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SOUL運動誌】是份超越汗水的運動電子報,以全新的角度詮釋運動和比賽中的精巧,同時也關懷其人文況味。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8/23 第8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守護初發心,堅定己志向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不是「辛苦」是「幸福」
慈濟脈動 特別報導/追思樂生療養院金義楨居士•身苦心不苦 身病心不病
焦點專欄 天涯共此情/渾然忘我 唯有慈悲
活動快遞 心靈交流道/危機起於自私,平安來自使命
守護初發心,堅定己志向
「幸福」的成果必須歷經「辛苦」,過程中必定有諸多考驗與困難,不只要旁人肯定自己,更需要自我相信、自我肯定,讓生命多一分希望。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不是「辛苦」是「幸福」
6•30《農五月•十二》

◎【靜思小語】恆持初發心,堅守救人志向,化「辛苦」為「幸福」。

守護初心

聆取臺中慈濟醫院醫護同仁分享,上人表示,有健康的生命,才有幸福的人生,世間的一切對人才有價值可言。

「所以,醫療工作者秉持純潔的心念,用自己的生命走入病患生命、搶救生命,這是很崇高的志業精神與醫療使命感;如同『白衣大士』──觀世音菩薩,令人尊崇與敬愛。」

上人期待大家守護初發心,樹立醫療典範;醫護人員多一分辛苦的付出,病患就多一分生命的希望。

「『幸福』的成果必須歷經『辛苦』而得。發心成為救人的菩薩,過程中雖有諸多考驗與困難,只要恆持初心、堅守立志,相信『辛苦』也會化為『幸福』。」

相信自我

現今人心不調、是非不分,只要一點點聲音,就會引起廣大負面效應。上人慨嘆,在此時代擔負搶救生命、守護生命、守護愛的醫療使命,必須堅定信念。

「有一帖『定心丸』,就是──『大時代需明大是非,大劫難需養大慈悲,大無明需要大智慧,大動亂需要大懺悔』。要定下心來,相互扶持,不只守護生命,還要增長慧命。」

上人比喻,就像在乾燥的天候中行路而突遇狂風,灰飛塵揚,不僅無法看清前路,也會刺痛眼睛;此時可先閉上眼睛,靜待狂風吹過,再睜眼時,又能看見亮麗明媚的人間風光。

「當醫師、護理師,具有救拔病苦的良能,不只要他人肯定自己,還要自我相信、自我肯定,才能真正成為病患的『救處、護處、大依止處』。」

上人教導,不能讓偏差的社會風氣阻斷使命,應培養「慈」與「悲」。「慈──就是無私大愛,對於無親無故的病患,都要以『無緣大慈』為病患設想,由衷希望病患能康復而重拾人生幸福。悲──就是『人傷我痛』的不忍之心,是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也是父母心。」

上人教眾要多了解自己,知不足而補缺失;先做好自己分內事,穩住自心、建立信心,莫聞聲起舞。「只要人人共同一心面對風浪,終有風平浪靜之時。」

昨天在桃園靜思堂,上人聽到慈濟人分享豪雨淹水時來到一處水淹及腰的社區,居民遠遠看到慈濟人來,立即迎上前來擁抱:「慈濟人來了,我們就安心了!」

「他們沒有詢問能得到什麼援助,而是說,只要看到慈濟人,他們就安心了。聽到這句話,我很感動──慈濟人是被肯定、被信任也是被需要的。所以,我們應該有信心,不受風雨動搖。」

上人強調,慈濟醫院的宗旨就是守護生命健康、以愛付出;這是出於真心、絕對不是口號,身為志業同仁,要伸出雙手牽起身邊人的手;人人相互牽手護持,隨處皆讓眾生有安穩依靠之處。

「慈濟人常說的『人文』,就是愛,而且是真誠的愛;要是非分明而非濫情,用智慧的愛對待每一個人。」

特別報導/追思樂生療養院金義楨居士•身苦心不苦 身病心不病
◎撰文•釋德宣
相片提供/許明捷
樂生院的金居士往生了,很多樂生蓮友很傷心,說「大樹倒了。」
然而一切都是因緣,金居士九十三歲的人生,在付出中圓滿。

一九七一年間,我參加了女青年會主導的社區服務工作義工隊,樂生療養院是我們服務的社區之一;不同於此服務隊以往在社區帶大人、小孩的活動,到樂生院服務,有一群人很感新鮮與興趣。

猶記得,第一次去時,有位被院友暱稱「水蛙姆」的中年婦人,平常遠遠看到外人來,就會用閩南語大喊:「人來了!」然後,家家戶戶都快速進家門,並深鎖門窗。我們隨興走到一戶門口,敲敲門,窗口探出一張五官不全的臉,很生氣地問:「你們是來看動物園嗎?」

當時我直心回說:「您是動物,我們也是動物啊!」一句話讓窗�的臉笑出來,我接著問:「口好渴,可以要杯水喝嗎?」她楞楞看著我──沒想到我們敢要水喝!而很巧的是這位五官扭曲的歐巴桑就是「水蛙姆」。

其實早在去樂生院之前,團隊已經接受過醫療常識培訓,知道一般交談接觸,不會傳染痲瘋桿菌。那時的樂生院,一棟又一棟獨立的院舍,周遭樹木扶疏,各院區院友夏天穿著短褲、汗衫,拖鞋,很隨性地四處走動;剛開始面對我們這群陌生的年輕人,幾乎都是楞楞看著。

我們一一招呼他們走出來,在大樹下彈著吉他陪他們唱唱歌。如我們所料,一開始他們沒有什麼反應──因為大部分人在樂生院一住幾十年,甚至是七、八歲發病時就被送進來,到現在六十幾歲都沒離開過,對外面的世界很陌生,難免出現這樣的反應。吉他飄出他們熟悉的臺灣老歌,一星期、一星期地慢慢愈熟愈親。而在互動中,聽著院友一個個的人生史跡,我常不由得生起一絲絲無奈與深深的疼惜,久久迴盪不已!

三十多年前的因緣

當時,我們這群年輕人每星期六下午,聚在樂生的大樹下,陪著愈來愈熟的院友唱他們記憶鮮明的老歌,久了他們也會用沒有指頭的手打起拍子。看到一張張扭曲的臉有了笑意,甚至傳出笑聲,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記憶最深的是,第一次包遊覽車帶他們去北部金山海水浴場。出發前幾天,好幾位歐巴桑院友特地燙頭髮、做新衣服,住進來幾十年第一次踏出樂生院,大家都興奮莫名!很多院友畢生沒看過海,直到踩在沙灘上、低頭嚐嚐海水,許多人驚呼「原來海水真的是鹹的!」爾後,又多次包遊覽車,帶他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時,我們一到,就發現平時很活潑的人,這次怎麼沒出來?原來是發病了。痲瘋桿菌主要侵蝕皮膚、黏膜、淋巴網狀組織以及末梢神經;看著病友發病部位纏著層層紗布,過一陣子手指頭或腳趾不痛不癢卻截截脫落,甚至鼻子、耳朵、眼珠也無聲無息掉了……正在發病時,院友心情不好,就足不出戶了。

就在當時,我們認識了金義楨居士。還記得金居士第一次看到我們,紅著眼,激動地說:「你們年輕人有筆,要替我們把這�的故事寫出來!我們也是人,可是沒有被當成人看待。」他是軍人,官拜少校,三十歲出頭人生正值日正當中,但在一次身體檢查中,莫名奇妙被驗出有痲瘋病,曾經心急到把兩個月份的藥一星期吃完,再檢查,結果還是一樣,進入樂生療養院終生隔離至今。

後來,金居士接觸了佛法,心慢慢平靜了。以他軍旅的背景、經歷,慢慢地隨緣關懷起其他院友。也難怪,如今他以九十三歲高齡往生,院友們哭成一團,頻頻喊著:大樹倒了!

一九五二年,金居士與蓮友們發願建造屬於自己的共修空間。依據在樂生居住長達數十年,今年已高齡八十的林葉師姊回憶說,院中佛教徒雖然沒有手指、腳趾,但有堅定的信心、誠心,從山腳下一點一點搬沙、搬磚,甚至填沙、抹土做小工……至誠信念,就是要建佛堂。

樂生院佛教徒心中的道場──棲蓮精舍,終於在一九五四年,歷盡艱辛、克服萬難地落成了。林葉師姊說,棲蓮精舍啟建後,我們的師公上人上印下順導師曾來此為蓮友開示長達四十多分鐘;至今,林葉仍能銘心於衷兩句話──導師祝勉大家:「身苦心不苦,身病心不病。」讓這群罹患痲瘋病的佛教徒,轉深深無奈為接受業報身,隨緣消業而安然度日。

「棲蓮精舍」落成後,有一位手腳行動較好的林居士,每日清晨到佛堂,開門、敲鐘、上香、禮佛。這�的蓮友幾乎都缺手指、缺腳趾,甚至膝蓋以下都沒了,連走出房間都身不由己,何況是點香、點燈,甚至到佛堂禮拜作早課。所以行動方便的人到佛堂,身不由己者,每日清晨聽到鐘聲,就在自己床上,面對著佛堂方向,虔誠觀想,和大眾一起做早課。而據林葉師姊曾向上人敘述:目盲數十年的宋金緣老菩薩,可以一字不漏地背誦整部地藏經。見聞者都讚歎不已。

隨順因緣流轉,後來我們這群人停止此社區服務工作義工隊,與樂生院的因緣暫時畫下了句點。還記得,最後一次去時,跟院友講下次將會有另一批年輕人來了,好幾位院友紅著眼,淚流滿面喃喃地說:「你們不要不來了啊!」

朵朵心蓮綻放

早期聽說,樂生院內有病友的鄉親出資興建獨門獨戶的屋舍,如臺南人出資建的,稱為「臺南舍」;澎湖人建的,則稱為「漁翁舍」;還有稱「火車棟」就是長長一棟屋子,給無家屬關心的病友集中住宿,「火車棟」(貞德舍)最多時住了將近二十人,一個人只有一張床的空間,其他設施共用。

一九七八年九月,上人第一次到樂生院時,看到「火車棟」內失明、殘病、癱瘓在床的年邁院友們,非常不捨。詢問金居士:「你們需要什麼?」金居士說出了心願──希望籌設癱瘓病房,集中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院友。

從那年十月起,慈濟每月補助癱瘓病房新臺幣一萬元當看護費,請身體狀況較好的院友,照顧這群癱瘓病友三餐及起居,另外每月補貼五千元伙食費。

曾一起登山的老山友林麗卿,過去我常邀她去樂生院;爾後,麗卿師姊受證慈濟委員。一九八二年我到靜思精舍常住,她上山告訴院友們我在花蓮出家了,也提到慈濟正在花蓮籌建醫院。金居士看了她帶去的《慈濟月刊》,發現密密麻麻的徵信名單中,多是五十元以下的小額捐款,這才驚覺——幫助他們多年的「慈濟」不是富有的「財團」,善款是十方大眾一點一滴捐獻匯聚起來的!

於是金居士立刻與宋金緣老菩薩等蓮友們商量,堅持要求慈濟停止濟助,決定由院友集資自行承擔癱瘓病房運作費用;不只如此,更號召蓮友們以當時政府每月補助院友每人一千兩百元中,捐出一百元交給慈濟委員林麗卿,贊助慈濟建設醫院。每月捐款收據,就張貼在棲蓮精舍佛堂牆上徵信。

金居士說,樂生院內政府有安排醫師,但只看痲瘋病,其他病症要自理。常常有院友罹患急症,坐計程車跑遍臺北縣市,每家醫院獲悉他們的來處,都斷然拒收,甚至碰都不敢碰。

院友們病過、苦過,知道病了找不到適當醫療的苦,所以聽到慈濟要建醫院,就口口相傳、全力以赴。蓮友陳小蘭雙眼失明、兩腳膝蓋以下都沒了,要人抱才能下床;原本她人生一大事,是點點滴滴存下「棺材本」,後來從收音機一次次聽到上人呼籲建院,毅然決然捐出「棺材本」贊助建院;而雙目失明的宋金緣老菩薩,在上人「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的號召下,發起「買心蓮,賣心蓮」的勸募活動,她是個有智慧的老人,告訴蓮友「心蓮」一朵一萬元,買心蓮就像在西方極樂世界種一朵蓮花,甚至可以兩個人合買一朵,因為人間有雙胞胎,西方蓮花也可以有雙胞胎……

依稀記得,有一回上人走過漁翁舍,看到一位沒有鼻子、沒有眼球、沒有耳朵、沒有手指,牙齒全無的老人;隨行的師姊向上人說,老人是佛教徒也是慈濟會員。上人走進屋內,看到桌上放著一碗粥、一碗爛黃的青菜;慈祥地問:怎麼沒有加一點豆腐之類的?重聽的老人聽了幾次才聽懂,用沒牙齒含糊的口吻一再反覆答:「夠了,夠了。」

臨走時,上人慈祥地俯身靠老人耳邊殷殷祝福。

乘願再來慈濟世界

一九八六年八月,花蓮慈濟醫院落成,金居士和樂生院友,在委員陪同安排下,第一次迢迢來到花蓮,細細參觀有著他們愛心投入的慈濟醫院;之後,金居士陸續到過靜思精舍幾次。今年四月慈濟四十六周年慶,九十三歲高齡的他,還在松山區志工陪伴下來精舍見上人。

今年端午節前,聽到金居士狀況不太樂觀,我和同在臺北出席慈濟全球營隊的另外三位師父,抽空專程前往樂生院。

去的四位僧眾,輪流與金居士講話,一再轉達上人及精舍一百多位僧眾的無限祝福,並深深感恩老人及所有蓮友多年來對慈濟的護持;老人今生結了很多善緣,相信無論到哪�,這一念虔誠的道心與智慧永遠都在。

林葉師姊說:金居士這段時間一直昏昏醒醒,但只要講到上人,他能動的那隻手就會舉到胸前,「那是合掌。」另一手已中風癱瘓多時了。講到阿彌陀佛,他的手也會舉起來;而金居士曾在病重時,看到慈誠、委員來,用盡體力講了一個字──要大家「和」。

樂生院內目前很多空房子,過去很熟的路現在爬滿植物了,以前路可以通到山上,現在只能通到佛堂旁。林葉師姊說:一九三○年成立的樂生院,最盛時住了一千三百多人,現在只剩兩百多人,有的因為疾病被控制住回歸社會了,但更多人是凋零了。

三十多年來,上人先後去了幾次,每次都在棲蓮精舍佛堂跟院友親切又慈祥的互動與開示,看大家安心也安身,曾讚歎這是一個「超越天堂」的地方。而臺灣慈濟志工及醫療、教育志業體同仁及海外各國法親們,也常專程上山去互動。

走筆至此,靜思僧團在此衷心祝福人人口中尊稱的金阿伯,快去快回,乘願再來。也許,幾年後在慈濟世界中,一看到就很親、很熱絡,主動來拉我們手的小菩薩,應該就是金阿伯回來了!

天涯共此情/渾然忘我 唯有慈悲
◎撰文•陳美羿 相片提供•陳珞韶
二十五歲的陳珞韶,生在天堂,進過地獄;
走過世界最苦難的暗角,陪著被遺棄的孩子哭、笑、病痛、離世,忘了膚色,忘了國籍,把自己,獻給天下的孤兒。

有一個女孩……

大學期間,隻身從美國前往衣索匹亞,在孤兒院當了三個半月的志工。水溝撿棄嬰、蒼蠅爬滿身的經驗,讓她看到了人間地獄,也學到「生命是不完美的,盡心盡力就好」。

研究所期間,跟著慈濟賑災團四次往返海地,受災民眾從斷垣殘壁中站起來、擦乾眼淚繼續向前走,讓她看到了「生命的韌力」。

畢業後到多明尼加和海地邊界的孤兒院當志工,不眠不休守候被霍亂摧殘的兒童。奄奄一息的嬰兒腹瀉在她身上,她誓言:要許孩子一個希望的未來。

她是陳珞韶,英文名字蘿莉(Lori),是個出生在新店的臺灣女兒。

二十多年前,一對新婚夫妻蜜月旅行時路過中橫,對「洛韶」這個美麗的地名深深著迷,約定將來生個女兒就取這個名字。

一九八七年,「陳珞韶」誕生了。她的爸爸陳化民說:「我們把『洛』改為『珞』,比較像女孩子的名字。」

由於父母忙於工作,珞韶出生後,由姨婆帶到兩歲,才回家讓爺爺奶奶照顧。

「當時珞韶太小,連幼幼班都不能上,但是園長牽著她的小手,繞了校園一圈,就決定收她。」媽媽楊振凰說:「她是個甜蜜的孩子,不吵不鬧,園長讓她選擇愛上哪班就到哪班,是個很特殊的待遇。」

珞韶小學讀的是新店中正國小實驗班,看到調皮的男生對女生拉辮子、掀裙子,有的女生只會哭,這時珞韶乾脆自己出手,和男生打起來。

「常常放學書包都不見了。」父母親說:「書包被丟到水溝去,她就空著手回家。」

七歲那年,姨婆得到癌症,大人只告訴她:「姨婆感冒住院了。」不久姨婆往生,父母不知怎麼跟她啟齒,因為她很愛姨婆,當她是另一個媽媽。

告別式那天,小珞韶看著棺木�的姨婆,哀傷又憤怒。因為姨婆經過化妝,跟原來的樣子差很多。「我覺得被大人欺騙了,從那一刻起,我的童年就好像中斷了。」

長大後,她選擇關懷「孤兒」,潛意識�是一種「是我族類」的感覺,她說:「孤兒的心,我懂。」

二十一歲,前進衣索匹亞

一九九六年,九歲的珞韶跟著父母、奶奶和哥哥移民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那�亞裔極少,但是活潑的珞韶只用兩句話就交到很多朋友:「My name is Lori!」(我的名字叫蘿莉!)「What's your name?」(你叫什麼名字?)

臺灣九二一地震後,西雅圖慈濟志工到奧勒岡州舉辦募款茶會,陳媽媽楊振凰從此踏進了慈濟世界。當年十二歲的珞韶也跟著媽媽走上街頭募款、訪視個案,到安養院、老人院、孤兒院關懷。「關懷、助人」的觀念深深烙印在她的心�。

高中選了法文為第二語文的她,大學時利用暑假到法國遊學了三個月,因此她除精通華語、英語外,法語也是標準流利。大學主修人類發展及家庭科學和社會福利(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ciences/ Human Services),畢業前,珞韶捨棄了在美國本土的實習,申請到非洲去。「看到影片中黑人小孩瘦骨嶙峋、腹大如鼓的模樣,讓人很心疼。」

父母擔心非洲的衛生條件及安全,勸她找先進的國家。她回答:「大家都這麼想,那誰去非洲呢?誰去幫他們呢?」

父母終於被說服了,決定「送她一雙翅膀」,讓女兒去翱翔。二○○八年一月,她一個人飛到遠在千里之外的衣索匹亞去當志工。

貧病母親的淚和笑

那是在衣索匹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附近約一兩個小時車程的地方,叫做拉雅之家(Layla House),是國際領養組織(Adoption Advocates International)的中途之家。在這�的孩子都等待著國外家庭領養。

珞韶說:「我去的時候有一百二十八個孩子,年齡約一到十五歲;超過十五歲就不能被領養了。」除了拉雅之家,珞韶還參觀了專門收容愛滋病和殘障者的孤兒院。

從有如人間天堂的美國到近乎人間地獄的衣索匹亞,悲憫在她心中滋長:「這群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被外國家庭領養。」

孤兒院�的三兄妹遭父親遺棄,母親罹患帕金森氏症,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只能把孩子送人領養。這天,珞韶和社工、志工陪伴著三個孩子和養父母,終於找到居無定所的母親,要向她道別。

病重的母親在教堂邊的小屋�,和牲畜住在一起,髒亂惡臭。一行人靠近時,蒼蠅像一堵牆般襲來,霎時間,每個人全身爬滿蒼蠅,呼吸得要摀住鼻子才能避免吸入蒼蠅。

「那位母親顫慄著,含著眼淚,卻一直微笑著。」眼淚是為孩子離開而流;微笑是為孩子有好的家庭環境而高興。但是眼見骨肉就要分離,甚至永別,珞韶忍不住哭了出來……

情牽孤兒,宛如母親

「一個大約三歲的孩子,被遺棄在路邊水溝,頭很大很重,不會走路和講話,近乎癱瘓。我和一位志工阿姨送他去醫院……」

珞韶抱著他坐上車,孩子害怕得不停蹬腿亂抓,在她臉上、手臂上留下一道道血痕;她緊緊擁著孩子,唱歌給他聽,孩子漸漸平靜下來。

到了醫院,要先注射麻醉劑然後做電腦斷層掃描。醫師遍尋枯瘦的四肢就是找不到可以注射的血管。孩子在她懷�被針扎得大哭大叫,兩個人都滿身大汗,最後總算在頭皮的血管上順利注射了麻醉針。

「他太小了,沒辦法固定。」醫師回頭看看珞韶:「你可以抱著他,和他一起進去掃描艙嗎?」

「OK!」穿上防護衣,珞韶抱著孩子一起躺進去,一動也不敢動,只喃喃跟孩子說:「很快就會過去的。」

掃描完畢,醫師告訴珞韶:「對不起,剛才找不到血管,讓你兒子受苦了。」

「他不是我兒子,我是美國來的志工。」醫師驚訝道:「可是你就像他媽媽一樣啊!」

那孩子後來被轉送到專收殘障孤兒的地方去。什麼樣的父母會狠心把孩子丟棄在水溝�?善良的珞韶不這麼想。她說:「背後一定有令人心酸的故事。」

在那個孤兒院,每個星期,都有新的孤兒進來,比起被遺棄的,他們是幸運的;每個星期,也都有文書手續辦完,被養父母接走的孩子,他們是更幸運的。珞韶期待他們從此揮別貧困,生命翻轉。

最讓她難以承受的是幾乎每天都得面對死亡──不論在孤兒院或是外面,經常看到孩子往生,她得不斷調適心情、學習放下。

「但是,實習結束我仍不想回家,分秒都想跟孤兒們在一起。他們讓我覺得自己是一位很有用的人、活得很有意義。」

看見生命的不完美

「珞韶從非洲回來,我們幾乎認不得她了,又黑又壯。」父母親說。

頭髮編成無數細髮辮,膚色像「拿鐵」似的發亮,體重多了近十二公斤,活像個年輕的黑人媽媽,珞韶自嘲說:「非洲的食物都被我吃光了。」

回到美國的家,打開水龍頭淋浴,她有很深的罪惡感,覺得人們是如此懶惰和浪費;「吃一頓普通的飯,我也覺得好奢侈。」她的心,好像失落在非洲,沒有帶回來。

整整半年時間,珞韶「困」在衣索匹亞,無法走出巨大的罪惡感。幸好透過跟被美國家庭領養的非洲孩子互動,才慢慢「走」出來。

青少年時期,珞韶是個完美主義者,也是個壓力很大的孩子。她碰到挫折會生氣、沮喪,回家就鎖在房�苦讀,各科一定要全拿A。陳媽媽說:「一般人是緊盯著孩子唸書;我們家是叫孩子放輕鬆,別給自己壓力。」

但從非洲歸來,珞韶像脫胎換骨似的,她體會到,非洲的孩子,沒水沒電,一個空可樂罐、一個吹飽的塑膠袋,都可以當球來踢讓,讓一群人樂上大半天。「生命是不完美的,盡心盡力就好。快樂,不需要太多物質。」

「我感恩有機會讓我更加成長。」珞韶說:「這是學校學不到的。我答應自己,未來無論如何都將奉獻身心,幫助世界上所有的貧困兒童。我找到了內心的呼喚。」

「別人的孩子做這樣的事,我會拍拍手;但是自己的孩子,總是不捨。」陳爸爸說:「但是她志在於此,我只能放手讓她飛。」

陳媽媽說:「我的選擇只有一個:祝福。我相信她是菩薩,有龍天護法護佑她。」

聽見海地在呼喚

大學只用三年就念完的珞韶,以極優異的成績畢業了。她接著申請了芝加哥的艾瑞克森學院(Erikson Institute)當研究生,攻讀兒童身心發展(Child Development)。為將來服務天下的孩子做準備。

矢志功課全拿A的珞韶,在研究所時「破了功」,不是她不夠用功,而是為了海地大地震。

二○一○年一月,海地發生世紀強震,超過三十萬人死亡,孩子死傷和驚恐的畫面,讓珞韶兩天兩夜不能吃睡,心�一直有個聲音在呼喚:「快去呀!快去呀!」

她發了很多信給各機構,尋求到災區服務的機會。有的回信說「我們尚未準備進去」;有的說「我們無法保障你的安全」。後來慈濟芝加哥分會執行長蔡雅美獲悉她會法語,替她申請加入慈濟賑災團。

二月底她來到了海地,「第一眼,被一望無際的帳棚和敲車窗要錢的孩子感到心痛,但感覺是那麼熟悉,就跟在衣索匹亞一樣。」

慈濟賑災團以臺商海外工程公司(Overseas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簡稱OECC)為總部。珞韶除了當翻譯,也參與賑災物資卸貨。她的力氣很大,也因參與的女生不多,沒多久,大家都把她當「哥兒們」。

海地以法語為官方語言,珞韶要協助醫師義診,協助勘察發放地點、跟著慈濟志工拜訪醫院、孤兒院、收容所……她用英文、中文、法文,夾雜很快就學來的當地土話,成為最熱門的人物。

走遍災區,眼見房屋倒塌,連總統府都垮了;山崩地裂,道路中斷;到處是煙塵、垃圾、排泄物和屍臭味。「有的屍體挖不出來,殘肢就就地焚燒。」珞韶說:「我們戴著口罩,車窗都不敢打開。」

因為路況實在太糟,慈濟發放都在大清早就出發,並且有聯合國維和部隊保護人員和物資的安全。維和部隊來自各國:有美國、阿根廷、巴西、約旦、荷蘭……全都荷槍實彈。

有一次民眾怕領不到物資,群起鼓譟。珞韶沒有向後逃,反而迎向前去,抓起麥克風,用法語叫大家冷靜。一「女」當關,萬夫莫敵,民眾被她震懾住了,場面安靜下來。

「還有一次,原本發放還蠻順利的,直到有人開始送彩色筆,排在人群中的小孩衝出來,秩序開始混亂。後面的人就騷動起來。」珞韶回憶說:「美軍一看情形不對,立刻組成人牆,持槍向外把我們護在中間,並且大聲催促『快走』。」

「鎮暴」變成「維和」

「有些團體用卡車載了物資來,但民眾不願排隊領取,都用搶的,秩序大亂,發放的人只好用丟的,然後落荒而逃。」珞韶說。

有鑑於此,後來慈濟發放都選在有圍牆的場所,比如禮堂或球場,一個入口、一個出口。珞韶說:「領物資的民眾都有一張憑證,進場後每個人都有座位,現場播放海地福音音樂,有如在教堂禮拜。」

通法語的珞韶是當然的司儀人選,她朗讀上人慰問信,常讓民眾感動落淚。發放時,志工九十度鞠躬,表達充分的尊重。秩序井然,氣氛祥和,連維和部隊都動容。巴西部隊上尉北侯(Beraud)表示,「我們來海地是為了『鎮暴』,但是,慈濟讓我們學會把槍放下,用我們的愛去跟海地人互動。」

難怪一位美軍忍不住讚歎慈濟說:「This is different. I like it!」(這個不一樣,我喜歡。)

有一次來到太子港最貧窮的地區,維和部隊要大家穿上防彈背心,戴上頭盔。因為附近有五百名囚犯從監獄脫逃,非常危險。

珞韶發糖果給小孩,孩子像潮水般湧過來,幾乎把她給「淹沒」。士兵見狀怕出意外,十幾個人合力把她「拯救」出來。

珞韶瞥見一個年約三歲的小女孩被擠倒,其他的孩子從她身上踩過去。「我掙脫了架著我的士兵,跑去搶救那個小女孩。」珞韶把她帶到安全的地方,給她糖果,「那個小女孩綻開笑容,對著我唱起歌來。」

「我還要再回來」

原本報名一個志工梯次的珞韶,一延再延,連續待了一個多月,直到三月底研究所要畢業考了,不得不回去。許多人都依依不捨,送她小禮物。

「最特別的是巴西維和部隊,帶我搭上直升機,在海地上空繞行。俯瞰這個美麗又哀愁的國家。我許下心願:我還要再回來!」

回到美國,狠K了兩天書就考試了;考完兩天,珞韶整個人癱軟,被送去急診,然後住院檢查。醫師知道她從海地回來,大為緊張,不但將她隔離,進出病房都是全套防護衣。「就像是太空人一樣!」所幸檢查結果沒事。

二○一○年五月研究所畢業,八月再整裝隨慈濟志工進海地;十一月又去一次;隔年六月再去,一年半內四度進出。珞韶說:「我讀書時候打工賺的錢,來海地賑災全部花光光了。」

海地強震後,剛開始國際救援團體很多,但三個月後都撤走了。慈濟不只來得早,而且中長期計畫持續進行:興建簡易屋、個案訪視、助學、蓋學校、帶動當地志工……

海地原本就是中南美洲最窮的國家,重建工作百廢待舉,而最讓珞韶放心不下的,就是孤兒。

「海地孤兒本就很多,地震後暴增十倍。」珞韶說:「有的孩子被人口販子拐賣,年紀大一點的、漂亮的被賣到美國邁阿密;普通的就賣到鄰國多明尼加。被販賣的孩子都很慘,不是當童工,就是當雛妓。」

慈濟緊急援助階段告一段落;她到處尋找資訊,想繼續為海地孤兒服務。皇天不負苦心人,她申請通過「耶穌兒女基金會」(Fondation Enfant Jesus)的專案,由美國私人贊助機票及生活費,到海地和多明尼加邊境的一家孤兒院服務一年。

疼惜耶穌的兒女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珞韶到孤兒院報到,那兒有八十多個孩子。珞韶不只協助辦理領養事務,因為保姆不夠,還主動幫忙餵食、換尿布、沐浴。所有大小事務她都協助到底,宛如大管家。她捨棄宿舍,住到孤兒院�,常跟老鼠打商量:你們睡角落啊!別跑到我身上來。

「我跟蚊子說,吃八分飽就好!牠不聽,結果吃太飽滾下去,化成一攤血。」珞韶笑道:「這就是『貪』的後果。」

海地每天供電兩三小時,雖然有人捐發電機給孤兒院,但是發電的油太貴,因此也派不上用場。飲用水必須先用藥片淨化數小時,「喝起來像游泳池的水。」珞韶說:「如果打開水龍頭有水流出來,那一天就感覺特別幸福和快樂。」

因為貧窮買不起足夠的食物,多數海地人一天只吃一餐,大家狼吞虎嚥,因為不吃飽就再也沒得吃了。

有一天孤兒院吃泡麵,孩子們都很興奮,認為是難得的「大餐」。較大的孩子吃完了,小的要等涼一點再吃。珞韶端起碗來,看清楚�面的小黑點不是黑胡椒,而是數不清的小蟲,大叫:「停!停!不要吃!有蟲……」

把麵倒掉後,孩子吃什麼?珞韶當機立斷:「煮我媽媽寄給我的慈濟香積麵。」

沒有瓦斯,只能用木炭煮麵,煮好用濾網壓碎,一口一口餵最小的孩子。

「平常餵飯孩子免不了會這個哭,那個鬧,但這一餐最乖。」珞韶開心的說:「這也是他們吃的第一餐素食。」

海地霍亂橫行,已有七千人死亡、五十多萬受感染的病例。去年十月,孤兒院�一位小名「小寶貝」的小女孩送醫途中,在珞韶懷�沒了氣息。她整夜守著生命垂危的另外兩名院童,嘔吐物、排泄物和血漬滿身,渾然不覺,只盼望不要再失去任何一個孩子。

院�意外狀況不斷。一天晚上,突然有人送來一車的孩子——那原是拐賣要偷渡出境的「走私兒童」,被發現攔截下來,請這個邊境上的孤兒院暫時安置。

「那些孩子都驚恐萬分,我一個個去擁抱他們,安撫他們說:不要怕,你們安全了。」珞韶說。

矢志為兒童服務

二○一二年六月,珞韶陪同兩位海地志工來臺灣參加慈濟海外志工營隊,一位是海地女童軍負責人米芮兒(Mireille)女士,另一位是經營小額放款業務的丹尼爾•喬治(Danel George )先生。

他們看了靜思精舍自力更生、儉樸克難的生活,大為感動,在證嚴上人面前發願:要把慈濟精神帶回海地,協助重建家園。

「其實米芮兒女士已經開始仿效上人了,她找了三十位婦女,每天『小錢存竹筒』。」珞韶說。

二十五歲的珞韶,生在天堂,進過地獄。當同齡女孩在下班後休閒、在網路間漫遊的花樣年華,她已經走過世界最苦難的暗角,看過最悲慘的人間故事。人生的際遇如此深刻,眼神清亮的她,腳步一刻也不停。

未來的生涯規畫,她想朝著「職」「志」合一,助人的方向走;「為世界的兒童服務」,也是她堅定不變的信仰。在苦難偏多的世界,將遍撒愛的種子,讓愛的花朵綻放。

心靈交流道/危機起於自私,平安來自使命
◎撰文•邱國氣
七月十五日應邀到慈濟關渡志業園區,與培訓委員慈誠分享「大時代的悲智願行」,深盼喚起大家重視「暖化危機」,響應「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下午一點多,我搭乘捷運到關渡站再走路到園區,走在滾燙的柏油路上,見兩旁路樹被曬得奄奄一息,我每踏一步就不斷感受呼吸悶熱空氣的昏眩,及汗水浸溼眼角的難過,「真的好熱!」

四點多結束課程,再度走向捷運站,原以為應該「消暑」一點了,沒想到走到捷運站依舊全身溼透,今天的臺北實在太「熱」情了!當天臺北最高溫達攝氏三十八點一度,也創下史上連續七天高溫超過三十七度的記錄。

晚上回到花蓮,想到臺北的熱與暖化嚴重,心中響起一段旋律:「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而『暖化』在蔓延、『地球』在創痛,還要忍多久?還要沈默多久?」

事實上,全球暖化並未因媒體報導興致缺缺而停止撲向各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災難依舊頻傳,更令人嗅出「來不及」的緊迫感──

近一年來,美國本土歷經一百一十七年來最熱氣候;今年六月,全美兩千三百個城市出現破記錄的高溫,造成至少七十四人死亡;許多玉米田連續曝曬在烈陽下,嚴重枯萎,各州農夫乾脆放棄當季收成;美國農業部將今年的玉米量收成下調百分之十二。糧食價格看漲,讓人擔憂。

地中海型氣候的希臘,以往七、八月均溫為攝氏三十三度,今年七月卻出現四十四度高溫。日本九州熊本縣,七月十二日在八小時內降下五百零八公釐雨量,造成二十人死亡、七人失蹤、五萬戶被迫撤離,也勾起人們對三一一海嘯的痛苦回憶。

六月間,印度東北部因季風引發強降雨,造成上百人死亡、六百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德國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受全球暖化影響,冰河融化問題嚴重,南德地區的五條高山冰河,預估在未來二、三十年間可能消失……

「回不去了!」這僅是一句戲劇臺詞?還是地球母親每天承受各式苦痛的真實現況?地球母親在鳴咽,我的心在懺愧。「危機起於自私,平安來自使命」,讓我們化冷漠為關懷,化擔憂為使命,化浪費為節約,化愛地球為實際行動,從生活簡約、克制口欲做起,扭轉「回不去」為「來得及」,讓地球母親再現健康亮麗!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48期

又一次自蛹中蛻出─林憶蓮三十年音樂路
林憶蓮藉著演唱會,重組歌的情緒和畫面,更似一次她向「舊我」的喊話,她不愛因襲,厭倦重複,就像八十年代迄今,她總在音樂風格上「砍掉重戀」。

訂閱art plus電子報送雜誌 搖身藝變小青年
一股清新的藝術氣氛正在擴散,art plus以獨特的藝術形態重新解讀生活美學,現在訂閱【art plus 電子報】,就有機會獲得《art plus雜誌》乙本!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8/22/2012 11:16: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