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這是我的考卷嗎?」看著這張只有 46 分的數學考卷,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麼可能不及格?」我重新計算各大題的得分。 「豆子!考卷後面的題目,你一題也沒寫。」一旁的阿福發現了問題所在。 「後面有題目?」 我趕緊把考卷翻面。果然,背面還有 30 分的考題,全是一片空白。 難怪我昨天寫完考卷,距離下課居然還有二十分鐘。為了「充分利用時間」,我很認真的偷瞄可愛的小惠,整整瞄了二十分鐘,根本沒注意考卷後面也有題目。 ※※※ 「今天的回家功課之一,就是訂正這張考卷。」紅鼻子老師推推眼鏡,「小豆子!你也未免太迷糊了,居然漏寫一整面。」 放學前,紅鼻子老師交代完回家作業,還趁機訓了我一頓。 這時,有一個人看起來很高興,那就是阿福。因為阿福考 47 分,破天荒比我高分,還那麼剛好,就只贏我一分。意外成為全班數學最低分的人,讓我嘔得要死。 更悲慘的是,阿福竟不顧朋友道義,帶著燦爛的笑容,故意拿著他的考卷在我面前走來走去,看得我很想扁他。 「阿福,你這次很了不起喔,考贏『一個人』欸!」 我都快被阿福氣死了,苦瓜還來挑撥離間,分明就是跟我過不去嘛! 噹……噹……噹…… 放學鐘聲響了,我邊走邊看著這張慘不忍睹的考卷,阿福也收起「快樂的表情」,和我慢慢往學校後門走去。雖然我平常的分數也不高,但至少還有個七、八十分,這張不及格的考卷真是我的奇恥大辱。 「唉!」 我不禁嘆了口氣。 「豆子!你別難過了,這種分數我常常拿,拿久就會習慣了啦!」 阿福的話一點也沒有安慰的作用。我白了阿福一眼,示意他別說了;阿福好像沒看到,還繼續「安慰」我:「以前我爸媽也不習慣我考這種分數,一直到我三年級的時候,他們就『看破破』(臺語)了。 而且啊,只要你習慣了,老師跟你的爸媽也會慢慢跟著習慣,最後大家都習慣了,就不會再有人罵你了。」 這是什麼爛理論啊!我不理他,繼續呆滯的看著那些被我遺忘的題目。 走著走著,一陣突來的強風把我的考卷捲上天空。考卷在空中飛啊飛,最後降落在下午才剛鋪好的水泥地上。 水泥地的四周圍著黃色的封鎖線,我的考卷好死不死,就黏在水泥地的正中央。 「你們聽清楚,不要到剛鋪好的水泥上玩,如果被我發現誰的腳印留在地上,誰就倒大楣了!」下午放學時,主任的話言猶在耳。 「怎麼辦?水泥還沒乾欸!」我看了阿福一眼。 「豆子,師公早上才教過我們『三思而後行』,如果你現在去撿,一定會留下腳印。我看,等明天水泥乾了再來撿吧,應該不會被別人撿走。」 沒想到阿福把師公都搬出來了,現在的阿福果然不同凡響。 我心裡盤算著,如果現在去撿考卷,肯定會在水泥上留下鞋印;如果不去撿,那張不及格的考卷,就會牢牢的黏在水泥上面。 我陷入兩難,一邊是「鞋印」,一邊是「恥辱」。 「豆子,你留下腳印的話,會被主任罵死的。」阿福看出我的為難,第二次暗示「三思」的重要性。 我當然知道留下鞋印的後果。可是……校園裡除了小惠之外,還有很多可愛的女生,要是被她們發現我只考46 分,我的「一世英明」不就毀了? 再三思量,我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把考卷給拿回來。不過現在才剛放學,附近還有很多可能會告密的人,我們決定去晃一晃,晚一點再回來。 ※※※ 等待,好像烏龜走路,慢慢的才過去。 好不容易,校園裡只剩下小貓兩三隻,阿福趕緊幫忙把風,讓我去拿回考卷。 我先用手指輕輕壓了一下水泥地:「太好了!水泥變硬了!」 我小心翼翼跨出第一步,果真沒留下腳印。 我慢慢走到考卷旁邊,可是考卷好像黏住了;我輕輕拉拉看,考卷文風不動。 「豆子,快啦!有老師要走過來了!」 聽阿福這麼一說,我心裡好緊張,一不小心用力過度,「嘶」的一聲,考卷破了!我管不了三七二十一,把撕下來的考卷往書包裡一塞,拔腿就跑。沒想到這麼一跑,竟在水泥地留下了一個鮮明的腳印。 我停下來,回頭盯著腳印發愁。 阿福安慰我:「沒關係啦,腳印上又沒有寫名字,不會有人知道是你。」 這樣說也有道理,於是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回家去。 第二天一早。 「哦……這裡有腳印,我要去跟主任講。」 真是夠倒楣的,讓苦瓜這個大嘴巴發現我留下的腳印。 在主任還沒「殺」過來之前,腳印前已經圍了一堆準備看熱鬧的人。 「不知道是哪個冒失鬼踩的!」 「看起來是小孩子的腳印。」 「對啊!搞不好就是我們學校的學生。」 大家對這神祕的腳印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越來越接近事實。 就在這個時候,主任氣急敗壞的走了過來,一邊怒吼:「你們這幾個圍觀的人,通通不許走!」 原本我想趁機開溜的,現在已經不可能了。 主任說出他的推理邏輯:「『犯人』通常會再次出現在『犯案現場』。」 說完,主任在「眾嫌犯」面前,走上水泥地尋找線索。 過了一夜,水泥早就乾了。我把手插進口袋,企圖掩飾自己的緊張,一邊自我安慰:「腳印上又沒有寫名字。沒事的,沒事的,沒事的……」 然而,主任有了驚人的發現:「這裡好像黏了一張紙,紙上還有寫字……」 主任彎下腰仔細的看了一會兒,發出一陣獅吼:「四年戊班……」 啊!完了,完了,這下子我鐵定完蛋了! 摘自《小四愛作怪之挑戰孔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