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1/15 第9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無藩籬之愛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清水之愛
慈濟脈動 助人線上/鍛鍊心耐力 路越走越遠 ──羅瑞貞
焦點專欄 一句話的力量/甘願
書訊天地 出版書訊•《菲常人生三部曲》/歷史長河 不應全由爭戰寫成
無藩籬之愛
為天下眾生無私付出的愛心,就像清水,能供應生命所需、洗滌無明煩惱──
無論信仰何種宗教,以愛付出時,都會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清水之愛
◎撰文/釋德凡 編輯部整理
9•26《農八月•十一》

◎【靜思小語】愛就像清水,能供應生命所需、洗滌人間煩惱無明。

慈悲的智慧

大陸中華慈善總會范寶俊會長、張心國副祕書長、麻貴林顧問等人來訪。座談中上人言及,做慈善工作不求其他,只要看到受助者真正安身、安心、安生,即感寬慰。

「最初是『哪�有災難,就往哪�走;哪�有貧窮,就往哪�送。』現在應該要慈善與教育平行並進──即使受助者窮苦,經過教育與鼓勵,也能富有愛心,成為『貧中之富』。」

上人解說,慈濟人救災、濟貧,都以「濟貧教富」為目標,讓受助者知道自己所得來自十方;人人都可以發心立願,日存點滴來幫助別人。

現今年輕一代普遍擁有高學歷,但是不諳人情事理、道德觀念薄弱,隱藏社會危機。上人表示,需要由教育加強培養品德,使其能啟發慈悲心,同時也提升智慧。「能夠從小培養為人群、為社會付出的心念與行為,就能讓未來的社會祥和平安。」

范會長贊同道,人與人之間養成互助習慣,彼此感恩,心念就不會浮躁,社會氣氛自然和諧。

上人補充,慈濟人皆是「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不但不求回報,而且感恩有機會付出,所以皆能做得歡喜自在。」

無藩籬的愛

印尼慈濟人陪同棉蘭政府官員及伊斯蘭、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儒教、佛教六位宗教領袖等貴賓前來精舍拜會,與上人座談。

棉蘭蘇北省省政府民族團結暨政治及社會保護局局長Eddy Syofian Purba請教上人:「末法時代,很多人對宗教失去信心、道德觀念薄弱,您如何帶領慈濟志工,執行慈濟的精神與志業?」

「天地眾生都是一家人,只要能放下執著,行事以利益眾生為前提,就能維持人間和諧。就像此刻,不同國籍、種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人齊聚一堂,和樂共處;如果天下人都能如此尊重、互助,人間就不再有對立衝突。」

上人舉慈濟援助海地修女會建設學校為例,表示慈濟人感恩修女們長期照顧海地窮人、老者與孩子,發現修女有困難、有缺乏之處,慈濟就盡力幫助。「尤其災難過後,人與人之間更需要相互幫助。唯有人心平和、以愛互助,才能讓濁亂世間往好的方向改變。」

棉蘭基督教領袖Johan Alexander Ferdinandus牧師表示,此行深刻體會上人「普天三無」精神。「近來世界各地經常發生各種災難,是否是上蒼對人類的警示?」

上人表示,天災始於人禍,以佛法來說,是人類造作的業力導致重大災難。「人類為了享受,破壞大地資源,以致地、水、火、風四大不調。面對這麼多災難,要提倡真誠的慈悲、博愛與仁愛。只要人人調整生活習慣與行為,就能緩和自然災害。」

北蘇門答臘省宗教和諧論壇副主席、天主教Benno Ola神父分享,此行體會到慈濟志業是以愛為基礎,如果一個信仰者不具備充足的愛心,就是信仰還不夠徹底;期望效法慈濟,帶動天主教徒共同實踐愛心與慈悲。

上人感恩神父的肯定,表示每一個宗教信仰都有相同的宗旨,那就是「愛」。「宗教給予人們的教育,不脫離愛的範圍;為天下眾生無私付出的愛心,就像清水一樣,能供應生命所需、洗滌煩惱無明。無論信仰何種宗教,以愛付出時,都會感受快樂。」

上人舉述,慈濟人無論受助者宗教信仰為何,都以平等心對待,讓人感受尊重,自然也會尊重佛教。「宗教之間相互尊重,博愛、大愛、仁愛會合起來,普天下充滿愛的能量,就是天國,也是淨土。」

棉蘭佛教法師Aggadipo Thera提問:「現在社會上有些高學歷、口才便給的人,他們所講的話會阻礙人們做好事;信徒根器不同,容易被言論影響。想請教上人,如何帶動這樣的人做愛心事業?」

上人言:「在世間要做任何事情難免遭遇困難。慈濟已經邁入第四十七年,從草創迄今,困難障礙難以道盡。但既然要在人間做事,必須具有不畏困難的堅定心志──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慈濟志業是集合人人的愛心、力量所成就,上人表示,自己時時感恩;故對於所有人,不論其教育程度高低,皆是平等、坦誠以待。

「我的座右銘就是『誠、正、信、實』,以及『普天三無』──普天下沒有我不愛、不相信、不原諒的人。我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秉持正向不偏差,步步踏實付出,相信就能帶動大家做好事、說好話。」

人間善循環

北蘇門答臘省宗教和諧論壇主席,也是蘇北省伊斯蘭教長老會領袖Dr. H. Maratua Simanjuntak Bin Maddin表示,「慈濟」在印尼語發音為「清淨、純潔」之意,亦常在上人談話中聽聞「淨化人心」之語,故猜想「慈濟」之名亦有清淨與純潔之意。長老並以《古蘭經》對照慈濟理念提出看法:「《古蘭經》提到,若貧窮會讓人起惡念,則貧窮就會讓人遠離上帝;慈濟在淨化人心的同時,也造福、種福田,有福報就不會貧窮,也不會遠離善性,能夠創造祥和的社會。」

上人感恩長老對「慈濟」有這麼好的解說,表示「慈濟」確實有純潔清淨之意。「在佛法來說,『慈』是『無緣大慈』,給予人類幸福平安;即使素不相識,還是以誠懇之心要為人類建立幸福平安的生活。『濟』就是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心懷,為苦難人補充缺乏、解救其苦。」

針對長老提起,貧窮易讓人起惡念,以致離上帝遙遠。上人表示:「貧窮人確實較無力布施、無法造福人群;但是慈濟有『教富濟貧』與『濟貧教富』的方法──以誠正信實的態度帶動富人親自布施、見苦知福;也讓受助者知道自己雖貧,依然能幫助人,以此鼓舞窮困人提升心靈力量。」

上人以緬甸貧農「日存一把米」助人為例,印證窮困並無礙於行善造福。「貧窮人心靈同樣富有愛,只要有人帶動、給予方法,就能『濟貧教富』,使之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做好事,感覺到與阿拉、天主接近。如此即可帶動起人間互助的善循環。」

上人期望各宗教更緊密互動合作,共同為全人類付出。

助人線上/鍛鍊心耐力 路越走越遠 ──羅瑞貞
◎ 撰文•李委煌 攝影•顏霖沼
訪視志工速描

人生歷程 73歲,1994年受證慈濟委員,2006年自署立新竹醫院公務員退休

訪視資歷 20年

訪視祕訣 訪視是長期的工作,也是修行之路;每次面臨的狀況難以預料,因此要將心鍛鍊得很平靜,不要心浮氣躁。

志工心得 無論工作或做志工,都要持之以恆、盡心盡力;前腳走、後腳放,就能走得長遠。

貨櫃屋外,屋主小劉和訪客在路邊閒聊著;不是他不懂禮數,而是屋內冬冷夏熱又狹隘,他總覺得不好意思讓長輩委屈入內。但來訪的羅瑞貞毫不在意,跟著他進屋說說話。

前年,小劉因為舌癌切除了一半的舌頭、接受化療。原本看似復原不錯,卻沒想到之後脖子又長出許多小腫塊,切片確認是惡性腫瘤,又接受放射線治療,造成頸部皮膚焦黑,進食和發音不甚方便,三餐只能吃流質食物。

即使如此,四十六歲的小劉慶幸還能擁有卡車駕駛的工作,老闆並免費提供貨櫃屋讓他居住。

小劉第一次罹癌化療時,慈濟即提供醫療、生活補助,志工羅瑞貞也在那時前來關懷。今年二月,小劉申請到政府低收入補助,他主動表示要成為慈濟會員,每月拿出一筆錢請羅瑞貞代他捐出。

「我們提供經濟協助,讓他能安心就醫及休養;他自己也很努力運動並改為素食,這樣病才好得快。相較於同期關懷的其他患者,也有人選擇自我放棄;心態不同,造成的結果很不同。」羅瑞貞說。

從重症患者到如今可以自理生活、開車工作,看來是不需要常態性的訪視了;但兩年來陪他走過病情跌宕的羅瑞貞卻不這麼想,「他講話不是很清楚,更要常去看他,陪他聊天,增加他向前走的信心。」

全力以赴 隨順因緣

出生在新竹寶山鄉的羅瑞貞,父親是水果批發商,母親是家庭主婦。「我們的家庭雖不富有,卻很溫暖,成長過程少有負面或尖銳的思緒。爸爸很愛看書,我考上新竹女中時,他好高興,給我五毛錢買糖吃;每年過年前,爸爸媽媽一定帶我們六個孩子去買新衣。」

羅瑞貞雖然喜好讀書,卻因家計考量與傳統觀念,沒有繼續升學;十六歲考入新竹醫院,經過半年訓練,雖然僅是助理護士,但因護理人力缺乏,開刀房、急診室、內外婦科病房等護理工作全都要做。

一上線,就遇到新竹礦坑意外,對青澀年華的她而言是一場震撼教育。當時受傷的礦工不斷送入醫院,幸好有位較有經驗的助理護士對她說:「沒關係,我來換藥,你遞東西給我就好,不要害怕。」

六○年代,日本腦炎在臺灣流行,她與護理長兩人合作,有時一個上午就為一百多位住院孩子注射點滴;難怪日後幫病患打針時,身經百戰的她總顯得特別有自信。

臨床服務唯一的遺憾,是一位即將臨盆的孕婦經剖腹生產後竟大出血,醫護人員雖然戮力搶救,婦人終究還是往生……羅瑞貞坦言,喜事變喪事,這在她內心一直有道創傷。

護士身著潔淨白衣、以救人為職志,是羅瑞貞從小就嚮往的事業典範;即使非護理科班出身,八年臨床經驗卻很豐富。雖然曾在開刀房因患者病況危急,被醫師摔器械或辱罵,但她因為熱愛這項工作所以堅持;只要下刀後醫師帶她們踏著夜色去城隍廟旁吃頓宵夜,很快她便忘去委屈,只覺得醫護相處如家人般溫馨……

在旁人眼�,羅瑞貞個性溫和,但,她的人生也並非沒有逆境或情緒,只是她習慣往溫暖處來捕捉與思維。她想起九十一歲往生的老母親,在晚年辛苦洗腎的那段歲月,也鮮少為病苦抱怨;或許母親隨順因緣的性格,潛移默化影響了她。

在醫院工作兩、三年後,羅瑞貞決定報考國防醫學院繼續升學;補習多時,不意第一天進考場應試,就被落下的看板打破了頭,緊急送醫縫針。自覺沒有讀書命,羅瑞貞遂安心於職場,婚後轉調行政人員,努力培育三個孩子,栽培他們分別取得碩、博士與學士學位。

深入苦境 理解人生

一九八五年,羅瑞貞四十六歲,通過升等考試擁有公務人員資格,負責催繳醫療費用。她手邊的呆帳竟然還有二十多年前所積欠的,「人事已非,要怎麼去收款呢?」

循址親訪,有些早已搬離不知去向,有些的確家境清苦;她請對方去跟市府、鄉公所申請清寒證明,由她來協助報銷。她也遇過繳不出住院費用的病患,於是幫忙向慈善機構求援,協助將此事圓滿。

實際家訪、協尋社會資源、解決問題,這樣的工作型態,在她日後成為慈濟訪視志工,很有體會也有幫助。

「最初,資深委員鼓勵我投入慈濟,但我沒辦法,因為家中老人家都在生病。」婆婆中風八年,羅瑞貞兼顧工作與家務宛如蠟燭兩頭燒,午休時間經常趕回家打點好婆婆的午餐,再回醫院上班。

一九九○年婆婆往生,年已五十的羅瑞貞才利用工作空檔參與慈濟;然患有糖尿病的母親需洗腎,隨後父親又多次手術,兩位長輩都需要她陪伴或照顧,幸好此時她已投入慈濟訪視工作,自覺心態較能平靜與放下。

個案家庭遭逢意外變故,案主或家人飽受貧病拖磨,又或是失業、裁員而延伸出其他生活困難……種種處境,讓羅瑞貞理解還有許多人更苦,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唯一能做的,「就是過程中全心全意照顧,之後比較沒有遺憾。」

一九九四年底,她受證為慈濟委員,著力最深的就是慈善志業。但助人之路走來並不輕鬆,她曾經關懷獨居長輩,對方隔著鐵門盯著她瞧,久久不願開門,就怕她可能是來騙錢的金光黨;也曾經歷挫折與堅持才取信於案家,互動多年擁有家人般的情感;而像小劉那樣,自立後不忘量力而為付出的故事,十餘年來也並不少見,「有次我問一位案主,願不願意做個造福的人?對方反問我怎麼不早點說,他很樂意。」

羅瑞貞曾經接到一對雙雙罹癌的夫妻求助,訪視評估後,慈濟先致贈急難慰問金。案主的姊姊捧著那一萬元激動地說:「這可是救命錢啊!」那顫動的神情,讓羅瑞貞永遠忘不了。

雖然案主在慈濟補助兩個月後往生,但慶幸的是,他的妻子持續抗癌,羅瑞貞也陪伴這個家庭十餘年。前年案主的妻子也成為慈濟委員,孩子大學畢業才結案停扶。

羅瑞貞說,善念愛心人人本有,只是需要被啟發;當他們改善了生活,甚至有能力進一步來付出,對志工來說就是最大的回饋了。

身為職業婦女,羅瑞貞利用午休、晚上或例假日關懷個案,盡可能當天就完成個案記錄,儘快提供給慈濟社工人員進行補助手續,免得耽誤了亟待幫助的案家。

三年前,她前往南部參加莫拉克風災賑災,「跟大家一起走很遠的路,訪視許多災戶,馬上做完記錄。我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已經七十歲了耶!」

訪視工作十數年如一日,羅瑞貞自認,她做任何事都很認真、恆持,就像她在醫院工作五十多年才退休;平淡、平安的福報令她珍視,更珍惜能做事付出的機會。

無緣升學,曾是羅瑞貞人生的遺憾,但有緣加入慈濟志工,投身貧病孤老案家關懷,反而像是閱讀了大量的「生命經典」,平凡生活的視野與體悟,也逐漸擴大、不凡了起來。

一句話的力量/甘願
◎撰文•謝玉珠 插畫•林倩如
日復一日的主婦生活,讓她心生怨懟:
「人生為何這麼苦?難道沒有別條路可走?」
家庭戰爭一觸即發,
直到「甘願」兩字敲醒了她……

「碰!」大門狠狠地被關上,滿腹委屈的我坐在客廳沙發上,腦中一片混亂。努力想理出頭緒,不斷問自己:「我做得還不夠多嗎?我不夠認真嗎?怎麼會把自己弄得一身狼狽呢?」

回想早晨發生的狀況──

「我的白襪子呢?快!快!我在趕時間!」

「對不起!我有洗,但還沒有乾……」我不安的回答著。果不其然,又遭先生近十分鐘的數落,然後,先生穿著未乾的襪子怒氣沖沖出門。

自小我就備受父母寵愛,飯來張口,茶來伸手,求學、就業過程一帆風順。婚後辭去工作,專心相夫教子。平凡單調的生活日復一日,永遠整理不完的家務、哭鬧的孩子,再加上先生叨念,心中的委屈不斷增生。對照著婚前自由自在的生活,常自問:「以前的意氣風發到哪�去了?我難道沒有別條路可走?人生為何這麼苦?」

振作起精神,打開電視轉到大愛電視臺,正播映著「菩提心要」。上人開示說:「不甘願,就會產生比較心,才會不甘心。若都能『甘願做、歡喜受』,內心就會祥和,不會有『我的壓力很大,沒辦法』等想法產生。」

瞬間,腦袋瓜好像被炸到,好震撼!「甘願」這兩字,打開我快二十年婚姻生活不順暢的結,就像法水一樣,洗滌並滋潤我快乾涸的心靈,讓我又找到重生的力量。

「回來了,辛苦您了!」當晚,我溫柔對著剛踏進家門的先生說。先生嚇了一大跳,怎麼我沒有臭臉惡眼相向?愉悅氣氛化解了一場家庭戰爭。

從此,「甘願」成為我的座右銘,當壓力大時就用「歡喜心」來轉念。面對先生及孩子的種種考驗,更會用此法寶來提醒自己:「要克服困難,不要被困難克服。」

《靜思語》說:「人生未必球球是好球,但是有經驗的強打者,隨時都能揮棒。」

現在,我的生活充滿歡笑,也撥出時間做志工,發揮生命良能去幫助人。明年期許自己能加入委員培訓。「有願就有力」,相信我會愈來愈好。我很幸福!

出版書訊•《菲常人生三部曲》/歷史長河 不應全由爭戰寫成
綜觀國際情勢
人與人之間因對立或爭戰
築起一重又一重高牆
然而有一群人始終相信
「愛」能夠化解對立與衝突

不論困難、不論挫折、不論任何藩籬
都願意堅持下去
要留給後代一個源源流長的真善美歷史

突尼西亞二十六歲年輕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因家貧而靠擺地攤維生,卻遭受執法人員的侮辱與濫用暴力;他為了抗議而引火自焚,觸發民眾長期以來對獨裁政權的不滿,揭開了「茉莉花革命」序幕。

由於鄰近國家眾多社會問題的相似性,導致這股反政府示威浪潮,快速席捲整個北部非洲以及中東的阿拉伯世界──從突尼西亞蔓延到阿爾及利亞、埃及、葉門、巴林、利比亞、敘利亞等國,民眾採取公開示威遊行和網路串連方式,要求長期掌權的領導者下臺;掀起西方媒體眼中的「阿拉伯之春」革命運動。

茉莉花革命爆發之突然、來勢之迅猛、影響之深、範圍之廣,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掀起的效應自二○一○年底迄今滾滾未息。阿拉伯國家聯盟祕書長穆薩(Amr Mahmoud Moussa)提出警告,革命火苗將讓所有阿拉伯國家陷入大騷動,呼籲當地人民和領導人自制。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呼籲各方,正視此效應掀起的危機,必須盡一切努力透過對話,和平解決問題,防止損失、暴力進一步擴張。時任法國總統的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則表示:「只有對話,才能解決當前的危機,並帶來長久的民主。」

截至二○一二年九月,茉莉花革命已成功推翻四個國家政權。然而,革命不論成功與否,最令人惋惜的是,不可避免死傷的產生。據聯合國最新統計,北非和中東因此運動喪生的人數,保守估計超過三萬七千人。其中最血腥的衝突發生在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抗軍激戰至今未歇,死亡超過一萬四千人,包括二○一二年八月在採訪現場喪生的日本戰地記者山本美香;還有近二十三萬敘利亞人逃亡到鄰近國家成為難民,百萬人需要人道援助。

對照遠古時代人類文明尚未發達之前的侵略史,這些抗爭示威活動,又再次突顯人們內心無明而導致的無謂爭端。

多年前,臺灣建築設計師姚仁祿曾在證嚴法師的鼓勵下,研擬在靜思精舍設計一座象徵時間的鐘塔;當鐘塔模型完成時,他說明設計理念來自證嚴法師的發想──翻開歷史的扉頁,歷朝的更替,多記載著爭戰與掠奪;而君主地位的鞏固與穩立,多有著君與臣、兄與弟、父與子、家族與家族間的傷殺與加害。他引用證嚴法師開示說明:「歷史的長河不應全由爭戰寫成,它總該有一些良善的故事被書寫、被記載,被毫無沈重心理負擔地保留下來,以昭後代一個源源流長的真善美歷史。」

這個鐘塔設計裝有八萬六千四百顆想師豆(相思豆),昭告世人──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當謹記以「過秒關」的心情,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環繞鐘塔四周的高大牆面,希望書寫當代人們步步踏實的真善美史事,以供後代瞻仰前人的良善芳蹤。

菲華史,
從移民經濟到在地慈善

地處西太平洋的熱帶群島國家──菲律賓,由超過七千個島嶼組成,不只種族與文化多樣,因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氣候環境終歸是大自然下的不可抗力,在其歷史上世代有人因種族、因宗教、因貪婪、因權力的擴張,引發一連串爭戰與殖民。

在歷經三百多年西班牙統治、美國殖民三十多年,以及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占領,諸多爭戰歷史的菲律賓,終於在一九四六年獨立。

菲律賓九千多萬人口中,華人約占百萬,多是中國福建閩南移民。遠在西班牙殖民以前,這些循著「綠色陸橋(Green Bridge)」或是「東洋針路」遠道而來菲律賓做生意的華裔商人們,衣衫襤褸地肩挑、頭頂、手擔,沿街叫賣或開市營生,將沒穿鞋的腳底磨破了;迎來的卻是菲律賓原住民言語上的揶揄,或是政治政策上的排擠。但他們依然勤奮、勤儉、節約,造就菲律賓百年經濟發展史上一個先鋒的角色。

曾是外來族群的華人們,在落地生根之後,並沒有忘記這塊滋養他們的土地,有一群人難行能行,串起了種種播撒大愛與關懷的行動。而這些也絲絲縷縷地描繪出菲律賓華人的生活史。這樣的生活史,顯見在菲華商聯總會的「菲華三寶」上,顯見在菲律賓慈濟分會的醫療援助、急難救助,以及「以工代賑」、「謀生計畫」、「獎助學金」等長期扶困的事項上;顯見在慈濟宿霧聯絡處的「下鄉義診」與「機構關懷」上;顯見在曾經烽火,而今依然時傳爆炸、綁架案的三寶顏土地上。

誠如「菲華防火福利聯合會總會」發起人之一的莊振宗老先生所言,華人因為長年來的努力,從一個眾矢之的「小偷」,反轉成守護社會的「警察」;其間的角色轉變,來自於華人的自力救濟以及「取之當地,用之當地」的慈善作為。

三寶顏所在的民答那峨島,是菲律賓南部最大島,激進分子頻頻發動反政府運動,長久以來就是政府軍和游擊隊交戰之地;而島上繁榮的三寶顏市,就常成為激進分子的攻擊目標,不只讓多數居民陷入貧窮,也是菲律賓治安最差的地方。

曾經,游擊隊與政府軍發生猛烈衝突,槍聲不斷砰砰作響;家就在戰區後方的三寶顏慈濟志工楊偉順,凌晨三點被求助的電話吵醒,立即會同其他志工採購、烹煮食物,冒險用自家小轎車穿越戰區,不斷往返運送餐食於四個收容所,讓驚慌失措的民眾免於飢餓;也同時發送熱食給軍人、警察甚至游擊隊。

三寶顏慈濟志工更長期與學校護士、老師合作,展開守護學生視力行動;也利用網際網路串連全球愛心,展開一系列「Bagong Pag-Asa」建造小船計畫,使海上村莊的孩子們不需再冒險游泳上學;也與當地非政府組織合作免費提供義肢,幫助肢障人們站起來。

縱使在恐怖組織阿布薩亞夫(Abu Sayaff)根據地──巴西蘭島(Basilan Island)上,慈濟人亦與駐地美軍、菲律賓國民軍及在地醫師攜手,為守護當地人民的健康而努力。

播善種,
從反抗暴動到共創和平

二○一二年三月十四日上午,在三寶顏南邊巴西蘭島上,市立醫院簡陋的超音波掃瞄室�,信奉天主教的楊偉順(Anton Mari H. Lim)與市立醫院醫療主任尤文森(Dr. Vicente P. Yu III),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國民軍軍官穆哈利(Major Julakmad S. Muhalli),與身為佛教徒的我,在這一方小室�,各據塑膠方桌一邊會談——並非政治談判,而是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在當地進行援助,為人民帶來長久的安樂。

受政府派遣而來島上的穆哈利軍官,四個多月來努力遊走反抗軍與政府軍之間交涉,聆聽人民的需求,尋求包括慈濟等非政府組織給予慈善、醫療援助,希望在安定人民生活的共識下,讓持續四十年的內戰能和平落幕。

楊偉順引用證嚴法師的話,說出現場四個人的心聲:「每個人天性善良,只是受環境影響而趨惡。我們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導人人回到最初的善良本性。現在已有好的種子播下,無論那種子多小,我們都要更努力去做。」

接著,他以平靜的語氣表示:「我不認為我們這世代就可以收割和平的成果,但有可能在我們的孩子或孫子那一代。」以救治生命為職志的尤文森醫師深表認同:「不應該再有爭戰,這樣的援助工作應該繼續。只要我們在的每一天,就應該繼續努力。」感佩他們的勇氣與勇敢,身為記者的我汗顏同時,也不禁問:「不論困難、不論挫折、不論任何藩籬……你們都願意堅持下去嗎?」

「而且不論任何手段。」楊偉順用輕鬆而幽默的口吻,化解現場感性又有點嚴肅的氛圍。「這是每個人的責任。」穆哈利以濃重的菲律賓腔式英語強調。

楊偉順說:「如果人民滿足了生存所需,紛亂就不會繼續下去。」穆哈利則表示:「相較於戰爭,實際的幫助行動才是最可能帶來和平。」

楊偉順的父母、妹妹曾經被綁架,但他帶領三寶顏慈濟志工濟貧救苦的對象,從來不分宗教、種族,也不問對方是政府軍還是反抗軍。有人因此問他,為什麼要去幫助「敵人」?

楊偉順說:「正因為彼此理念不同,更要去了解、幫助他們,用愛化解隔閡與衝突。」

「讓士兵都成為過去式,讓戰爭都成為陳列品。」我腦中升起一則創意廣告中的文句。

綜觀現今國際情勢,人與人之間因對立或爭戰築起一重又一重高牆;而仍有一群人始終相信,「愛」能夠化解對立與衝突;也因此包括慈濟志工、菲華商會等有心人,心心念念期盼在菲律賓築起大愛長城。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云:

是諸眾生 真善知識 

是諸眾生 大良福田

是諸眾生 不請之師 

是諸眾生 安隱樂處

救處 護處 大依止處 

處處為眾 作大導師

能為生盲 而作眼目 

聾劓啞者 作耳鼻舌

諸根毀缺 能令具足 

顛狂荒亂 作大正念

船師 大船師 運載群生 

渡生死河 置涅槃岸

醫王 大醫王 分別病相 

曉了藥性 隨病授藥 令眾樂服……

於如來地 堅固不動 

安住願力 廣淨佛國

現今的菲律賓,敵對、怨恨和毀壞或許仍在,四大不調的災難依舊頻傳,但這一群人宛如菩薩般永不倦怠,持續陪伴著在地民眾走出爭戰歷史的陰霾,努力散播大愛芬芳。

(本文摘自《菲常人生三部曲》作者序)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中文期刊部 2012年10月出版

貧與富、權與利、宗教與種族,

在矛盾、混合、多元的菲律賓社會中,漸築起怨恨和對立的高牆。

一群華人志工,用愛跨越種族與宗教的樊籬,

接引出一個又一個「菲」常人生……

全臺各大書局和慈濟分支會聯絡處均有展售 郵政劃撥帳號:19924552 戶名:經典雜誌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51期

巷弄裡的排隊傳奇:米朗琪咖啡
在一整排住商混合的小商圈裡,米朗琪咖啡黑白現代風格的招牌,格外醒目,清晨7點半就有人在店外等待以一杯濃郁咖啡和早餐開始一天的生活。

放客兄弟的音樂夢在群募平台起飛
放客兄弟 Funky Brothers 之前在群眾募平台 flyingV 成功募得 35 萬(最終是 38 萬),成為當時最高群募金額的案件,即使後來有更高的金額被達成,他們到目前仍然是音樂類型案件的指標。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
由 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經濟部全省工商登記(錢經理網路商城) 於 11/14/2012 10:04:00 上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0982-694-2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錢經理 的頭像
    錢經理

    工商名錄/經濟部工商名錄/工商名冊/電話名單-錢經理創意行銷: 0800-781-688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9-566-259

    錢經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