法筵中吸收法乳,增長慧命。

看到舞臺上爐香乍爇,入經藏菩薩身心齋戒,清淨弘法教化眾生,真正是「誠意方殷」;當現場大螢幕打出「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字幕,我的心隨著舞臺上每位菩薩虔誠恭敬的舉手投足而震撼,感覺朵朵祥雲靠近,十方諸佛匯聚在道場�,聞到了法香以及人人的心靈之香。

佛陀時代,用「犍槌」集眾,號召大家來聽佛說法;佛陀圓寂後,弟子為了集結經典,再一次集眾。現代用鼓取代犍槌,當鼓聲響起,也正是慈濟人承擔佛弟子的使命、盡責任把佛法傳下去的時刻。看到萬眾一心、悲心相契共振,我心中的感恩、感動無法形容。

願——心鼓響起,法遍乾坤;願——鐘聲響起,淨化人心;願——風調雨順、天下平安;願——更多人覺悟入法、普濟天下蒼生。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今年在臺北小巨蛋有三場經藏演繹,六千多位入經藏菩薩以虔誠的妙音、莊嚴的手語動作,為超過三萬名觀眾詮釋《慈悲三昧水懺》。每場超過兩千人在舞臺上,即使黑暗中仍能整齊地上下進退,白髮蒼蒼的老菩薩同樣有默契地快速定位……

每位入經藏菩薩,秒秒間都以相同心念精進、以共同的善念吐納聲息,展現合和互協;透過大愛電視轉播,讓全球看見佛教之美。這天真正是「佛歡喜日」!

不錯失每一個動作,
不漏失每一句法,
相互配合,彼此成就。

能參與經藏演繹,以身心莊嚴道場,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機緣。半年來,每位入經藏菩薩以恭敬心虔誠齋戒、共修,且把握時間練習。各地慈濟會所入夜後仍燈火通明,公園、學校、工廠甚至大橋底下,無處不是道場。大家不錯失每一個動作、不漏失每一句法,各盡良能、相互配合、彼此成就、真誠護持;才能讓每一個動作、每一分秒,達到合和互協。

上臺入經藏,下臺也沒有失卻道心,趕緊整理場地、維護周圍環境整潔;不只心不染塵,就連環境也不使染塵埃。這分顧好心念、顧好環境的精神,就是菩薩「離垢地」的境界。

菩薩十地,第一地是「歡喜地」。入經藏菩薩不斷排練,沒有怨言;即使年紀大、不識字,或身有疾恙,仍堅持參與,這分發心立願、勤精進、法入髓,真正是入「歡喜地」了。

二十五歲的阿妮達是印尼人,來臺灣幫傭已五年,雇主沈玉葉對她很好,因此她也像女兒般孝順,叫她﹁媽媽﹂。玉葉阿嬤這次也參與經藏演繹,卻因為腳受傷無法繼續排練,鼓勵阿妮達代替她的位置。

阿妮達不懂中文,又是穆斯林,要如何入法?但為了孝順「媽媽」,她還是勇敢參與,把佛陀當成她的阿拉,以尊重心投入。她用印尼文寫註解,字字句句用心記誦歌詞,不僅發音正確,手語也學得很快,學會後還教「媽媽」;而全家人為了成就她入經藏,都跟著一起素食。

在高雄,也有一位菲律賓籍的外籍配偶,因為語言障礙,平常跟公公婆婆溝通困難,教導孩子也是有理說不清,一家人常吵吵鬧鬧。先生接觸慈濟後,鼓勵她「入經藏」。她用羅馬拼音慢慢學習歌詞,還拜託孩子教她發音。一段時間後,她的心柔軟了,與家人間關係改善;公公婆婆很歡喜,不僅跟著素食,也希望他們夫妻繼續投入慈濟。

新北市三峽區的許文祥居士,一家三口都參與「入經藏」。七月間許居士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發現已是肝癌末期,立即住院。即使臥病在床,他仍一心一意練習手語和唱誦,句句歌詞都沒有忘掉,手語比得還是那樣莊嚴有力。

八月十一日,三峽區慈濟人在小巨蛋為隔天的演繹進行總彩排,他雖無法上臺,卻鼓勵太太要堅持;當天晚間七點多許居士往生,隔天的演繹由兒子補位。

明知無法上臺,許居士仍將每一句歌詞都唱入心,人生最後不離「精進」;自修自得,還成就妻兒投入經藏,實為人生寫下歷史、為生命留下美談。相信十一日的那場總彩排,就是他此生最好的驗收,也是為自己做「活功德」!

佛來人間一大事因緣——
未種善根者,令種善根;
已種善根者,令能成熟。

《法華經》�記載一個故事——

有位長者,遇見朋友的孩子窮困潦倒流落街頭,趕緊招呼他到家�來,準備豐盛的一餐招待他,他吃飽喝足了,就趴著睡著了。長者有急事要出門,看他睡得很熟,就從自己身上拿出一顆寶珠,放在他的口袋�。

經過好幾年,長者又遇見這位晚輩,還是那樣窮困潦倒,就問他:「你為什麼還在流浪呢?」晚輩回答:「無奈啊!父親過世後,我不懂得如何理家,家道一落千丈……」

長者說:「可是上次見面時,我不是給你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嗎?」晚輩說:「有嗎?」長者說:「有啊!我就放在你衣服的口袋。」晚輩探手一找,果然摸出這顆寶珠。

這是經典中的一個譬喻。

人人都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珠,就是圓明的本性,存在於他、你、我的心中;可惜很多人沒有覺察。人心「無明」不時緩緩轉動,如一塊黑布,不知不覺間籠罩住清淨圓明的自性,而讓這顆寶珠蒙塵。

佛陀覺悟了宇宙間的真理,為度化眾生,而「數數示生」——不斷倒駕慈航來人間,陪伴、教導著芸芸眾生;殷殷「開、示」,期待人們能「悟、入」,使「未種善根者,令種善根」、「已種善根者,令能成熟」。這是佛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

佛陀「數數示生」、「數數示滅」,不斷對眾說法。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有幸得聞佛法,是否真正引法入心,且拿出來運用?

多數人聽法的時候很歡喜,但是要「依教奉行」,卻覺得很困難,總是很快就把法忘光了,習氣還是依然故我。這和身懷寶珠卻不自知、依然窮困潦倒,不是一樣嗎?

慈濟人開闊心胸、深入人群,願意走到苦難人身邊擁抱他、長年累月無所求付出,可說是「已種善根」。但道心是否精進?千萬不能說「加減啦!」(閩南語,意為「多多少少」)因為加加再減減,不是抵銷了嗎?

懺悔道場已從臺灣啟動,大家知因、知緣、知果、知報,要趕快去除累生累世的煩惱、習氣,不再造惡業。

佛陀在靈鷲山講《法華經》時,或許你、我、他都曾在靈山會上結過法緣,所以今生才會相遇在慈濟;要珍惜因緣,讓未來百千萬劫,靈山會永遠不散。

但願這樣身心莊嚴的大道場,永遠存在人人心中,時時懺悔,日日齋戒,道心分秒持續;生生世世都保持著這一分淨如琉璃之心。

道在方寸中,
以慈悲轉識成智;
用智慧去除無明。

許多人因為環境的障礙、人與人之間的障礙,或是自我心靈的障礙,無法以最精誠的心發心立願;即使願意發心,卻難以永恆堅持,多數是「發心容易,恆心難」。

一念善心起,就能發心立願;但若習氣未除,很快又會被欲念或無明遮掩,讓這一顆好心好念轉瞬消失。要降伏習氣只有一個辦法——時時自省,觀照身口意;莫讓不好的習性浮上來,一不小心就造災殃。

佛陀是宇宙大覺者,要信受奉行佛陀的教法,並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發願度眾生,就要洗滌自我煩惱;要洗滌煩惱,就要學習法。要立弘願,把煩惱洗滌乾淨,心不再受污染;好好學習無量法門,不要貢高我慢說:「我都已經學會了。」其實不懂的多過懂的,要用謙卑的心不斷學習,讓涓滴法水入心且內化為髓,回歸清淨圓明的佛性。

當下起一個好心,就種下福因;起一個善念,福種就能成就。善的種子放在心田�,無法成苗,需要陽光、空氣、水各種因緣匯聚,種子才能真正萌發,長成大樹、蔚然成林。

期待人人智慧無漏,莫讓法入心又漏掉。人人善念共振、身體力行,福德因緣才會匯聚,天下才能平安祥和。

心不救,世間無救;
要救世,先救心。
覺悟,才能帶來希望。

「人生無常,國土危脆」,這是兩千多年前佛陀對宇宙大乾坤的智慧觀察。對照現今世界,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災難頻傳,我們要相信佛陀所說法,時時提高警覺,戒慎虔誠。

大時代、大劫難、大無明、大動亂,需要人人明辨是非,啟動大慈悲、大智慧、大懺悔,才能使天下轉危為安。

人心不救,世間難救;要救世,一定要先救心。佛陀對眾生聲聲呼喚,希望人人斷除貪、瞋、癡的無明煩惱,展現清淨圓明覺性。

「六波羅蜜」就是「度」——把眾生從苦難的此岸,度到幸福、快樂、平安的彼岸。凡夫受貪、瞋、癡、慢、疑等欲念影響,在愛河、苦海中沈淪;這條千尺浪潮的煩惱河,時時興風作浪,要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方法來對治。

人因虛榮心而享受,因享受而沈迷,造作業力;現在是大懺悔的時刻,期待人人懺悔且能齋戒,改變習氣、改變生活習慣,關心地球上其他生靈;心中有愛、善念不間斷,以菩薩願力拯救苦難眾生。

我天天都在發願,願人心行善、行孝,家庭人倫和睦;更願社會祥和富樂,大地平安養息,人人身心平安。

期待人人福慧平行,集合螞蟻雄兵的力量,大轉法輪。人人日日精進、時時精進、秒秒精進,分分秒秒都讓佛歡喜;佛歡喜了,天天都是吉祥日。這是我最大的期待!

主題報導/心與法會合——法譬如水經藏演繹
撰文•李委煌 攝影•顏霖沼
苦海茫茫無邊,回頭明明是岸,
三障諸惑應斷,諸佛聲聲呼喚——
悟達國師宏願,廣演慈悲三昧水懺;
三萬名入經藏菩薩,心與法會合,
以身為載道器,成就舞臺上整齊莊嚴的說法;
不僅反觀自省,更期待喚醒眾生清淨無染、與佛同等的本性!

八月六日到二十八日,二十四場「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於高雄、臺北、臺中及彰化公演,結合三萬名志工及專業人士,演繹現代社會的生態,比喻眾生無始以來的習氣,皆能藉由清淨法水洗滌心靈垢穢;預估超過二十五萬人接受這場法筵洗禮。

慈濟成立四十五周年,證嚴上人感恩全球會眾用愛鋪路,同時鄭重呼籲「大懺悔」。今年二月起,全臺各社區推動讀書會,研讀《法譬如水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三月,經藏演繹人員陸續到位,透過一次又一次以法共修,漸漸理解上人希望人人「大懺悔、入經藏、滌心垢、去習氣」的用心良苦。

《水懺》原典萬餘字,文辭艱深,有許多佛教專有名詞;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改編為歌詞,期待大眾能親近這部宏大的經典,即使是不同信仰、不同觀念的人們也能理解。

他以煩惱障、業障、果報障,三障之懺悔與發願,鋪成整部經藏演繹。揣摩大時代下人們的欲念與心情,陳述人心微細意念所造罪業,還融入當代頻生的詐騙案件、投機取巧及外遇等問題。

隨著水懺歌詞唱誦,「妙手」以手語手印傳法,「妙音」以肢體傳法。考量觀眾的多元性以及表演的藝術性,此次也結合歌子戲、京劇、戲劇等五十多位專業人士演出。總導演呂慈悅表示:「每個藝術有各自的領域和堅持,但每個人都放下身段,不分國語或閩南語,完美和圓融結合。這次的活動,也展現佛教的包容性。」

入經藏菩薩身著慈濟委員制服,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環保白衫,宛如一道道法水,取意「法譬如水潤蒼生」;而環保是當代全球共通的議題,也唯有環保才能救地球,透過人文志業以傳播科技來呼籲全球力行,也就是「廣行環保弘人文」。

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演繹,專業的演繹菩薩以細膩身段刻畫劇情,交代故事意境;而每段的「懺」與「願」,則由入經藏菩薩負責呈現各種隊形。企畫團隊葉秉倫說明,透過妙手與妙音的互動與呼應,向觀眾傳達帶動、奉勸、邀請、呼籲等心意,引領全場虔誠入法。

序曲的「一性圓明自然」,四面舞臺的妙音呈現弧形,環繞為圓,象徵著「大圓鏡智」,提醒眾生人人本具佛性,然被煩惱無明所遮蔽;若能以法水拭淨,仍可回歸清淨無染的本性。

懺悔煩惱障「改往並修來」的發願,從一顆種子開始,在滾滾紅塵中堪忍無染,並接受法水滋潤,逐漸開展為一朵蓮花,象徵守護慧命;而這朵花在眾人彎腰伸手搭住前人、或做拋物線比畫之間,呈現開闔的動感,也象徵著勇猛精進。

懺悔業障的「至誠發願」隊形,以慈濟標誌為意象,由妙手詮釋的蓮蓬緩緩往臺下走,妙音組成八正道葉瓣一步步往上走環繞著,大家步履一致,合成一個「合」字。懺悔果報障的「至誠發願」隊形,則為法船啟航,提醒眾人發心立願,運載群生到彼岸。

種種隊形融合了上人平日說法與期許,透過藝術表現形式,讓深奧的經藏法海淺顯易懂,活躍有層次,使觀眾心領意會,印象深刻。

此外,在觀眾席規畫有「輕安區」、「大愛之光區」,透過簡單的肢體動作和唱誦,帶動大法會的道氣。包括臺上臺下入法的十萬人齊心齋戒,為臺灣及世界祈福;期間,更有不少企業響應,為員工備辦素食餐飲。當現場觀眾得知這分虔敬之心,紛紛表達感動,眾多法師受邀與會,也讚歎突破口欲是「行經」的一種。

桃園觀音鄉寶蓮寺住持宏空法師表示,當聽到開場的「愛與關懷」歌詞「願持善念膚大地」,即感動落淚。「不只大地受傷啊!人心也受傷了。透過音樂、透過影像,大家同在一起,感受到能量很強;或許災難不會消失,但透過善念共聚,會小一點、會延遲一些。」

宏空法師也肯定此表現形式,傳遞了《水懺》的深厚法義,「有時候大家不知道什麼是懺悔,經過這次演繹就會恍然大悟——以前如何糟蹋大地所以要懺悔、以前粗言惡語要懺悔、不小心傷害家人朋友也要懺悔。」

佛法講懺悔,天主教說告解,儒家則談一日三省吾身。改往修來並沒有宗教隔閡;「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更積極的意義,是帶動人人掘出心地清泉,以志同道合的善念共振力量,守護世間的清淨。

(資料提供╱高芳英)

真情映像/工廠即道場
撰文•陳淑美、方玉葉攝影•顏霖沼
寬廣的鐵皮廠房內,一邊是即將出貨的生產線,一邊入經藏菩薩在臨時搭建的模擬舞臺上,合心平齊、逐一調整每個動作。

「法譬如水」經藏演繹高雄場前夕,臺南大成不�鋼公司廠房內,聚集了來自臺南、屏東、臺東等地的慈濟志工與社區民眾,揮汗排練;從四月以來,公司不僅提供場地讓志工密集共修,更帶領七百位同仁吃素、鼓勵參與入經藏。工廠變道場,員工更有向心力。

彩虹村的童話世界
一雙布滿皺紋的手,卻擁有一顆最純真的心。彩虹爺爺黃永阜用他的彩色水泥漆,不但替自己的人生寫下最璀璨的一頁,也打造出臺中市春安里的童話世界。

遠離毒害教戰守則
面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飲食毒」和「環境毒」,請跟著專家提供的防毒方法,做好健康管理,讓自己及家人遠離毒害的威脅。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8/24/2011 08:20:00 下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