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iscover Taipei日文雙月刊電子報】介紹與臺北相關的人文、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以日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 【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5/31 第7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感恩、尊重、愛
證嚴上人專區 無盡藏/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
慈濟脈動 主題報導•志為護理/豆佩容 辛苦的代價
焦點專欄 社論/感念醫護恩
感恩、尊重、愛
臺灣各醫院的護理人力短缺,造成「護病人員比例」失衡,最直接的衝擊與影響,即是病患本身的醫療品質。
「護理人力短缺」,一向是臺灣護理人員「十大痛苦指數」中的第一名,何以神聖的護理工作,今日卻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根據全國護理師公會調查發現,一千五百餘位離職護士不願留任的三項主因為:「工作環境負荷重」、「薪資福利欠佳」、「未受到尊重」。前兩項理由可從制度層面改善,第三項理由則值得全民深思……
醫護人員和你我一樣,會有情緒起伏、身心勞累的時刻;醫院更不是消費的場所,而是搶救生命、進行「生命工程」的場所。
搶救生命的成就感、病患的肯定與家屬的體諒,是支持護理人員於艱困環境中的最大動力;病患一句發自內心的噓寒問暖,往往能讓筋疲力竭的護理人員得以鼓舞,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無負救人的初衷。
期望國人對勞苦功高的醫護人員致上崇高敬意,也期盼制度、福利及人心的改革,能回報給醫護人員良善而能繼續發揮「守護生命」良能的工作環境。

無盡藏/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周寶秀
講於二○一二年五月三日至二十一日

宗教,是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
引領人開闊心胸、探索宇宙人生真理,保護單純心念,大愛付出無所求。

數月前,國外一份「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人類耗用天然資源的速度,遠遠超出地球能持續供應的速度;地球資源已經透支超過百分之五十,若人類再不正視問題嚴重性且合力解決,即使有第二個地球,資源也不夠用。

人人都期盼天下風調雨順、大地生機豐饒、人類生活富而無缺;但這需要每個人都有覺悟,戒慎虔誠面對天地萬物,願意回歸儉樸生活、力行節能減碳,才有可能達到。

日日都要戒慎,時時都要虔誠。今年五月第二個星期天,是佛誕日、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全球超過三十四個國家地區、逾三十五萬人參與慈濟浴佛盛典。

看見各宗教共襄盛舉、與會人數年年增加,共同祈求人人平安、社會祥和、天下災難消弭,那清淨如蓮的莊嚴形象,宛若菩薩雲集的靈山會;我內心的感動與感恩難以言詮。

宗教,是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不應執著在信仰的不同名相而有所分別。感恩人人開闊心胸,去除宗教間的成見、相互包容,以恭敬、感恩、尊重之心浴佛,展現祥和整齊之美。這分超越宗教的「善念共振」,就是人間永恆的真善美。

以法淨心,用愛互動,
信力堅固,善力無限。

今年,香港慈濟人在全港最熱鬧的金融和商業中心「中環遮打道」舉行浴佛典禮。平時車水馬龍、觀光客眾多的街道上,慈濟人從布置場地、進行彩排開始,便吸引許多逛街人潮圍攏過來;大家聽聞佛號、看見莊嚴整齊的浴佛隊伍,男女老幼雙手合十,就連外國人也排隊等待浴佛。

當天附近有一場示威活動,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物價波動、薪資所得不平等。當示威人潮靠近浴佛會場時,慈濟人也邀請大家一同入內浴佛;原本情緒高漲、對社會現狀有所抱怨的民眾,慢慢融入浴佛隊伍中,跟隨司儀引導禮佛足、接花香,心靈漸漸歸於平靜,共同為天下祈福。

人心「貪、瞋、癡、慢、疑」五欲熾盛,為世間造成很多災難;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觀機逗教開導眾生。紛亂的社會需要正法,才能使人心調和,相互感恩、尊重,以愛互動;人人提起堅定信心,匯聚清淨善念,善的力量才會大。

法為良藥,對治心病,
恆持精進,慎勿懈怠。

去年開始,慈濟推動「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全球慈濟人在社區持續啟動慈航、帶動讀書會共修,至今「靈山法會不散」。

加拿大的林玉如阿嬤今年八十五歲,自從「入經藏」以來,每次讀書會都不缺席。三月間有一天大雪紛飛,大家都認為:「這麼冷的天氣,老菩薩不會來了。」但她還是堅持冒著大雪、踏著深深的雪印前來,人人被她的精進心所感動。

玉如阿嬤告訴大家:「感恩慈濟,讓我的日子很充實;讓我在這樣的年紀,還可以讀書了解道理。」因此哪怕天氣再惡劣、雪下得再大,她還是把握機會來參加讀書會。

佛陀應眾生不同根機,以法為良藥,療治人人心靈病根——以「布施」度慳貪,以「持戒」度毀犯,以「忍辱」度瞋恚,以「精進」度懈怠,以「禪定」度散亂,以「智慧」度愚癡;使人人慧命成長。

許多人接觸佛法後,反觀自性,覺察過去人生方向錯誤,因而發願懺悔改過。然而一段時間過後,懈怠心一起,認為:讀書會錯過一次無妨;好事有空再做就好;壞脾氣慢慢改就可以……道心漸失,很快又會故態復萌。

人人本具清淨佛性,只是多數人受無明煩惱纏縛,即使有緣聽聞佛法,卻不一定能理解、牢記,更遑論確實做到或是與人分享。這種「差不多」的心態,就是習性難斷的主因;僅差那麼「一點點」,就讓善法「有漏」,無法體解最微妙的真實法。

一般人多是「大過易改,小錯難除」——小習氣、小過錯,要完全去除、徹底改過,並不容易。唯有時時精進、浸潤在法水之中,才能持續愛的能量,真正滌心垢、去習氣。

期待大家以精進人生作典範,學習老人家勇猛付出的精神,持續聞法入心、自我警惕。

難行能行,步步前進,
踏實圓滿,菩薩十地。

聽聞佛法,內心起了歡喜,發心立願「甘願做,歡喜受」,這就是「菩薩十地」中的第一地「歡喜地」,也是發大乘心、當菩薩的第一步,亦叫作「初地」。

凡夫無明,反反覆覆,煩惱覆蔽於心,發心容易恆心難,心有垢穢,就容易受境界動搖,使菩薩道停滯不前。「離垢地」就是要常常自我警惕,甘願付出做好事,更要遠離煩惱與人我是非,才能堅持菩薩道。

去除無明、道心堅定,心地沒有黑暗,智慧之光自然啟發,此即「發光地」;這分智慧光明,不僅自照,還要能照人,號召大眾發菩提心、同行菩薩道,成就無量無數好事,這就是「焰慧地」。

「難勝地」意指菩薩道上善惡拔河,要堅持克服困難、難行能行,不讓現實境界影響永恆的目標;當困難被超越後,所面對的就是平坦的道路,此即「現前地」;對準方向、不受周圍風光引誘而懈怠,加緊腳步往前行,則為「遠行地」。

能得殊勝因緣,發心力行菩薩道,要道心堅定、不為煩惱所動,此為「不動地」;方向正確、道路平坦,更要精進福慧雙修——「福」來自善,為善要殷勤,要把愛化為建設性的力量,入群度眾而得智「慧」,此為「善慧地」。

登十地的菩薩雖然周圍境界無礙,卻還是帶著少許的無明,如雲霧般遮住己心;第十「法雲地」就是以智慧之「法」,撥「雲」見日,遍注甘露,滋潤人心,使煩惱盡除。

菩薩道看似遙遠,只要有心起而力行,總有到達的一天。期待人人步步踏實、精進不鬆懈,以清淨智慧、無私大愛,喚醒慈悲、善良本性,才能登上十地圓滿的境界。

增長智慧,破除欲念,
立信願行,諸事圓滿。

佛典中有一則故事——

一位商人一心求福,希望事業成功、賺盡天下財富。有人告訴他:「只要每晚用最好的柴拜火神,錢財就會如熱火般滾滾而來。」於是他遣人上山砍柴,用最好的木料,三年不間斷拜火。怎知生意不僅沒有起色,還日漸衰退。

又有人告訴他:「每天太陽、月亮出來前,準備豐富的祭品,虔誠禮拜,就會日進斗金。」於是他天天殺雞宰羊祭祀,連續三年拜求,生意卻愈來愈差,不僅花光家產而且病倒了。

多年來一直拜求,不僅沒有得到福,還增添心中煩亂;人人都說佛陀是覺者,他決定到祇樹給孤獨園請佛開示。

見到佛陀,商人大聲哭訴過往為追求財富名利,用盡心力卻一敗塗地……佛陀告訴他:「你為求財,大量砍伐樹木當柴燒、大量殺害動物來祭祀,造業深如大海,怎麼可能得福呢?」

「現在開始,你要孝順父母、發心行善,同時要去除內心的貪、瞋、癡、慢、疑;相信正法且精進入法,才能使身心安住。」

商人聽了心開意解,懺悔過去愚癡犯錯;心病去除,信心生起,決定回去老老實實做生意,並且隨分隨力為社會人群付出。

為了開展事業、累積家財,庸庸碌碌過一生,到頭來是福是禍?誰都不知道。

智慧根若沒有增長,就無法以正信、正見、正念,破除種種無明欲念;一念偏差將造成一輩子錯誤,生生世世陷入迷途。

期待人人以正信的力量,發大心、立大願;信願行具足,才能圓滿諸事、得大智慧。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波斯匿王來見。佛陀見波斯匿王渾身沙土,關心詢問:「您是做了什麼粗重工作,看起來很疲倦的樣子?」

波斯匿王回答:「在我的國家�,有一位有錢人往生了,他的財產沒有人可以繼承,所以納入國庫,我是去點收他的財產。」

佛陀不解:「這麼有錢的人,怎會沒有親人?」

波斯匿王回答:「他雖然很有錢,個性卻很慳貪,平常捨不得吃好的東西,穿的也都是補丁的衣服;父母無法得到他的奉養,只好投親靠友;妻、子無法忍受他的苛薄,也都各自散去。落得年老時不僅孤單老病,往生後也沒有人願意為他處理後事,只好由國家出面。」

波斯匿王說,剛才打開他的藏寶庫,發現�面有很多值錢的珠寶。他請教佛陀:「他有這麼多財產,但一輩子都沒有享用到。那他的來世將如何?」

佛陀回答:「他空有財物,卻對父母不孝、對妻子苛薄,慳貪不肯布施,來世將墮落三惡道。」

國王聽了心生怖畏:「我會以此為警惕,多做善事幫助貧困的人。」

有福生在人間,要戒慎、要感恩,藉福修福,再與人人結好緣、種好因;莫因為有福而沈迷享受,或慳貪執著不肯布施。受情纏縛、受欲綑綁,就會不斷產生惑、業、苦,煩惱重重而無法解脫。

人生在世,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將生命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無怨無尤付出慈悲大愛,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但願佛法能普遍全球,使人人保護好單純一念心、懂得人生真實道理;人人心中有愛、付出無求,當下就是人間淨土。請大家多用心!

主題報導•志為護理/豆佩容 辛苦的代價
◎撰文•邱如蓮 攝影•顏霖沼
豆佩容小檔案

•二十五歲,從事護理工作五年
•臺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護理師

沒有什麼工作是不辛苦的
但是我要讓辛苦有價值

瘦高的身形,俐落地穿梭在病房之間,未被口罩掩蓋的溫柔眼睛,探尋著病患的需要;雖然擁有賽夏族血統,卻說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彎身安慰,輕易就讓上了年紀的病患感到安心。豆佩容的從容身手,來自五年護理生涯的累積。

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豆佩容與姊姊都選擇了有原住民學費減免的護理系,當時並非懷抱著「南丁格爾」的使命,只想要擁有一技之長;沒想到接觸護理後,她除了學會照護技巧,更學到了生死課題。

「把病患照顧好,讓他康復出院,是很棒的事。」剛剛成為小護士,豆佩容對自己的工作如此定義;但沒想到並非所有病患都能夠康復出院,許多時候要面對的是臨終的過程。

「看到阿伯喘個不停,我卻無法給他任何幫助。」強忍情緒,回到護理站才落淚哭泣;在校所學都是如何讓人康復,豆佩容不懂:「怎麼幫助病患好走?」

學姊沒有回答她,只告訴她:「哭過了,把眼淚擦一擦,再去照顧病患。」

小護士的第一課,把「無常當如常」,豆佩容到現在仍沒辦法完全做到。

我知道你對我好

四年前一個冬天,豆佩容推著推車,到病房巡顧病患;病床上的阿伯急喘的呼吸,這是肺癌末期的症狀,她按照醫囑叮嚀阿伯服藥,再仔細一看,發現阿伯的耳朵因為長期戴著氧氣罩,已經發紅。

「阿伯,耳朵很痛吧!」

「對啊!有一點痛。」阿伯愣了一下,緩緩回應了豆佩容。

巡完了所有病房,豆佩容再次回到阿伯床前,輕輕地將紗布墊在他的耳朵上,減輕疼痛。

病房�,沒有人說話,家屬也只是靜靜地看著豆佩容完成動作;突然,阿伯對她說:「我就知道,你對我最好了,都沒有人發現我耳朵痛。」

小夜班下班前,豆佩容再去看看他,很久沒有踏出醫院的阿伯,看著電視的氣象報告,轉頭叮嚀:「外面很冷喔!你要穿暖一點。」豆佩容的心頭暖暖的,眼淚就要奪眶;直到現在回想起這個小故事,那溫暖仍然炙熱。

一塊紗布,雖沒有辦法讓阿伯的病好起來,卻可以讓他舒服一些,而阿伯回應的那分關心,讓豆佩容覺得,終於無愧於加冠儀式時,宣誓成為有愛的護士;也才明白,原來讓病患舒服地走完剩下的日子,只是需要多那一點點的細心與體貼。

成為家屬的依靠

「我媽媽對我來說很重要。」每天下班,豆佩容會打電話回家給媽媽,分享工作中的喜怒哀樂。日班、夜班,推車送藥、替病患翻身拍背、清理穢物……經常讓她無法喘口氣,「常常,我講到哭了,媽媽也在電話那頭哭了。」

可能是兩個女兒都從事護理,豆媽媽特別體會護理工作的辛苦,當女兒受挫,她總是傾聽、鼓勵,「你們的工作很重要,是照顧大家的生命。」如果女兒忙碌不能回家,她就帶著私房料理來探望。

前一陣子,豆爸爸生病住進臺北慈濟醫院,豆佩容抽空協助爸爸辦理報到手續,回到病房護理休息室,崩潰大哭:「每天,我都在照顧病患,自己的家人生病了,我卻沒辦法照顧他。」

當自己成為家屬,豆佩容真切體會那無來由的焦慮。「現代人工作忙碌,下班後匆匆來探望,急於想要知道全部的消息。」護理人員替病患關照一天的生活,分擔他們的憂慮,還要回頭跟家屬報告;家屬會隱忍淚水,卻無法隱藏焦慮,有時候比病患本身更需要照顧。「一位病患只要有一位家屬,我們一天就要照顧十四到二十個人。」

「他什麼時候會走?」是豆佩容常被問到的問題,不安的家屬更會反覆詢問。一次又一次,豆佩容安撫家屬,「我沒辦法告訴你答案,但是當他離開了,就是遠離病痛了,我們要祝福他。」

當然,也有過出借自己肩膀的時候。

一位病患跌倒後,病況愈來愈不樂觀,進入加護病房;平日照顧她、樂觀開朗的先生,十分自責沒將太太照顧好,在豆佩容面前哭了起來。「在他面前,我得表現得堅強。」承認自己很愛哭的豆佩容說,在那個時候,只能忍著鼻酸,成為家屬的倚靠。

「現在,我都特別保重自己,不敢讓自己生病。」豆佩容說,對病患、對護理姊妹而言,自己分外重要,絕不能倒下,即使再忙,也會匆匆喝下流質飲品,補充體力。

「這麼忙,為了什麼?」豆佩容還記得實習的時候,什麼都不熟練,替一位阿公灌食,一灌就是一小時,阿公不常說話,只是靜靜地讓豆佩容照顧著;三週的實習過去了,她去跟阿公道別時,阿公竟然對她說:「不要走,留下來陪我。」

「我沒有做什麼,卻讓阿公很信賴我。」為了跟病患更接近,豆佩容學閩南語;為了更精進能力,下了班繼續進修,「沒有什麼工作是不辛苦的,但是我要讓辛苦有價值。」

剛上完夜班的豆佩容,不急著離開護理站,反而推著推車再去巡視一次病房;病患的微笑,也許就是她辛苦的代價。

社論/感念醫護恩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在浴佛法會的虔誠唱誦聲中,海內外慈濟人感恩慶祝慈濟功德會成立四十六周年。許多佛教法師、社會各行各業人士,以及不同宗教和國籍的友人也齊來莊嚴道場,和合展現清淨無染的一念心,與祈求天下祥和無災的大願力。

值此感念佛恩、親恩、眾生恩的「感恩月」,我們沐浴在對佛的禮讚中,真正落實於佛法,以回報浩蕩的親恩,和照護滋養我們的無數眾生恩。

今年佛誕節前一天是護士節,神聖的護理工作今日卻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全國護理師公會調查一千五百餘位離職護士發現,他們不願留任的三項主因是:工作負荷重、薪資福利欠佳、未受到尊重。前兩項理由可從制度層面改善,而第三項理由則值得全民深思。

證嚴上人曾開示指出,醫院不是消費的場所,而是搶救生命、進行「生命工程」的場所。醫護人員基於救護的使命感,不計時間心力地付出,非平常人所能為,受惠者也應以感恩和尊重來回報。

其實將心比心,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和你我一樣,會有情緒起伏、身心勞累的時刻。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的一位「男丁格爾」不諱言,曾經在病患大量湧入、人手不足以因應時,有關上急診大門、不再接受病患進來的衝動;所幸在同仁相互鼓勵,以及志工給予關懷支持下,勞累的「護理心」獲得撫慰與休息,而繼續守住崗位。

搶救生命的成就感、病患的肯定與家屬的體諒,是支持護理人員在艱困的環境中「守志不動」、志為醫護的最大動力。大林慈濟醫院有位護理人員表示,將病患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的快樂,不是薪水或休假可以取代的;病患一句發自內心的噓寒問暖,往往能讓筋疲力竭的護理人員,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無負救人初衷。

今日臺灣的醫療從業人員,儘管面臨「人少事繁」的困難,仍盡己所能的救人助人,其精神如同《無量義經》偈頌中所描述:「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而全臺六所慈濟醫院,志工致力與醫護人員、病患及家屬,共同營造「感恩、尊重、愛」的職場氣氛,也是慈濟醫療志業體得以鼓舞,並長養醫護人員仁心大愛、視病如親的關鍵所在。

在這個感恩的季節,國人當對勞苦功高的醫護人員致上崇高敬意,也盼制度、福利及人心的改革,能回報給醫護人員良善而能繼續發揮「守護生命」良能的工作環境。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46期

響應世界無菸日
「世界無菸日」活動告訴大家禁菸的重要性,每年有許多人加入禁菸活動的行列,有時也有藝人、運動明星一起響應,還有戲劇、音樂、詩文等各種活動!

生活小妙招,廢物利用超省錢
廚房中一定會出現的保特瓶,略略DIY之後,收納好用的程度不比便利道具差,一毛也不花,實用效果強大。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5/30/2012 11:14: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