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子商務產業變動快速,【SmartM 電子商務週報】提供各國最新、最即時、最實用的網路行銷業界動態與知識。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5/08 第13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主題企劃 走尋先行者的足跡
生活高雄 六龜寶來 踏訪步道
活動快遞 母親節最佳禮物~帶媽媽去看遊艇展
 
走尋先行者的足跡
【文/高雄畫刊】

人類的生命短暫,文字卻能永流傳,而一個城市也因文人與思想家而偉大。20世紀的台灣歷經日本殖民統治、二二八事件、國府遷台、白色恐怖,許多渴望自由的靈魂遭到禁錮,但也開出燦爛的花朵。

日治時期的鍾理和為了不被祝福的愛情,遠走中國大陸,尋找心中的「原鄉」,終究落葉歸根於美濃故鄉的笠山下;葉石濤在白色恐怖時期坐了3年黑牢,仍一生筆耕不輟,留下等身著作,成為台灣文學史的基石。他們是高雄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也是台灣文學的大師。

身兼英語教育家與文學家的柯旗化,因主張台灣獨立入獄17年,其所著的《新英文法》自1960出版至今,仍是中學生學習英文文法的暢銷書,銷售數量超過兩百萬冊,是兩個世代的台灣人學習英文的集體記憶。

他們對愛情、文學、土地及理想的執著與堅持,成為時代的先行者,也豐富了高雄的文化厚度。隨著上個時代的興衰變遷,走訪先行者的足跡,我們將有更清明的視界,看見他們遺留給後世的資產。

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鍾理和

鍾理和紀念館是由台灣文學界前輩林海音、鍾肇政、葉石濤、鄭清文、李喬、張良澤等人在1979年發起籌建,由民間合力興建的第一座平民文學家紀念館。乘著美濃濃厚人文氣息,蜿蜒於九芎林的田園道路,遠方的尖山越來越近,尖山因狀似斗笠又稱笠山,這裡也是鍾理和晚年生活、寫作的故居所在。

紀念館位於黃蝶翠谷與朝元寺入口附近,館後是笠山,前後都由樹林果木包圍著,十分清幽寧靜,入館前要先經過「台灣文學步道園區」,這裡豎立著包括賴和、楊逵等三十多位台灣文學作家作品的石碑,蔭涼的大樹下,近百年的台灣文學史羅列於此,散發著文學與土地的芬芳。步道盡頭是鍾理和年輕時的紀念雕像,圓潤飽滿的臉龐,面對著滋養他文學生命的故鄉,如翅飛翔的眼神,預告著將展開一段追求理想的苦旅。

鍾理和1915年生於屏東高樹,少年時期隨父遷居高雄美濃尖山下,經營笠山農場,滿懷文藝熱情的富家公子愛上來自家農場幫工的鍾台妹,困於同姓不能通婚的習俗,婚姻受阻。1938年鍾理和隻身前往當時為滿州國所轄的瀋陽,進入滿洲自動車學校,1940年妻子鍾台妹也前往滿洲,隨後遷居北平專事寫作。戰後,身分尷尬被視為「亡國奴」的鍾理和,返台應聘內埔初中任教,後因肺疾惡化去職,返美濃定居,重病中仍重訂書稿不輟,1960年正在重修剛完稿的中篇小說《雨》時突然病發,吐血而死,享年46歲,成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二層樓的鍾理和紀念館,有如一般的鄉間民宅,一樓為展示空間,二樓目前作為每年一度笠山文學營的教室。展示空間裡有鍾理和各個時期的手稿、與文學同好往來書信、退稿通知、讀者來函等,滿載著鍾理和對文學創作的熱忱和執著,特別的還有鍾理和因肺結核住進台大醫院時,目睹二二八事件爆發用藥袋所寫下的日記。

鍾理和將一生奉獻給文學,其作品描寫客家農村、傳達人性的生命智慧,也隱含台灣殖民歷史的矛盾情境,他的後半生生活困頓、惡疾纏身,在艱難的寫作條件下,仍留下了約60萬字的作品,雖然英年早逝,文學生涯仍然是豐收的。

台灣文學史的奠基者 葉石濤

在水色秀麗的蓮池潭畔高雄文學步道入口處,可看見文壇大老鍾肇政題字落款的「掉落蓮池潭的詩語」石碑,再往前步行,第一座景觀作品上寫著「台灣作家必須放開心胸,開拓更大更多的台灣時空,台灣文學才有磅礡的氣勢擠進世界文學的大門」的詩語,這段話摘自葉石濤《沒有土地,哪有文學?》一文,滿溢對台灣文學發揚光大的期待。

葉石濤1925年出生於台南,1965年遷居高雄市,定居於左營蓮池潭畔,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定居在高雄時寫的。就在這他平日散步的蓮池潭步道上,他思索者台灣文學的過去與未來,完成第一部以台灣人觀點寫出來的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史綱》,建立了具有台灣意識的台灣文學論述及史觀。

葉石濤16歲便開始寫作,文學創作跨越大戰前後,歷經日文、中文兩個階段,由20世紀中葉寫到21世紀,他的小說風貌多變,從羅曼史、批判寫實主義到黑色幽默新路線,也有多種族風貌小說、異色小說等多重面貌。1951年葉石濤曾因「知匪不報」罪名被判刑5年,坐牢3年出獄後,無法回到原來的學校任教,為了謀生而不斷代課,因此文學創作生涯中斷將近15年,定居高雄後開始寫文學評論,1987年完成對台灣文學意義重大的《台灣文學史綱》。葉石濤於2008年因器官衰竭辭世,享壽83歲,終其60餘年寫作生涯,留有作品80餘種、約600萬字。

為紀念葉石濤致力筆耕的精神及對台灣文學的貢獻,高市府在中央公園的高雄文學館旁,設立一座由藝術家王秀杞創作的葉石濤銅像,在葉老與小朋友一起讀詩的溫馨銅像後方是一本展開的書本,上面以「台灣文學暗夜的領航者」為題,雕刻著大師對台灣文學創作者的諄諄叮嚀。

葉石濤畢生的寫作心血《葉石濤全集》,在高市府文化局與國立台灣文學館及出版團隊文學台灣基金會攜手努力下,歷經3年的資料蒐集彙整、校對編印工作,終在2008年葉老過世前夕出版。

走進高雄文學館,20巨冊的《葉石濤全集》佔滿一層書櫃。開始翻閱吧!我們何其有幸,擁有過這麼一位文學家,讓這座城市、這片土地有了厚度,豐富了台灣文學與台灣的文化。

柯旗化故居 一個政治受難者的故事

對於許多人而言,柯旗化三個字只是中學時期學習英文時所念的《新英文法》書名底下作者的名字;隨著台灣政治解嚴,關心台灣民主政治的人才發現柯旗化不僅是英文文法讀本的作者,而是一位坐過17年黑牢的政治受難者與文人。

柯旗化1929年生於台灣日治時期的高雄左營,母親是高雄旗山人,父親是台南善化人,所以取名為旗化。柯旗化從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專修科畢業後,曾任教於旗山中學與高雄女中,因主張台灣獨立且被懷疑思想左傾在1951年、1961年先後兩次被捕入獄,其名字被認為是意謂改換國旗,也成為羅織的罪名之一。

柯旗化第二次入獄長達15年,1976年從綠島出獄後仍投入民主運動與文化宣傳,編印《台灣文化圖書目錄》、創辦《台灣文化季刊》,並奮筆書寫對台灣政治文化與民主的期待與批判不懈,直到2002年因病逝世,見證並參與了台灣社會的另一波轉變。

柯旗化位於高雄市新興區八德二路的故居「第一出版社」在2004年被高市府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經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的協助整理,對外開放參觀。在往來雜沓的八德路上,柯旗化故居看起來並不顯眼,普通的面街三層店面,屬60年代的建築風格,立面貼小塊磁磚有垂直的遮陽板和大面開窗,一樓目前仍是出版社辦公室,二、三樓的展示空間分別是客廳、起居室、主臥室與書房等,除多了幾個展示櫃和部分牆面用來解說柯旗化生平,大部分仍維持原本的居家陳設。

客廳與起居室的牆面大多被書櫃所佔據,除了英文文法相關書籍還有日文、中文書,種類十分多元,柯旗化不僅以理性的分析歸納龐雜的英文文法,喜好文學的他更以感性寫下詩文、小說,散發對生命、土地的熱情,曾出版《南國故鄉》《母親的悲願》以及自傳《台灣監獄島》等書。

展示櫃裡的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判決書及監獄相關文件讓人觸目驚心,而令人動容的是柯旗化與妻子蔡阿李女士及3名稚齡子女的獄中家書,雖是平凡的問安與交代生活瑣事,讀起來卻有莫名的悲涼。

看似簡單樸實的柯旗化故居,反映出時代的氛圍與背景,包含政治受難者本身及其家屬共同交織出的歷史文化內涵。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三月號】

 
 
 
六龜寶來 踏訪步道
【文/高雄畫刊】

每逢假日許多觀光區總是塞車、排隊、人擠人,讓人敗興而歸,何不拋棄開車趕景點的方式,改搭公車、用雙腳步行,有時輕鬆慢活的小旅行,更能達到放鬆休閒的目的…

 
 
 
母親節最佳禮物~帶媽媽去看遊艇展
【文/高雄市政府】

還在煩惱母親節該送媽媽什麼禮物嗎?不要煩惱了,海洋局強力推薦,母親節最佳禮物就是帶著媽媽及全家人起去看「2014台灣國際遊艇展」…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Blogger 於 5/08/2014 07:33:00 下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