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繪本格林報】破解好繪本中的圖文密碼,將繪本如何好的祕訣告訴你!並增加帶讀技巧,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大田iPen圖文報】擁有很多、很棒的圖文作者及作品,歡迎喜歡看圖文的讀者來【大田iPen圖文報】逛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1/01 第9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相輔相成,創造新契機
證嚴上人專區 無盡藏/以願以力 扭轉苦難
慈濟脈動 主題報導/中西醫臨床整合中心 提升重症療癒契機
焦點專欄 社論/法海昇平的願景
活動快遞 心靈交流道/愛欲生憂,從憂生怖
相輔相成,創造新契機
浩瀚醫海,中西醫起源於不同的文化底蘊,並各自發展出迥異的醫學樣貌;中西醫聯手,能為病患做得更多。
以老祖宗流傳千年的智慧經典為依歸與現代醫療科技,臺中慈濟醫院成立「中西醫臨床整合中心」,治療癌症、腦傷、中風等重症,橫跨內外科──兩者相輔相成,為病患創造療癒新契機。

無盡藏/以願以力 扭轉苦難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陸素華
講於二○一二年十月五日至二十二日

人人心靈平坦,彼此合和無礙,有心、有福、有願、有力,
在寸寸土地灑下寸寸愛,就能扭轉苦難人生,創造無限可能。

今年十月七日,是慈濟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印尼雅加達慈濟靜思堂啟用。

啟用前夕,除了印尼慈濟人分工合作,忙碌得很「幸福」之外;慈濟大家庭一家親,全球八個國家地區的慈濟菩薩,也湧入這個美好的道場,以最虔誠的心,共同為印尼祝福。

在印尼國境最東邊、距離雅加達約五個小時航程的巴布亞省比亞克島,也有二十位本土志工克服萬難前來。由於負擔不起昂貴的機票,這群膚色黝黑、身材壯碩的原住民志工搭乘小船橫渡南印度洋,期間因為海象不佳、浪潮顛簸,許多人都病倒了,卻還是阻擋不了他們精進求法、與法親共聚的心念;歷經五天五夜航程,終於抵達首都雅加達,一下船便投入福田志工、幫忙整理環境。

啟用典禮當天,包括印尼政府官員、六大宗教代表,共有六千多人共襄盛舉;不分宗教、種族,一同慶賀全球最大的靜思堂在這個穆斯林國度從地涌出。

印尼分會十九年耕耘有成,美好的道場已經建立起來,人間菩薩淨土不斷開展。雖然我無法親自前往,但是透過視訊畫面,感受到十方菩薩雲集,人人以至善、至美的心靈,共同成就法海昇平的開闊境界,所有美景都已收攝在我的心坎�。

但願這個開闊道場,能接引更多人行走於菩薩道上,舞動心靈之鼓,使善法更為普遍。人人調和身心,回歸清淨如來本性,往正確方向行走,當下即是菩薩淨土;人人發揮愛心,以平等心在人與人之間付出,社會祥和,天下就能平安。

啟善心,助貧困;
種下善因,成就善緣。

慈濟在印尼的因緣起於一九九三年,幾位臺商眷屬以慈善工作為起點,定期訪貧、機構關懷、長期施藥……回饋當地社會。儘管最初只有幾位弱女子,但一步步踏實走來,會合當地社會大因緣──一九九五年亞洲金融危機、一九九八年印尼排華暴動,以及二○○二年紅溪河水患……成就人間一大事,也成就了一大群發心立願的菩薩不斷涌現。

一九九八年雅加達暴動後,慈濟援助十萬份米糧予維護治安的軍警和鄰近村落貧民,並以大型義診、發放民生物資來改善民眾生活;以愛化解印華之間的緊繃氣氛。二○○二年初,雅加達豪雨造成紅溪河氾濫,居住於沿岸的貧困民眾長達一個月泡在污水中。慈濟人「教富濟貧」──帶動華人企業家出錢出力,持續發放與義診,並為兩岸貧民興建大愛村、中小學以及義診中心,徹底改善他們的生活。

此後,無論是救貧、救災、救難,這一大群「富中之富」的菩薩都大力護持,將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逐步落實當地;如今不僅改善了許多貧窮人的處境,善的循環更創造了印華和平的契機。

印尼靜思堂啟用當天,雅加達金卡蓮大愛村的孩子們,以莊嚴形象演繹「千手觀音」;看到每一雙手收放之間是那麼整齊而攝心,不禁想起當年他們生活在紅溪河畔,赤腳走在垃圾堆、污水中的模樣;今昔相映,透過教育已讓孩子們蛻變成一個個溫文有禮的小紳士、小淑女,讓人看到社會未來的希望。

播下善種,只要用心耕耘,就能歡喜收穫。感恩印尼慈濟人不怕辛苦,將粒粒善「因」從臺灣帶過去,不分宗教、種族、國界,不斷播撒愛的種子;時間和合因緣,成就一切,如今已在印尼社會成就了這分深「緣」。

只要有心、有福、有願、有力,步步踏實向前精進,在寸寸土地灑下寸寸愛,即能成就莊嚴、清淨的人間道場;人人心靈平坦、彼此合和無礙,就能扭轉歷史,創造無限可能。

苦厄地,無量愛;
艱辛步履,步步生蓮。

據統計,全球一百九十七個國家中,有五十九個國家正處於糧食危機中。要如何幫助飢餓的人們脫離痛苦?需要人人向苦難前進、積極救拔──所憑藉的不是擁有多少資源,而是需要無量無數的愛。

十幾年前,南非也面臨黑白對立、社會動盪的局面。我鼓勵當地慈濟人,腳踏人家的土地、頭頂別人的天,應該就地取材、就地救濟,真正為當地付出愛的力量。

從物資救濟到職業訓練,慈濟人為貧困的祖魯族婦女籌措縫紉設備和布料、傳授技術,讓她們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這分用心用愛、綿綿密密的陪伴,如今已見黎明曙光──五千多位祖魯族婦女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在貧困生活中就地取材,照顧五千多位愛滋孤兒、幫助貧病苦難人重現生機;更將愛的種子帶到鄰近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等國度。

這群「貧中之富」的「黑菩薩」,雖然膚色黑得發亮,但是她們的心地潔白清淨、愛心活躍──向陌生國度行去,克服語言障礙和他人質疑,用溫暖的身行去膚慰貧病,以尊重的態度和真誠的愛,感動當地人願意接納她們。

她們不只帶去物資,還有豐富的精神資糧──用行動向貧困苦難人現身說法:「雖然我們生活困苦,卻能從苦難中站起、付出助人。我做得到,你也可以做到!」如此大大鼓舞了史瓦濟蘭和莫三比克的貧苦人,讓慈濟愛的種子能在當地生根發芽。

慈濟人如大地農夫,步步遍撒愛的種子;人間菩薩走過的足跡,步步生蓮,令人感動、感恩。「慈濟心蓮無數,開遍人間樂土」,如此境界多麼美好!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則為幫助生長的機緣。

一如小小種子,含藏著微小的基「因」,需要有土地、水分、陽光、空氣的「緣」會合,才能在天地間發芽、成長,讓粒粒種子蔚為菩提林。人也是如此,要親近善法,才能成就道心;若沒有找到本具的清淨自性,沒有以佛法來灌溉這顆善因,猶如種子落入乾旱沙漠中,將無法成長慧命。

擇正業,近善友;
人和事興,利益眾生。

發心立願,善念要相繼;得一善法,要用心守護、信受奉行。

佛經中有一段故事── 

種花人將進貢王宮所剩的花拿去市集販賣。一位外道人問:「你這盆花多少錢?我要買!」須達長者也說:「我願意出個好價錢,讓我買吧!」

見兩人互不相讓,競價買花,賣花人好奇問道:「您們為什麼需要這盆花呢?」外道人說:「我要用這盆花來祭天,求神賜福。」須達長者則說:「我要去見世尊,想以這盆花表達對佛的恭敬。」

賣花人問:「佛是什麼樣的人?他既不是天也不是神,為何要如此恭敬供養?」

須達長者說:「佛陀是人,但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透徹世間萬物真理,以覺悟的智慧度化迷茫眾生,引導人人行走於正向。」

賣花人心想,須達素來是慈祥持重的長者,竟會為了一盆花與人爭價,可見那位佛陀真是一位大覺者。他決定隨須達長者去見佛陀:「這盆花我不賣了,我要親自去佛前獻花。」

賣花人見到世尊,恭敬頂禮時,手上的花瓣飄散到佛的頭頂,結成花蓋……他頓覺心靈歡喜、清淨,遂對佛陀表達心中願望:「我希望能隨佛修行,讓芸芸眾生有機會皈依正法,解脫滿心煩惱。」賣花人亦合掌感恩須達長者:「希望將來我也能跟長者一樣,接引無數人聞法修行。」

佛陀聞言微笑,在場弟子驚訝:「一個賣花人怎有這麼大的福?」佛陀說,賣花人將在無量劫中精進修行,如願成為比丘,將來也能夠親證菩提、授記成佛。

日常生活中,面對複雜的人事物,要時時調整心念──保持歡喜、感恩心,並且把握當下發揮良能,就能會合好因、好緣、好人、好事;人和則事興,就有力量能夠離苦得樂、利益眾生。

時間,總是後秒推著前秒,秒秒快速地向前推進。分秒不停流逝,所以要好好珍惜、把握住每一秒鐘。

生命有限,過一天就減一天,過一年就少一年,很多事來不及做。要借重人人的力量──多一個人,就多一秒鐘;無數人同一心志付出,就有無數的「秒」集中在一起;人多力大,愛的空間才能擴大。

五濁惡世,災難偏多;但願天下平安,人人要時時精進、日日在心地下功夫──掘出自心的清流湧泉,發廣大慈悲心、立宏大志願,培養不忍眾生受苦難的清淨、柔軟心,將慈悲大愛化為行動。

世間多一位菩薩,就多一分福;多一分福,就少一分災。期待人人伸出雙手、腳踏實地,真正為造福人群、利益世間而付出。請大家多用心!

主題報導/中西醫臨床整合中心 提升重症療癒契機
◎撰文•鄭雅嬬 攝影•顏霖沼
浩瀚醫海,中西醫各有所長,
傳統中醫有宏觀特質,現代西醫有微觀專業,中西醫聯手,能為病患做得更多。
臺中慈濟醫院「中西醫臨床整合研究中心」,結合老祖宗智慧與現代醫療科技,治療癌症、腦傷、中風等重症,相輔相成,為病患創造療癒新契機。

起源於不同的文化底蘊,中西醫各自發展出迥異的醫學樣貌。

中醫以老祖宗流傳千年的智慧經典為依歸,在乎人體的精、氣、神,關注經絡臟腑、陰陽五行;西醫注重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依據身體部位設立專科,輔以精密的科學儀器,對症治療。

臺中慈濟醫院今年七月成立「中西醫臨床整合研究中心」,根據中醫部十三位中醫師的專長領域,主動與神經外科、血液腫瘤科、胸腔科等相關西醫科別合作,治療病症有二十餘種,從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等癌症種類到過敏、免疫、風濕及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等疾病,橫跨內外科,進行會診治療和研究。

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中醫部醫師王人澍說,「心包太虛」是上人對中西醫整合的慈示,「言簡意賅的這句話,就是我們臺中慈院要前進的方向。」

西醫救命,中醫接棒

四十多歲的阿豐今年一月因為劇烈頭痛,緊急送到臺中慈濟醫院,發現是相當致命的顱內動脈瘤爆裂,引發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經過神經外科醫師手術急救後,生命狀況趨於穩定,卻有成為植物人的危機。術後十天,西醫便照會中醫進行治療,期待為阿豐帶來一線希望。

接到這樣的重症患者,中醫部主治醫師黃仲諄說:「動脈瘤爆裂的案例很危險:三個病患當中,通常一個死亡、一個臥床,只有一人有機會起來行走。」阿豐幸運地及時接受中西醫共同治療,狀況持續而穩定的進步,並積極接受復健,現在可以使用助行器行走數十公尺。

一般人認為中醫藥方溫和,效果難立見。黃仲諄認為這個觀念是誤解,他以擅長的腦傷、腦中風治療為例解釋:「頭部外傷七天內、中風三到五天會診中醫,開始服用水煎藥,對患者的恢復會有顯著幫助。」愈來愈多重症病患恢復,更加證明黃金期內中西醫治療的重要性。

黃仲諄說,中醫將人體區分成上、中、下三焦,中焦是氣化功能的樞紐,中重症患者中焦氣化功能受阻,會影響身體代謝和運作,進而產生痰、濕、瘀的病理現象,阻礙身體自行修復能力。「急性治療期,中藥著重提升患者中焦氣化的功能,理氣化痰、暢通腑氣;並使用醒腦開竅的冰片、菖蒲,改善腦內的水腫、瘀血和發炎。」黃仲諄強調這些治療在一個月內進行最佳,「時間延宕,中重度患者很難回到生活自理的程度。」

及早介入,加速復原

像阿豐這樣經中醫治療加速復原的例子,黃仲諄見證不少。

每星期一、三、五早上,是黃仲諄到病房和復健中心巡房的時間。翻閱著手上印滿病患姓名和資料的A4紙張,他一邊畫記、一邊前往復健中心尋找正在復健的患者,關心他們復原的狀態。

「小傑的狀況非常好。」黃仲諄看著一位移動雙腿緩緩前行的高中生說:「神外醫師評估要半年才能正常行走,現在不到兩個月他已經在練習走路。」小傑今年二十歲,七月下旬因車禍造成頭部損傷,影響肢體活動及記憶能力,住院的第一個月意識恍惚,僅能片段記憶;透過服用中藥活絡腦細胞,逐步地恢復。

他進加護病房三天就接受中醫會診,黃仲諄說:「因為會診中醫的時間早,加上年紀輕,所以自體修復能力更快。接下來就要出院回學校上課,我覺得沒有問題。」

小傑表示,目前只剩複視和平衡問題比較困擾他,黃仲諄聽到後,舉起手作勢扎向他的眼睛:「要不要試試針灸?」小傑往後退揮手拒絕,後來知道不是用針扎眼球而是扎眼睛周圍的穴道,才鬆了一口氣。儘管害怕針灸,他仍鼓起勇氣接受治療,「我覺得中醫讓我復原得很快,我願意試試看。」

「今天還好嗎?」、「有沒有精神?」黃仲諄巡房時,聲音爽朗態度親切,細細詢問病患的主觀感受,觀察臉部氣色、四肢靈活度後,不厭其煩追問:「最近排便正常嗎?胃口怎麼樣?有沒有哪�不舒服?」再順勢牽起病患的手把脈;一邊和他們聊天,一邊做筆記,「閒聊的過程,其實就是中醫所謂的望、聞、問、切,可以蒐集很多資訊,幫助判斷用藥方向。」

對痛的反應,也是黃仲諄觀察患者復原狀態的指標之一,朝病患臉部做勢揮拳、按壓人中穴道、針灸時在穴位上「捻針」等等,「針灸時,如果病患會閃、會縮,就知道他很自然的在害怕,對痛有感覺。」

看到親人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進而下床做復健練習,每一次都有嶄新的進步,家屬的心情相當振奮。與黃仲諄合作的神經外科主任黃伯仁醫師說:「中醫介入縮短復健時程,這部分成效我相當肯定。」

磨合經驗,打造金鑰

年過七旬的王先生在妻子陪同下,走入黃仲諄的診間。「醫師好。」王先生一看見黃仲諄便大聲問早,氣色佳精神好,話匣子一開便手舞足蹈說個不停。很難想像一年前他從水塔上摔落,造成兩側腦顳葉出血。

意外發生後,神經外科江俊廷醫師評估出血量不大,「貿然動刀可能引發更大面積出血,破壞功能還在的腦細胞;所以採用降腦壓藥物、靜脈灌注進行治療。」雖然王先生病況逐漸穩定,但也產生失語的後遺症。

「王伯伯認得身邊的親人,卻叫不出他們的名字。」黃仲諄說起一年前的狀況:「他會用媽媽、阿嬤這類女性身分,去稱呼自己的太太。用詞不精準,說話邏輯也不清楚。」

王先生住院三天即會診中醫,黃仲諄以煎藥治療,修復王先生的腦損傷組織;出院後,定期回診進行針灸和語言復健,這一年來進步幅度很大。

江俊廷想起幾天前王先生回診時「語出驚人」的反應,開心笑說:「王伯伯回診時順道要做殘障鑑定,他一進來就說:『歹勢,我又有事情要來麻煩你了。』我嚇了一跳,他恢復得很好,表達得非常清楚,這樣還算殘障嗎?」

現在,王先生能以完整的句子說話,也會指著身邊的妻子說:「這是我太太。」進步之快讓人驚喜,關鍵還是中西醫接棒得當,各施所長。

對於頭部外傷和腦中風的醫治心得,黃仲諄有一段傳神的形容:「我知道有一把鑰匙可以開啟頭部外傷和腦中風這扇大門,但我的鑰匙可能還不夠細緻,開門的過程有點澀、有點卡,但終究已經打開了。」

他說,假設全臺灣每年有一萬個腦傷或中風的患者原本須臥床或坐輪椅,能夠因為這把鑰匙的複製及時接受治療,可以起身自理生活不需他人照顧,那將會造福相當多的家庭。「這要中西醫聯手才能創造,鑰匙也能經由不斷磨合和經驗相傳,愈來愈細緻,開門就會更加順暢。」

彼此轉介,各施所長

今年逝世的宗教家單國璽,二○○六年罹患肺腺癌,除了口服標靶治療的藥物,也尋求中醫提升免疫力、改善體質。他讚許西醫治療加上中醫調養幫助他積極抗癌。

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建仲表示:「中醫支援的範圍很廣,加護病房患者脫離呼吸器、癌症病患放化療副作用的緩解,中醫的幫助都很大。」門診中,中西醫也會彼此轉介病患,例如:患者接受西醫治療效果出現停滯,醫師會建議同時接受中醫治療;中醫師也會因應病患的狀況,轉介接受西醫診治。

陳建仲說:「患者的健康檢查報告,一定會作為中醫診斷的參考,其他則視病患的症狀建議做相關檢查。」而中醫師診察時的警覺,也讓不少病患及時接受適切的治療。陳建仲說:「一位病患有糖尿病史,血糖四百多,泌尿道感染,白血球指數偏高,我擔心他酮酸中毒,直接幫他轉診新陳代謝科,結果他一到門診就緊急住院。」

黃仲諄也遇過類似例子:「有一位正在接受化療的乳癌患者咳嗽很久,剛開始像感冒,吃藥一個多月都沒起色,我建議她去胸腔科檢查,照X光才發現是癌細胞轉移。」

隨著科技的腳步與時俱進,中醫不單單以「望聞問切」、「辯證論治」看病,適時結合精密的醫學儀器做檢驗,更能佐證中醫判斷、準確下藥。黃仲諄說:「從病患敘述和身體的病徵去做推斷,其實可以看出八成以上的病因,但仍會建議病患做相關檢查,除了驗證自己的推斷,也讓患者更明瞭身體狀況。」

楊定一博士在《真原醫》一書中,闡述古老的醫學智慧與現代化的奈米科學:「當西醫發展到愈微細的範疇,愈會認同中醫整體療法的觀念是正確的。而中醫也會同意,現代科學與先進科技,可以幫忙解決健康問題。」

儘管中西醫的哲學與理論背景不同,王人澍說:「中醫與西醫不再是平行線,兩者其實可以銜接。」王人澍兼備中西醫執照,一九九三年與幾位中醫師成立「中西整合醫學會」,希望融會中西醫所長,造福病患;今年又積極在臺中慈院推動「中西醫臨床整合研究中心」,同時落實會診與研究發表,期待奠定中西醫的合作模式。

研究方面,王人澍表示中醫形而上的理論過去不易落實成論文,未來希望以會診的案例為對象,運用西方醫學的研究方式,發表論文至國際期刊,增加中醫在國際的能見度。

今夏,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首屆招生,一千六百多人報考,錄取四十五位,「中西醫整合」正是課程特色,並將結合慈濟醫療體系師資、傳承中醫診療經驗──大林慈院癌症會診個案數量在全臺六家慈院名列前茅;花蓮慈院以針傷科、泌尿道感染的會診治療見長;臺中慈院在中草藥研究專精;臺北慈院婦科專業、門診量大。

王人澍說:「西醫的微觀診斷有它的專業,可以作為中醫宏觀診斷的依據;這並沒有違背中醫的傳統,反而是借重科技,讓中醫的智慧能持續傳承與發揚得更好。」中西醫整合是必然的趨勢,唯有拋開門戶之見,聯手創造醫療新契機,才能為病患謀取更大福祉。

社論/法海昇平的願景
經過三年多的建設,位於雅加達美濱新村的印尼慈濟靜思堂於十月七日正式啟用,印尼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孔教等各大宗教人士,及八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蒞臨祝福。在努魯亞伊曼習經院女學生以傳統印尼鼓樂,演奏「一家人」的歌曲聲中,呈現眾教和諧、法海昇平的美景。

慈濟進入印尼,溯自一九九三年,幾位臺商眷屬會同本地華人組成的「娘子軍」展開慈善救濟,同時接引印尼華人企業家,推動「濟貧教富」的心靈工程。二十年來,奠定四大志業的規模,在今日的靜思堂園區生根發展。

慈濟能在印尼這個世界最大的伊斯蘭國家,建立全球最宏偉的靜思堂,和印尼的人文背景與基本國策密切相關。

回顧東南亞的歷史,今日印尼共和國所屬的一萬多個島嶼上,曾經出現過文明昌盛的佛教、印度教王朝;後來隨著伊斯蘭文明東傳,而形成今日穆斯林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局面。然而,印尼雖以伊斯蘭教為主流,其人文底蘊卻是多元而豐富的。印尼政府與民間社會對於不同宗教,能抱持包容與尊重的態度,甚至以擁有多采的宗教文化遺產,如佛教的婆羅浮屠、融合印度教與鄉土信仰的巴里島風情為榮。

而在印尼靜思堂啟用的相關活動中,我們更看到了不同宗教間攜手合作,共同為大地眾生的共存共榮而努力。如紅溪河淨化的改變,以及大愛村的孩子從黑水河畔的懵懂童年,長成有為青年,都是眾善共聚的明證。

最令人感動的是,印尼本土志工紛紛從地涌出,不分宗教、種族,有志一同為他人服務。如居住在印尼最東端比亞克島的二十位本土志工,搭船在海上航行五天,忍受風浪顛簸之苦,西來雅加達靜思堂,與慈濟法親共同精進付出。如此熱切的求法精神,令人聯想到鑑真大和尚東渡日本的堅定「行願」。

「你們在海外取之當地、用之當地,要得人疼,一定要先去愛人。」這是印尼慈濟人初見上人時,謹記在心的教誨。從此信受奉行,深耕善緣,突破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九八年暴動等艱難險阻,通過紅溪河世紀水患的考驗,在伊斯蘭國度�成就亮麗的慈濟世界。

這樣的成就得來不易,也開展出宗教和平、法海昇平的願景,值得全球慈濟人祝福與學習。

心靈交流道/愛欲生憂,從憂生怖
人世間,親情、愛情、友情串起了你、我、他,共同的人生,也串起了這個世界。「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其實說穿了就是「愛欲深重難自拔」。

大學時代,先生的室友為他的三位異性友人取了「星星、太陽、月亮」三個代號;最終,高大帥氣的先生選擇了代號為「月亮」的我。有情人終成眷屬,本該彈奏出動人的青春舞曲,無奈卻成了「冤家」,譜出五味雜陳的人生,婚姻僅靠「還債」之說來維持。

我心中強烈的占有欲,常壓得先生喘不過氣來,也綑綁了自己。吵架時,彼此壓抑不住的怒火,讓人燒得遍體鱗傷;言語交鋒時,聲聲句句都化為利刃,刺痛自己、畫傷了他。一旦執著成為教條、變成苛斥別人的鞭子,傷痛終究會回到自己身上──難怪我得不到先生的愛!

怎麼也沒料到,最初那枝兩情繾綣的彩筆,最後所刻畫出來的,是我孤單、寂寞、無助、心痛、憤怒、不安與無奈的灰色容顏。曾想拎著包袱出走,也簽過離婚協議書,動過自殺、出家的念頭……但是為了母親,我什麼事都不敢做,是母親的愛留住了我。

證嚴上人說:「人生劇本是自己所寫,若遇到不好的緣,毋須埋怨,因為這是過去生中所結;此生際遇無法改變,要甘願接受。」只是,明明是滿懷甜蜜開始的婚姻,誰知道過去生的隱形劇本一直在操控、主導著;這對事事要求完美的我來說,不但心有不甘,更是傷痛與缺憾。

有幸走入慈濟、接觸佛法,我把不如意的人生當成功課。原來,愛是奉獻與犧牲、付出不能求回報,這是「布施」;兩情相悅而結合,要能「持戒」,不能背離最初的誓言,更不能輕言別離;惡口「辱」罵終不瞋,晝夜攝心常在「禪」……短短幾句話,我居然走了二十幾年,真是「一念千年,千年一念」。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情關難過嗎?翻掌之間而已!翻掌之間而已嗎?凡夫心反反覆覆,稍一不慎,就容易跌得粉身碎骨。

走過風風雨雨二十年,感恩先生成就今日的我、陪我領略人生風景。過去,我就像攀爬在支架上的藤蔓,始終以為沒了支架,就再也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現在我深信,就算匍匐在地上,依然可以擁有一片藍天。

今後,我不再孤單,因為我已踏上「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那有許許多多菩薩道侶正等著我。我深信,兩岸猿聲雖然啼不住,但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桃園 王慈叡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51期

英文自我行銷的關鍵15秒
人力資源主管看履歷就像逛櫥窗,能不能瞬間抓住他的注意力,你只有關鍵的十五秒。抓住人的目光,有一種字叫「行動字」,它讓你的履歷通篇讀來鏗鏘有力,意猶未盡,非邀你來面試不可!

LONELY NO MORE-利特
Super Junior是成功地以「單飛不解散」形式進行活動的代表性偶像團體。成員們各自在不同的領域進行活動,而利特則是在MC的領域中相當活躍。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10/31/2012 11:18: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