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六,小編參加了一場北市圖總館舉行的說故事活動。一早就是個下雨天,本來還擔心來的人會很少,但十點一到,還是很多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們來參與,說故事的兩位老師也熱情的招呼著大家。 那天說的故事是《彩色溫泉》,老師特地做了一件可愛的圍裙,上面貼了代表各種顏色溫泉的圓圈,小朋友一邊看故事,一邊可以想想哪隻動物應該泡進哪種顏色的溫泉中,老師會走到小朋友面前,讓他們用小小的手撕下圍裙上的圓圈,小朋友們對於這樣的動作都感到很新鮮,通通玩得不亦樂乎。 爸爸、媽媽在家也可以試著跟小朋友玩這樣的遊戲,用《彩色溫泉》讓小朋友分辨色彩。 TOP
★ 本 期 主 題
>>>他們教會我什麼是勇敢──《單手女孩向前跑》創作歷程
文/周姚萍
多年前,我曾在臺大醫院週三下午的兒癌門診,當過好一陣子義工,幫來看診的小朋友量身高、體重,有時,也在他們治療的過程中,講故事給他們聽。 那些孩子因為經過化療,往往戴著頭巾;為了害怕感染,更得戴上口罩。雖來門診追蹤的這些孩子,狀況已經算穩定了,但還是得定期作脊髓穿刺(用長長的一根針刺入脊髓裡,光看就叫人害怕),或是其他的治療。而時不時,我也會聽到熟識的家長說起,哪個孩子又住院了…… 而在門診治療室後的護理間裡,則始終看得到一些患了地中海貧血的孩子,坐在那兒輸血;他們是早上就來看診的,卻得輸血直到很晚。而且,因為鐵沉積體內,讓他們的膚色變得黑黑的,臉也相同。 不管是兒癌門診的孩子,或是地中海貧血的孩子,看著他們,我只能說:「他們好勇敢!」 這些孩子的年紀這樣小,有的甚至只是小嬰兒,或只有兩、三歲,然而,卻有勇氣忍受長期而痛苦的與病魔搏鬥,所以,我從來都不覺得我這位「義工」,幫了他們什麼,反而覺得,是這些孩子教會了我,什麼叫做「勇敢」兩個字。 在今年五月,我出版了我的新書《單手女孩向前跑》,其中的小主角正是一位患了癌症的孩子。 她的原形,取自一則國語日報對中和自強國小小朋友陳沛縈的報導......>>>ReadMore TOP
內容簡介 晶晶總是一年四季都穿著長袖的上衣,並總是用左手做事。她不是左撇子,也不是為了耍酷,是因為她的右手之前長了一顆「惡性滑液細胞瘤」。因為癌細胞的擴散,藥物的控制與開刀都無法抑制,最後只好將右手部份截肢,只剩下一截短短的「小手」。 無論上下課,晶晶總是安靜地坐在位子上,自己畫畫或是捏捏黏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因為覺得自己與他人不同,總是缺乏自信。最後她認識了燕子、小奕、班導師和孟老師等人,她開始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專長,還有成長的潛能。開始學習面對自己心底的聲音,甚至轉念將其自身經驗化為正向的力量,鼓勵與感動了身邊的人。 晶晶是如何戰勝病魔的侵襲? 又是如何在這一路心境轉換下擁抱自己的生命呢?>>>ReadMore TOP
★ 最 新 消 息
>>>快樂走過這座橋
文/握瑜
「孩子需要橋梁書嗎?」、「到底哪個年齡的孩子才適合看橋梁書?」這類的問題因近幾年橋梁書的興起,成為家長們最常問的問題之一。為了回答這些疑惑,小魯請到了兒童文學作家周姚萍老師來當響導,帶領新竹科園國小及鄰近幾所學校的家長們,一同了解如何快樂走過橋樑書這座橋。 姚萍老師一開始就點出現在國小的孩子們閱讀力趨向M型化,同一個年級的孩子閱讀力卻大不相同。有些孩子不太需要大人的教導,就可自己從圖像閱讀跨到文字閱讀,但大部分的孩子仍需要大人們陪伴著,一步步跨過去,這時就是橋樑書介入的最好時機。一開始接觸橋樑書,可從3000字到5000字這類圖文比例仍相差不大的橋樑書著手,例如小魯出版的《小熊貝魯和小蟲達達》。待孩子習慣閱讀文字後,可開始嘗試字數1萬字左右的橋樑書......>>>ReadMore TO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