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庸之最,獨有茶館領銜金字招牌;茶館已開,敬邀四方豪傑仗劍前來!各位看倌請來欣賞【金庸茶館電子報】 【雷驤.Pocket Watch】以畫像當底片,將城市風情片片拼湊、凝聚生活原味,生命風貌即在此刻現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8/12 第331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你說東來她說西
聯合報社論 刻薄vs.怯懦:台灣民主的失敗方程式
經濟日報社論 公民意識覺醒 支持杜部長大展身手
聯合晚報社論 看見數字背後的問題
杜紫軍的命運
民意論壇 朝野真能停止惡鬥嗎?
如果還有明天 高雄何去何從
政績自得 人民無感
誰願投入無聲無息的危機管理
教長,請品管十二年國教
回應「還我山河」/農舍濫建 蠶食良田
回應「還我山河」/取經荷蘭 未盡適合
聯合筆記/伊拉克空襲 希拉蕊突襲

聯合報黑白集
你說東來她說西
黑白集/聯合報
本報七日社論「請問蔡英文:這是無知、欺騙或冷血?」,民進黨方面九日投書以「期待更成熟的經濟戰略討論」回應。茲對箇中應答,再贅數語。

我們完全同意投書所說:「FTA可以強化局部優勢,但整體關鍵在於自身生產力的提升。」唯投書說,韓國出口在一九九四年超越台灣,當時未聞FTA;又斷論,韓國經濟搶眼,但背後因素恐怕與FTA無關;再據以推論,「若非馬政府沒有明確的經貿戰略途徑,我們又何必憂慮中韓FTA的簽署」;這些論述顯有偏頗。

投書承認「FTA可以強化局部優勢」,則如何得出「韓國經濟搶眼恐怕與FTA無關」的斷論?而台灣既原已落後,如今更在韓國擁有「FTA局部優勢」的壓力下,難道竟應繼續自陷「FTA孤兒」的處境,在中國市場以高於韓國五至八%的關稅來與它競爭?至於說「明確的經貿戰略」,則先完善兩岸ECFA後續條約以參與TPP、RCEP等大型FTA的「經貿戰略」,難道還不夠「明確」?

投書又說,ECFA簽署後,顯示政府當初所做量化評估誇大不實;但六年來僅陸客觀光一項即創約台幣四千億的收益,若無ECFA早收清單「利大於弊」的效應,六年來台灣經濟會不會更糟?

投書又說,北京一方面鼓勵ECFA的簽署,另方面杯葛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實則北京已再三指出,願找出兩岸經濟與區域經濟組織的接軌方式;連《華爾街日報》都說,台灣必須「穿過北京」,始有可能參與TPP等多邊協定。難道民進黨要以扼殺兩岸ECFA做為加入TPP的經濟戰略?

蔡英文尚未說清何謂「台灣共識」及「優質的兩岸關係」,如今忽再冒出「更成熟的經濟戰略」;請問,這又是啥?

   
聯合報社論
刻薄vs.怯懦:台灣民主的失敗方程式
社論/聯合報
這次高雄氣爆事件,從整個處理過程看,它炸翻的其實不只是前鎮和苓雅兩區的幾條馬路,同時也掀開了台灣民主亮麗外衣下的病態醜陋。藍綠兩黨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一個庸懦畏怯、一個刻薄冷酷,一個不斷退卻、一個無限攻擊,兩者的互動,把台灣政治帶向無法說理、無法進步、甚至無法動彈的地步。

照理說,面對一場死傷三百多人、波及幾公里街區的大型城市災難,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搶救傷患、安頓災民、整理破毀的災區,使城市機能早日恢復,這是行政部門的治理要點。至於司法層面的究責工作,則由檢方同步進行,包括現場的勘驗鑑識、人員的約談、文件的調閱,從釀禍端的業者到防災端的官員都不能放過。如此,救災與究責雙管齊下,才不致互相糾葛,延宕時機或誤導方向。

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民進黨立即將這場災難定位為年底選戰的最新攻防戰場,表面上宣稱「暫停選舉活動」,事實上,在明知高雄市府犯有嚴重行政疏失的情況下,卻採取了更激烈的「以攻為守」戰術,要把國民黨一起拉下水。在地方,高雄市府罔顧自己執政達十六年的事實,逕自把地下管線的埋設推給吳敦義時代所核准,也推給業者「私埋」;同時,以重建工作經費龐大為由,急急向中央討錢。在中央,民進黨立委則藉機要求訂定特別條例、特別預算來支應高雄重建,同時更杯葛《示範區特別條例》等法案的審議,說是「國難」當前,若還開會審查就是「冷血」,甚至以此逼退了經濟部長張家祝。

反觀國民黨,當天深夜馬政府就下令國軍協助救災,並要求市黨部暫停選舉活動;但隨後,對氣爆事件即自動收起發言權,任憑市府在那裡推託卸責。在立法院,面對綠營蠻橫杯葛,藍軍立委只能眼睜睜看著二次臨時會無功收場;連張家祝遭到羞辱,都無人仗義執言。在行政院方面,江揆宣布「不編列特別預算」,但高雄不足之數中央全數支應,原是合情合理的決定;結果,禁不起綠營一陣猛轟,馬上同意先提撥十六億元供市府運用。

藍綠兩黨的本性,至此便原形畢露。綠營本應立刻捲起袖子,展開救災救難,以回報市民十幾年來的全力支持;誰料,高雄市府想到的,只是如何擺脫肩頭的責任,嫁禍給國民黨,自己卻霸著地盤遲遲不肯展開復原工作。在災民水深火熱的時刻,還在為著自己的政治私心算計,這不是冷酷寡義是什麼?至於國民黨,這本應是一個不分藍綠的救災事件,卻宛如中了民進黨的點穴術,有理不敢爭,被汙蔑不敢辯,部長掛冠不敢出聲。面對顛倒是非、得寸進尺的敵手,藍營卻只能唯唯諾諾、畏怯不前,豈非注定要喪權失地,遭到軟土深掘?

兩黨的不同發展背景,形塑了它們今天的性格、文化和面貌;這點,兩黨歷任領導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身為人民,我們更關注的,是這樣的朝野性格對國內民主政治的惡劣影響。近年來,台灣政治與經濟雙雙衰退,任何重大政策無一能有理性討論空間,遑論落實推動;國際媒體形容台灣「自甘倒退」,這難道不是一個刻薄政黨與一個庸懦政黨共同留給台灣的「雞屎」?套句民進黨的話,他們可曾為社會生下什麼「雞蛋」?

民進黨善於攻擊,這是它的長處。然而,不問是非黑白、永遠只會指控別人的攻伐戰術,只證明民進黨不知羞愧為何物,不知反省為何物,不知謙卑為何物。更惡劣的,是它不惜犧牲無辜的態度;這次氣爆,民進黨胡亂推諉、怠於救災也就罷了,它還不惜對無關業者擴大打擊,不顧災民自救會希免於「三敗俱傷」的呼籲,非要置榮化於死地。真正可怕的,就是這種「災難極大化」的思維,彷彿只是幾條街道爆炸還不夠慘,非要把別人統統拉下來陪葬,才覺得「夠本」。這樣的政黨,會在乎人民嗎?

陳水扁因貪腐下台,民進黨從未為此道過歉;這個一向「俯仰無愧」的政黨,連高雄氣爆的責任都無意承擔,誰能要求它對台灣的政經倒退負起什麼責任?而庸懦膽怯如國民黨,不僅意志渙散,在需要據理力辯的時刻卻只能訥訥失語;這樣的執政黨,如何反擊在野黨的挑釁並向民眾據理力爭?

刻薄冷酷的綠營,對上畏怯庸懦的藍軍,正好構成台灣民主的失敗方程式。如果雙方皆寸步不移,「台灣自甘退步」的詛咒必然無解。

   
經濟日報社論
公民意識覺醒 支持杜部長大展身手
社論/經濟日報
高雄氣爆事件真相調查尚未水落石出,中央政府卻已先在綠委口水襲擊下,折損一名長期積極任事的經濟部長張家祝。新任經濟部長杜紫軍在此刻接掌經濟部,可說是任重道遠,首先他得一肩扛下那些曾壓垮張家祝的所有重擔,其次,台灣正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其猛烈程度不亞於高雄驚天巨爆。杜紫軍的挑戰,反映的是台灣的限時戰,一刻不得放鬆。

不過,若要將台灣經濟前程,全都重壓在杜紫軍一人身上,不僅危險,也有失公允。試想,在經濟部長之上,還有任命他的行政院長與民選總統;依照憲法,有與行政權相對的立法權;公部門外還有包括企業、民眾的私部門。長期以來,台灣社會因為專業分工,各司其職,如果要論誰該為台灣經濟負責、為下一代播下希望種子,台灣的每一個人,責無旁貸都是利害關係人。

換言之,高雄的事,就是「我們」的事;台灣的危機,就是「你我」的危機。我們不能再漠視政黨惡鬥把持台灣的民主政治;任由立法院毫無建樹的一次臨時會、二次臨時會、三次臨時會,凌遲你我的生活,浪費納稅義務人的血汗錢。台灣的公民需要覺醒,是時候中止謾罵、指責,推動台灣向前行了。

此刻橫亙在新任經濟部長及台灣公民眼前的挑戰不少,如高雄氣爆事件後,台灣的石化產業該何去何從;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與區域經濟整合洪流,台灣如何自處;台灣經濟在效率驅動模式已走到窮途末路之際,該怎麼跨進創新驅動模式,及發掘台灣下世代的產業新星。

這些問題,想必技術官僚出身的杜紫軍,依照過往制定產業政策的經驗,都能有番解答。但這些解答是不是最適合台灣的解方,能否禁得起時間考驗,及獲得多數人的支持,在政策未經上路檢驗前拋出時,負責任的公民回應至關重要。每個好的意見都值得被聽見、被重視,也唯有公民覺醒、產生行動,才能落實眾人管理眾人之事,避免政黨政治綁架民主政治。

面對成天在台灣上空飛舞的政治口水,及全天候干擾民眾正常生活、並造成撕裂台灣的政治鬥爭,台灣公民並非手無寸鐵、無能為力,也不是只有等到大選的那一天,才能以投票表達好惡。平時的公民,可以靠著思索、明辨,借助網路科技,自成一個公共理性的討論空間,由此可以降低政治人物的欺騙,也能辨識公共政策中的鮮花或者是毒草。

公民思索公共政策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以簡單的SWOT,找出公共政策這樣做而不那樣做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公民用不著盡信政府或政治人物的說詞,透過思辨,一樣可以洞悉政治人物的算計。

此外,為了協助公民思辨,政府應持續做好資訊公開透明,盡可能安排首長直接與利害關係族群面對面溝通。近期行政院成立青年顧問團,不少首長也開始在自己的政策智囊團中納入外部專家、青年、網路聲音,均有助擴大決策視野,將體制外好的意見,納入決策圈。

值此台灣經濟正面臨各種短、中、長期考驗,從經濟部底層一路爬起的杜紫軍,在此刻接掌經濟部,自能發揮「無縫接軌」、政務不中斷的功能。不過,在國內政治對抗格局未有絲毫鬆動,多數政治人物仍執著於一黨一人之私下,帶著鴻鵠大志而來的杜紫軍,能做多久,能否不重演張家祝下台憾事,沒有人可以打包票。

不過,如果台灣此刻有愈來愈多成熟理性的公民,願意多花時間思辨政策,理解當前的處境,並發揮影響力。那麼台灣的政治經濟前途,不會猶如今日晦暗不明,也唯有當所有公民都是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時,台灣才能發揮潛力,不自甘落後。

   
聯合晚報社論
看見數字背後的問題
記者仝澤蓉記錄整理/聯合晚報
主計總處將於8月15日召開國民所得評審委員會,公布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觀察重點有三方面,首先是預測值應該會上修,但內需看起來並沒有真正完全好轉,而且近年來我國出口不但沒有分散,反而越來越集中,單一產品的成敗足以對整體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相較於主計總處前次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為2.98%,由於第一季和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14%和3.84%,上半年平均約3.5%,除非下半年經濟表現很差,全年才可能會在3%以下,但以目前整體經濟表現來看,這次應該是會上修,而且上調幅度會稍微大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經濟表現好是因為內需熱,3.84%當中內需占了2.6個百分點,外需則為1.2個百分點,內需方面,除了股市熱絡帶動消費,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存貨的提升,這是因為廠商備料、備貨,為第三季銷售作準備,因此第二季的3.84%有一部分是反映對下半年景氣樂觀而增加的庫存。

現在很多較為樂觀的預測都是來自iPhone題材的帶動,這影響了金融面的股價,以及實質面的存貨,也凸顯出口結構的問題,就是我國出口不但沒有分散,反而越來越過度集中,過度集中於電子產業,且過度集中在幫某家廠商代工,而這家被高度仰賴的廠商就是蘋果,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一旦iPhone表現未如預期,對我國的股市和出口都將造成衝擊。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口述)

   
杜紫軍的命運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府院同意張家祝請辭經濟部長,立即決定由次長杜紫軍扶正,以求業務無縫接軌。行政院說,杜紫軍人事「有助於延續行政院目前積極推動的各項重要工作」。

相較於一年半前張家祝上台時,油電雙漲的民怨高漲及核四的荊棘滿布,杜紫軍現在面對的情勢,更見險惡。

一年半前張家祝與閣揆江宜樺一同履新,外界對新內閣充滿期待;一年半後,歷經洪仲丘案、太陽花學運及核四封存案後,外界對政府信心直落,內閣團隊更是頻繁更替。

擺在杜紫軍眼前有一隱憂、三挑戰。隱憂是杜紫軍能不能挺過在野黨對高雄氣爆究責的嗜血追擊,在高雄氣爆善後工作上,拿出足以服人的行政效率。

高雄氣爆肇責愈見明朗,中央、地方與業者三方有責,但在野黨卻打算將責任全推中央,以助高雄市長陳菊脫身。立院開議後,必定仍風波不斷。

三個挑戰是杜紫軍如何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服貿貨貿和核四封存後的新能源政策,取得實質進展。

馬英九總統任期只剩不到兩年,當年馬總統以「準備好拚經濟」,實現二次政黨輪替;八年後馬總統要能成功交棒,關鍵仍在拚經濟一環。

張家祝下台的過程,反映執政黨內部傾軋,遭在野黨予取予求,重大政策難出立院。未來兩年,若這三大政策仍只有尺寸之進,則台灣經濟也難有脫胎換骨的機會。

杜紫軍在經濟部長任內的命運,就是執政黨2016時的命運。執政黨上下若不能省思,他們與杜紫軍在一條船上,不但選情危矣,台灣經濟亦危矣。

   
民意論壇
朝野真能停止惡鬥嗎?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聯合報
高雄氣爆十一天,馬總統於經濟部長張家祝確定去職後,於昨日召開記者會,會中先提出感性宣示:「高雄人的事,是全台灣人的事」,再表示救災的急迫性及中央地方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救災後的三大施政保證:重建家園、查明真相、預防重演。

不過,馬總統的談話重點,還是放在台灣經濟的未來,並特別引述華爾街日報社論「台灣自甘落後」之觀點,表達對目前「服貿協議」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等均卡在立院之憂心,大聲疾呼在野黨「不要贏了鬥爭卻輸了台灣」,期待朝野不僅為高雄合作,尤能為台灣經濟齊心努力。

問題是:朝野真能放下權謀鬥爭,為台灣尋出路嗎?

以目前的政治情勢而言,這樣的朝野合作,可能是緣木求魚;僅是國民黨內部都整合困難,遑論與在野的民進黨談合作!理由是:

第一,馬總統的任期剩一年餘,也是一般認為進入所謂的「跛鴨期」;他雖仍具備國民黨主席的身分而掌握黨機器,如果一切順利,就可提名二○一六年之立委,也因此對現任立委應有某種掌控力;但因國民黨執政的外部評價不佳,總統個人聲望亦不高,年底的地方選舉結果,考驗馬總統在黨內地位的穩固性,也影響他對立委們指揮調度的能力。所以,目前國民黨立委們會出現見機行事、見風轉舵的情形,應不意外。

第二,立法院的龍頭王金平院長,仍是議事排難解紛的關鍵人物,但馬王不和,已是人盡皆知;而王金平又沒有再任不分區立委之資格,二○一六年之後何去何從是嚴酷且現實的課題,對馬恭順實無意義;任由國會在野黨撒潑撒野,對議長而言,是博得議事中立美名的手法之一,聰慧機敏的民進黨立委們豈會不懂?

第三,正因國民黨的氣勢低迷,在野的民進黨蓄勢待發,幾近信心十足問鼎二○一六總統寶座;此時此刻對馬總統之作為,尤其是經濟層面或馬習會,毫無誘因來協助支持,而讓馬順利達陣,留下治績。

最後,在野的民進黨於二千年能執政的經驗,是靠國民黨的分裂,民進黨追求二○一六年再執政的策略,「朝野合作」絕不是選項,「分裂在朝」比較合乎勝算。

如依照以上這些算計,朝野如何捐棄成見,攜手共謀台灣人民之幸福?

讀者或會問:政治人物真是如此,只為自己權力,不計生民福利嗎?筆者希望自己的推斷是錯的!尤其在高雄災情,仍是進行式的時候,剖析這些,實為殘酷!但筆者相信「民主」,不僅需要溫暖的心,更需要智慧的腦!乃不揣淺陋,以就教諸方!

   
如果還有明天 高雄何去何從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台北市)/聯合報
經典搖滾歌手薛岳在歌手生涯高峰時重病,仍站上最後的一次舞台,留下的身影及和劉偉仁合作的勵志名曲「如果還有明天」,至今仍是令人讚嘆、感念的人物,而這首詞曲也是言之有物。

看看這幾年的災難,台灣實在顯得太渺小,從九二一大地震到八八水災,每次回到這些地景就會緬懷所有的受難者,也敬仰當時捨己為人的小人物。災後重建,民間自救的精神,我們需要謙遜學習,也應該務實去宣揚,讓下一代知道,這些才是未來台灣這塊土地可以保留、可競爭的實力。

廿幾年前到高雄講課,每次講題會更換,主辦單位問為什麼,我說題目大綱主旨不變,但要尊重各文化背景去詮釋才有成效,藝術人文是要慢慢起來,不能忽略人文的潛移默化。

高雄港口遼闊,海運便利,馬路寬、房子宏觀,左營高鐵連接百貨美食街,又有令人難忘的夜市文化;觀光文化這幾年快速拓展,可說是跨出一大步,是工業城市的優勢。

今年去小港探索,請友人帶我去找有關描繪小港的詩,他說有點難倒他。最後,我終於找到許多不知作者的詩,看到他們描繪當年小港港口,港邊風情,道盡世間情,令人緬懷也深深感觸南部台語歌曲聲韻的經典,不是別的音樂可取代的。

後來又去看了最早的美軍電台,還有當年在老眷村留下的大防空洞,現今變成幾戶人家,窮人也有自己小庭園,老伯伯用不要的老浴缸當池塘,放了幾隻撿來的木漆鴛鴦,種些花花草草,好有古色古香寫意的庭園。

老伯伯問我是來觀光看黃色小鴨嗎?我說我更愛這有故事,有年代的木漆鴛鴦,色彩手工都很民間藝術,保留至今仍栩栩如生。

如果少了內心匯流的感情,談不上傳承,藝術人文的真善美,價值在於尊重各文化的獨特性,在土地不斷受傷後,台灣只能有一個台灣,互補不足,不分中南北,踏實走出未來。

   
政績自得 人民無感
張經緯/社會工作(台中市)/聯合報
台中市長胡志強公布縣市合併後施政績效,只是這些高績效,為何換不到施政高滿意度,筆者百思不解。

近日從議員質詢垃圾掩埋場情形,終於找到答案。

原來合併前有廿二座掩埋場,合併後停用十八座,這些掩埋場都分布在縣區;市區在南屯的文山有一座垃圾掩埋場,後來該處建焚化廠,但在焚化廠未建前,市政府就為場址附近的每一個家戶鋪設自來水及實施健檢,是全國最早實施回饋計畫的地區。

合併後廿二座的掩埋場,不論是否還在使用,場址附近究竟還住有多少人家,這些家戶民生用水的情形,市政府都有必要關心、了解。但是議員秀出一張封場後的掩埋場,雨後卻滲出深褐色廢水照片,顯然環境汙染嚴重。

市政團隊,如果要讓市民有感,在質詢過後,就應該拿出行動力,到這些掩埋場附近關心民眾,並提出可以解決的方案。

如果以行動力和執行力來關懷市民,市民又怎會無感呢?

   
誰願投入無聲無息的危機管理
曹瑞泰/民營企業經理人(高雄市)/聯合報
今年甲午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危機管理的核心,不在危機爆發後的救災與重建,而是在事前的準備與防災、避災、減災的系統建構與管理。

危機管理的重點工作,是吃力不討好、是惹人厭的、是被認為浪費、無效率的。因為危機管理最佳的目標效果,就是讓危機不發生、人們作息如常、事情順利進行,亦即若非刻意,即難以感受到危機管理的效果。

多數人為的災難,可事先推估模擬,就如此次高雄發生丙烯氣體外洩引發大爆炸事件,也是可預防卻無預防,發生前夕可避免卻未避免的典型人為災難。環視整個發生過程,充分暴露台灣整體防救災體系的結構性脆弱,高雄市政府的防災體系從上到下麻痺、老化,只尚能發揮事後救災的些許功能。

都市因人口聚集是系統性災難的易發區域,尤其在都市人口密集設施複雜化之後,必然會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系統性風險。例如:一輛奔馳的化學槽車、因擦撞翻覆導致槽體破損、有毒原料外溢,除對事故關係人的傷害之外,是極可能誘發其它大災難導致更多的死傷與損失。但平時有效的危機管理,卻可讓災難消失於平常。

檢討高雄氣爆,平常無安全有效危機管理,危機因子能量聚集,提供危機發生的良好條件。爆發前儘管有太多不明氣體外洩的徵兆與反映,從企業到地方政府相關單位未能迅速有效掌控整合,給予爆炸的惡魔成形肆虐的時間與環境。即使後來消防局、環保署毒災應變中心人員相繼趕赴現場,卻為時已晚,難以自保,遑論防災與救災。

意即,平常無危機管理機能,未能從精神面到執行面建構正確完整的危機管理智識與機制,進而落實平常的安全管控,危機發生前後也就無法有效進行綜合緊急應變,迅速對應解決,只能依賴危機發生後的後續危機處理,以有效的救災與重建來彌補。

然而評估台灣現有的政黨惡鬥、低成本煽情為上的媒體、積弱的政府治理模式及短視近利的民情,此等惡性循環仍會持續發生,直到影響到國民全體生命財產的重大災難爆發後,或許台灣上下,才會願意支持與投入平常無聲無息的危機管理與安全管控。

   
教長,請品管十二年國教
王延煌/高中校長(南投市)/聯合報
長達三個月的十二年國教入學作業,即將在十五日第二次免試入學學生報到後,暫時畫下休止符,之後是私校「獨立招生」上場。照道理應該要走完所有的流程,然後進行仔細檢討,所提出的興革意見或政策才會完整與真實。

然而,明年度的考試招生辦法和期程,在這個月就要原則確定,才來得及作業。在有限的時間要做決策,考驗新部長的智慧與企業管理能力。

企業管理首重目標設定、資源分配與分工合作,期能以最有效的資源投入,透過「產銷人發財」五管,創造最大的利基。當下,就以企管觀點檢視相關政策、組織與執行。

首先政策規劃。十二年國教訴求「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及「厚植國家競爭力」三大願景,是否已經達成或有所進步?其政策(產品)是否適切?是否應重新進行評估,並提出改善計畫?如果正確,應堅持原則,不宜退卻。

其次推動組織。為了推動十二年國教,由上到下共有行政院推動會、教育部諮詢會、推動小組、教育部十二年國教專案辦公室、教育部國教署與地方政府教育局處等。用傳統的金字塔型科層體制,來因應廿一世紀新教育,是否已經產生「等級森嚴、信息不暢、組織剛性、反應遲緩」的現象?如果溝通不良時,是否應考量組織扁平化?

復次執行技術。為了達成「三願景、五理念、六目標」,教育部提出七大面向與廿九個方案。這廿九個方案運作至今是否步調一致?所投注的經費是不足或過剩?操作的人力與技術是否足堪重任?這些執行面的問題若能解決,品質必能提升。

最後工作績效。就總體績效而言,有六大面向,這些績效有賴明確的客觀數據佐證,並強化論述以說服大眾,這是良善且有績效的政策。倘若績效不如預期,亦應分析問題盡速對症下藥。

期待吳部長發揮企管專長,用全面品質管理的精神,盡速檢驗十二年國教在計畫、執行與監控的種種問題,立即修正,重拾民眾對教改的信心。

   
回應「還我山河」/農舍濫建 蠶食良田
葉昱呈/公(屏東市)/聯合報
拜讀十一日六版還我山河願景報導,「執法太鬆,豪宅農舍遍地開花」一文,心有所感。

新修訂之「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規定特定農業區禁止興建集村農舍,但卻擋不住建商及財團壓力,仍開放興建個別農舍,讓優良農田上的農舍一棟棟冒出,造成農舍蛙躍式地散布在農地,良田遭到大量蠶食,影響農業生產環境甚鉅。

政府當初開放農地興建農舍的,係考量農民經營農業之需要,但因申請門檻寬鬆,再加上「農業使用」屬於不確定的法律概念,甚難規範種植農作物之面積及數量,導致農舍基地之外的農地,仍應做農業使用之規定,形同虛設!

依據官方統計資料顯示,真正農民申請興建農舍的比例還不到兩成,且許多非農民申請興建農舍的目的,係做為民宿、工廠、營業等用途。

此外,目前全台編定為特定農業區的農地,僅僅剩下廿七萬公頃,政府如果再不盡速管制個別農舍之興建資格,放任優良農地繼續流失,恐將危及台灣糧食安全。

   
回應「還我山河」/取經荷蘭 未盡適合
何怡君/研究生(新北市)/聯合報
近日,我和朋友騎單車環島,從台北出發,到台灣各處尋找地方故事,認識鄉村地區的美麗與哀愁。看到聯合報「還我山河」系列報導中,以荷蘭的《棄圩田復水道》經驗為借鏡,其政府規畫城市以紅線做區隔,紅線之外做「綠地緩衝區」,讓城市之間能留有一片綠地。

然而,荷蘭經驗適用於台灣嗎?台灣在高度都市化下,都市人口密度高,房價也居高不下,買不起房的都市人,只好向近郊尋覓一處安身之地。

倘若,將荷蘭的都市規畫方式移入台灣,雖是環境友善的政策,並能提升生活品質,但那些都市大染缸中裝不下的人們,又該往何處去?以「居不易」的台灣都市來看,仍難談上近郊的綠地保留規畫。

此外,台灣的城鄉差距日益擴大,鄉村青壯年人口大量遷往都市工作、生活,鄉下處處可見原本住著大家族的厝,如今已是荒廢的荒廢,或剩下老人家獨守記憶中那曾經的熱絡與歡笑。鄉村做社區服務工作的人們擔心,在可預期的未來,「鄉村有一天會空掉。」

由此可見,荷蘭的城市規畫固然良善,但不見得合適台灣的體質。待在城市與鄉下,宛如處在不同國家。

政府應先提出因地制宜的整體規畫政策,提升鄉村地區發展,減緩目前城鄉人口懸殊的分布差異,才能談得上城市與大自然共存的美好規畫藍圖。

   
聯合筆記/伊拉克空襲 希拉蕊突襲
張佑生/聯合報
志在白宮大位的希拉蕊•柯林頓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兩度用「失敗」(failure)評論總統歐巴馬不介入敘利亞內亂的決定。這是希拉蕊請辭國務卿後,在外交政策上與歐巴馬最清楚的切割。

希拉蕊遲早要跟歐巴馬分道揚鑣。歐巴馬授權美軍空襲伊拉克,似乎成了希拉蕊「突襲」歐巴馬的引爆點。

希拉蕊說,三年半前敘利亞開始動亂時,假如歐巴馬願意接受她的屢屢規勸,軍援溫和派的反抗軍,推翻阿塞德政權,當時還只是凱達組織小弟的ISIL就不會坐大,從敘利亞揮軍伊拉克,成為今天的「伊斯蘭國」。

千金難買早知道。假如當初美國提供軍援,今天情勢是否有所不同?希拉蕊坦承沒答案,但她相信美國的不作為,讓激進勢力趁隙填補了權力真空。

情勢不利時,鷹派往往占上風。例如,面對以色列,哈瑪斯比法塔更受到巴勒斯坦民眾歡迎。伊斯蘭國靠著心更狠手更辣,取代大哥凱達,成為全球恐怖組織的領導品牌,不僅各路人馬爭相投靠,還從伊拉克軍隊手中搶到一堆美製武器,包括防空飛彈。面對美軍空襲,伊斯蘭國揚言,有種就別派無人機來轟炸。

其實,美國不是沒訓練援助過敘利亞溫和派反抗軍,但規模不大。假如美國全力援助,武器裝備幾可注定必將落入ISIL手中,伊拉克淪陷的速度只會加倍。

基本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動亂,都和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伊斯蘭遜尼派有關。沙國和其他波灣國家只要打開金庫,遜尼派激進組織就能在什葉派執政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搞得天翻地覆。

「偉大的國家需要有條有理的行動法則」和「別幹蠢事」是歐巴馬楬櫫的兩大外交信念,卻被希拉蕊酸說「別幹蠢事可不是有條有理的行動法則」。

希拉蕊以四年國務卿任內走訪一百一十二個國家自豪,但副總統拜登才是歐巴馬外交政策最信賴的人。滿腹挫折的希拉蕊,總算找到宣洩的時機,順便替宣布參選累積能量。

歐巴馬固然民調低迷,希拉蕊選在空襲伊拉克的節骨眼發動突襲,民主黨內已有人質疑她的外交政策更像布希;希拉蕊算盤打得精,卻未必占到便宜。別忘了,北京和莫斯科當局,也不樂見她當選。

   
左撇子要不要改?
「我的小孩喜歡用左手拿湯匙吃飯、左手拿筆畫畫,他現在才三歲,要不要趁孩子還沒學寫字之前,趕快把他改過來?」,這是左撇子爸媽常見的困惱,左撇子生活似乎會有很多麻煩,慣用左手到底要不要改?

夏季日本瘋棒球
青春洋溢下的甲子園,總讓人聯想起耀眼陽光與藍天白雲。而優雅夜色裡的職棒球場,也總是滿溢著暢快心情與啤酒氣息。不管是哪一個,仲夏的8月,不妨就來瘋一場棒球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Blogger 於 8/12/2014 07:40: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