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接納是理解,是包容,是對談的起點 兒童哲學最深之理,應該是蘊哲學於無形。也就是不和孩子談哲學,卻又充滿著哲學,我以為那才是談兒童哲學的最好方式。因為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學習是運用整體的概念,任何拆得支離破碎的片段,都會加深孩子學習的難度。換句話說,有互相關聯 的前後情境,會比單一的點或內容,更有助於孩子學習。 *** 讓孩子養成思考的習慣,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大人能夠不帶批評的去傾聽和接納他們的想法。大人往往會用自己的判斷去評斷孩子的想法,長久下來,孩子會將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就像河合隼雄在《小孩的宇宙》一書中所說的: 孩子以他們清澈的眼睛,看著這個宇宙,每天都有新發現。不過,很遺憾的,關於在這個宇宙裡的發現,他們很少告訴大人。因為他們隱約知道,要是一不小心這麼做,不明事理的大人們,就會破壞自己的宇宙。雖然如此,一旦孩子發現有大人願意傾聽從孩子宇宙所發出的訊息,他們便會以生動的話語,告訴我們他自己的發現。 *** 大人往往以為接納就是默許,而往往會用禁止的方式去壓抑孩子的負面想法。但我以為,接納是理解,是包容,是對談的起點。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納了,才有勇氣把負面的想法說出來,大人才有機會協助孩子迎向光明。 |  | | | | |  |  | 相信孩子:放心把孩子交給故事 這期《兒童哲學》刊物裡,有一篇黃又青老師寫的文章。我非常喜歡它的標題:「放心把孩子交給故事」。看到這,你會會心一笑嗎?還是,你會皺起眉頭呢?這兩個不同的反應,就可反映出你在看待這件事情上的想法,也可微微的透露出不同的兒童觀。 又青老師在文章中提到,以前班上的孩子回來看她,「孩子說記得以前說的故事都是些吃飯睡覺大便小便的事」,然後就自己呵呵呵的笑了起來。又青老師問她為什麼喜歡說那些故事,孩子沒有回答,依然只是笑……。讀到這,你的眉頭是否皺得又更緊了些呢?回到兒童讀物上,你是否曾經想過,你是用什麼樣的角度來幫孩子選書呢?是想要傳達大人的教訓,還是想讓孩子優遊其中,衍生自己的想法。不可否認,很多書從來沒有機會到孩子的手裡,就先被大人攔截下來了。而這個攔截的動作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呢?你是否曾經想過? 在課程設計上,一般而言,可分成三種類型的課程。一是外顯的課程,也就是大人每天實際教導孩子的內容;二是隱藏的課程,例如:相關的規定等等;再來就是不教的課程。看似不教,但實質上大人已經做了選擇(往往大人是在不自覺的情形下做選 擇,裡頭卻與自己的兒童觀、教育觀有關),所以這部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換句話說,回到選書上,你沒選的書反而也扮演了某種關鍵的角色,因為孩子將沒有機會接觸到那些書。所以,那些書是什麼?也同樣具有教育上的意義。 不可否認,在書籍銷售上,有一些書是深得大人心的,它們似乎可以幫助很多大人解決和孩子溝通的問題。也就是說,大人有話不好自己說,即透過書來說。相反的,有一些書會讓大人很反感,舉例來說,有的大人會說,我的小孩子已經很皮了,再看這個會讓他更皮。如果你也是如此,你是否想過為什麼呢? 一直以來,深深的認為孩子需要的不一定是教導,更重要的反而是接納。孩子諸多的情緒問題來自於沒有被理解和接納,因此他們必須用自己的方式去抗衡或引起注意。舉例來說,A小孩動手打B小孩可能是因為B先踢了他一下,但大人往往只看表面(尤其如果A是大小孩時),就會立即處罰A,讓A心裡覺得不平。這種只處理表面行為的方式,我常把它稱為是滅火式的教育,但火仍在,沒有熄滅,也許不久的將來即將再次引燃。倘若大人對於孩子的諸多行為可以客觀的觀照,那麼大人或許能夠發現B小孩的挑釁行為並加以處理,那麼A和B的問題才有機會進一步獲得解決。 我常舉例,常聽許多讀者反映孩子們很喜歡《不是箱子》這本書,雖然許多大人一開始覺得這本書沒什麼、很簡單啊。然而,仔細思索孩子之所以樂在其中的原因,或許就在於這就是他們的小宇宙,這個隱藏在他們心裡的小宇宙在大人的世界裡處處碰 壁,卻在書中得到了認同和肯定。 不過,如同又青老師在她文章中所述,她也是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夠「輕鬆但慎重的看待孩子說演的故事。大便小便不過是好笑,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失禮問題……但是,沒被禁止說大便小便故事的小女孩得到了該有的包容,一輩子都有這件好笑的事可以回憶……」 我想說的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的標準答案。而且,所謂的人生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但如果我們在取捨之間,願意多去想一想,或許我們都將能更接近孩子和真正的答案吧!又或許在這之中,我們更需要學習的反而是相信孩子,他將會有屬於他自己的判斷…… | | | | | |  |  | 在虛構的怪獸世界裡贏得掌聲─《小寶貝呢?》  文•圖/佩特•哈金斯 【內容簡介】 「我們家的小寶貝呢?」奶奶高聲問道,大家才發現小寶貝怎麼不見了。姊姊海左在走廊的地板上發現了腳印,於是奶奶、媽媽和姊姊一起沿著腳印找尋小寶貝,發現到小寶貝的各種能力……。是一本以孩子的角度為出發點的故事。 【內頁賞析】  ◎奶奶來家裡拜訪,卻沒看見比利。  ◎於是,大家跟著比利留下來的腳印,來到廚房。  ◎卻看見媽媽拌好的巧克力蛋糕原料被打翻了,可是奶奶卻說:他要幫媽媽做蛋糕呢!大家隨著黏黏的巧克力醬手印再往前找,則看見爸爸的工作室被油漆弄得慘不忍睹。奶奶卻說:多聰明啊!他會開鐵罐了。  ◎後來跟著毛線,來到媽媽的房間。媽媽自己做的洋裝好像變短了,奶奶說:他已經會用剪刀了,實在很不簡單。  ◎沿著毛線繼續往下找,猜猜看比利究竟在做什麼呢?看到沒有?媽媽的臉都變了,但奶奶可是笑得很開心呢?奶奶和媽媽各看到了什麼?而你又看到了什麼呢? 【作繪者簡介】 佩特•哈金斯(Pat Hutchins) 英國的作家及插畫家。第一本圖畫書《母雞蘿斯去散步》(上誼)即獲得各界的肯定,她的故事總能貼近孩子的角度並認真面對他們的問題,深受全世界兒童的喜愛。 【媒體推薦】 誠品好讀推薦 以孩子的角度為出發點的故事,生動精彩。是佩特•哈金斯繼《母雞蘿斯去散步》後,另一深得兒童喜愛的創作。 【林真美老師推薦】(摘錄自《繪本之眼》,林真美著,天下雜誌出版)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小孩百分之百的脫序演出,而令多數成人感到扼腕的是,這當中不僅沒有責罵,奶奶還以百分之兩百的欣賞角度,誇讚著比利是在幫忙家務、學畫畫、練習使用剪刀、試圖看書… 換句話說,它完全跳脫了成人主宰的情境,試圖讓所有潛藏著野性因子的孩子,可以在閱讀中隨著為所欲為的比利被挑起、被滿足,甚而因為「被看見」,而得到成人多一些的諒解與寬待。能如此大膽設定,並鮮明的反映出「成人治國」與「小鬼當家」之間的差異,實在不得不讓人佩服作者的幽默及其對待兒童的無邊胸襟。 當然,不論大人、小孩,所有的讀者都應該知道文學虛構的本質,觀看比利,不是為了有樣學樣,而是要讓小孩在綁手綁腳的現實生活中找到出口,另外,也讓大人在捏冷汗之餘,能夠意識到破壞與創造、秩序與限制,其實就在一線之間。如果,每一個大人能因為比利的「開示」,而願意再往兒童的世界稍稍靠攏,那麼,不僅小孩有福了,成人也可以免去對小孩動不動就拔劍張弩的傷身行動。 |  | | | | |  | | | | | |
| •英文自我行銷的關鍵15秒 人力資源主管看履歷就像逛櫥窗,能不能瞬間抓住他的注意力,你只有關鍵的十五秒。抓住人的目光,有一種字叫「行動字」,它讓你的履歷通篇讀來鏗鏘有力,意猶未盡,非邀你來面試不可!
•LONELY NO MORE-利特 Super Junior是成功地以「單飛不解散」形式進行活動的代表性偶像團體。成員們各自在不同的領域進行活動,而利特則是在MC的領域中相當活躍。 | | | | |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聯絡我們】。 | |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11/01/2012 03:15: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