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都變6都 蔡英文:綠若執政 重新檢討 | 記者鄭宏斌、陳乃綾、邱瓊玉、林昭/聯合報 | 「六都根本是胡搞瞎搞!」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抨擊,六都設計不對,「用膝蓋想也知道」,為台灣未來,應慎重思考國土重畫,利用沒有選舉時處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民進黨若執政會重新檢討,現行情況將以區域治理的觀念,平衡區域發展。 柯文哲主張「六都減為三都」,指台灣只需北、中、南三都。台南市長賴清德也說,台灣欠缺區域規畫,三都變六都是政治考量,「很可惜」。蔡英文說,柯文哲可以把事情講得更完整一點,「台灣的問題不在三都、六都,而是規畫的問題」。 柯文哲前天參加公民論壇時指出,台北市、新北市行政區畫很不合理,台灣只需要北、中、南三都就夠了,六都是多餘的設計。 他舉例,最近三環三線就讓他很頭痛,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都有捷運工程局,應該合併,而不是自己搞自己的。 柯文哲昨和宜蘭縣長林聰賢談綠色合作時,再提國土規畫。柯表示,全台畫為六都,都是政治、選舉考量,從此可看出政治人物的可惡。為了台灣未來發展,應該慎重思考國土重畫,利用沒有選舉的時候趕快處理;台灣選舉太多,沒辦法冷靜思考,台灣很需要國土重畫。 蔡英文昨指出,國民黨所規畫的六都,當時政治考量較多,對於平衡區域發展、拉近城鄉差距,甚至於國土規畫,都沒有完整思考,就出現六都;但這個情勢已經造成,如果民進黨有機會執政,會重新檢討。 蔡英文說,現行情況下,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時提出對案,就是「區域治理」,整合區域內每一個縣市的能量,讓中央跟地方的治理更有效率,同時維持區域發展平衡。 新北市長朱立倫二○一二年曾拋出「雙北合併」,但朱昨未回應柯談話。新北市新聞局長林芥佑指出,朱目前希望雙北先互補、合作再合併,也希望國土規畫能再充分討論。 | |  |  | 政院:區域重畫 不能從台北看天下 |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 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六都區域畫分「胡搞瞎搞」,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若民進黨執政,將重新檢討區域規畫問題。行政院政務委員蕭家淇表示,內政部已送「行政區劃法」、「國土計畫法」草案待立法院審議,若要推區域重畫,必須先有這兩項法源依據。 行政院官員指出,若立法院通過相關法案,的確不排除重新討論行政區域畫分問題。但官員提醒說,對此議題發言的人「不能從台北看天下」,不能從資源分配、財政畫分角度看縣市整併,覺得某些縣市是「多出來的,沒有存在必要」。 官員表示,應從國土計畫、跨縣市資源整合角度,探究區域畫分議題,否則很可能落入菁英觀點,看問題會有盲點。 蕭家淇在內政部次長任內,曾協助推動行政區劃法、國土計畫法等兩項修正草案。他表示,行政區劃法授權縣市政府經議會同意後,可提出行政區域重畫需求,不同縣市整併需有此法源。國土計畫法是依國土地理位置、資源做國土畫分,區分各區域發展重點屬農業、工業、商業等類別,「先確定區域定位,才談合併問題」。 蕭家淇指出,區域畫分是可討論的議題,但要符合「四要素」才有辦法順利推動:要有法令依據、地方政府及議會要有共識、需聆聽人民需求、要思考台灣整體國土規畫。 蕭家淇表示,內政部先前提出這兩版本立法草案的精神,是希望「由下而上」,聆聽地方民眾、政府需求,以此為區域畫分重要參考;而非「由上而下」,由中央政府替地方做決定。 他並說,內政部曾辦三場公聽會討論「北北基是否合併」,行政區域重畫「困難度非常高,地方意見大不相同」,要有高度共識才有辦法推動。 |  |  | | | 觀察站/藍綠解「歷史共業」 別紙上談兵 | 本報記者鄭宏斌/聯合報 | 台灣地狹人稠,竟然就設有六個直轄市,行政資源嚴重分配不均,重新規畫國土確實有必要。民進黨主張區域聯合治理,推動縣市之間共享資源,不失為一個解決方法,未來不管哪一黨執政,都必須正視區域發展的平衡問題,以免城鄉差距持續惡化。 六都畫分是政治處理,台灣的行政區域原本只規畫「三都十五縣」,但當初國民黨執政,有意讓當時的台北縣長周錫瑋連任,因而拉抬新北市升格;為求南北平衡,綠營執政的台南縣市也在意外中合併升格為台南都。最後演變成六都林立,形成另類的藍綠「歷史共業」,難怪台北市長柯文哲質疑:「六都根本是胡搞瞎搞!」 台灣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人口兩千三百萬餘人,地小人稠,現行的區域畫分過於細碎,想要精簡,卻又冒出六都,吸納大部分的行政資源,其他一般縣市淪為次等公民,搶不到錢,只得苦哈哈喊窮。 六都「巨獸」誕生後,配套法規並未同步修法。立法院通過修正公債法,賦予縣市舉債借錢的法源,卻遲未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行政區劃法,讓多數弱勢縣市只能依靠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的奶水,結果是擴大城鄉差距、惡化地方財政。 國土重畫應是跨越藍綠的議題,重點在於拉近城鄉差距,並平衡各地發展,但若要更改行政區域,茲事體大。民進黨主張就現行架構,進行區域整合,讓縣市互通有無,雖是務實做法,但並非長久之計。 新北市長朱立倫曾拋出「雙北合併」,台南市長賴清德也認為三都變六都是政治考量,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允重新檢討,國土重畫攸關國家競爭力,既然朝野有共識,應該坐下來共議,別又淪為紙上作業。 | |  |  | BRT變雙節巴士 與公車共用車道 |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  | 台中快捷公車BRT經歷近三個月體檢後,報告昨天出爐,市長林佳龍今天將拍板決定存廢。 | | | 歷經三個月、廿一次會議討論,台中市快捷巴士「BRT」體檢小組,昨公布體檢報告,並建議BRT未來四個可能走向,學者建議的第三案「BRT加公車、取消優先號誌」被認為可行性最高。市長林佳龍今天將拍板定案。但據了解,市府高層認為目前的BRT(快捷公車)並非真正的BRT,「只是雙節巴士」,今天公布定案版內容時,將以雙節巴士取代BRT之名;此舉象徵前市長胡志強任內推動的BRT走入歷史。 第三案運作方式是,BRT雙節公車照常行駛,但部分公車也可開上專用道,增加專用道利用率;另取消驗票閘門及月台門運作,拆除欄杆供其他路線重疊公車停靠,並全部改為車上收費。 體檢小組認為,此方案既可維持BRT形象,又不會因實施優先號誌干擾到其他南北向車流;部分公車疏導到專用道,慢車道車流量也會減少,可保障機車族行車安全。 但台中市公共運輸推廣協會創辦人黃彥菩、台中市自發性交通志工團長張博源及BRT後援會,呼籲市府採取第一案,維持現狀並改良原有設計。張博源說,BRT走專用道透過優先號誌、車外收費,最能快速通行,其他方案會製造亂源。 市府新聞局長卓冠廷表示,不論最後決定採取哪種方案,都是經過嚴謹、專業評估,為市民選擇最有利的方案。今天中午後會上網公開體檢小組歷次會議紀錄,接受檢驗。 BRT是台中市前市長胡志強任內重大建設,林佳龍上任翌日視察,發現BRT行控中心狹小簡陋,要求與行車司機通話,承包廠商答稱「沒有這個機制」,氣得大發雷霆,痛批「簡直是一場騙局」。宣布成立體檢專案小組,三個月內完成報告,找出解決方案。 體檢小組報告指出,BRT未疏解交通、反造成塞車。昨公布未來四種可能方案,第一案是「純BRT」,但認為目前設備缺失太多,車輛故障率高,改善成本及風險都太高。 第二案「BRT+公車+優先號誌」,加裝車上多卡通機可能使上下車速度減慢,公車也需裝設觸動優先號誌設備,提高成本。第四案「純公車」,廢棄BRT,改駛公車,但失去BRT意義。 |  |  | | | 若變混用車道「BRT就不是BRT了」 | 記者程遠述、蘇木春、洪敬浤、陳秋/聯合報 | BRT變還是不變,今天分曉。學者看法不同,台大教授張學孔表示,如果變成公車混用車道,「BRT就不是BRT了」;逢甲教授李克聰說「BRT已殘破」,應讓出專用道解決亂象。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指出,把BRT和公車混用是誤解BRT,失去BRT中R(Rapid)快捷意義。根據國外研究,BRT所以節省時間有九成是因站外收費和專用道,如混入其他公車,就無法發揮功能,跟一般公車沒兩樣。 張學孔說,BRT可貴在營運有彈性,在軟硬體設施設置好的前提下,可在文心路等台中重要道路上設BRT線,串成路網配合行控中心調派,可有效減少塞車和車輛的無效率使用。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說,現在的台中BRT是「殘缺的BRT」,行控中心和車子的機電功能都不齊全;考量到BRT已培養出乘客量,可和一般公車混編車隊共同使用專用道,較符合需求。 對BRT要不要改頭換面,民眾看法也不同。高三生陳文靜說,BRT班次密集,擔心日後若開放一般公車使用,等BRT的時間跟一般公車沒兩樣,「就不是BRT了」。 上班族鍾瑞燕說,台灣大道周邊在尖峰時段、假日都塞爆,她看到多次救護車借用專用道,迅速前往事發地點,專用道如被其他公車塞滿就喪失便利性。 開車族薛程瀚指出,尖峰時段在部分路段的BRT車道一輛車也沒,但其他車道全都塞;BRT若與公車混用專用道,可讓專用道有更多人使用,更方便。 機車族莊治強說,BRT通車後,轎車、公車及機車全擠在慢車道,尖峰時段亂成一團,若能讓公車行駛BRT專用道再好不過。 |  |  | | | 專用道改混合車道 台中市府端出2大亮點 | 記者張明慧、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 台中市府擬將BRT從專用道改成混合車道,學者和民眾意見兩極;台中市長林佳龍昨夜與幕僚連夜研擬配套措施,七月混合車道上路同時,端出「十公里大幸福免費公車」與「恢復五百八十班公車」兩大交通亮點,交通局長王義川說 「絕對會讓人民有感」。 BRT是前市長胡志強力推的交通建設,目前日運量也已達五萬人次,不少讚聲;林佳龍團隊要改變,勢必面臨不小反彈。 「我們有其他交通亮點!」新聞局長卓冠廷說,BRT未完全取消,只是加入其他公車行駛。要公布新方案,龍團隊謹慎面對民意,相關人員昨漏夜加班研究配套措施。 據了解,新方案實施同時,當初因推BRT被取消的五百八十班公車,會率先恢復班次。幕僚說,這些班次當初都行經台灣大道,因路線重疊被併入,以海線最多;只是BRT到靜宜大學就是終點,許多原本可抵達的路線必須轉乘。恢復之後路網更密集,民眾會覺得更方便。 另一個七月同時上路的是,延長免費公車長度。原本胡團隊推出八公里幸福,林佳龍將幸福變更大,八公里免費延長為十公里免費,多了兩公里。幕僚說:「讓民眾省荷包,一定有感!」 交通局長王義川說,雖然改變為混合車道,但原有的雙節公車仍在跑,加入專用道的公車,也全部統一為藍色、白海豚的最新型大面窗、低底盤公車,民眾搭乘會覺得更舒服、安全。 唯一差別是,原本BRT類似捷運系統,採取進站刷卡、直接上車;改變後,統整刷卡系統,一律為車上刷卡。 | |  |  | 偉大的城市和你那好醜的灰色水泥河 | 記者陳皓嬿╱報導/聯合報 | 都說偉大的城市該有條偉大的河,一條美麗地讓旅人流連忘返、親近地讓當地人如沐春風的河,比方說映著鐵塔和戀人絮語倒影的巴黎塞納河,或是串連起一座座別具特色橋樑和精彩天際線的倫敦泰晤士河。 如果你到過台北,現在閉上眼睛30秒,回想一下,在你看過的任何一條流經這個偉大城市的河,譬如景美溪、大漢溪、基隆河、淡水河,河面倒映著什麼? 睜開眼睛,你的答案是「醜堤防、醜橋、醜高架道路、醜柏油路、醜房子、醜欄杆跟醜電塔」嗎?如果不是的話,很可能是因為你還沒翻越或穿越那道醜堤防、來到河邊的緣故。 別急著抗議,當然許多人都會同意以基隆河為例,現在的河水已經較2、30年以前那黑濁臭油的情況好了很多,且河邊不也出現規畫不錯的腳踏車道、人行步道和河濱公園呀! 那麼換個問題好了,到河邊除了慢跑、騎腳踏車、烤肉和打籃球之外,你會在那裡耗上半天,舉起相機,將景觀窗對準任何一個除了夕陽餘暉之外仍如畫的景致嗎? 或者,從我們訪問北市水環境巡守隊長王勝欽「為什麼基隆河的水上巴士都推不動、沒什麼人要搭船」時,他反問我們「啊請問你坐在船上要看什麼?」來思考問題吧。 搭船遊河要看什麼呢? 台北的河,沒有如英法百年的古蹟、經典建築座落河岸,有的只是灰色水泥砌成、參差錯落的公寓高樓,美麗的中山橋和弧線優雅的光復橋早已不復存在,有的只是灰色水泥搭成的水泥橋和水泥橋,是那種即使他們的名字不同,但你看不出外觀哪裡不同的水泥橋。 另外加上時不時切過河腹的灰色水泥國道一號、環東大道、堤頂大道、新生高架橋,把天際線切得支離破碎,更遑論在河的兩岸隨侍在側、一路隨行的灰色水泥堤防… 當地人戲稱,被灰色水泥三面環繞的河,其實除了比較寬比較長外,跟大排沒什麼兩樣(只是可以騎車慢跑烤肉而已),常在水岸練習划船的台俄友誼交流vivat龍舟隊隊長衛大力,形容地更直接,「這些河已經淪為廢水溝」。 搭船遊台北的河,就是一路順著大排,看各種不同的灰色水泥。 那麼,大排還有機會變成和偉大城市匹配的、美麗地令人流連忘返的河流嗎? 長期關注台北河川狀況的生態老師、永續聯盟秘書長陳建志提出解方,首先,市政府必須仔細設計河岸邊的建築高度、外觀、結構美感,怎麼樣和河川相襯,建築的顏色如何和河川的前後景,例如盆地山的顏色搭配,然後增立「河岸景觀法」,以此規範河岸建物。 「並且不要再建『水岸第一排』豪宅了!」陳建志說,近年水岸第一排這類的「屏風高樓」一棟棟接著蓋,除了破壞河景外,還讓河口的風吹不進都市裡,他並破除水岸第一排就有美麗河景可看的迷思,「水岸第一排許多建商都想搶,所以今年你是第一排,明年你的窗前就會有另一棟水岸第一排冒出來,什麼也看不到啦!」 陳建志建議,政府待現有水泥橋要汰舊的10年、20年之前,就應開始邊做新橋樑造型與設計規畫,思考是否可將橋樑所在的當地人文、歷史意向融合在新橋樑的外型中。 至於高架橋的問題,陳建志認為應該將這些高架橋地下化,除主要解決天際線被切割的情況,也讓開車的人因為沒有好風景看,進而增加他們選擇「有好風景可看的河運」的意願。 而為了防洪的堤防,陳建志說,其實拆掉也未嘗不可,但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是把地還給被截彎取直的河流,讓河恢復彎彎曲曲、河水能有緩衝地帶的形狀,把自然河道防洪的空間找回來。 第二是「防洪不要再在河道找答案」,陳建志表示,河川上游的森林保水功能要先修復,使大雨來時水不會一下都灌入河中,造成氾濫,而都市平地則要具備滲水、儲水功能,別讓下在平地的雨馬上匯入下水道,造成河水上漲。 「若平地能儲水,我們甚至可以拋棄『靠大水庫供水』的思維!」陳建志解釋,逢大雨易讓水庫滿水、需要洩洪,若不使用水庫,就不一定要靠堤防擋水。 把堤防拆掉後,陳建志認為,可把河岸線往外拉,把原本是堤防的地方,改成坡度很緩的草坡,若下雨使河水上漲,緩草坡將給予足夠空間讓河川滯洪,平時天氣好的時候,「你可以從草坡頂一路翻滾到河邊,很幸福吧!」 不要幸福也無所謂,起碼,讓偉大的台北,可以有幾條相匹配的偉大河流吧! |  |  | | | 都市人划獨木舟 與河親密接觸 |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聯合報 | 「換槳!」昨天台北雙溪橋下有卅多名民眾,跟著教練練習划船,參與者從十來歲的青少年到六、七十歲的阿公、阿嬤。他們舉起槳「擾動雙溪」,進行獨木舟初體驗。對他們中的不少人來說,昨天是人生中與台北河川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昨天是世界水資源日,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和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合作,提供廿艘輕艇,帶民眾從士林雙溪橋下,一路溯雙溪而上往故宮博物院方向,透過觀察河岸生態,重拾島嶼民族和水的緊密關係,並進一步思索河流之於城市的角色。 為何台北人對河川陌生?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陳建志感嘆,比人高三倍的堤防將城市和河流分割,加上河川水質、味道不佳、河岸景觀差,都讓民眾難以接近河川。 俄羅斯籍留學生衛大力昨天參加「擾動雙溪」活動。他觀察:「台灣拚經濟,只把水當成資源來使用,所以和水沒有感情。」他建議台灣人應多培養和水的感情,「和水一起生活,才會發自內心保護、珍惜它。」 參與民眾陳怡儒說,小時曾在河畔橋下玩水,長大後雖抱著「好想再下去看看的心情」,卻從未再踏入河中。「我好想吹河流上的風,從河上看住了近卅年的城市」。 也許是大家真的「跟河太不熟」,跨上輕艇、準備下水的民眾,謹慎地維持平衡、僵硬划槳,半小時後,眾人逐漸上手,才開始有人伸手觸摸河水,嗅聞河水的味道。 一對吳姓父女在返程準備上岸時,輕艇忽遭大風吹翻、兩人落水,工作人員趕忙上前搭救。沒想到吳爸爸卻興奮地說:「我們終於體驗掉進河裡的感覺了,真清涼!」 民眾宋秉萱原本認為河就只是河,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但實際在水中划船,「發現原來河是有生命的」,讓人想更進一步認識、了解它。 .擾動雙溪活動還有五月十六日、六月十四日兩梯次,詳情見科教館網站(http://www.ntsec.gov.tw)活動快訊。 |  |  | | | 高山上的幸福巴士 送報送信送學生 | 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聯合報 | 六五○六不僅是一輛小巴。它是送報車、高山部落的學生專車、傳遞信件的郵務車,它也是一輛搭載來自四面八方、嚮往山居歲月旅人的「幸福巴士」。 公車迷「朝聖」路線 早晨八點半,豐原客運總站,人群進進出。六五○六司機余佳德仔細檢查車況,將無線電天線架在車頂。十五年來如一日,從不覺得單調、貧乏,因為他開的是東亞地區最高巴士,車輛會行經海拔三二七五公尺的合歡山武嶺。 海拔三二七五公尺的合歡山武嶺,省道台十四甲線在此翻越中央山脈,是東亞地區公路最高點。行經此地的豐原客運六五○六路車,自然也是東亞最高巴士,因而成為國內外公車迷的「朝聖」路線。 六五○六與其延伸路線六五○八,雖然每天僅有一班,卻是合歡山、梨山唯一連結西部平地的大眾運輸工具,更是山區小朋友的專屬校車。 九二一地震後,中橫公路西段中斷,開往梨山的公車只好大繞圈,由豐原、東勢出發後,向南轉往南投縣的國姓、埔里,再經霧社、清境、合歡山、大禹嶺,終於抵達梨山。道路狹窄彎曲,只能使用廿座小型巴士,全程一六七點七公里,單程近六小時。 九二一摧毀中橫西段,梨山觀光大不如前,支線道路台十四甲卻變成東西必經之途,全台最容易下雪的合歡山,原本沒有大眾運輸工具,也「因禍得福」可搭公車。 巴士開抵梨山後,換上「六五○八」路線牌,向北行駛台七甲線(中橫宜蘭支線),抵達廿五公里外的武陵農場,司機在此過夜。六五○八第二天清晨由武陵開回梨山,再改為六五○六下山。 梨山國中小學的校長謝淑雲說,全校兩百五十多名學生,約有一成住在台七甲線上,六五○八行車時間正好配合上下學,等於是學生專車。 還扮演「貨運快遞」 除了客運功能,公車還扮演梨山地區的「貨運快遞」,諸如當地村長訂閱的報紙、東勢郵局的郵件、甚至豐原監理站的證件,都靠它每天一趟載運上下山。固定駕駛這條路線的兩位司機余佳德、王茂松,也成了當地名人。 經營休息站的老闆娘許秋玲說,梨山的許多必需品都靠六五○六載上山,兩位司機可說使命必達,很多搭公車上下學的原住民小朋友還暱稱「佳德爸爸」、「茂松爸爸」。 運量不穩仍虧損 豐原客運經理羅乙棋指出,隨著「東亞最高巴士」名號逐漸傳開,特地搭車上合歡山的國內外觀光客,近年也愈來愈多。但因運量不穩定,因此仍是虧損路線,需要交通部補助。 羅乙棋說,儘管六五○六不是黃金路線,但豐客意外成為「最高公車經營者」,扮演梨山地區的生命線,公司深感榮耀。 |  |  | | | |  |  | 現在幾點? 標檢局電子鐘最準 | 記者吳淑君/基隆報導/聯合報 | 「這時間到底準不準啊?」基隆港周邊有3個電子時鐘,就屬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基隆分局的最準,因為它是國家標準時間,設置3年多來不曾延遲過一秒。 基隆分局長吳鉅生說,基隆港東岸碼頭有一個電子時鐘,西岸碼頭也有一個,基隆火車站以前也是用電子時鐘,常常有民眾反映,從東岸走到西岸,3個時鐘各走各的,到底那一個才準,這讓急著趕搭車的民眾很困擾。 民國100年,他們在分局大樓設了一座國家標準時間電子鐘,不是設在正門口,而是掛在大樓側面,面向基隆火車站,就是給要搭車的民眾對準時間用的,3年來已成了基隆的地標,很多人路過,看到是國家標準時間,都會拿出手機,手錶,走快了或走慢了馬上校正。 為了讓「國家標準時間」零失誤,中華電信研究所有一個國家標準時間的實驗室,和世界時間是同步,基隆分局的國家標準時間和實驗室設有專線連線,而且還加一台工業電腦輔助,保證時間一定正確,並有不斷電系統,不怕颱風天斷電中斷。 西岸的電子鐘比鄰標檢局的國家標準時間,常被民眾拿來比較,一旦慢了,就會有熱心的民眾去提醒校正。吳鉅生說,他們的時間精密度是最高的,3年多來沒延遲過一秒,民眾可以安心。 |  |  | | | 彰化吊白塊潤餅皮 2百萬張下肚 | 記者趙容萱、凌筠婷、林敬家/連線/聯合報 | 日前傳出有潤餅皮業者使用俗稱「吊白塊」的工業用漂白劑,台中市昨查獲攤商「廖皇奕」的潤餅皮違法添加,供貨商是彰化「許樹旺商號」,老闆許樹旺坦承違法添加已五年,彰化縣衛生局昨勒令停業。 台中市衛生局估計,許姓業者每天製作一百台斤、每台斤有十五張餅皮計算,估計五年下來,至少有兩百七十萬張吊白塊潤餅皮被民眾吃下肚。 台中市衛生局送驗吊白塊潤餅皮,在西屯區「廖皇奕」販售的潤餅皮檢出甲醛、二氧化硫,追查發現攤商每天向「許樹旺」商號進貨,前天立刻封存並通報彰化縣衛生局續追。 中市衛生局表示,所謂的吊白塊「次硫酸氫鈉甲醛」是工業用漂白劑,違法使用於食品中會殘留甲醛及亞硫酸鹽,甲醛會造成頭痛、眩暈;亞硫酸鹽會刺激呼吸道,造成過敏和氣喘,嚴重者甚至呼吸困難死亡。 彰化衛生局前天在許樹旺商號查獲六百台斤潤餅皮及部分吊白塊水,業者許樹旺說,五年前向台北老師傅學技術,師傅指導他溶水添加可增加皮的Q度,不知道這就是吊白塊,前陣子聽說不合規定就已停用。 彰化衛生局並查出,許另外也將疑添加吊白塊潤餅皮賣給彰化及雲林共三家業者,已要求全面下架回收。 台中市衛生局另外也驗出豐原區府前街停車場前的「潤餅攤」及水湳市場內「永豐製麵廠」製售潤餅皮,分別含防腐劑己二烯酸、苯甲酸,已要求下架回收,並將開罰。 |  |  | | | 異象!水乾草枯 鹿群闖果園充飢 | 記者蘇郁涵/高雄報導/聯合報 | 高雄田寮區鹿埔里果園最近出現鹿跡,原本在池邊喝水、吃草的鹿群,疑因池塘乾涸無草可吃,跑進農家偷吃水果填飽肚子,整座果園被鹿群踩踏一片狼藉,果農叫苦連天,希望政府補償另類旱災損失。 「香蕉、芒果花都被鹿仔吃光光」,果農林源尚說,種水果四、五十年頭一次碰到「不速之鹿」,不僅香蕉被吃到一根不剩,就連即將結果的芒果花也被咬掉不少。 林源尚說,前天晚上拿手電筒到果園巡視,看到一群體積比梅花鹿大、黃褐毛色的水鹿,正張著大嘴大口大口咬香蕉、嚼芒果花,想靠近看個仔細,水鹿聽到他的腳步聲馬上跑走。 另一名果農陳家銘也遭殃,果園裡的芒果花被咬掉不少,「原本還納悶是誰惡作劇?」後來看到果園草地上一顆顆水鹿大便後,才知道水果賊是鹿不是人。 果農們看到鹿群出現異常行為,議論紛紛。林源尚說,當地鹿群長期以來和果農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處,鹿群通常都是待在池塘邊喝水、吃草,從未闖入果園搞破壞。 果農猜測,可能因為今年鬧水荒,池塘快見底,草長不出來,鹿群沒水喝、沒草吃,才跑到果園偷吃水果。 鹿埔里長石瑞豊說,鹿埔里早期有很多野生梅花鹿,十二年前有業者在當地設置水鹿養殖場,後來因爆發傳染病關門大吉,水鹿遭遺棄後,與梅花鹿生活在鹿埔里內的山林中。鹿埔里人口只有四、五百,但里內鹿群多達上百隻,常可見鹿蹤,「鹿群從不曾把歪念頭動到果園上」。 果農指出,乾旱缺水,不少樹木長不出嫩芽,水鹿找不到食物才會跑進果園覓食。「希望政府單位能夠加減貼補我們一點」,野生鹿群是台灣珍貴保育類動物,果農不會「動」牠們,但希望政府能夠補償農民因旱災造成的另類損失。 |  |  | | | 十年大旱 全台乾巴巴 | 綜合報導/聯合報 | 天威難測,台灣面臨67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去年到今年的秋冬降雨量創新低紀錄,導致桃園及新北部分地區被迫在四月一日實施第三階段限水措施。上次實施三階限水是2002年,與水文統計「十年一大旱」現象吻合。 缺水危機再現,政府、民眾無計可施,只能看老天臉色,但一場颱風、一股西南氣流,卻能讓各地氾濫成災,台灣的水情就像打擺子一樣,越來越有旱澇兩極化走勢。 全台逾20座水庫,為什麼走不出供水打擺子的困境?除了陡峭的地形、破碎的地質留不住豐沛的雨水,當水庫逼近見底,過去老生常談的治水解方,如水庫清淤、管線防漏、廢水回收再利用等,再度被提起,但結果…。 本報蒐集各方資料,希望用數字為讀者解讀台灣的水情缺陷。 面對氣候變遷加劇的水情壓力,台灣必須起而行,才能調適大旱的考驗。 | |  |  | 會不會變馬英九?朱立倫苦笑 | 記者魏莨伊/板橋報導/聯合報 | 身兼國民黨主席的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天被問及總統馬英九安排與立委餐敘「是來尬場」,朱立倫說,「這是我們給總統的建議,多跟立委、黨內溝通,對政務的推動是好事」。 朱立倫近日表示會將市政工作做好做滿,「應不需講一百次」,昨有記者冷不防提問,馬英九總統之前參選台北市長,也說了一百次不選市長,「你會不會變成馬英九2.0?」朱尷尬苦笑看著對方,沉默長達5秒,最後笑回「好,謝謝」。 媒體問及國民黨是不是會等到6月才推舉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說「不是」,表示只是依照過去總統大選的時程,都是在4月到6月間推派人選,國民黨會依照這樣的時程公布提出。 針對有聲音建議國民黨內進行理念路線大辯論,讓有志參選總統的人有空間論述,朱表示,各種建議他都歡迎。 朱也被問及身為總教練,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是否堪稱「好球員」? 他表示,如同參與社會企業的朋友,每一位只要有心投入、願意付出都是好事,「我們也許今天不一定是一軍,但願意對未來努力,都有機會成為一軍」。 | |  |  | 好累好苦…父殺21歲腦麻兒自首 | 記者李奕昕/台北報導/聯合報 | 台北市發生父親掐死兒子人倫悲劇!何姓男子的成年兒子自幼患腦性麻痺,他疑因照顧壓力沈重,昨天駕車載兒子外出,把汽車停放路旁,在車上親手掐死兒子後報案自首,警方趕到時他緊抱著兒子的遺體哀嚎,警方依殺人罪嫌究辦。 何供稱,兒子生病活得很痛苦,他停車後跟兒子聊天,指「大家都很辛苦」、「我們都很累」,接著表示「我要殺你」,兒子回答「好」,他便下手掐死兒子;警方對此說法存疑,究竟是否取得兒子同意有待調查。 「我殺死我兒子!」昨天下午三點多,四十一歲何姓男子掐死廿一歲兒子後,撥打一一○報案,警方趕到時,他在汽車左後座哀嚎,緊抱右後座採坐姿的兒子遺體,他一度不願下車,直說「我兒子睡著了」,員警安撫他,允諾會好好處理,他才配合到派出所,臨走前叮嚀「你們不要吵到他!(指兒子)」 據調查,死者自幼患腦性麻痺及多重障礙,並有癲癇及智能不足,還有一個就讀國中的弟弟,父親是鐵工、母親是家庭主婦,雙親住桃園林口。死者平日由七旬祖父母照顧,同住在北市士林區。 昨天下午一點多,何男父親駕車到士林接走兒子,向其父母宣稱「帶他看媽媽」,接著開到松山機場附近的撫遠街,停妥汽車後行凶,警方趕到時兒子已無生命跡象,頸部有掐痕。 家屬悲痛說,死者出生時臍帶繞頸,急救挽回性命,到三歲還不會走路,就醫查出患腦性麻痺,只讀到高中畢業,言行舉止像小朋友,出入須靠人推輪椅,平常吃飯、洗澡都仰賴家人,曾痛苦到撞牆自殘。 家屬指出,死者常鬧脾氣,想要掙脫輪椅,「力氣大到家人拉不住」,家屬照顧壓力大,光是輪椅就要價三萬元,前幾天他的母親來探視時,母子因故起口角,「媽媽唸他幾句」,但近期未曾聽聞雙親抱怨,不知為何要了斷兒子性命。 據了解,死者原本三代同堂,三年前父母搬到林口,每周定期探視他。死者的祖父及母親接到警方通知才知噩耗,趕到哭到癱軟,祖父說孫子是自己一手帶大,「說要帶孫子看媽媽,怎麼會是這樣?」 | |  |  | 後李光耀時代 困境在眼前 | 中國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 李光耀幾年前已進入半退休狀態,新加坡在後李光耀時代將要面臨的困境已經呈現在人們眼前。 2011年,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遭遇了50年來最低得票率,李光耀從此告別政壇,不再擔任專為他所設的內閣資政。 進入21世紀後,新加坡經濟成長迅速,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都趕超香港,成為動盪的東南亞地區中的耀眼明星。然而新加坡的一般民眾間明顯存在著一股不滿情緒,這在民意測驗和熱鬧的博客世界都有所體現。新加坡的房價被大批的銀行家、股票經紀人以及其他專業人員抬高,許多新加坡人買不起房。新加坡的貧富差距正在加大。 移民也引起了民眾的不滿。新加坡有530萬人,其中130萬為外籍人口。新加坡政府已設法減緩移民速度,但該國必須應對生育率位列全世界最低之列的問題。1960年代,由於擔心人口過剩,李光耀推行「兩個就夠了」運動。新加坡女性相信了他的話,她們甚至更進一步。新加坡現在平均生育率僅為1.3個孩子,而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最低生育率為2.1個孩子。人口下降的前景對新加坡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針對這種情況,新加坡政府正在修改李光耀所倡導的自力更生式資本主義,承諾將提高再分配力度,並加大對社會福利的投入。 李光耀不相信大眾民主制。他公開說:「我認為,一人一票……不是最終歸宿。」但隨著新加坡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代年輕人成長起來,民眾對新加坡的精英政治體制的懷疑和不滿也在增加。靠著畫定選區的權力,人民行動黨在得票率六成左右的情況下獲得了國會87席中的81個。但在失去了李光耀的光環之後,人民行動黨是否能夠撐起現有的政治版圖,仍有待觀察。 |  |  | | | 新加坡模式 李光耀一手打造 | 中國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時,只是一個沒有多少自然資源,更談不上有政治影響力的小國。從獨立第一天起,李光耀就為新加坡的生存而擔憂。如今,新加坡已成為東南亞金融貿易中心,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李光耀一手打造的新加坡模式,被各國政治家和學者譽為專家治國的典範。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一般認為,所謂「新加坡模式」,就是外向型的市場經濟與有限民主制的結合。雖然李光耀接受了正統的西方教育,但在新加坡的政治制度建立之始,李光耀政府刻意避開了西方的自由民主主義模式,選擇了具有東方特色的政治權威主義模式。 但這種政治權威主義又和其他典型的權威政體有所不同:在新加坡,有公開存在的反對黨,也有基本的選舉制度和相關法律制度,再加上黨內的競爭,這樣就保證了新加坡政治具備一定程度的競爭性。此外,新加坡的司法體系可以約束政府的行為。可以說,新加坡的政體更像是一種民主與權威的混合政體。雖然民主因素有限,但也確實發揮了制約權力的作用。 此外,新加坡是一個推崇「精英治國」模式的國家。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政府團隊的素質與能力,甚至不惜開出很高的工資吸引社會最優秀的人士從政。新加坡政府也非常注意從學校中培養選拔最有潛力的人才,資助他們到西方頂尖名校深造,再回到新加坡政府服務。西方民主選舉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首先讓選民滿意,而新加坡官員選拔體系是內部選拔制,即使有些政治精英在民間不受歡迎,但依然可以得到政府的重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在新加坡,權力集中意味著能把政策、計畫推行下去。在新加坡,掌權者沒有浪費任何權力,權力是用來做事情的,推動著新加坡從第三世界發展到第一世界的轉型。 | |  |  | •小心!網軍就在你身邊 被媒體戲稱「婉君(網軍)」的網路世代,這群年輕人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找到人生方向,且創意、操作手法前所未見,在各領域迸出火花,震撼了傳統世代。
•如何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雖然基因是先天遺傳無法改變,但透過調整飲食與生活形態,仍可避免誘發基因變異,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為自己與最愛的家人提早預約健康的晚年生活。 | | |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聯絡我們】。 | |

--
由 Blogger 於 3/23/2015 07:56: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