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人氣最旺的手機及流行趨勢嗎?訂閱【SOGI 手機快報】馬上滿足您的渴望、隨時掌握最新的手機動態! 忙到沒時間對統一發票嗎?【統一發票電子報】為你快遞每兩個月的最新號碼,讓你不錯失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3/23 第523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聯合新聞網
今日頭條 3都變6都 蔡英文:綠若執政 重新檢討
專題 政院:區域重畫 不能從台北看天下
觀察站/藍綠解「歷史共業」 別紙上談兵
話題 BRT變雙節巴士 與公車共用車道
若變混用車道「BRT就不是BRT了」
專用道改混合車道 台中市府端出2大亮點
要聞 偉大的城市和你那好醜的灰色水泥河
都市人划獨木舟 與河親密接觸
高山上的幸福巴士 送報送信送學生
焦點新聞 現在幾點? 標檢局電子鐘最準
彰化吊白塊潤餅皮 2百萬張下肚
異象!水乾草枯 鹿群闖果園充飢
十年大旱 全台乾巴巴
政治新聞 會不會變馬英九?朱立倫苦笑
社會新聞 好累好苦…父殺21歲腦麻兒自首
國際新聞 後李光耀時代 困境在眼前
新加坡模式 李光耀一手打造

3都變6都 蔡英文:綠若執政 重新檢討
記者鄭宏斌、陳乃綾、邱瓊玉、林昭/聯合報
「六都根本是胡搞瞎搞!」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抨擊,六都設計不對,「用膝蓋想也知道」,為台灣未來,應慎重思考國土重畫,利用沒有選舉時處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民進黨若執政會重新檢討,現行情況將以區域治理的觀念,平衡區域發展。

柯文哲主張「六都減為三都」,指台灣只需北、中、南三都。台南市長賴清德也說,台灣欠缺區域規畫,三都變六都是政治考量,「很可惜」。蔡英文說,柯文哲可以把事情講得更完整一點,「台灣的問題不在三都、六都,而是規畫的問題」。

柯文哲前天參加公民論壇時指出,台北市、新北市行政區畫很不合理,台灣只需要北、中、南三都就夠了,六都是多餘的設計。

他舉例,最近三環三線就讓他很頭痛,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都有捷運工程局,應該合併,而不是自己搞自己的。

柯文哲昨和宜蘭縣長林聰賢談綠色合作時,再提國土規畫。柯表示,全台畫為六都,都是政治、選舉考量,從此可看出政治人物的可惡。為了台灣未來發展,應該慎重思考國土重畫,利用沒有選舉的時候趕快處理;台灣選舉太多,沒辦法冷靜思考,台灣很需要國土重畫。

蔡英文昨指出,國民黨所規畫的六都,當時政治考量較多,對於平衡區域發展、拉近城鄉差距,甚至於國土規畫,都沒有完整思考,就出現六都;但這個情勢已經造成,如果民進黨有機會執政,會重新檢討。

蔡英文說,現行情況下,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時提出對案,就是「區域治理」,整合區域內每一個縣市的能量,讓中央跟地方的治理更有效率,同時維持區域發展平衡。

新北市長朱立倫二○一二年曾拋出「雙北合併」,但朱昨未回應柯談話。新北市新聞局長林芥佑指出,朱目前希望雙北先互補、合作再合併,也希望國土規畫能再充分討論。

   
政院:區域重畫 不能從台北看天下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六都區域畫分「胡搞瞎搞」,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若民進黨執政,將重新檢討區域規畫問題。行政院政務委員蕭家淇表示,內政部已送「行政區劃法」、「國土計畫法」草案待立法院審議,若要推區域重畫,必須先有這兩項法源依據。

行政院官員指出,若立法院通過相關法案,的確不排除重新討論行政區域畫分問題。但官員提醒說,對此議題發言的人「不能從台北看天下」,不能從資源分配、財政畫分角度看縣市整併,覺得某些縣市是「多出來的,沒有存在必要」。

官員表示,應從國土計畫、跨縣市資源整合角度,探究區域畫分議題,否則很可能落入菁英觀點,看問題會有盲點。

蕭家淇在內政部次長任內,曾協助推動行政區劃法、國土計畫法等兩項修正草案。他表示,行政區劃法授權縣市政府經議會同意後,可提出行政區域重畫需求,不同縣市整併需有此法源。國土計畫法是依國土地理位置、資源做國土畫分,區分各區域發展重點屬農業、工業、商業等類別,「先確定區域定位,才談合併問題」。

蕭家淇指出,區域畫分是可討論的議題,但要符合「四要素」才有辦法順利推動:要有法令依據、地方政府及議會要有共識、需聆聽人民需求、要思考台灣整體國土規畫。

蕭家淇表示,內政部先前提出這兩版本立法草案的精神,是希望「由下而上」,聆聽地方民眾、政府需求,以此為區域畫分重要參考;而非「由上而下」,由中央政府替地方做決定。

他並說,內政部曾辦三場公聽會討論「北北基是否合併」,行政區域重畫「困難度非常高,地方意見大不相同」,要有高度共識才有辦法推動。

   
觀察站/藍綠解「歷史共業」 別紙上談兵
本報記者鄭宏斌/聯合報
台灣地狹人稠,竟然就設有六個直轄市,行政資源嚴重分配不均,重新規畫國土確實有必要。民進黨主張區域聯合治理,推動縣市之間共享資源,不失為一個解決方法,未來不管哪一黨執政,都必須正視區域發展的平衡問題,以免城鄉差距持續惡化。

六都畫分是政治處理,台灣的行政區域原本只規畫「三都十五縣」,但當初國民黨執政,有意讓當時的台北縣長周錫瑋連任,因而拉抬新北市升格;為求南北平衡,綠營執政的台南縣市也在意外中合併升格為台南都。最後演變成六都林立,形成另類的藍綠「歷史共業」,難怪台北市長柯文哲質疑:「六都根本是胡搞瞎搞!」

台灣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人口兩千三百萬餘人,地小人稠,現行的區域畫分過於細碎,想要精簡,卻又冒出六都,吸納大部分的行政資源,其他一般縣市淪為次等公民,搶不到錢,只得苦哈哈喊窮。

六都「巨獸」誕生後,配套法規並未同步修法。立法院通過修正公債法,賦予縣市舉債借錢的法源,卻遲未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行政區劃法,讓多數弱勢縣市只能依靠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的奶水,結果是擴大城鄉差距、惡化地方財政。

國土重畫應是跨越藍綠的議題,重點在於拉近城鄉差距,並平衡各地發展,但若要更改行政區域,茲事體大。民進黨主張就現行架構,進行區域整合,讓縣市互通有無,雖是務實做法,但並非長久之計。

新北市長朱立倫曾拋出「雙北合併」,台南市長賴清德也認為三都變六都是政治考量,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允重新檢討,國土重畫攸關國家競爭力,既然朝野有共識,應該坐下來共議,別又淪為紙上作業。

   
BRT變雙節巴士 與公車共用車道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快捷公車BRT經歷近三個月體檢後,報告昨天出爐,市長林佳龍今天將拍板決定存廢。
歷經三個月、廿一次會議討論,台中市快捷巴士「BRT」體檢小組,昨公布體檢報告,並建議BRT未來四個可能走向,學者建議的第三案「BRT加公車、取消優先號誌」被認為可行性最高。市長林佳龍今天將拍板定案。

但據了解,市府高層認為目前的BRT(快捷公車)並非真正的BRT,「只是雙節巴士」,今天公布定案版內容時,將以雙節巴士取代BRT之名;此舉象徵前市長胡志強任內推動的BRT走入歷史。

第三案運作方式是,BRT雙節公車照常行駛,但部分公車也可開上專用道,增加專用道利用率;另取消驗票閘門及月台門運作,拆除欄杆供其他路線重疊公車停靠,並全部改為車上收費。

體檢小組認為,此方案既可維持BRT形象,又不會因實施優先號誌干擾到其他南北向車流;部分公車疏導到專用道,慢車道車流量也會減少,可保障機車族行車安全。

但台中市公共運輸推廣協會創辦人黃彥菩、台中市自發性交通志工團長張博源及BRT後援會,呼籲市府採取第一案,維持現狀並改良原有設計。張博源說,BRT走專用道透過優先號誌、車外收費,最能快速通行,其他方案會製造亂源。

市府新聞局長卓冠廷表示,不論最後決定採取哪種方案,都是經過嚴謹、專業評估,為市民選擇最有利的方案。今天中午後會上網公開體檢小組歷次會議紀錄,接受檢驗。

BRT是台中市前市長胡志強任內重大建設,林佳龍上任翌日視察,發現BRT行控中心狹小簡陋,要求與行車司機通話,承包廠商答稱「沒有這個機制」,氣得大發雷霆,痛批「簡直是一場騙局」。宣布成立體檢專案小組,三個月內完成報告,找出解決方案。

體檢小組報告指出,BRT未疏解交通、反造成塞車。昨公布未來四種可能方案,第一案是「純BRT」,但認為目前設備缺失太多,車輛故障率高,改善成本及風險都太高。

第二案「BRT+公車+優先號誌」,加裝車上多卡通機可能使上下車速度減慢,公車也需裝設觸動優先號誌設備,提高成本。第四案「純公車」,廢棄BRT,改駛公車,但失去BRT意義。

   
若變混用車道「BRT就不是BRT了」
記者程遠述、蘇木春、洪敬浤、陳秋/聯合報
BRT變還是不變,今天分曉。學者看法不同,台大教授張學孔表示,如果變成公車混用車道,「BRT就不是BRT了」;逢甲教授李克聰說「BRT已殘破」,應讓出專用道解決亂象。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指出,把BRT和公車混用是誤解BRT,失去BRT中R(Rapid)快捷意義。根據國外研究,BRT所以節省時間有九成是因站外收費和專用道,如混入其他公車,就無法發揮功能,跟一般公車沒兩樣。

張學孔說,BRT可貴在營運有彈性,在軟硬體設施設置好的前提下,可在文心路等台中重要道路上設BRT線,串成路網配合行控中心調派,可有效減少塞車和車輛的無效率使用。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說,現在的台中BRT是「殘缺的BRT」,行控中心和車子的機電功能都不齊全;考量到BRT已培養出乘客量,可和一般公車混編車隊共同使用專用道,較符合需求。

對BRT要不要改頭換面,民眾看法也不同。高三生陳文靜說,BRT班次密集,擔心日後若開放一般公車使用,等BRT的時間跟一般公車沒兩樣,「就不是BRT了」。

上班族鍾瑞燕說,台灣大道周邊在尖峰時段、假日都塞爆,她看到多次救護車借用專用道,迅速前往事發地點,專用道如被其他公車塞滿就喪失便利性。

開車族薛程瀚指出,尖峰時段在部分路段的BRT車道一輛車也沒,但其他車道全都塞;BRT若與公車混用專用道,可讓專用道有更多人使用,更方便。

機車族莊治強說,BRT通車後,轎車、公車及機車全擠在慢車道,尖峰時段亂成一團,若能讓公車行駛BRT專用道再好不過。

   
專用道改混合車道 台中市府端出2大亮點
記者張明慧、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府擬將BRT從專用道改成混合車道,學者和民眾意見兩極;台中市長林佳龍昨夜與幕僚連夜研擬配套措施,七月混合車道上路同時,端出「十公里大幸福免費公車」與「恢復五百八十班公車」兩大交通亮點,交通局長王義川說 「絕對會讓人民有感」。

BRT是前市長胡志強力推的交通建設,目前日運量也已達五萬人次,不少讚聲;林佳龍團隊要改變,勢必面臨不小反彈。

「我們有其他交通亮點!」新聞局長卓冠廷說,BRT未完全取消,只是加入其他公車行駛。要公布新方案,龍團隊謹慎面對民意,相關人員昨漏夜加班研究配套措施。

據了解,新方案實施同時,當初因推BRT被取消的五百八十班公車,會率先恢復班次。幕僚說,這些班次當初都行經台灣大道,因路線重疊被併入,以海線最多;只是BRT到靜宜大學就是終點,許多原本可抵達的路線必須轉乘。恢復之後路網更密集,民眾會覺得更方便。

另一個七月同時上路的是,延長免費公車長度。原本胡團隊推出八公里幸福,林佳龍將幸福變更大,八公里免費延長為十公里免費,多了兩公里。幕僚說:「讓民眾省荷包,一定有感!」

交通局長王義川說,雖然改變為混合車道,但原有的雙節公車仍在跑,加入專用道的公車,也全部統一為藍色、白海豚的最新型大面窗、低底盤公車,民眾搭乘會覺得更舒服、安全。

唯一差別是,原本BRT類似捷運系統,採取進站刷卡、直接上車;改變後,統整刷卡系統,一律為車上刷卡。

   
偉大的城市和你那好醜的灰色水泥河
記者陳皓嬿╱報導/聯合報
都說偉大的城市該有條偉大的河,一條美麗地讓旅人流連忘返、親近地讓當地人如沐春風的河,比方說映著鐵塔和戀人絮語倒影的巴黎塞納河,或是串連起一座座別具特色橋樑和精彩天際線的倫敦泰晤士河。

如果你到過台北,現在閉上眼睛30秒,回想一下,在你看過的任何一條流經這個偉大城市的河,譬如景美溪、大漢溪、基隆河、淡水河,河面倒映著什麼?

睜開眼睛,你的答案是「醜堤防、醜橋、醜高架道路、醜柏油路、醜房子、醜欄杆跟醜電塔」嗎?如果不是的話,很可能是因為你還沒翻越或穿越那道醜堤防、來到河邊的緣故。

別急著抗議,當然許多人都會同意以基隆河為例,現在的河水已經較2、30年以前那黑濁臭油的情況好了很多,且河邊不也出現規畫不錯的腳踏車道、人行步道和河濱公園呀!

那麼換個問題好了,到河邊除了慢跑、騎腳踏車、烤肉和打籃球之外,你會在那裡耗上半天,舉起相機,將景觀窗對準任何一個除了夕陽餘暉之外仍如畫的景致嗎?

或者,從我們訪問北市水環境巡守隊長王勝欽「為什麼基隆河的水上巴士都推不動、沒什麼人要搭船」時,他反問我們「啊請問你坐在船上要看什麼?」來思考問題吧。

搭船遊河要看什麼呢?

台北的河,沒有如英法百年的古蹟、經典建築座落河岸,有的只是灰色水泥砌成、參差錯落的公寓高樓,美麗的中山橋和弧線優雅的光復橋早已不復存在,有的只是灰色水泥搭成的水泥橋和水泥橋,是那種即使他們的名字不同,但你看不出外觀哪裡不同的水泥橋。

另外加上時不時切過河腹的灰色水泥國道一號、環東大道、堤頂大道、新生高架橋,把天際線切得支離破碎,更遑論在河的兩岸隨侍在側、一路隨行的灰色水泥堤防…

當地人戲稱,被灰色水泥三面環繞的河,其實除了比較寬比較長外,跟大排沒什麼兩樣(只是可以騎車慢跑烤肉而已),常在水岸練習划船的台俄友誼交流vivat龍舟隊隊長衛大力,形容地更直接,「這些河已經淪為廢水溝」。

搭船遊台北的河,就是一路順著大排,看各種不同的灰色水泥。

那麼,大排還有機會變成和偉大城市匹配的、美麗地令人流連忘返的河流嗎?

長期關注台北河川狀況的生態老師、永續聯盟秘書長陳建志提出解方,首先,市政府必須仔細設計河岸邊的建築高度、外觀、結構美感,怎麼樣和河川相襯,建築的顏色如何和河川的前後景,例如盆地山的顏色搭配,然後增立「河岸景觀法」,以此規範河岸建物。

「並且不要再建『水岸第一排』豪宅了!」陳建志說,近年水岸第一排這類的「屏風高樓」一棟棟接著蓋,除了破壞河景外,還讓河口的風吹不進都市裡,他並破除水岸第一排就有美麗河景可看的迷思,「水岸第一排許多建商都想搶,所以今年你是第一排,明年你的窗前就會有另一棟水岸第一排冒出來,什麼也看不到啦!」

陳建志建議,政府待現有水泥橋要汰舊的10年、20年之前,就應開始邊做新橋樑造型與設計規畫,思考是否可將橋樑所在的當地人文、歷史意向融合在新橋樑的外型中。

至於高架橋的問題,陳建志認為應該將這些高架橋地下化,除主要解決天際線被切割的情況,也讓開車的人因為沒有好風景看,進而增加他們選擇「有好風景可看的河運」的意願。

而為了防洪的堤防,陳建志說,其實拆掉也未嘗不可,但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是把地還給被截彎取直的河流,讓河恢復彎彎曲曲、河水能有緩衝地帶的形狀,把自然河道防洪的空間找回來。

第二是「防洪不要再在河道找答案」,陳建志表示,河川上游的森林保水功能要先修復,使大雨來時水不會一下都灌入河中,造成氾濫,而都市平地則要具備滲水、儲水功能,別讓下在平地的雨馬上匯入下水道,造成河水上漲。

「若平地能儲水,我們甚至可以拋棄『靠大水庫供水』的思維!」陳建志解釋,逢大雨易讓水庫滿水、需要洩洪,若不使用水庫,就不一定要靠堤防擋水。

把堤防拆掉後,陳建志認為,可把河岸線往外拉,把原本是堤防的地方,改成坡度很緩的草坡,若下雨使河水上漲,緩草坡將給予足夠空間讓河川滯洪,平時天氣好的時候,「你可以從草坡頂一路翻滾到河邊,很幸福吧!」

不要幸福也無所謂,起碼,讓偉大的台北,可以有幾條相匹配的偉大河流吧!

   
都市人划獨木舟 與河親密接觸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聯合報
「換槳!」昨天台北雙溪橋下有卅多名民眾,跟著教練練習划船,參與者從十來歲的青少年到六、七十歲的阿公、阿嬤。他們舉起槳「擾動雙溪」,進行獨木舟初體驗。對他們中的不少人來說,昨天是人生中與台北河川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昨天是世界水資源日,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和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合作,提供廿艘輕艇,帶民眾從士林雙溪橋下,一路溯雙溪而上往故宮博物院方向,透過觀察河岸生態,重拾島嶼民族和水的緊密關係,並進一步思索河流之於城市的角色。

為何台北人對河川陌生?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陳建志感嘆,比人高三倍的堤防將城市和河流分割,加上河川水質、味道不佳、河岸景觀差,都讓民眾難以接近河川。

俄羅斯籍留學生衛大力昨天參加「擾動雙溪」活動。他觀察:「台灣拚經濟,只把水當成資源來使用,所以和水沒有感情。」他建議台灣人應多培養和水的感情,「和水一起生活,才會發自內心保護、珍惜它。」

參與民眾陳怡儒說,小時曾在河畔橋下玩水,長大後雖抱著「好想再下去看看的心情」,卻從未再踏入河中。「我好想吹河流上的風,從河上看住了近卅年的城市」。

也許是大家真的「跟河太不熟」,跨上輕艇、準備下水的民眾,謹慎地維持平衡、僵硬划槳,半小時後,眾人逐漸上手,才開始有人伸手觸摸河水,嗅聞河水的味道。

一對吳姓父女在返程準備上岸時,輕艇忽遭大風吹翻、兩人落水,工作人員趕忙上前搭救。沒想到吳爸爸卻興奮地說:「我們終於體驗掉進河裡的感覺了,真清涼!」

民眾宋秉萱原本認為河就只是河,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但實際在水中划船,「發現原來河是有生命的」,讓人想更進一步認識、了解它。

.擾動雙溪活動還有五月十六日、六月十四日兩梯次,詳情見科教館網站(http://www.ntsec.gov.tw)活動快訊。

   
高山上的幸福巴士 送報送信送學生
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聯合報
六五○六不僅是一輛小巴。它是送報車、高山部落的學生專車、傳遞信件的郵務車,它也是一輛搭載來自四面八方、嚮往山居歲月旅人的「幸福巴士」。

公車迷「朝聖」路線

早晨八點半,豐原客運總站,人群進進出。六五○六司機余佳德仔細檢查車況,將無線電天線架在車頂。十五年來如一日,從不覺得單調、貧乏,因為他開的是東亞地區最高巴士,車輛會行經海拔三二七五公尺的合歡山武嶺。

海拔三二七五公尺的合歡山武嶺,省道台十四甲線在此翻越中央山脈,是東亞地區公路最高點。行經此地的豐原客運六五○六路車,自然也是東亞最高巴士,因而成為國內外公車迷的「朝聖」路線。

六五○六與其延伸路線六五○八,雖然每天僅有一班,卻是合歡山、梨山唯一連結西部平地的大眾運輸工具,更是山區小朋友的專屬校車。

九二一地震後,中橫公路西段中斷,開往梨山的公車只好大繞圈,由豐原、東勢出發後,向南轉往南投縣的國姓、埔里,再經霧社、清境、合歡山、大禹嶺,終於抵達梨山。道路狹窄彎曲,只能使用廿座小型巴士,全程一六七點七公里,單程近六小時。

九二一摧毀中橫西段,梨山觀光大不如前,支線道路台十四甲卻變成東西必經之途,全台最容易下雪的合歡山,原本沒有大眾運輸工具,也「因禍得福」可搭公車。

巴士開抵梨山後,換上「六五○八」路線牌,向北行駛台七甲線(中橫宜蘭支線),抵達廿五公里外的武陵農場,司機在此過夜。六五○八第二天清晨由武陵開回梨山,再改為六五○六下山。

梨山國中小學的校長謝淑雲說,全校兩百五十多名學生,約有一成住在台七甲線上,六五○八行車時間正好配合上下學,等於是學生專車。

還扮演「貨運快遞」

除了客運功能,公車還扮演梨山地區的「貨運快遞」,諸如當地村長訂閱的報紙、東勢郵局的郵件、甚至豐原監理站的證件,都靠它每天一趟載運上下山。固定駕駛這條路線的兩位司機余佳德、王茂松,也成了當地名人。

經營休息站的老闆娘許秋玲說,梨山的許多必需品都靠六五○六載上山,兩位司機可說使命必達,很多搭公車上下學的原住民小朋友還暱稱「佳德爸爸」、「茂松爸爸」。

運量不穩仍虧損

豐原客運經理羅乙棋指出,隨著「東亞最高巴士」名號逐漸傳開,特地搭車上合歡山的國內外觀光客,近年也愈來愈多。但因運量不穩定,因此仍是虧損路線,需要交通部補助。

羅乙棋說,儘管六五○六不是黃金路線,但豐客意外成為「最高公車經營者」,扮演梨山地區的生命線,公司深感榮耀。

   
現在幾點? 標檢局電子鐘最準
記者吳淑君/基隆報導/聯合報
「這時間到底準不準啊?」基隆港周邊有3個電子時鐘,就屬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基隆分局的最準,因為它是國家標準時間,設置3年多來不曾延遲過一秒。

基隆分局長吳鉅生說,基隆港東岸碼頭有一個電子時鐘,西岸碼頭也有一個,基隆火車站以前也是用電子時鐘,常常有民眾反映,從東岸走到西岸,3個時鐘各走各的,到底那一個才準,這讓急著趕搭車的民眾很困擾。

民國100年,他們在分局大樓設了一座國家標準時間電子鐘,不是設在正門口,而是掛在大樓側面,面向基隆火車站,就是給要搭車的民眾對準時間用的,3年來已成了基隆的地標,很多人路過,看到是國家標準時間,都會拿出手機,手錶,走快了或走慢了馬上校正。

為了讓「國家標準時間」零失誤,中華電信研究所有一個國家標準時間的實驗室,和世界時間是同步,基隆分局的國家標準時間和實驗室設有專線連線,而且還加一台工業電腦輔助,保證時間一定正確,並有不斷電系統,不怕颱風天斷電中斷。

西岸的電子鐘比鄰標檢局的國家標準時間,常被民眾拿來比較,一旦慢了,就會有熱心的民眾去提醒校正。吳鉅生說,他們的時間精密度是最高的,3年多來沒延遲過一秒,民眾可以安心。

   
彰化吊白塊潤餅皮 2百萬張下肚
記者趙容萱、凌筠婷、林敬家/連線/聯合報
日前傳出有潤餅皮業者使用俗稱「吊白塊」的工業用漂白劑,台中市昨查獲攤商「廖皇奕」的潤餅皮違法添加,供貨商是彰化「許樹旺商號」,老闆許樹旺坦承違法添加已五年,彰化縣衛生局昨勒令停業。

台中市衛生局估計,許姓業者每天製作一百台斤、每台斤有十五張餅皮計算,估計五年下來,至少有兩百七十萬張吊白塊潤餅皮被民眾吃下肚。

台中市衛生局送驗吊白塊潤餅皮,在西屯區「廖皇奕」販售的潤餅皮檢出甲醛、二氧化硫,追查發現攤商每天向「許樹旺」商號進貨,前天立刻封存並通報彰化縣衛生局續追。

中市衛生局表示,所謂的吊白塊「次硫酸氫鈉甲醛」是工業用漂白劑,違法使用於食品中會殘留甲醛及亞硫酸鹽,甲醛會造成頭痛、眩暈;亞硫酸鹽會刺激呼吸道,造成過敏和氣喘,嚴重者甚至呼吸困難死亡。

彰化衛生局前天在許樹旺商號查獲六百台斤潤餅皮及部分吊白塊水,業者許樹旺說,五年前向台北老師傅學技術,師傅指導他溶水添加可增加皮的Q度,不知道這就是吊白塊,前陣子聽說不合規定就已停用。

彰化衛生局並查出,許另外也將疑添加吊白塊潤餅皮賣給彰化及雲林共三家業者,已要求全面下架回收。

台中市衛生局另外也驗出豐原區府前街停車場前的「潤餅攤」及水湳市場內「永豐製麵廠」製售潤餅皮,分別含防腐劑己二烯酸、苯甲酸,已要求下架回收,並將開罰。

   
異象!水乾草枯 鹿群闖果園充飢
記者蘇郁涵/高雄報導/聯合報

高雄田寮區鹿埔里果園最近出現鹿跡,原本在池邊喝水、吃草的鹿群,疑因池塘乾涸無草可吃,跑進農家偷吃水果填飽肚子,整座果園被鹿群踩踏一片狼藉,果農叫苦連天,希望政府補償另類旱災損失。

「香蕉、芒果花都被鹿仔吃光光」,果農林源尚說,種水果四、五十年頭一次碰到「不速之鹿」,不僅香蕉被吃到一根不剩,就連即將結果的芒果花也被咬掉不少。

林源尚說,前天晚上拿手電筒到果園巡視,看到一群體積比梅花鹿大、黃褐毛色的水鹿,正張著大嘴大口大口咬香蕉、嚼芒果花,想靠近看個仔細,水鹿聽到他的腳步聲馬上跑走。

另一名果農陳家銘也遭殃,果園裡的芒果花被咬掉不少,「原本還納悶是誰惡作劇?」後來看到果園草地上一顆顆水鹿大便後,才知道水果賊是鹿不是人。

果農們看到鹿群出現異常行為,議論紛紛。林源尚說,當地鹿群長期以來和果農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處,鹿群通常都是待在池塘邊喝水、吃草,從未闖入果園搞破壞。

果農猜測,可能因為今年鬧水荒,池塘快見底,草長不出來,鹿群沒水喝、沒草吃,才跑到果園偷吃水果。

鹿埔里長石瑞豊說,鹿埔里早期有很多野生梅花鹿,十二年前有業者在當地設置水鹿養殖場,後來因爆發傳染病關門大吉,水鹿遭遺棄後,與梅花鹿生活在鹿埔里內的山林中。鹿埔里人口只有四、五百,但里內鹿群多達上百隻,常可見鹿蹤,「鹿群從不曾把歪念頭動到果園上」。

果農指出,乾旱缺水,不少樹木長不出嫩芽,水鹿找不到食物才會跑進果園覓食。「希望政府單位能夠加減貼補我們一點」,野生鹿群是台灣珍貴保育類動物,果農不會「動」牠們,但希望政府能夠補償農民因旱災造成的另類損失。

   
十年大旱 全台乾巴巴
綜合報導/聯合報
天威難測,台灣面臨67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去年到今年的秋冬降雨量創新低紀錄,導致桃園及新北部分地區被迫在四月一日實施第三階段限水措施。上次實施三階限水是2002年,與水文統計「十年一大旱」現象吻合。

缺水危機再現,政府、民眾無計可施,只能看老天臉色,但一場颱風、一股西南氣流,卻能讓各地氾濫成災,台灣的水情就像打擺子一樣,越來越有旱澇兩極化走勢。

全台逾20座水庫,為什麼走不出供水打擺子的困境?除了陡峭的地形、破碎的地質留不住豐沛的雨水,當水庫逼近見底,過去老生常談的治水解方,如水庫清淤、管線防漏、廢水回收再利用等,再度被提起,但結果…。

本報蒐集各方資料,希望用數字為讀者解讀台灣的水情缺陷。

面對氣候變遷加劇的水情壓力,台灣必須起而行,才能調適大旱的考驗。

   
會不會變馬英九?朱立倫苦笑
記者魏莨伊/板橋報導/聯合報
身兼國民黨主席的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天被問及總統馬英九安排與立委餐敘「是來尬場」,朱立倫說,「這是我們給總統的建議,多跟立委、黨內溝通,對政務的推動是好事」。

朱立倫近日表示會將市政工作做好做滿,「應不需講一百次」,昨有記者冷不防提問,馬英九總統之前參選台北市長,也說了一百次不選市長,「你會不會變成馬英九2.0?」朱尷尬苦笑看著對方,沉默長達5秒,最後笑回「好,謝謝」。

媒體問及國民黨是不是會等到6月才推舉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說「不是」,表示只是依照過去總統大選的時程,都是在4月到6月間推派人選,國民黨會依照這樣的時程公布提出。

針對有聲音建議國民黨內進行理念路線大辯論,讓有志參選總統的人有空間論述,朱表示,各種建議他都歡迎。

朱也被問及身為總教練,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是否堪稱「好球員」?

他表示,如同參與社會企業的朋友,每一位只要有心投入、願意付出都是好事,「我們也許今天不一定是一軍,但願意對未來努力,都有機會成為一軍」。

   
好累好苦…父殺21歲腦麻兒自首
記者李奕昕/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發生父親掐死兒子人倫悲劇!何姓男子的成年兒子自幼患腦性麻痺,他疑因照顧壓力沈重,昨天駕車載兒子外出,把汽車停放路旁,在車上親手掐死兒子後報案自首,警方趕到時他緊抱著兒子的遺體哀嚎,警方依殺人罪嫌究辦。

何供稱,兒子生病活得很痛苦,他停車後跟兒子聊天,指「大家都很辛苦」、「我們都很累」,接著表示「我要殺你」,兒子回答「好」,他便下手掐死兒子;警方對此說法存疑,究竟是否取得兒子同意有待調查。

「我殺死我兒子!」昨天下午三點多,四十一歲何姓男子掐死廿一歲兒子後,撥打一一○報案,警方趕到時,他在汽車左後座哀嚎,緊抱右後座採坐姿的兒子遺體,他一度不願下車,直說「我兒子睡著了」,員警安撫他,允諾會好好處理,他才配合到派出所,臨走前叮嚀「你們不要吵到他!(指兒子)」

據調查,死者自幼患腦性麻痺及多重障礙,並有癲癇及智能不足,還有一個就讀國中的弟弟,父親是鐵工、母親是家庭主婦,雙親住桃園林口。死者平日由七旬祖父母照顧,同住在北市士林區。

昨天下午一點多,何男父親駕車到士林接走兒子,向其父母宣稱「帶他看媽媽」,接著開到松山機場附近的撫遠街,停妥汽車後行凶,警方趕到時兒子已無生命跡象,頸部有掐痕。

家屬悲痛說,死者出生時臍帶繞頸,急救挽回性命,到三歲還不會走路,就醫查出患腦性麻痺,只讀到高中畢業,言行舉止像小朋友,出入須靠人推輪椅,平常吃飯、洗澡都仰賴家人,曾痛苦到撞牆自殘。

家屬指出,死者常鬧脾氣,想要掙脫輪椅,「力氣大到家人拉不住」,家屬照顧壓力大,光是輪椅就要價三萬元,前幾天他的母親來探視時,母子因故起口角,「媽媽唸他幾句」,但近期未曾聽聞雙親抱怨,不知為何要了斷兒子性命。

據了解,死者原本三代同堂,三年前父母搬到林口,每周定期探視他。死者的祖父及母親接到警方通知才知噩耗,趕到哭到癱軟,祖父說孫子是自己一手帶大,「說要帶孫子看媽媽,怎麼會是這樣?」

   
後李光耀時代 困境在眼前
中國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李光耀幾年前已進入半退休狀態,新加坡在後李光耀時代將要面臨的困境已經呈現在人們眼前。

2011年,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遭遇了50年來最低得票率,李光耀從此告別政壇,不再擔任專為他所設的內閣資政。

進入21世紀後,新加坡經濟成長迅速,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都趕超香港,成為動盪的東南亞地區中的耀眼明星。然而新加坡的一般民眾間明顯存在著一股不滿情緒,這在民意測驗和熱鬧的博客世界都有所體現。新加坡的房價被大批的銀行家、股票經紀人以及其他專業人員抬高,許多新加坡人買不起房。新加坡的貧富差距正在加大。

移民也引起了民眾的不滿。新加坡有530萬人,其中130萬為外籍人口。新加坡政府已設法減緩移民速度,但該國必須應對生育率位列全世界最低之列的問題。1960年代,由於擔心人口過剩,李光耀推行「兩個就夠了」運動。新加坡女性相信了他的話,她們甚至更進一步。新加坡現在平均生育率僅為1.3個孩子,而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最低生育率為2.1個孩子。人口下降的前景對新加坡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針對這種情況,新加坡政府正在修改李光耀所倡導的自力更生式資本主義,承諾將提高再分配力度,並加大對社會福利的投入。

李光耀不相信大眾民主制。他公開說:「我認為,一人一票……不是最終歸宿。」但隨著新加坡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代年輕人成長起來,民眾對新加坡的精英政治體制的懷疑和不滿也在增加。靠著畫定選區的權力,人民行動黨在得票率六成左右的情況下獲得了國會87席中的81個。但在失去了李光耀的光環之後,人民行動黨是否能夠撐起現有的政治版圖,仍有待觀察。

   
新加坡模式 李光耀一手打造
中國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時,只是一個沒有多少自然資源,更談不上有政治影響力的小國。從獨立第一天起,李光耀就為新加坡的生存而擔憂。如今,新加坡已成為東南亞金融貿易中心,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李光耀一手打造的新加坡模式,被各國政治家和學者譽為專家治國的典範。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一般認為,所謂「新加坡模式」,就是外向型的市場經濟與有限民主制的結合。雖然李光耀接受了正統的西方教育,但在新加坡的政治制度建立之始,李光耀政府刻意避開了西方的自由民主主義模式,選擇了具有東方特色的政治權威主義模式。

但這種政治權威主義又和其他典型的權威政體有所不同:在新加坡,有公開存在的反對黨,也有基本的選舉制度和相關法律制度,再加上黨內的競爭,這樣就保證了新加坡政治具備一定程度的競爭性。此外,新加坡的司法體系可以約束政府的行為。可以說,新加坡的政體更像是一種民主與權威的混合政體。雖然民主因素有限,但也確實發揮了制約權力的作用。

此外,新加坡是一個推崇「精英治國」模式的國家。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政府團隊的素質與能力,甚至不惜開出很高的工資吸引社會最優秀的人士從政。新加坡政府也非常注意從學校中培養選拔最有潛力的人才,資助他們到西方頂尖名校深造,再回到新加坡政府服務。西方民主選舉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首先讓選民滿意,而新加坡官員選拔體系是內部選拔制,即使有些政治精英在民間不受歡迎,但依然可以得到政府的重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在新加坡,權力集中意味著能把政策、計畫推行下去。在新加坡,掌權者沒有浪費任何權力,權力是用來做事情的,推動著新加坡從第三世界發展到第一世界的轉型。

   
小心!網軍就在你身邊
被媒體戲稱「婉君(網軍)」的網路世代,這群年輕人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找到人生方向,且創意、操作手法前所未見,在各領域迸出火花,震撼了傳統世代。

如何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雖然基因是先天遺傳無法改變,但透過調整飲食與生活形態,仍可避免誘發基因變異,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為自己與最愛的家人提早預約健康的晚年生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
由 Blogger 於 3/23/2015 07:56: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