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曾經在兒童美術教室打工過一年多,那是一段很有趣的經歷,在那裡有一些特別的創作方式,小朋友會玩泥土、木屑、石膏、廢五金、鋁箔、紙漿、漂流木......數不清的材料,老師們用各個藝術名家的作品引導:畢卡索、杜布菲、草間彌生、常玉......是現在想起名字也不太記得到底是何方神聖的大師,還有許多在介紹課程時讓家長覺得好有說服力的名詞:「大地藝術」、「裝置藝術」、「原生藝術」等等,這些內容即使回想起來懵懵懂懂,但孩子們笑開懷的神情和天馬行空的作品仍然讓我印象深刻,用石膏創作感覺很難,但對他們來說就只是「好像麵粉,來做蛋糕!」,玩漂流木時「長長的好像長頸鹿」,就做成長頸鹿吧!做這件大人稱為「藝術創作」的事情就是很開心,或許所謂「藝術」真的沒有那麼難以親近,套句曾聽過老師說的話:用孩子單純的眼睛去玩藝術,就能輕鬆地享受「美」的愉悅。 TOP
★ 本 期 主 題
>>>認識藝術,由解碼開始
文/《阿丹的天使》譯者 郭健華
藝術賞析的基本能力培養必須從「觀察」入手,許多以藝術賞析為主題的童書,也多在引導讀者觀察畫作的細節,或以找找看、數一數的遊戲形式、或利用提問的方式來介紹,有偏向知識性讀物者,也有強調故事情節,透過故事中角色互動,將藝術知識融入劇情。此類故事所涵蓋的知識,有介紹特定藝術家的生平及其作品,或是以特定的主題、藝術概念來介紹數位藝術家的作品,內容則深淺不一。 《阿丹的天使──美術館偵探記》以美術館作為場景,透過熱衷偵探活動的男孩阿丹為主角,與畫中的天使進行一場藝術符碼的拆解,透過他們之間的對話,引發讀者對於書中提問的好奇,邀請讀者與角色們一同思考,為讀者示範了如何從視覺的線索來推敲作品中所隱含的意義,進而提出一個恰當的詮釋。換言之,這些提問大致包含:「你看到什麼?」、「給你的感覺如何?」、「說明這些感覺如何在畫裡被呈現?」,及「如此呈現可能代表的意義是什麼?」書中透過角色一來一回地問答,介紹十二幅名畫,讓讀者輕鬆掌握解碼的樂趣...... Read more...... TOP
留言列表