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林毅夫的維基登載 | 黑白集/聯合報 | 維基百科的林毅夫檔,在「國籍欄」的登載是:原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及中國(附五星旗)。在文字敘述部分,又指林毅夫:「現為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人民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維基百科顯然是以「憲法一中/一國兩區」的法理概念為論述架構。可以注意的是:不論從林毅夫「現為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人民」,或「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雙重身分」來看,皆與一般「陸胞」無異,維基百科並未將林毅夫視為「中華民國公民」。 林毅夫的投敵通緝案,由軍法移交司法部門的金門高分檢,遂又出現能否藉以解套的仁智之論。其實,維基百科的觀點,也許是一個思考的路徑,亦即,還要不要繼續視林毅夫為「中華民國公民」?或自此將他視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林案的法理爭議在於是否為「繼續犯」,主要爭點則在中共政權是否仍為「叛亂團體」或「敵國」。若就「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言,中共政權已非「叛亂團體」;但就司法實務言,最近羅賢哲少將等共諜案之判決,顯仍認定對岸為「敵國」。再者,林毅夫若能銷案,黃植誠、林賢順等「駕機投敵」者能否一併銷案?假設,他日一國軍將領失蹤,隔幾日突然在北京露面,成為中共「派台幹部」,那將視作「即成犯」或「繼續犯」? 民進黨的觀點也顯示出林案的矛盾本質。一方面,就人道論,民進黨曾主張註銷林案;但是,另一方面,民進黨又在上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中主張提高國防預算,以對抗中國。 如果依維基百科的觀點,視林毅夫為陸胞,發他一張「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即可。但是,事情卻好像不是這麼簡單。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的林毅夫檔案/> | |  | 漫漫長照:真的太慢,格局也太小 | 社論/聯合報 | 經過漫長等待,《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日前終於在立院委員會通過初審。即使保留了許多重要條文,朝野協商也尚在未定之天;但誠如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那聲嘆息:台灣的長期照顧法制化,邁出了多麼不容易的一步! 正因為漫長等待醞釀了較高的期待,也正因為未來在立法戰役及執行現場還有不同的挑戰等在前頭,我們必須承認:這部草案絕非什麼完美法案。事實是,這部掐頭去尾的《長照法》,基本上沒有太多「服務」,而比較像一部「長照產業的管理法」。以當前台灣社會對於長照的需求之龐大,以及民間可以提供的創意和資源,這部草案的規劃不僅太拘謹,也太缺乏新意。 《長照法》草案開宗明義第一條採納了民間的呼聲,宣示將提供「普及、多元及可負擔的服務」,也聲言長照服務不因「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婚姻、年齡」等而有「差別待遇」,值得讚賞。然而,通篇草案看不到任何長照體系將如何落實「普及、多元、可負擔」的具體條文,令人遺憾。《老人福利法》第三章訂有「服務措施」,《身障權益保障法》第五章訂有「支持服務」;但《長照法》草案只提到長照機構依居家式、社區式、機構收住等服務方式,卻未說明內容。 亦即,草案通篇都在談如何對不同類型的長期照顧機構「輔導、監督、獎勵、評鑑」云云,卻看不到老年及失能者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服務,這些服務如何輸送,頻率、品質如何?這些,正是近年社會老人悲劇如王老先生釘死病妻案中,輿論不斷追問政府的問題。少了對服務對象的關注,這部法案豈不失落了最重要的精神? 儘管規劃的學者已先行緩頰稱:未來會加緊提出「六個子法規、三個公告」,以補強這部《長照法》;但在今天的朝野情勢之下,如此空白授權的母法,真能提供人民足夠的照顧嗎?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長照法》草案終於「看見」家庭照顧者,承諾將目前擔負起六十萬個家庭長期照護責任的看護者的「喘息福祉」入法;這批家庭服務大軍的默默付出,終於不再被當成理所當然。此外,法案也正視台灣「外勞撐起長照半邊天」的現象,放寬「個人」與「機構」聘用外勞雙軌並行;然而,立委林淑芬所提「個人聘雇外勞應於九年後逐步併入機構聘雇」的落日條款在折衝中被保留,不無遺憾。這項條文攸關台灣本土照護體系的發展,朝野立委務必三思。 在台灣建置長照體系的漫長歷史中,外籍看護工受到高度依賴,也遭到高度剝削;從而,也使本土可用的長照人力和資源無法有效開發。政府的說法是:「人民愛用外勞」,所以本土居家照顧服務員市場無法發展;這其實是「倒果為因」的說法。事實是,由於本土長照產業的服務付諸闕如,許多家庭迫於無奈必須聘用外籍看護。試想,長照產業的偌大需求,如果妥善利用,可以創造許多青年和中壯年人的就業機會;如果能再妥善結合社區資源,對於解決失業、人口外移均有正面效果。主事者心中若只想著外籍看護工,那就太愚昧、也太狹隘了! 本土長照人力難以發展,主要是市場規模太小、時薪太低,使長照難以成為一份可堪「養家活口」的職業。台灣居家照顧服務員十年來薪資不曾調漲,一直是時薪一百五十元;更因為雇用者轉向外勞,本勞受雇時薪不足,居服員每月平均收入約僅一萬三千元,比基本工資還低。若以外籍監護工月領兩萬元的基本工資計算,廿萬名外籍看護工每月計領取四十億元,一年就是四百八十億元。若這些工作由本國居服員接手,台灣GDP立即增加四百八十億元;加計擴大內需的效果,還更驚人。 《長照法》通過了立法院的第一關,對需要者及關心者稱不上有太多喜悅。當全民盼望長照制度能讓人們「安心老去」之際,這樣的立法架構,恐尚難以教人安心。 |  |  | | | |  | 台灣參與TPP 不能理盲而濫情 | 社論/經濟日報 | 美國商會日前發布「2014商業景氣調查」,今年美商對台灣經濟走緩的擔憂程度,從去年的58%,提升到今年的61%;與此同時,美商對全球與歐美經濟的擔憂程度,卻持續下滑,顯示台灣經濟有「落後大盤」風險。對此,美商開出的解套之道是,台灣必須趕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重振外商投資信心。 這幾年,美商、歐商給台灣打分數,一年不如一年,開給台灣的建言,也多千篇一律要求台灣法規要鬆綁再鬆綁。不少人認為,美、歐商不過是眾多利益團體的一支,政府不需要特別買單。不過,時值台灣要參與TPP等區域經濟整合,少了這些能回國遊說自家政府的「盟友」,台灣能爭取到的支持票,所剩無幾。 TPP對台灣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多了TPP,台灣可稍減區域經濟整合當道,避免隨時可能面臨投資轉向、出口遭取代的風險。從政治層面來看,TPP鼓勵亞太經合會(APEC)成員參與,備受台灣施予歧視性待遇的大陸尚不在其中,TPP無疑是台灣眼下最具參與勝算的區域經濟整合。 如美商與馬總統在元旦祝詞所言,參與TPP,需要全民朝野齊心推動。台灣要努力的兩大方向,一是要加速盤點與TPP成員的經貿自由化落差,做好再度開放市場的準備;其二便是台灣法規必須與國際接軌,削平外商在台的經商障礙。 市場開放,意味著政府與產業必須通力合作,在談判過程中,既要為弱勢、敏感產業爭取較強的調適期與協助升級轉型,也要鼓勵強勢產業積極向外拓展市場。在國內法規與國際接軌上,更仰仗公務員發揮行政效率與保持彈性,既落實保障民眾權益,又提供廠商合理成長發育空間。 這幾年,外商與本土廠商抱怨政府管制過多,甚至推出超越國際標準的規範,情況不勝枚舉,最新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即是冰山裡的一角。根據去年6月公布的新規定,食品標示必須指明製造廠商,特定產品應標明主要內容物百分比,混合兩種以上食品添加物者,不得僅標示用途名稱。 新法目的是在保障民眾食的安全,立意良善。不過,對廠商來說,除了製造廠商標示,可延至今年6月實施,其餘標示規定均自去年公布日起施行,毫無緩衝期。本土廠商最大疑問是,改採全成分標示後,有時會細到出現化學名稱,不僅增加包材支出,也讓消費者容易誤解,以為吃下肚的產品全是化學物。 對於一些外商零售與通路業者來說,新食管法修正案也像噩夢一場。也許此刻可口可樂公司正思索,是要在台灣標籤上公布百年秘方,或者乾脆退出台灣市場。一些擁有自有品牌的通路商也正納悶,當自有品牌出包時,通路商當然要負完全賠償責任,既是如此,又何須多此一舉在標籤上公布委外代工廠,自曝商業機密。 在國內歷經幾波食安風暴後,不難想見,政府與公務員自然傾向立法從嚴,以降低民怨、恢復市場信心。不過,一道法規的出爐,若是未能詳細評估各利益團體訴求,盡可能在興利與除弊之間求取平衡,那麼這道法規就容易流於理盲而濫情,成為外商口中抱怨的技術性貿易障礙。 台灣要融入國際社會,不能處處標舉台灣特有法規與獨特標準。在法規接軌國際上,除了中長期要看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與APEC提倡多年的「良好法規作業實務」(GRP),重視立法前的法規衝擊評估與落實公眾諮商。短期可讓廠商有感作法,更在於直接鬆綁偏頗、不合時宜的法令,還可收產業齊心參與TPP之效。 |  |  | | | |  | 從好醫師到壞政客 | 社論/聯合晚報 | 七年多前扁家弊案方酣,阿扁女婿、台大醫師趙建銘也在風暴核心。當時一篇投書「權勢之前,我們竟矮了身子」,作者是自稱「深綠」的柯文哲,語重心長批評是台大的軟弱與縱容,才造成趙建銘特權。其直言不諱,讓大眾認識「柯文哲」這個名字。 此前在醫界,柯文哲早非籍籍無名之輩。他引進葉克膜,造福無數死亡邊緣的病人,胡志強之妻也是受惠者;擔任台大創傷部主任,建立了器官移植作業的流程,誤植愛滋病患器官案時,扛下責任自請處分。連勝文槍擊案,他擔任主治醫師,還出面駁斥綠營指槍擊案「造假」的說法。 一個「好醫師」,最重要的不只是醫術,更是愛心和誠實正直所支撐的醫德。柯文哲的醫術不在話下,更難能可貴是他對病人維持絕對專業,對公共議題「對事不對人」,言所當言為所當為。他以運用葉克膜的高手,卻力倡減少無效醫療以善用珍貴資源,就是明顯例子。「好醫師」之譽,柯文哲當之無愧。 有人曾謂,「政治家關心下一代,政客關心下一次選舉」。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隨著他對公共事務的表態愈多,眾人卻看見,他和「好醫師」的特質漸行漸遠,反而愈接近「只關心下次選舉」的政客。 首先是到底要用什麼名義參選,這本是理念與原則問題,但柯文哲現在不能不念茲在茲於「如何較可能勝選」,這是政客必經之路,或無是非可論。但正因為要進入「只問輸贏,不問是非」的軌道,會不會從此成為柯文哲的行為模式? 柯日前突然現身,聲援判決定讞的郭瑤琪,是另一例。郭案的判決的確引發諸多質疑和關注,但柯對郭案是否理解多到足可「作出診斷」?他近來甚至回頭評論當年的連勝文槍擊案,已超越醫病關係。這些都是標準的政客行徑,無論是出自幕僚建議,或柯自身對政治的理解,結果都是:政治這個大染缸,讓一個好醫師向壞政客靠攏。 柯文哲的選舉之路才剛開始,已令很多旁觀者擔心,台灣會不會就此少了一個好醫師,多了一個壞政客。畢竟台灣需要好醫師,而壞政客已經太多。 ※延伸閱讀》
•醫生不能只是醫生、病人能不能不當病人 | |  | 林毅夫案/就法論法 讓林毅夫回鄉 | 許文彬/律師、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聯合報 | 海峽兩岸歷史長河波濤起伏,林毅夫能否回鄉,應就法論法,始得彰顯台灣的民主法治形象。 在法律的層面,本案「叛逃投敵」犯行之法定追訴權時效為二十年,當年國防部於其時效完成之後始發布通緝,於法根本不合。有一種說法謂此行為是屬「繼續犯」的性質,故其時效期間尚無從起算。此種說法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叛逃投敵」犯罪完成,其「實行行為」業已終了,只不過是「違法的狀態」仍然持續而已,學理上稱之為「狀態犯」。其追訴權時效於犯行成立當時就已起算,而不是須等「違法的狀態結束」才起算。何況「動員戡亂時期」已於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終止,關於追訴權時效的起算點,依刑法第十一條、第二條第一項之規定,亦應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 況且,在法律解釋學上,執法者對於追訴權時效起算點的認定,理當隨著法律適用的時空背景,做出最適切的論理解釋。最高法院二十五年上字第一六七九號判例:「刑法第八十條第二項所謂犯罪行為有繼續之狀態,係指犯罪之行為繼續者而言,若僅係犯罪狀態繼續,則不包括在內。」此項見解值得執法者之參酌。 高雄市長陳菊於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發表題為「叛徒乎?學者乎?」的文章,指出:「作為林毅夫的鄉親兼昔日友人,很能體認林毅夫今日的心境;我以為他是一個專業的學者,他有權利為自己的生命,做他所認定價值的選擇,不管我們喜歡與否?」又說:「林毅夫是國際間知名的經濟學家,他在中國大陸或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這不是仰賴他的台灣背景或趨炎附勢。他是有實力和認真的學者,儘管政治的統獨立場歧異,但我滿心為他祝福。」綠營高層這番見地,亦值各方省思。 但願林毅夫的回鄉夢早日實現,海峽兩岸之歷史悲劇,從此落幕! |  |  | | | 林毅夫案/有種叛逃 就要有種受罰 | 巫漢增/彰化縣埔心社區發展協會理/聯合報 |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當年叛逃的連長林毅夫歸台的新聞總會再炒一遍。 隨著軍事審判法的修正,沒例外地,林毅夫叛逃案又成媒體焦點。林毅夫案將移交金門高分檢處理,引發外界質疑林毅夫是否因此解套?贊成解套者說:適用於舊法,已過追訴期,應撤銷通緝。而反對解套者的意見更多,有人說:「背叛國家」沒有通緝的時間限制;有人說「背叛國家」全世界的普世價值都是依法追緝到案。也有人說:林想要回台的話,必須先自首換取減刑,才能對叛國者有一定嚴懲警惕。 當年兩岸緊張對峙年代,林竟投敵,對同袍與上級主官造成多大的傷害,對家鄉的父母、親人造成多大的傷感,當初就該想到今天。有種叛逃就該有種受罰,敵前棄職叛逃對岸,心中沒有台灣,台灣法律之於他已經夠輕了,別再讓國軍給人壞印象。 林毅夫三十多年來享盡榮華富貴,他有沒有想過,他的叛逃害了多少人的前途?他有沒有想要對那些人補償?當年不忠、不孝、不義,我們要讓這樣一個「典範」,回來崩解我們忠孝節義的價值體系嗎? 名詩人佛洛斯特詩中說:「其實我何等明白:一路通往一路,豈容有回頭機會,多年之後的某個時候,帶著一聲嘆息,我要告訴你:樹林裡分兩條岔路,而我——選擇了人煙較少的那條,結果是如此不同。」奉勸林毅夫,你既然走了當年林中小徑,如今若還有點人性,就別回來。 |  |  | | | eTag以客為尊? 綁架用路人? | 張光球/致理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台/聯合報 | 國道eTag上路爭議不斷,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在上海受訪時表示,eTag在龐大車流量中出錯的比例很小,各界應給時間修正及支持,同時道歉四次,筆者認同他的說法。但徐旭東仍有強硬和未回應的地方,實不足取。 首先,他說消費者如果不滿意可以退用,卻也質疑退用者要如何使用國道。徐旭東說的是實話,因為全民都被eTag綁架了,但他卻忘了建造國道的錢來自納稅人,大部分國人出資蓋好的國道,現在要看少數人臉色才能付費通行,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 其次,從OBU、ETC到eTag都由遠通承攬,所以應知道政府國道政策走向和時程,現在怪政策不當給人有賣乖之感。 再者,徐旭東也應清楚交代何時要繳清罰款,以作為未來違規使用國道遭罰者的榜樣。 最後,遠通是服務業要以客為尊,如同徐旭東說的服務「不應該有任何錯」,現在要告訴大眾疏失最晚何時可以解決,甚至評估在系統正常前不收費的可行性,給遠通適度的獲利壓力。 計程收費方式在先進國家行之多年,eTag系統仍是計程收費模式,只是取消收費站而已,所以徐旭東對eTag的肯定是產品行銷策略。使用者付費和用多少繳多少是公平的做法,但遠通如果給外界財大氣粗之感,政府也奈何不了它,那不是綁架用路人,什麼才是綁架? 張芳榕/博士生(雲縣斗六) 高速公路計程收費以來,遠通eTag連續多次出包。 eTag是科技的產品,正如銀行用電腦來計算我們帳戶裡頭的金額與利息,或加油站裡的加油機為我們計算加油的數量與金額,小老百姓何時會去懷疑其正確性呢? 今天老百姓信任你開發出來的高科技eTag之後,還得擔心會不會被你訛詐幾塊錢,先不說他們怎知你是有心或是無意,eTag是否應如同銀行帳戶及加油機一樣先取信於民呢?要不然如何讓全民放心使用? 每次都要核對,豈不是累死了,正如我們怎會去核對銀行給的利息對不對,或加油機是否給足了油一樣,更不能說「對eTag不滿意,喜歡退你就退」這類的話,因為你拿政府的錢為政府做事,政府也不能放任受委託的人逞口舌之快。 |  |  | | | 全球經濟 西微熱東漸涼 |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聯合報 | 歷經海嘯危機後足足六年的折騰,全世界無不殷切期待,二○一四年全球經濟可以觸底返升。然而,聯合國去年底發布年終報告卻認為,全球經濟立即大幅回暖的可能性有限,而且先進國家是邁進「微熱經濟」新復甦階段的一年,但是以亞洲經濟為主體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則是踏進了「結構性調整陷阱」而大幅�#21313;X放緩,只可能跟隨西方經濟而起伏升降。 二○一四年的世界經濟,將會是呈現「西微熱、東漸涼」兩種不同速度復甦為主旋律的基本格局。 二○一四年最可能拉得起世界經濟成長的,還是以歐美日為主的三極經濟體。特別是美國,已明顯從衰退中逐步復甦,關鍵指標都指出,整個經濟社會已朝正向發展,通貨膨脹率低於一%,GDP成長率卻可能超過三%。經濟強力復甦徵兆,對歐巴馬政府的前瞻性總體經濟政策抉擇,產生了重大影響,也讓聯準會得以放膽提前QE退場。當然,QE退場必會引起動盪,不過美國究竟會是二○一四年世界經濟復甦的唯一領頭羊。 從「重症病房」轉到「普通病房」的歐洲經濟,會進一步康復。二○一四年將是歐盟的「改革年」,有效恢復金融機構信貸功能,敦促債務國家經濟結構改革,啟動科研投資預算,帶動就業機會,打造新經濟成長極。歐盟推進歐加、歐日、歐美自貿協定及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將給歐盟帶來每年二•二%的經濟成長貢獻。 亞洲極的日本「安倍經濟學」,直到二○一三年底仍是一個大問號;而原本眾皆看好可以取代日本經濟亞洲極地位,甚至會是引領全球復甦成長主要引擎的中國,卻在過去半年間,跟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同趨陷溺於「經濟硬著陸風險」的局面;國際間目前所期待於二○一四年的中國,只要能夠順利扮演「積極成長發展的良好內需市場國家」,不敢再奢望中國成為「世界復甦大引擎」的關鍵角色。 另外,二○一四年又是全世界多數國家的「大選年」,各項非經濟因素被操弄把玩的機率極高,可能成為扭動全球前景的重要隱性關鍵變數。 而區域性地緣政治經濟關係的結構性變化,對於全世界景氣影響更形重大,特別是美國主導的TPP談判,以及中國領頭的RCEP談判,會改變二○一四年之後的亞太經濟,乃至全球經濟格局;美歐間的TTIP談判,也會是影響全世界經貿關係的關鍵性變素。 從全球態勢看,世界經濟是要觸底返升而邁進加溫發燒復甦新階段了,但是台灣卻不一定有機會又有能力,得以順應這一全球共榮效應,以打開悶經濟的窘境;在二○一四年,江內閣還有「保三」大作戰,甚至賡續二○一三年「保二」大作戰的艱苦窘局要應對呢! |  |  | | | |  | •徐重仁:把工作分散、時間分散 徐重仁隨時可批公文,可別以為他無時無刻都在工作,他只是把工作分散、時間分散,讓自己可以任意切換到不同的情境與心境,不會覺得壓力很大。
•台股奔騰「馬」上賺 訂財經類電子報送紅包 2013 封關前台股漲聲不斷,2014 年需要步步為營,慎選投資標的。聯合電子報精選八份財經股市類電子報,是你投資理財的最佳參考。1/31 前訂推薦報份,可抽廠商贈品和大紅包! | | |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聯絡我們】。 | |

--
由 Blogger 於 1/14/2014 07:39: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