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兒童節的賀禮──成為更能理解孩子的大人 │喜歡閱讀•發現世界│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兒童節了,仔細想想:孩子永遠都能帶給我們驚奇……當你自以為很了解他的時候,他又變化隊形,成為你不了解的樣子……有時在了解他之前,你還得先了解你自己…… 你認為孩子是什麼呢?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的答案就是我們對孩子的看法。這個看法可能是從我們自己小時候被對待的方式而來。或許長大成人以後,我們還未曾有機會可以進一步思索這個問題,就已經當了孩子的父母了。但是,我們所形成的兒童觀將會影響我們自己教養孩子的方式。 簡單來說,如果你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那麼在教養或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想要把孩子填滿、塞滿,總是補充很多,深怕沒有提到,孩子就不能理解。這樣的想法也會影響創作者在創作圖畫書的呈現方式,是從頭講到尾,還是或在圖畫或文字中保留空隙,讓孩子走進來。 相反的,如果你認為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懂,那麼你就會願意把孩子的想法帶進來。這麼一來,不管是教育的方式,或教養的方式,或創作圖畫書的方式,或選擇圖畫書的方式,也都會因此而不同了。 因此,在兒童節前夕,請讓我們再次想想:孩子是什麼?並且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能理解孩子的大人,因為這才是我們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 | | | | | | | | | | 溺愛和寵愛≠對於孩子的理解和接納 很多人會將開放教育誤認為就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溺愛和寵愛,其實所謂的開放教育應該是有框框的自由,而這個框框與其說是任何的限制,倒不如說是將心比心的能力──尊重自己與他人,若沒有了這個框框,自由或許將成為災難。 我常常會在講課時和家長分享三種父母角色(依據我在美國念研究所時讀到的一份研究報告): 前 二者是我們最常見的兩種極端。以孩子去便利商店買東西耍賴為例,溺愛孩子的父母或許因為面子或者是不想孩子難過,而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這麼一來孩子就無 法在情境中培養出「暫緩需求」的能力。嚴厲專制的父母遇到相同的情境,可能斷然拒絕或加以打罵處罰,但卻沒有理解接納孩子的感受。 那 麼,具有威信的父母會怎麼處理呢?她可能會說,媽媽知道你很想買這個東西,可是我們今天沒有打算要買這樣東西喔,請你回家把它畫下來,等生日時再從願望清單上來挑選。聽到這,是否有人會想怎麼可能?但是,如果你從孩子第一次耍賴時就這麼做的話,孩子是真的可以和你理性溝通的。這個方法之所以有用在於,大人理解接納孩子的需求──當他說想要買那個東西時,他就真的是全身上下都想買那個東西了,但是這並不表示大人一定要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因為這麼一來,孩子就無法學會暫緩需求的能力,而變成「我要,我就是要」的任性任為。 一般來說,暫緩需求的能力會隨著抽象思考能力的發展而來,也就是說大約在孩子七歲之後才能慢慢發展並逐漸成熟,因此在孩子七歲以前,是需要有人引導他們逐步學習的。 最好的典範莫過於《娜米和可愛的動物們》裡的媽媽,當孩子提出想要養一隻動物的要求時,娜米的媽媽請孩子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隻不會太高的動物才行。於是,娜米發揮了想像,媽媽也陪著她一起想像,最終由娜米知道想到了一個可以養在家裡的動物。 或許這個方法在一開始會需要大人花費比較多的時間,但卻能夠讓孩子在身心健全發展的情況下,成為能夠理性思維的孩子。大人們千萬不要將溺愛寵愛和開放畫上等號,要是遇到孩子言語或行為上傷害別人時更要立即的制止,因為將心比心的尊重別人,是開放教育最高的指導原則,而在這個原則之下,孩子將能勇於表達自我、實現自我,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個體。 (在教養的路上從來沒有什麼一蹴可及的方法,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請小心謹慎我們每次的對待,並時時思考我們所用的方法,能不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具有將心比心的能力呢?) | | | | | | | | | | | |
| •大人應學習如何回應孩子 當孩子不斷追問問題,該怎麼辦呢?我認為大人應該學習如何回應孩子,並和孩子認真談話,那不僅是在談話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創意與思考的啟發,還有養成其專注於談話的習慣。
•鳳小岳:我也是歌手 擁有俊美帥氣的鳳小岳,最近與ECHO回聲樂團共同推出《你想要的一切》EP,與該樂團一起創作,還擔任吉他手,也負責配唱、甚至包辦了詞曲創作。 | | | | |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聯絡我們】。 | |
--
由 Blogger 於 4/03/2014 05:11:00 下午 張貼在 錢經理網路商城 (0982-694-25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