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6/21 第7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步步前進,隨緣自在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感恩一切因緣
慈濟脈動 志為護理•花蓮慈濟醫院/堅持到底 六西病房日與夜
焦點專欄 三節合一•全球浴佛/把媽媽放胸口
步步前進,隨緣自在
要學會「隨緣不變」,面對境界趕快調整心念;
若不肯接受現實、不隨緣,人生過不去,就無法繼續前進。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感恩一切因緣
◎撰文•釋德凡 整理•編輯部
4•29∼30《農四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因緣來時,歡喜接受;因緣盡了,祝福感恩、隨緣自在。

善力大,福就大

「治安不佳、犯罪率高,社會人心愈益不安,須用愛教育、影響社會。」與菲律賓志工座談,上人殷殷叮囑要把握時間投入志業,合和互協凝聚力量,發揮定國安民良能。

上人感恩菲國慈濟人在二○○九年凱莎娜風災過後,以少數人力,日日辛勞帶動受災居民,不只給予實質的生活幫助,更提供「以工代賑」,鼓舞人人無懼髒污、清掃家園。「雖然人少力薄,只要合心,運用智慧、借力使力,也能做得很成功。」

此後,馬利僅那市政府大力支持慈濟人推動志業,並與慈濟簽署環保協議;翌年市府團隊並親自來臺感恩。去年七月,慈濟致贈當地一萬三千戶貧苦家庭白米,市長、議員全程參與,不同宗教代表也齊聚會場、共同祈禱。

「只要營造出善的大環境,自然能降低犯罪率,穩定當地社會。期待大家持續就地招募人間菩薩、啟發善心善念;好人多、善力大、福更大。」

上人表示,慈濟人用心用愛投入志業,但做好事還要有「正念」──能付出無所求、沒有得失心,自然不起煩惱。

「做正確的事,即使遭受阻礙、挫折,都是提醒我們做得還不夠,還有人的心沒有淨化。」上人期待法親有志一同,以愛淨化人心,使社會祥和平安。

知因緣,解纏縛

一位女士的兒子跳樓輕生,先生為此自責不已,三十日清晨,夫婦倆入精舍拜見上人。

見先生神情黯然、喪子心碎的太太泣不成聲,上人教導:「應知孩子有其因緣業力,他與父母的親緣已盡,此刻痛苦的牽掛、思念,不僅纏住你們的心,也絆著孩子的因緣,徒傷身心。」

上人特別對自責的先生開示:「要提起智慧、超脫罣礙,運用佛法解心結,給予孩子感恩與祝福,願他來生是個乖巧優秀的小菩薩。天底下尚有許多孩子需要我們的愛,要利用有限人生利益人間,為社會人群付出。」

「要做到真正『放下』,實為困難的人生課題。然人生無常而苦難偏多,不能讓心靈總在無奈煩惱中糾結難脫……」

早會時醫療志工分享一則個案──一位年邁的老母親照顧住院的兒子,其丈夫中風臥床,家中的三、四個孩子若非腦性痲痹就是身有殘疾,唯一正常的孩子竟不學好,吸毒、喝酒而出車禍,老媽媽自嘆「欠子債」,飽受折磨苦難堪。

上人感嘆,既來人間,雖生活中百般苦楚,仍要隨緣度日,讓心靈超脫苦境。「無論是善緣、惡緣現前,都要甘願接受,莫再造作諸多業因業緣。要學會『隨緣不變』,面對境界趕快調整心念;若不肯接受現實、不隨緣,人生過不去,就無法再往前進。」

早上那對痛失愛子的夫妻,讓上人憶起年少時親身見聞而深銘於心的真人實事──

有一位「阿桶伯」,是上人俗家父親的老朋友,夫妻倆沒有生育,向兄弟抱個孩子來養,視如己出般疼愛。孩子五、六歲時,算命師說這個孩子雖然很聰明,但可能活不過十二歲。夫妻大感焦急,便聽從算命師建議,打造銀鍊、銀鎖,戴掛在孩子手腳上。

孩子天性聰穎、學業成績良好,令父母更加疼惜。十六歲時,孩子認為戴手鍊、腳鍊會被取笑,不斷央求取下;夫婦倆認為年限已過,取下應無妨,怎知不久後孩子卻因不明原因往生,令這對夫妻十分自責,每晚輾轉難眠、淚眼相對。

有一天晚上,阿桶伯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年輕人彷彿是往生的兒子,他追上前呼喚,孩子回過頭來竟惡狠狠地罵道:「我原本只欠你十二年,卻被多鎖了好幾年,錯過許多好因緣,以致於現在深陷痛苦!」說完竟拿了一支棍子要打他。

阿桶伯驚慌逃跑,不慎跌了一跤,便自夢中驚醒。身旁的妻子被他的夢囈呼喊吵醒,阿桶伯將所夢之事告訴老伴。夫妻倆從此不再沈湎於喪子的痛苦中,真的「放下」了。

「人與人之間的因緣,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因緣來時,歡喜接受;因緣盡了,應心懷感恩、祝福,莫再強求。」上人表示,父母所生的身體,不斷隨著時間在生、老、病、死中變化;人身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短短幾十年的人生中,凡事皆虛假幻化,佛法是真實法,要把握當下,用心深入體會,以「法乳」滋養慧命,生生世世積存智慧資糧。

上人勉眾把握今生此世,莫被過去、昨日之事綁縛自心。「此生的人生劇本已在過去生寫定,無論生命長短,都要扎實運用分秒,恆持菩提善念,不斷延續善因善種。保持清淨的真如本性,心識清清楚楚、沒有煩憂,佛法才能入心。」

破執見,心自在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與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與花蓮慈濟醫院劉鴻文副院長談話時,上人教導,無論身處何等境地,皆要運用智慧待人處事,以真誠之心投入應為之事。

上人例舉南非張敏輝師兄,雖曾為了做慈濟而遭遇搶劫、受槍傷,卻不因此退卻;他表示,自己發願當人間菩薩,就不能捨棄當地苦難人。

「修行不能停頓,而讓心境愈鑽愈狹隘,當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生短暫且無常不期而至,應打開心胸,自度度人。」

上人教導,佛說無常、苦、空、無我,是為了破除眾生執見。人生境界時時隨順因緣變化,每一個階段都有應當扮演的角色;但是在變化中,仍存恆常不變的本質,故云「隨緣不變」。既知人生苦樂皆在因緣果報中,認定正向就要步步前進、隨緣自在。

志為護理•花蓮慈濟醫院/堅持到底 六西病房日與夜
◎撰文•邱如蓮 攝影•顏霖沼
這一群與時間賽跑的護理姊妹,接棒扛起生命的重量,說好大家相互支援、相互依賴,然後成為病患和家屬的依賴。擁有一身本領,他們說沒有理由放棄;在這場比賽中,絕對要是堅持到底的選手!

轟隆轟隆的,蒼翠後山被濃黑的雲朵籠罩,細雨,像是一張織得綿密的網,將愁緒也跟著織了進去,人也不知不覺犯起愁來。清晨帶著一身溼氣走進花蓮慈濟醫院六西病房,護理人員們正在交班,一組一組各據一角。

「阿伯昨晚因為身體不舒服,情緒上比較不好,今天照護的時候,再多關心他一下。」剛值完大夜班,資深護理師曾沙倫臉上的笑容卻沒有因疲累而消失,交班的感覺像是在分享昨夜的故事。

「阿伯的家屬還說:『歹勢,他性情大變啦!』」彷彿也感受到了家屬的體貼,護理同仁彼此都漾起被理解的笑容。

六西病房的護理站,像一盞暖燈,驅走生命中的淒風苦雨,給病患暖暖的照顧。

護理價值需要傳承

六西病房為一般內科病房,同時為教學病房,照顧的病患有些是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有的則是中風或癌症。這類疾病需要長期抗戰,護理人員的照護工作因之顯得多元而繁重。白班五名護理人員在照護四十床的病患之餘,還要身兼傳承責任,教導實習護理學生及實習醫學生護病技巧。護理長蘇芬蘭說:「護理品質與教學品質都要掌握,同仁在工作上的確別具壓力。」

從事護理工作十四年,蘇芬蘭可以明白護理同仁在付出勞力與心力的同時,也希望能夠被肯定、被公平對待。

「當初,我是因為看爸爸難忍高血壓之苦,才毅然走入護理,希望能夠幫助病苦的人。」蘇芬蘭說,幾乎每位護理同仁都有選擇這個行業的初衷,但是在繁瑣的工作細節中、病患家屬的急切要求下、家庭生活的犧牲�,慢慢地那顆初發心就被磨得不見蹤影。

四年多前,蘇芬蘭升上護理長的同時,發現次子罹患「高功能自閉症」,而自己的肚子�又懷上了老三。「工作繁重、兒子需要陪伴,我除了想辭職,甚至猶豫該不該生下孩子。」蘇芬蘭說,那一刻她真的無力去想:「病患怎麼辦?」

然而在陪伴次子就醫的過程中,她發現,原來病患與家屬是那麼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給予心理支持。「我們的工作不只是照顧病患,而是陪著病患走過病苦的那一段路。這樣的價值無法具體衡量,只能靠我們傳承下去。」蘇芬蘭重燃對護理工作的熱忱,並且希望將這分無形的護理價值,傳承給學妹。

因此雖然接了行政職位,不再需要直接面對臨床工作,但是蘇芬蘭選擇跟護理姊妹們,一起站在臨床線上;她把自己定位為游擊隊員,哪�有需要,就適時給予支援。

不是孤軍而是彼此知音

前陣子,病患家屬因為一時誤會,跑到護理站對護理師破口大罵;蘇芬蘭見家屬情緒失控,隨即上前幫忙處理,並請來主治醫師向家屬解釋醫囑,順利且迅速地解決了糾紛,也讓家屬重拾對護理同仁的信任。

「每當我們有工作上的困境,跟阿長反應後,她都會幫忙我們去溝通。」來到六西病房約兩年的張靜怡說,護理長的支持讓她覺得背後有人可以倚靠,不是孤軍奮戰。

蘇芬蘭則說自己是運用護理人員的天分──「觀察力」,來照顧她的護理夥伴。

「我經常觀察每一位護理同仁的表情、聲色,當看到她們面帶愁容,就趕緊過去關心。」蘇芬蘭說,當她主動問學妹是不是遇到工作難題,學妹們就彷彿找到「知音」,一股腦地將煩惱告訴她,「抒發出來,就會感覺好多了……」蘇芬蘭說。

「也有學妹們一回到護理站,就會分享病房故事,有時是開心的,有時是沮喪的;彷彿姊妹般的互動,讓團隊的距離愈來愈近。」蘇芬蘭說,貼近大家的心,是她最大的功課;而在她的帶動下,護理姊妹間的感情也愈加融洽。

「照X光囉!」放射科工作人員推著新式機器來到病房,懷有身孕的護理師陳盈潔自動閃避到安全距離。醫院工作隱藏許多風險,對女性來說,懷孕時期是最敏感的時刻,蘇芬蘭說:「病患做過一些檢查後,身體上會殘留放射性藥物,可能要數天或一週後才會消退,這時候孕婦就得與他們保持距離。」

陳盈潔臉上掛著淺淺微笑,說:「大家都很貼心,我們的白板還會特別註明『孕婦勿近』,提醒我哪幾床的病患剛做過檢查!」必要的時候,蘇芬蘭也會請其他同仁跟陳盈潔對調照護的病患。

「這沒有什麼啊!我們也會有當媽媽的時候。」張靜怡擺擺手說,同是女生,自然明白箇中酸甜;對調病患,也許需要再多花一些時間來熟悉病歷,但團隊之間互挺,再難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低潮時給自己掌聲

看著護理人員手腳麻利、步履匆忙,不知不覺竟到了中餐時間,她們沒時間吃便當,倒是先領了珍珠奶茶。

實習醫師黃凱婧來到六西病房待了幾週,看著護理人員們除了自己的工作,時不時還得回頭關照他們這群「初生之犢」,叮嚀他們去吃飯,自己卻只能補充流質飲品,心�不免生起敬意:「不像醫師能夠調配自己的巡房次數,護理同仁整天陪伴在病患身邊,第一線感受病患的喜怒哀樂;但即便如此,他們只要聽到病患的呼喊,一轉身又是帶著微笑與溫暖。」

「其實哪個工作沒有低潮?」蘇芬蘭也有過職業倦怠,覺得沒有人知道自己的辛苦,這個時候「給自己掌聲」就很重要。

「不錯,今天我一針就打進血管了!」「太棒了!今天很快就正確發完藥了!」這些小小的自我肯定,會帶來自信,也會帶來能量。

而與病患或家屬的應對進退,也是護理生涯中修煉的課題。

蘇芬蘭經常告訴學妹們,家屬會焦急是正常的,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遇上有病患家屬需要協助,最好能夠清楚地溝通:「評估對方的需求,然後告訴他你現在手上在忙些什麼,幾分鐘後能夠去幫他,並且準時出現在病床前。」「不要用『等一下』、『馬上』這樣的語句,每個人的標準不同,會讓家屬更著急。」

這些經驗都來自累積,蘇芬蘭不吝於和學妹分享,而同樣的,當學妹再帶學妹時,也一樣是傾囊相授。

張靜怡正訓練著實習生發藥,雙手輕輕收攏在背後,靜靜地看著陶若竺將藥袋上的藥名與數量跟醫囑核對;她不語,但陶若竺每比對完一包藥,便會抬頭看看學姊的眼神,彷彿是一種「認證」。

「教科書上總是有範本,但實際上不是每位病患都像書上的人物一樣。」陶若竺認為,有了學姊的帶領,更能知道護理的細微之處。

「看到學妹們愈來愈純熟,之後能獨當一面,心�有說不出的高興,希望她們真能把基礎打穩,有一天,我們也會需要她們的照顧。」張靜怡說,自己應該是個嚴格的學姊,然而嚴格的背後是希望學妹明白護理這個職業,肩膀擔負的是無價的生命。

堅持到底的力量

「曾經,我很心疼她,想叫她不要再做護理工作了。」蘇芬蘭的先生,不諱言看到妻子常常很晚下班、沒能吃飯,心�實在捨不得;蘇芬蘭的婆婆接著說:「看她帶回來的便當,一口都沒動,心很酸啊!」說著,婆婆的眼眶紅了。

「可是你看她照顧病患的時候,那樣專注、細心,你就覺得她不做,對這些病患來說是多麼可惜!」蘇芬蘭的婆婆為了支持媳婦的志願,從臺北搬到花蓮同住,幫她照顧孩子、準備三餐。她說:「家�的事也沒有什麼非要她做,倒是醫院的事,我就幫不上忙。」

心疼與驕傲,是很多護理人員家屬內心的矛盾;身為原住民的張靜怡,當初為了減輕學費負擔而選念護理系,返鄉回花蓮服務時,父母親這才發現自己的女兒工作真的很辛苦。

「值夜班時,父親還會來接我下班。」張靜怡總是安慰父母:「工作當然免不了壓力,只是面對的是人,就比較敏感一點。」

陳盈潔說:「事情很多、很忙,但是大家相互支援、相互依賴,然後成為病患、家屬的依賴,再辛苦都值得。」或許其他工作錢多事少,但是做護理工作卻能陪著病患度過病痛。

「也許是我喜歡這份助人的工作,所以期待自己可以走得更遠、幫助更多人。」陳盈潔溫柔的聲音,有著深深的堅定。

下午四點白班與小夜班交班,傳接棒之間,不容許一絲一毫的誤差,因為病患正躺在病床上與生命搏鬥,而護理人員肩負著家屬的擔憂、病患的不適,為其奔走、與時間賽跑;自身的辛苦與疲勞,都在見到患者的笑容、聽到家屬的感謝後,轉化成甘甜。

「當你看到護理姊妹們,用自己的生命在照顧著生命,你憑什麼放棄自己的一身本領?」蘇芬蘭看著一起賽跑的護理姊妹們,這場比賽,她是堅持到底的選手之一。

三節合一•全球浴佛/把媽媽放胸口
◎撰文、攝影•施玉惠
近一年來,每次聽到〈開經偈〉,翁永裕總是忍不住流淚。
無論入經藏或浴佛,他都將媽媽的相片放在胸前,願媽媽也能感受清淨歡喜。

「如果媽媽還在,一定會邀我們一起參加浴佛。」家住新北市永和區的翁永裕和妻子楊仲瑀,五月十三日帶著媽媽的相片,來到中正紀念堂參與浴佛大典。

兩年多前,翁永裕的父親生病往生。「我和弟弟、妹妹趕回雲林,已經來不及見他最後一面。很懊悔為什麼沒有時常關心父母、疏忽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當下決定要好好照顧媽媽。」

翁永裕的媽媽許阿閃家住雲林北港,去年六月中旬每週北上和三個妹妹一起參加「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讀書會共修。

新婚的翁永裕歡喜期待每週能和媽媽小聚,怎知七月初,媽媽卻因一場交通事故,生命驟然畫下休止符。翁永裕無法接受這突來的意外,天天以淚洗面、夜夜難眠,每當被噩夢驚醒總是啜泣自責。

慈濟志工前往北港關懷、參加告別式,更持續陪伴翁永裕夫妻,撫慰他們失去至親的悲痛;志工許筱婷邀請他們夫妻接棒參與讀書會共修,一圓母親的遺願。

「很早就希望媽媽能加入慈濟,怎知無常突然來到,我會幫她完成最後的心願!」

共修期間,翁永裕腦海�不時浮現媽媽參與經藏演繹的畫面,「去年八月十三日在臺北小巨蛋,我將媽媽的照片套入名牌夾�掛在胸前,希望她也在現場,接受諸佛菩薩的祝福。」

今年母親節,翁永裕和楊仲瑀再度將思念化為行動,投入浴佛大典,以虔誠心念追思父母恩情。

翁永裕說,勤儉又孝順的媽媽,屢次婉拒他的請求,遲遲不願北上同住,除了不想勞煩子女,主要原因是有高齡婆婆需要照顧。

「奶奶很依賴媽媽,直到奶奶搬到新竹大伯家,她才答應在去年九月要搬來臺北同住,沒想到竟然發生意外……」

「代替母親參與讀書會時,每次唱誦〈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都會感動得哭了;善念共振的磁場,力量真的很大,也勾起我對媽媽的回憶。」

今年五月十三日這天,翁永裕夫妻再度將母親的相片別在胸前,與十一位親友一同參加浴佛。

走在蔚藍的天空下,翁永裕感恩地說:「雖然父母親都不在了,未來能藉由志工服務將孝順父母的心,投注在其他長輩身上……」

打工度假︰畢生難得的探險
越來越多國家開放台灣年輕人申請打工度假簽證,若你具有冒險挑戰的勇氣,加上妥善規劃與準備,就背上行囊出發吧!

馬祖不思議 妙事追追追
馬祖四鄉五島豐富多元的景點,不管是軍武迷、石頭迷、鳥人、釣客還是醉翁,這裡通通都能滿足你的需求。該地除了戰地風情外,還有哪些妙事?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6/20/2012 11:23: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