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是創意電子報】提供年輕世代更多觀看世界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人文想像,讓年輕世代勇敢夢想未來! 想有健康,更有好身材的美女們,【BODY塑身美容報】提供塑身時尚及美容美體內容,讓妳擁有健康好身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2/12/20 第10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改變自己,美化人生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通情」且「達理」
慈濟脈動 慈善臺灣/新芽獎學金的祝福──辛苦是過程 幸福在眼前
焦點專欄 寰宇慈濟/約旦
改變自己,美化人生
要引導人人懂道理,建立美善的形象與正確的人生方向,而能美化人生;恣意玩樂、偏失規矩與莊重,反而醜化人生。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通情」且「達理」
◎撰文/釋德凡 編輯部整理
10•16《農九月•初二》

◎【靜思小語】只「通情」,短情牽引出的是「迷情」;要「達理」,才能擴大愛,牽引出「覺有情」。

自助助人,綻放心蓮

根據英國風險顧問公司近期發表的「糧食安全風險指數」報告,全球一百九十七個國家中,有十一個國家糧食極端不足,索馬利亞與剛果並列第一、海地第三、阿富汗第八,其他都在非洲。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早會時間,上人感嘆,許多國家因為動亂不止或是觀念封閉,阻絕外援而長年深陷飢餓苦難。「反觀南非祖魯族慈濟志工,以清淨無私的愛心相扶持,以實際行動證明──只要人間有愛,再貧窮苦惡之地,也會有生機與希望。」

德本慈濟人八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首次到莫三比克帶動志工,九月下旬二度前往貧民區訪視;葛瑞卡女士原本表情嚴肅擋住家門,慈蒂師姊上前關心她身心殘疾的十八歲兒子,並留下白米,鼓勵葛瑞卡不要失去希望。在真誠關懷下,葛瑞卡卸下心防讓志工進屋,更幫志工帶路家訪,希望一起幫助社區居民。

一九九二年慈濟在南非艱辛起步,無論社會環境如何惡劣,仍然一步步堅定前進,而今已就地帶動出無量的愛。上人讚歎,祖魯族志工擁有豐富的愛心,雖然物質生活依舊窮苦,但是他們已經知道如何靠自己的力量,自助助人;不只就地照顧愛滋病患與孤兒,還能跨國帶動。

「感恩慈濟人將愛的種子從臺灣帶到南非大地播撒,以愛緊密陪伴南非苦難人,更進一步啟發其愛心、帶動其良能,讓許多祖魯族婦女從受助者,轉變成擁有一技之長、能自力更生,更能付出力量照顧貧病的助人者。這群『黑菩薩』雖然膚色黝黑,但是心靈潔白清淨,是『貧中之富』的典範!」

名列全球糧食不足程度第三的海地,則有美國慈濟人長期推廣辣木種植。二○一○年元月海地大地震後,慈濟人前往救助,發現當地糧食缺乏、居民窮困買不起米糧,且境內樹木多被砍作木炭。為改善糧食及水土保持問題,美國慈濟人去年二月開始,因應當地環境推廣辣木種植。

如今,位在太子港西伯特區的辣木農場,已能用慈濟捐贈的機器,自行製作辣木粉;志工積極將辣木推廣到學校、孤兒院、社區,教導如何煮食和種植。上人期待辣木農場運作穩定,可以提供「以工代賑」的機會幫助窮苦居民,且收成可以供應窮人足夠的營養。

「慈濟心蓮出污泥而不染──在此五濁惡世,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到各地幫助苦難,心靈不受名利污染。期待這一朵朵心蓮能開遍人間,化五濁惡世為淨土。」

知理懂理,美化人生

與慈濟技術學院慈懿會師姊談話,上人感嘆社會風氣愈益惡濁,若教育無法發揮導正力量,未來的人間必定更加混亂。

慈濟一向注重生活教育、倫理道德教育,除了課堂上的殷殷教誨,師長們經常利用假日帶孩子投入志工服務,或在寒暑假帶學生到海外進行人文交流、跟隨當地志工訪貧,或到安養機構付出,讓孩子能夠「見苦知福」。

「但是,真正的感動是要把道理聽入心、起於行動『改變自己』。」上人語重心長道,師長們用盡心力教育、帶動孩子,就是要讓孩子懂事理、知道世間還有許多苦難人,立志行於正向、貢獻社會人群。

上人教勉慈懿會成員負起「教育」責任,不要當一位寵溺孩子的父母:「要引導孩子懂道理,建立美善的形象與正確的人生方向,而能美化人生;切莫恣意玩樂,偏失規矩莊重而醜化人生。」

天下苦難多,上人感嘆時間真的是來不及了,但是偏偏有許多人放任凡夫習氣、迷茫度日。「多數人能『通情』,但缺少『達理』,牽引出的『情』是迷情而非覺有情;如此『通情不達理』的現象,很令人擔憂。心靈未受法的潤澤,此生習氣觀念改不過來,到最後還是苦。」

上人教大家不要只是拉「短」情,更要擴大愛。「有分別心的愛,只對特定的人付出,不但失去許多牽引人間菩薩的機會,對受迷情牽絆的少數人而言,也是有害無益。」

以愛付出,自我管理

談及社區組隊運作,上人希望大家清楚四合一架構精神理念──慈濟團體沒有階級之分,每一位慈濟人都是協力組隊的一員;唯有在協力組隊中與大家一起做事、相互補位,才能發揮良能、接引人間菩薩。

「不要被名詞綁住了。人間菩薩沒有階級之分,也沒有升與降,更沒有誰能管誰,人人都是以愛為管理──用自己的愛心管理自己,而非管理別人。」

世間事,就屬人事最複雜,最難調的也是人的觀念。上人殷勉,帶人重在帶心,若不能帶出真誠的心,就如同只有龐大的軀幹卻沒有穩固的根基,是無法存活的。

「期勉人人負起菩薩農夫的責任,既然已經向大地播撒種子,就要善加耕耘,讓種子成為茂盛菩提林,生生不息。」

慈善臺灣/新芽獎學金的祝福──辛苦是過程 幸福在眼前
◎撰文•鄭麗美、袁淑珍、林惠文、
攝影/陳玉萍
今年,
全臺有五千零八十二位
慈濟照顧戶或居家關懷戶學子
獲頒「新芽獎學金」;
對於如何使用這筆錢,
孩子們優先考量的是家計──
「全數交給阿嬤。我會用功讀書報答阿嬤照顧我的辛勞,也祈求菩薩保佑阿嬤身體健康。」
「存起來,爸爸看病時就可以用了。」
「一半我會買早餐,一半買文具和貼補家用。」
領獎的同時,一對姊妹花捐出撲滿:
「生活的辛苦只是一種過程,
撐過去了,幸福就在眼前。」

彰化市小學五年級的誠佑獲得「孝悌獎」,「我的獎學金要給媽媽,讓她買營養的東西給爸爸吃,希望爸爸的病能好一點。」誠佑的爸爸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兩年前右眼失明、左眼弱視,四肢麻痹無力,無法工作;在工廠上班的媽媽獨撐家計,經常需要加班,貼心的誠佑為了讓媽媽安心,負責照顧爸爸和弟弟,「我會燒開水,倒茶給爸爸喝,也會煮飯和簡單的菜給爸爸吃;我陪弟弟玩,會注意不讓他去做危險的事情……」

媽媽是印尼籍新住民,無法教導誠佑功課,所以誠佑參加學校的「補救教學」,成績優秀;每天放學後先寫作業,接著把學校打包回來的「愛心營養午餐」加熱給爸爸、弟弟吃。「晚飯後,我從冰箱拿出針筒,告訴爸爸:我們來打針吧。」對於十一歲的小男生來說,叮嚀爸爸注射胰島素是每天慎重的事情。

雖然,誠佑無法像同學一樣,餘暇時能上網、看卡通、吃大餐,但他一點也不覺辛苦,因為他的願望就是爸爸恢復健康、全家幸福在一起。「我長大後想開火車,因為我喜歡火車,開火車可以帶著夢想到遠方旅行,載爸媽、弟弟出去玩。」

二○○七年,慈濟基金會開辦新芽獎學金,鼓勵花蓮地區慈濟長期照顧戶子女努力向學;逐年增加嘉惠區域,去年擴及全臺。今年是第二年大規模辦理,共分五個獎項——孝悌、進步、學習領域、特殊表現、全勤獎;五年來全臺共有一萬一千八百一十五位學子受惠。

這筆獎學金以勵學為主,不同於長期的生活補助或助學補助,也不以成績為給獎標準,而是鼓勵孩子們能多方面學習;此外,所有獎項審核標準最重視品德成績,德育成績全年度平均需達八十分或甲等,鼓勵孩子們即使身在困頓的環境,也能養成好的習慣和態度,選擇自己的未來。

志工們長期關懷個案家庭,透過觀察及參考老師與家長的評語後,推薦案家子女提出申請,並經過會議審核、複審、決審,再專程致送典禮邀請函;藉由正式的表揚,以獎金、獎狀及全體人員的祝福,支持孩子們勇往直前。

今年全臺二十三場頒獎典禮,於十月中旬起到十一月初陸續舉辦;在較為偏遠的鄉間,志工專程接送學生前往會所,或是安排搭乘遊覽車;地方教育單位代表和學校師長也踴躍出席,分享孩子們品學兼優的榮譽。

見賢思齊,見苦知福

十月二十七日在三重靜思堂進行的頒獎典禮,臺北市西園國小老師高菁岑、王慧鈴帶著學生小甫上臺。高老師首先彎下腰九十度鞠躬,感謝慈濟協助弱勢家庭孩子;再一次的鞠躬,則是感動於見證了小甫通過這項獎學金的改變。

小甫來自單親家庭,和弟弟、爸爸、阿公同住,爸爸罹患癌症,家中經濟困難,去年阿嬤還在世時,每週需至醫院洗腎兩至三次,貼心又懂事的小甫總在上學前推著輪椅送阿嬤到醫院,再到學校上課,放學後還要照顧阿公、幫弟弟洗澡。在校時,他勇於舉手發言表達,自然科成績總是第一名,樂觀、陽光的個性,讓人看不出他的家庭背景,但從他的衣著外表,卻可以感受他缺乏照料。

王慧鈴老師透過輔導室了解小甫一家的生活困境,主動提報給慈濟北區訪視社工。這學期接任小甫導師職務的高菁岑,發現他不太說話,心事重重,之後在聯絡簿上看到小甫的爸爸寫了一段話:「我癌症第四期,希望老師珍惜我的孩子。」她想,或許是這個原因,小甫總是悶悶不樂,於是她開始在課堂上分享在困境中力爭上游的兒童故事,告訴學生們,改變現況唯一的方式,就是好好讀書。

九月時,小甫說:「老師,我爸爸要去上班了!」爸爸的病情獲得改善,是件快樂的事,還有獲知通過新芽獎學金的申請,也讓小甫的學習開始變化。「短短兩個月,他開始在意他的功課,數學從七十幾、八十幾,到現在九十幾分。他意識到別人在幫他,如果自己不改變,那這個獎金對他沒意義。」教學快三十年的高菁岑,覺得小甫懂得自省與學習,是大家的好榜樣:「自助才會得到人助!」

臺上,領取孝悌獎的小甫流著淚說出:「謝謝爸爸,請你不用擔心我的課業成績,我會持續努力保持上進。」而獲得學習領域獎的弟弟也害羞說出:「謝謝爸爸,我會努力。」

王慧鈴老師在大家的淚眼潸潸中說出期勉:「在同樣坎坷的背景下,有人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也有像小甫一樣默默努力,值得我們學習。新芽獎學金營造了一種氛圍,讓小朋友知道世界上還有比自己更苦難的人,他們可以向上,那麼我們也可以。」

不少二次獲獎的學子,帶著撲滿來捐贈,更讓王慧鈴心有所感:「慈濟提供獎學金的模式,跟一般不一樣——希望讓受助者得到扶持,也懂得回饋。這樣的儀式除了見苦知福,也為自己植福、造福田。」

坐在臺下的小蘋與妹妹同獲孝悌獎,她說:「我上課有時候會打瞌睡。但臺上同學的分享,讓我感覺要奮發讀書,才不會讓媽媽擔心。謝謝媽媽這十幾年來辛苦賺錢,在沒有爸爸的情況下扶養我們到現在。」

正向思考,驅動願力

每一份新芽獎學金申請資料,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困境。有些是隔代教養,卻面臨祖父母年邁過世;有些是小康之家遭遇一家之主猝逝,家計突陷困境;或者父母之一罹患重病,另一人得陪病養家,難以全心照料子女。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少孩子依然勤學上進,為自己的將來打算,甚至懂得體恤長輩,幫忙家務。

苗栗志工徐雪玉說,每位受獎者都是最優秀的,應該給自己掌聲鼓勵;「我們也要給家長掌聲,感恩他們把孩子教育得這麼好。」

新芽獎學金提供國小每名兩千元、國中每名三千元、高中職每名五千元、大專及研究所每名八千元獎額。豐原志工連林玉秀說,有些家長負擔孩子的學費,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還有孩子必須打工賺取學費或生活費,影響成績,甚至輟學;希望新芽獎學金能讓他們略喘口氣。

家住汐止、就讀大二資訊系的鄭同學參加板橋場次頒獎典禮,陪同領獎的媽媽曾女士說:「很欣慰家中三個小孩沒有因為家境不好而走偏,也希望他們將來對社會有貢獻並能回饋。」

鄭同學說,去年因為請假打工賺取生活費,德育成績差了一點;今年他為能專心學業,減少打工時間,省吃儉用把每星期基本生活費降到五百元,果真如願得到新芽殊榮和獎金,「生活壓力頓時減輕很多。」

回憶國中時期家中經濟最為困難,每年都得搬一次家,「幸好有慈濟師姑、師伯大陣仗幫忙,讓我們順利搬遷。」也是從國中起,他就帶著小學三年級的妹妹協助搬運速食店的回收紙箱、賺取零用錢。他並不介意別人的眼光,「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雖然有時也會對家中環境產生怨言,但慈濟志工適時提醒他,父母也很辛苦,「說著說著,我的心也被導正回來。」

曾女士說:「這孩子不僅傾聽我訴說生活困境,還常找心靈書籍安慰我,彼此分享成長,心情也就漸入佳境,支撐著我改善困苦的狀況。」

鄭同學的室友也以敬佩口吻說:「他做每一件事情,都會盡力做好。大一時,同學都睡著了他還在做作業,我起床時發現他還在用功,就覺得『天哪!他怎麼那麼努力!』」

長期陪伴這家人的慈濟志工廖秀珠說,鄭同學三兄妹成績優秀,懂事又節儉,假日還會到地下街幫忙父母賣花,「祝福這個難得的孩子穩穩地成長!」

鄭同學說,新芽獎學金是一個推動力,自己深覺有責任朝更好的專業方向發展,「我也許不富有,但將來可以用智識科技幫助人。」

媽媽吃苦,女兒反哺

當司儀宣布:「現在要頒的是『特殊表現獎』,請同學們由隊輔引導上臺。」看著小雲出列準備領獎,鄧媽媽的眼淚流不停,用不流利的中文說:「我真是太高興了,只有四個字表達我的心意:『謝謝慈濟』!」接過苗栗縣副縣長頒贈的獎狀,小雲聲音細小說:「我會努力表現更好的成績,報答所有關心我的人。」

今年十月小雲獲得苗栗縣理事長盃跆拳道錦標賽第三名,跆拳道老師李欣陵說:「她表現非常好,但是害羞了一點;也許是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場面的比賽,會害怕!」李欣陵心疼她才小學四年級,企圖心這麼強,「她什麼都要跟人家拚,看到人家可以,也想要嘗試。」

身為單親外籍配偶的子女,小雲害羞說著:「我想學跆拳道保護媽媽,就報名參加學校跆拳道社團。」媽媽說起這個孩子就忍不住落淚:「她放學回家會跟我說:『媽媽,我上課很認真。』她常常幫忙洗碗、掃地、摺衣服……懂事又乖巧,我很感激她。」看見媽媽哭了,小雲也傷心難過地哭泣。

「我沒有婆婆、公公,也沒有老公。沒有人幫忙我……」有零工可以打的日子,媽媽清晨出門前喚起小雲,叮嚀她上學不要忘記鎖門;小雲放學回家,便做好家事、將環境整理乾淨,靜靜地等媽媽下班;看見媽媽很累,她幫媽媽搥背,一會兒按摩手、一會兒捏捏頭。還好有這麼貼心的女兒,不然身處他鄉異地,說不難過是騙人。

客廳櫥窗一隅擺著一整排的獎牌及獎狀,小雲高興指說這是品德優異獎、那是月考第三名的獎狀、那是田徑獎……每次領到獎狀,她就拿到訪視志工卓綉琴家中,請她幫忙護貝。

慈濟志工卓綉琴不捨地說:「兩年多前認識她們,住的房子很破舊,鉛板蓋著屋頂,會漏水;我的鄰居有間地下室出租,她們搬來後,我們的互動就很頻繁。」

有次,卓綉琴問小雲:「你讀書這麼棒,將來想要做什麼?」她笑著回答說:「我將來要當醫師救人,還可以賺很多錢讓媽媽不要再這麼辛苦。」看到媽媽採番茄、種草莓苗,還幫人家打掃很辛苦,小雲說,長大後會照顧媽媽,「要跟媽媽住在一起直到老。」

細數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單親家庭比例極高,婦女的負擔和壓力非常大。

「從小到大,媽媽教導我,人要有堅毅的精神,不論環境怎樣、別人如何看待我們,靠自己就有希望。」今年考上臺大研究所的陳同學,說起三年前媽媽罹患乳癌化療,家庭頓失經濟支柱,幸好有同為慈濟人的外婆、舅舅等志工及社會救助,才能安然度過;這過程讓他體會到人的渺小,再堅強的人都有脆弱的時候,這時非常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幫助。

日前,他把當家教存下來的錢存入竹筒,捐給慈濟助人;他表示,雖然錢很少、力量很小,但粒米成籮、積沙成塔,仍然能改變社會。

苗栗通霄曾家三兄妹同時獲獎,是媽媽的驕傲,也讓媽媽對天上的爸爸有了交代。「爸爸離開我們快一年了,全家人變得更親近,大家分擔家事,媽媽下班後會和我們分享生活趣事。雖然想到爸爸難免會傷心,但彼此安慰、相互打氣;媽媽說,日子總要過下去。」

獲得學習領域獎的曾家妹妹說:「很感謝師姑、師伯的陪伴和關心,爸爸病逝時最快來的也是他們……哥哥說,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我會好好照顧身體,不要生病,以後當營養師,照顧別人的健康。」

就讀大一的戴同學,擺脫父親暴力陰影,半工半讀的日子非常辛苦,但看到媽媽努力賺錢養育四個孩子,只有感恩──感恩姑姑讓他和妹妹寄住求學,還有超商店長通融讓兄妹輪班打工,以及師長們幫忙找尋獎學金資源;他們能做的就是把握零碎時間充實學識,保持優異的成績。

「埋怨當然會,也會想,為什麼我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可是一路走來,體會到我學習了更多東西,一般孩子遇到狀況可能會手足無措,但我知道怎麼找出解決的管道,也比別人更早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更因此體悟到『轉念』的重要。」戴同學說。

林家姊妹一起獲獎,她們從小就懂得體貼含辛茹苦獨撐家計的媽媽;由於媽媽兼多份工作,從中學起,只要媽媽無法及時上工,姊姊就會補位,幫媽媽「頂」一下。

如今升上大學,姊姊在校內小學部教功課貼補家用,妹妹也在家扶中心打工;領取了新芽獎學金,兩人交給媽媽運用,姊姊說:「生活上的辛苦只是過程,撐過去了,幸福就會在眼前!」

(資料提供╱人文真善美志工)

寰宇慈濟/約旦
寒冬送暖物資發放
敘利亞難民安身心

位於中東的約旦和敘利亞,兩國國界長達三百七十五公里;過去,兩地人民跨境購物、訪友,稀鬆平常,然而自從去年三月敘利亞爆發內戰,邊境每晚都能聽到飛機轟炸聲。

烽火導致超過百萬敘利亞人民流離失所,難民湧入鄰國;緊鄰的約旦至十一月初已有超過二十萬敘利亞人滯留,光是難民營就收容四萬多人。

寒風蕭瑟,入冬的邊境一片肅殺。敘國民眾趁黃昏視線不佳,躲避邊境狙擊手埋伏射殺,才能逃到約旦邊境崗哨;軍方提供難民盥洗、醫療和短暫休息,再轉送到難民營或各城市依親。

五個月前帶著一家十口逃出敘利亞的阿里哈山,抵達約旦時最小的兒子才出生四天,一家人目前居住在蘭慕沙城(Ramtha)。阿里哈山在敘利亞家中採橄欖時,腹部遭受槍擊,未能獲得妥善治療;所幸約旦政府提供醫療補助,他正等待接受再一次的手術治療。寒冬將至,約旦慈濟志工為這一家人帶來物資,讓他們深深感恩。

為關懷散居在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慈濟志工與當地具公信力的伊斯蘭教慈善組織「阿爾塔卡富」(AL-TAKAFUL)聯繫,商討合作致贈冬令物資。阿爾塔卡富組織長期補助難民房租、提供生活物資;在約旦志工陳秋華的介紹中,看見臺灣慈濟志工十月間為敘利亞難民細心打包二手衣物的影片,敞開心防,首度與佛教組織合作為難民提供物資。

十一月三、四日,約旦慈濟志工來到距離首都七十公里的尼安美鎮(Neame),為四個村落的敘利亞難民帶來麵條、奶粉、茶葉、肥皂,豆類等物資。

距離發放時間還有半個小時,第一個村落的民眾就來排隊了,長長人龍蜿蜒等待著。慈濟志工以阿拉伯語轉達證嚴上人及全球慈濟人的愛和關懷,現場並分送棒棒糖給孩子們,讓飽受流離之苦的孩子露出純真笑容。

當地難民都有一張物資清單,列出所領過的物資;他們憑著這張藍卡領取慈濟發放卡,再到倉庫領取物資。協助搬運物資的尼安美鎮伊斯蘭教長有感而言:「謝謝臺灣對敘利亞難民的愛心和人道關懷,難得看到孩子們臉上的笑容。願真主祝福大家!」

兩天共援助一千一百零一戶難民家庭,約旦慈濟志工將繼續關懷、致贈物資,協助難民安度寒冬。

(撰文、相片提供/約旦分會)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52期

自律基本功,從哪裡開始?
美國大學教授在研究中,證實了「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績。就學理上來說,「自律」的孩子有哪些特質?父母可以怎麼做,幫孩子建立這些特質?

王文華:創業救台灣
台灣有一流人才、頂尖創意、大量資金,這些都有利創業。我們缺的,是敢於嘗試的勇氣,以及走上國際的格局。這是「Cubie」這個即時通訊軟體,傳送出來最迫切的訊息。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12/19/2012 10:28: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