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傳承,開枝散葉
二○一一年九月十一日下午一點多,花蓮靜思堂人氣興旺、喜氣洋溢。國議廳那廂,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有講座;感恩堂這廂,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與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副院長,正在一一答謝服務滿一萬小時的醫療志工。
下午三點半,大眾聚集在講經堂歡慶花蓮慈濟醫院二十五周年。回顧來時路,上人輕嘆,當初真是自不量力,竟然想蓋醫院!
「花蓮山明水秀,人才和年輕人卻都往西部去了,老弱貧病很多,醫療資源缺乏。這樣的環境,我愛上了它,可是,我不忍貧病的痛苦。有次訪視,看見一位癱瘓的搬運工人躺在黑暗的陋屋�,好大的老鼠在啃他的腳。這樣的景象,我放在心�……」
「為了支持師父,有人抵押房子、有人去幫傭。醫院蓋好,大家又輔佐醫護、穩定病患與家屬,啟發、培養他們的感恩心。醫院上上下下一片祥和,這就是福氣!一晃二十多年了,你們用心、用愛,由黑髮做到白髮……」
醫療志業從一無所有到開枝散葉、六院一家。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在醫院成立的第一年就來擔任骨科主治醫師,如今骨科的優秀人才已達三代。上人讚歎,他們師徒之間不只傳承技術還傳承愛心;高貴的理念、寬厚的心靈,都是品德典範的展現。
那天,陳院長與關山慈濟醫院院長潘永謙、花蓮慈院骨科主任于載九與主治醫師吳文田、大林慈院開刀房主任簡瑞騰以及臺北慈院骨科主任黃盟仁,陪著已痊癒的重症病患上臺;榮耀的白袍一字排開,交織著慈濟醫療志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醫師還能做什麼
「我在這�不只學習高科技,更學習到做人的基本道理,那就是感恩、尊重、愛。」一位首度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的學員如此說。這多少點出了一個事實,慈濟人醫會的成員不僅醫術好,還充滿愛心與人文精神。
就拿伍寶燕醫師來說吧,她不僅是馬來西亞最大醫院——吉隆坡中央醫院的高級顧問兼泌尿婦產科專科醫師,還促使該院成為大馬第一所全面實施環保計畫的政府醫院,並設立院內資源回收站。
「在減少自然災害這方面,醫師還能做什麼?」她自問。二○○八年,她先是呼籲醫院同仁配合做環保,不久便體悟到,唯有親自動手回收資源,才能帶動別人。其他醫院邀她去作手術觀摩教學,她也把握機會,要求講演環保。
「全馬最忙的醫院都可以做到資源回收,其他醫院就會跟進。引導病患做環保,病患就會影響家人做環保;這是每位醫師都能做到的!」
巴拉圭的胡安•梅沙醫師(Juan Silverio Meza Leguizamon)已經連續五年回花蓮了,每次都得在歷經五十個小時的飛行與轉機後,隨即投入密集的課程。「每次我都想,明年可以不來了。可是日子一近,我就又想回來聽上人的指導、跟大家切磋。這是因為我對上人有情,對你們大家有情!」
巴拉圭的慈濟人醫會沒有固定看診處,胡安卻毫不懈怠,領著家人與醫界朋友在貧民區逐屋義診、發放以及分享《靜思語》、宣導資源回收。他們家有八位醫療人員,今年一起回來的是他的藥劑師夫人瑪達。以他每年帶一位家人回來學習的情形看來,起碼得連續回來七次才擺得平。
真空妙有
大體模擬手術向來是學員最嚮往的課程之一,教學圓滿後,年會活動也進入了尾聲。九月十三日清晨,大家肅穆地參與送靈儀式,齊列道路兩旁,向八位無語良師致最高禮敬。
同學代表為老師們蓋棺,十二位法師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號唱誦聲中,引領大眾緩緩前行,隊伍綿延上百公尺。年輕學子亦步亦趨,跟在資深大醫王之後學習延續傳統、樹立典範,為自己以及後繼的世代創造更好的未來。
天天都有人往生,但,幾人能走得如此尊榮!無語良師捨身育才,將自己布施得淋漓盡致,不但為醫療技術作貢獻,也為心靈成長作啟發。靈柩上的每一幅肖像都彷彿在微笑:「看哪,世人!無論你是美是醜、富有或貧窮、黃皮膚或黑皮膚、佛教或基督教——全都免不了一死。但是,生命可以渺如塵土,也可以重如泰山……」
眼前的一切都是生命本質的示現,令人泫然欲泣,讓人無法不對宇宙、乾坤以及所有的自然法則敬畏與感恩。送無語良師一程,也等於是送了自己一程——吾等幸聞佛法,得遇明師,在這段因緣殊勝的人生道路上,到底有幾分體會、幾分覺醒?
家屬在路的盡頭登上巴士,陪著無語良師們前往火葬場。一切都將化為空無,然而,這就是「空中妙有」。上人說,凡夫分段生死,生生死死,不斷輪迴;身軀終究會土歸土、水歸水、火歸火、風歸風,但慧命卻可無限地延續。
可以肯定的是,當學習在「空」中汲取與示現「妙有」,直到自己的身軀也成空。
帶回這一輪明月
新聞報導,今年的中秋月是六年來最大、最圓、最亮的。九月十二日,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的所有學員與工作人員共享露天中秋晚會,在清涼的道侶廣場排排坐、吃果果。兩位年輕的主持人王鵬雰、葉秉倫把氣氛帶動得溫馨又活潑,於晚會一開始就請大夥兒起立,面朝天際,好好「賞月」十秒鐘。
上人在第二天圓緣時感恩大家無私無我,無論山多高、水多遠,都毫不畏懼地去付出大愛;普天之下一家親,人人共同的那一念心就是「佛心」。
「昨天中秋夜,你們腳踏實地,抬頭望月,我透過視訊看。可是,怎麼才讓大家看十秒鐘?天空淡淡的雲,境界這麼美……想一想,也對,把握當下就是恆持剎那。對我來說,剎那已經是很久了,何況十秒?好好把握,無量無數的未來,就從我們共同的這一念心開始!」
晚會表演節目由慈濟中、小學、技術學院和大學的孩子們擔綱,一個比一個精彩。花蓮慈院同仁帶動的原住民舞蹈照例壓軸;大家不分老少,手拉手、肩並肩,在月下踏著舞步、繞著廣場,依依不捨地緊緊擁抱,互道明年再聚。
上人在圓緣所作的開示,時時都在陪伴、引領著大家:「抬頭望明月,我在精舍與你們呼應著。一性圓明,自然普照在漫漫黑夜中。有此明月,苦難眾生的人生也可以被照亮。但願你的國度因為有你、有慈濟而能人人得救。帶動人人調好心念,被救的人也可以救人。好好把握當下,帶回這一輪明月,讓你的所在之地清涼、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